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整清秀:東漢 隸書《桐柏廟碑》書法欣賞
《桐柏淮源廟碑》,亦稱《桐柏廟碑》,碑記頌揚南陽太守中山盧奴君修淮源廟功績之事。原碑無額,有穿。隸書,十五行,滿行三十三字,刻於東漢延熹六年(公元一六三年),立於河南省桐柏縣淮源廟。原漢碑久佚,傳世本多為元代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吳炳重書,其子嗣昌再刻之碑。碑高一百六十八米,寬九十厘米。再刻之碑現立於河南省桐柏縣招待所院內。
字體隸書,規整清秀。碑右刻「前翰林待制吳炳重書男嗣昌填摹」,碑左刻有元至正四年吳炳的跋文。此碑因長期拋棄於外,經風雨剝蝕,許多字無法辨識,後人曾根據原碑文之意用正書摹刻一石,但文辭鄙拙,錯字亦多。元至正四年書法家吳炳用隸書重新書寫碑文,其子嗣昌填摹上石,成為今天遺留下來的淮漢《桐柏廟碑》。
漢代《桐柏廟碑》,掃描自民國珂羅版,原本傳為宋拓本,上有趙叔孺跋、何紹基印。
釋文:
延熹六年正月乙酉,南陽太守中山盧奴張君,處正好禮,尊神敬祀。以淮出平氏,始於大復,潛行地中,見於陽口,立廟桐柏,春秋宗禜,災異告變,水旱請求。位比諸侯,聖漢所尊。受珪上帝,大常定申。郡守奉祀,礻齊潔沈祭。從郭君以業,廿餘年不復身至,遣承行事,簡略不敬,明神弗歆,災害以生。五嶽四瀆,與天合德。仲尼慎祭,常若神在。君準則大聖,親之桐柏。奉見廟祠,崎嶇逼狹。開拓神門,立闕四達。增廣壇場,飾治華蓋。高大殿宇,(缺)齊傳館。石獸表道,靈龜十四。衢廷弘敞,宮廟嵩峻。懼在祀,一年再至。躬進三牲,執玉以沈。為民祈福,靈報。天地清和,嘉祥昭格。禽獸碩茂,草木芬芳。黎庶賴祉,民用作頌。其辭曰:泫泫淮源,聖禹所導。湯湯其逝,惟海是造。疏穢濟遠,柔順其道。弱而能強,仁而能武。不舍晝夜,明哲所取。實為四瀆,與河合矩。烈烈明府,好古之則。虔恭禮祀,不愆其德。惟前廢弛,匪躬匪力。災眚以興,陰陽以忒。陟彼高岡,臻茲廟側。肅肅其敬,靈祗降福。雍雍其和,民用悅服。穰穰其慶,年穀豐殖。望君輿駕,扶老攜息。慕君塵軌,報走忘食。懷君惠賜,思君罔極。於胥樂兮,傅於萬億。春侍祠官屬五官掾章陵劉訴,功曹史安眾劉瑗,主薄蔡陽樂茂,戶曹史宛任巽秋,五官掾新梁懿,功曹史酈周謙,主薄安眾鄧嶷,主記史宛趙,戶曹史宛謝綜。


※秀雅飄逸、怡然自適:北魏 楷書《元譿墓誌》書法欣賞
※遒勁飛揚:唐 顏真卿 行書《讓憲部尚書表殘卷》書法欣賞
※質樸渾厚、雍容自然:三國 鍾繇 宋刻小楷《宣示表》書法欣賞
※俊逸清爽、心境怡然:明 彭年 行書《詩翰冊》書法欣賞
※清潤精勁、含筋裹骨:明 董其昌 行書《邠風圖詩卷》書法欣賞
TAG:大眾書法 |
※漢代書法:隸書《尹宙碑》欣賞
※東漢隸書欣賞《白石神君碑》
※漢代書法:隸書《韓仁銘》欣賞
※北魏書法:楷書《張猛龍碑》欣賞
※清雋秀朗、妍美流暢:沈尹默楷書《永字八法》書法欣賞
※漢代書法:隸書《肥致碑》欣賞
※東漢隸書石刻欣賞《孔褒碑》
※典雅秀美:漢代隸書《曹全碑》書法欣賞
※唐代虞世南書法欣賞:楷書《孔子廟堂碑》
※書法圖書欣賞《孫四海楷書唐詩》
※東漢隸書碑帖欣賞《曹全碑》
※清代書法:鄭板橋《楷書冊》欣賞
※北魏書法:楷書《穆玉容墓志銘》欣賞
※規整森嚴:清代王澍楷書《臨九成宮醴泉銘》書法欣賞
※北魏書法:楷書《元瑛墓誌》欣賞
※北魏書法:楷書《元羽墓誌》欣賞
※瀟洒爽暢、雄奇狂縱:清代曹鴻勛楷書《四面碑》書法欣賞
※隋代書法:楷書《蘇孝慈墓誌》欣賞
※雄渾秀逸、端莊奇偉:唐代褚遂良楷書《伊闕佛龕碑》書法欣賞
※寬博豪放、樸厚遒潤:東漢隸書《封龍山頌》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