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外合拍助力中國電影蝶變

中外合拍助力中國電影蝶變

中外合拍助力中國電影蝶變



圖為4月21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我們誕生在中國》影片展映活動,慶祝這一中外合拍影片開始全球公映。 殷博古攝(新華社發)

不久前,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迎來一批中國與澳大利亞電影行業的大咖,中澳電影產業合作慶典暨「十億紅妝」中澳合拍電影池簽約儀式在這裡舉行。從「十億紅妝」到紅毯之約,與會嘉賓普遍認為,許多中澳電影界的「美妙婚姻」將揭開序幕。


「十億紅妝」、電影合拍、資金返款,又一個中外電影合拍協議轉化為真金白銀的落地項目。從中國元素的點綴起步,如今的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大步走向中外合拍的新階段。中外電影合拍意味著什麼?這一潮流是如何形成的?未來有怎樣的前景?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與業內人士。


電影合拍越來越熱


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讀夢者聯盟》《東北往事之文藝青年》《悉尼和稀泥》《今天不回家》等7部影片成功簽約,投資金額從6000萬到4億元人民幣不等。

「十億紅妝」是由悉尼電影製片公司發起,聚焦大型電影及相關產業開發的國際合作項目。不過,這並不是中澳之間首次進行批次電影合作。早在2007年,中澳兩國就簽署了《中澳電影合作拍攝協議》,之後的10年間,5部中澳合拍影片誕生。


所謂中外合拍,就是中外製片公司共同投資、拍攝影片,版權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中國對「合拍」的認定有諸如投資比例等可量化的標準。合拍片經審批獲得資質後,可享受國產片待遇。


據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統計,僅2016年一年,獲准立項的合拍故事片就達到89部,創下歷年合拍片立項數量的新高。同時,在2016年國產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有8部影片為合拍片。


而日前來自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消息則顯示,2016年中國產出的700餘部影片中,中外合拍片達73部,約佔總數的1/10。合拍片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合拍很有價值,我們可以分享文化、交流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共事與合作,我們可以一起打造國際化的電影。只有合作才能讓雙方獲益。」澳大利亞電影國際合作署總裁黛布拉·理查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景俊美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在信息化時代,影視傳播是文化傳播的生力軍。在文化內容消費上,影視消費佔有重要份額。就目前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趨勢而言,中外合拍趨向火熱在情理之中。這種發展趨勢,無論對文化還是對產業,都大有裨益。」


巨大市場生機勃勃


合拍如今大熱,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大幕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逐漸開啟。從中國元素點綴、中國面孔偶爾露臉,到試水好萊塢以及輸出演員、技術和資本,再到如今談「大手筆」的合作,這其中既折射出世界電影業格局的變化,更突顯中國電影業這些年的巨變。


「中國電影市場是巨大的,電影熒幕數量眾多,票房市場潛力巨大。這對電影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所有人都需要內容,而我們知道如何製作好的內容。」黛布拉·理查茲說。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擁有電影熒幕超過4.3萬塊,居世界第一;年票房達到457億元,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2016年,中國觀影總數達14億人次,這一數量超過美國、加拿大兩國的總和13.2億人次。

近些年,中外合拍片也迅速在中國市場佔得一席之地。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都有著跨國合作的「基因」,例如,《功夫熊貓3》《絕地逃亡》《長城》等均為合拍片,票房均在8億元人民幣以上。


《黑客帝國》製片人、澳大利亞電影界領軍人物安德魯·梅森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電影業發展迅速,電影市場的增長速度很快,中國觀眾的觀影熱情更是引人注目,這些共同形成了對優質內容的市場需求,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潛力巨大的中國電影市場獲得了國際電影人的青睞,而中國電影界也渴求著向外學習與交流。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影視處處長張辛表示,這些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速度很快,未來更需要進入提質的階段。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外大片,我們應該提高民族電影票房,要向發達國家學習。

「十億紅妝」就是這種緊密合作態勢下的典型產物,項目計劃在2017-2018年,將10部中澳合拍項目引入澳大利亞;到2020年,將20部中澳合拍影視作品引入澳大利亞,並建立中澳電影合拍的長期框架及模式。


技術資本深度交融


最近有一部中外合拍片在北美大受歡迎,這部名為《我們誕生在中國》的動物紀錄片剛一上映,便成為北美新片首個周末票房冠軍。影片由美國、中國、英國聯合拍攝,SMG尚世影業、迪士尼影業、北京環球藝動影業聯合出品,深度的國際合作讓這部片子成為合拍片中最新的成功案例。


聯合出品、聯合拍攝,資本加技術,已經成為電影合拍片中最醒目的標籤。


近年來,資本在電影界的跨國合作中頻頻出手。華策影業加速啟動與韓國的合拍IP計劃;七星電影則瞄準俄羅斯,擬以8000萬美元預算合拍「俄羅斯方塊系列電影」;阿里影業甚至收購了由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創立的電影製作公司的部分股權,加深雙方在投資、聯合製作、衍生品等領域的合作……


為了加速進程,資本合作有時還伴隨著優惠政策。例如,在「十億紅妝」計劃中,中澳聯合攝製的合拍電影項目可申請額度高達40%的中澳合拍片返款。


除了是一門生意,電影更像是一門手藝,所謂合拍,技術層面的交流與學習必不可少。


安德魯·梅森認為,這種技術的交流和學習是雙向的。「一方面,澳大利亞有很好的攝影、攝像、動畫和後期製作團隊,這是電影生產的必要環節;另一方面,中國在媒介傳播上有巨大的優勢,澳大利亞依舊是傳統的院線、電視等,但中國有非常多元、及時的傳播手段,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將電影呈現在觀眾面前。在中國,一切都在快速變化和成長,溝通與學習就顯得十分必要。」他說。


「國際合作的意義是雙贏的。」景俊美認為,就電影產業而言,合拍可以借鑒好萊塢等國外高新技術,提升國產影片的質量。但合拍不能只注重產業方面,還要注重中國元素的合理呈現和中國市場的自我定位,對拍攝製作、後期合成、產品發行、版權交易、衍生產品等要素進行系統梳理。


文化故事期待磨合


對於《我們誕生在中國》的良好市場反應,影片導演陸川表示,從最開始,這就是一次卓越的合作。迪士尼希望製作一部圍繞中國主題、反映中國哲學、展現中國野生動物的電影。他們選擇了合適的中國導演,並為導演配備了最好的製片人團隊。在合作過程中,團隊成員間真正做到了互相尊重。


如何講述一個故事?雙方如何對話?這從來都是電影合拍中最大的難題。


作家、影評人韓浩月稱,目前的中外合拍中,有不小比例只是「名義上的合拍」。「現在有些中外合拍,多停留在資本方面的合作,直奔市場收益,而內容生產方面的合作交流還相當匱乏。」他說。


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合拍片遭遇「滑鐵盧」的情況也不少。據藝恩諮詢提供的數據,在2016年虧損影片排行榜中,《勇士之門》《長城》等片均為合拍片,而製作成本4.1億元的合拍片《搖滾藏獒》虧損約達3.7億元。


在安德魯·梅森看來,如何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同時吸引不同國家的受眾,是合拍電影亟須解決的問題,而不同的文化視角也恰恰是合拍電影最大的魅力所在。「中國的電影人在澳大利亞拍電影,拍攝手法與視角和澳大利亞本土肯定是不一樣的。對一個國家來說,了解外部人的眼光非常重要,而多國合拍電影恰恰是這種文化差異性的極佳反映,值得電影人探索。」他說。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電影,產業運作只是表層問題,文化傳播才是更深層次的訴求。電影產業的合作與各國的語言、文化、審美、民族特色緊密相連。中國的電影市場是廣闊的,未來還有可能再次躍升。因此,我們不僅要借鑒好國外的先進技術,更要通過過硬的文化產品贏得世界的認可,加深中國故事在世界的影響,與此同時做大電影產業。」景俊美說。


從資本、內容、人才、製作、宣發、排片到衍生品市場等,中外合拍片涉及電影產業鏈的方方面面,更影響著中國乃至全球影市的發展。中國導演陳凱歌說,希望中外有合拍意願的電影人都本著「為下個世紀的觀眾做電影」的初衷,推動中國電影的成熟化,使合作片的質量與反響邁上一個新台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5月02日 第 06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千年潭門的硨磲寓言:爆炸式發展過後戛然而止
朝鮮警告將在任何時間地點核試 美朝均稱做好準備
記者手記:移動的美食——日本「車站便當」印象
朝鮮頻射導彈 特朗普通氣新泰菲三國尋求支持
台羽毛球手獲亞錦賽冠軍 台立委不滿被稱中國台北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