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攻克物流業核心技術 智能包裹分揀系統實現「中國造」

攻克物流業核心技術 智能包裹分揀系統實現「中國造」

一層是貨品堆積如小山的傳統人工分揀區,一層是大大小小的包裹正被傳送帶自動分發到代表不同地區收集袋中的現代化自動分揀區,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家快遞公司分揀中心裡,截然不同的新舊分揀方式正同時進行。這套高端智能化自動分揀系統由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有限公司研製和生產。




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家快遞公司分揀中心裡,包裹被傳送帶自動分發到代表不同地區的收集袋。本報記者 郭靜原攝

公司董事長李功燕介紹,研發團隊針對物流快遞行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長期深入攻關,現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快遞包裹自動分揀六大核心技術的企業,在物流行業真正實現了裝備、部件、器件和晶元「中國創造」的夢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傳送帶上還裝備了自動掃碼系統,利用物聯網圖像採集、感測、信息處理技術等,能夠在1米範圍內的任意高度、傾斜度掃描貨物,並實時訪問後台資料庫獲得每個包裹的地址信息,再由數據驅動包裹智能傳送至相應區域,大幅提高分揀效率。」李功燕說。


搭載了由我國團隊自主研發的「中國大腦」,包裹分揀速度能有多快?李功燕告訴記者,使用了自動分揀設備的快遞公司經受住了去年「雙十一」期間的輪番嚴苛考驗,轉運中心未出現爆倉現象,每台設備的日分揀量超過30萬件,每天24小時無故障不間斷運行,是人工分揀效率的3倍,出錯率僅為萬分之一,為快遞公司降低了人員成本,提升了單票利潤。


不僅如此,研發人員還研製成功了「果蔬多源信息融合超大型分選設備」,可實現果蔬按重量、含糖量、顏色、瑕疵、形狀等特徵的自動分級,應用於臍橙、蜜橘、檸檬、蘋果等果蔬的分選。李功燕表示,公司已拿到寧波海關、中通快遞、百世匯通等不少行業客戶的訂單,並在中通各大型轉運中心成功裝備了28套系統。

智能包裹分揀更離不開先進物聯網技術的保駕護航。中科微至是由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孵化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在世界各國紛紛布局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國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專業研發機構——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應運而生,它結合物聯網技術特徵和區域產業特點,於2014年建設了感測器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目前平台已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服務有效客戶數超萬次,為一般中小企業沒有能力研製功能差異性大、技術含量高的感測器難題提供了開放共享窗口。


打通技術路徑,成果隨即湧現。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大鵬介紹,中心在物聯網體系架構、數據交易等核心技術領域開展研究,截至2016年底,累計申請專利500餘項,孵化企業36家,2016年實現銷售額約12億元,產值逾40億元。


「加快推進技術轉化和產業孵化,育成一批富有潛力的物聯網企業,是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心還將依託專門成立的中科物聯產業基金,發揮槓桿效應,帶動社會資本持續投入物聯網產業化項目,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陳大鵬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蛟龍」號23日在世界最深處下潛
神秘外星人在哪裡?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搜尋地外生命
鈔票攜帶的病原體和耐葯菌令你意想不到!
令人興奮:「第二地球」比鄰星B氣候或適宜生命存在
我國首株夜光植物培育成功:自主發光亮度達星光水平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夯實軍事智能化技術支撐
中國成功研發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特斯拉電池技術穩定性遭質疑
王企遠:工業機器人技術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港媒: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或令中國核潛艇取得革命性進步
貿易戰促使新技術滲透傳統製造業 工業互聯網望受益
智能硬體邁向產品體系和技術平台構造期
中國太陽能產業通過歸國人才實現技術轉移
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
物聯網技術如何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我國工業技術軟體化發展
人工智慧整體技術體系和國內外發展情況
儲能技術與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全息攝影技術支持智能設備進行健康管理
升級核心技術,共建產業生態圈
漢柏科技邱召強:實現人臉識別技術產業化發展
重塑旅遊業的顛覆者:虛擬現實技術和人工智慧
中船重工推進量子技術產業化
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智能運維
中國核動力航母動力核心技術被攻克
融入智能技術時代 瑞士打造手錶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