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在漫長的人類戰爭史中,無數冷兵器從盛行一時到湮沒無聞。戰爭是很務實的,容不得半點情結、情懷、「傳統」的存在,凡是不中用的戰術或兵器都在戰爭中被迅速的淘汰,但是有一種武器卻大大超過它的小夥伴們(弓、弩、槍、斧、劍、盾),從近身格鬥中的配角(古典時代屈居於劍之下),到絕對的主流標配武器,在近現代戰爭中仍有一席之地(騎兵刀、刺刀、佩刀)。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許多民族或者文明都擁有自己特色鮮明的戰刀:游牧彎刀、大馬士革鋼刀、廓爾喀軍刀,日本武士刀……日本武士刀可以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是古代日本僅有的兩種出口商品之一(另外一種是紙摺扇),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名片的高度,深受東亞各國的喜愛。那麼這種式樣的戰刀是怎麼來的呢?和古代中國有沒有過什麼技術交流?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一、唐橫刀促成了日本刀的誕生


橫刀不僅是唐刀四種基本形制之一,而且是士卒標準佩刀,估計和今天的美軍的M4A1步槍一樣普遍。據《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今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以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鄣刀蓋用鄣身以禦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正倉院館藏「橫刀」


後來日本大規模派遣唐使來華,中國的制度、服飾、建築乃至刀劍傳至日本,至今日本正倉院還有一把據稱是唐橫刀的藏品。這把「橫刀」刀身細長,略有弧度,適合雙手持握,而且形制與中國史籍記載區別很大(唐橫刀帶環首而且刀身筆直,館藏「橫刀」不帶環首刀身略彎),此刀是否確為唐朝橫刀尚待考證(有人推測可能是儀刀)。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民間刀匠復原出來的唐橫刀

後世的日本刀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日本上古(古墳時代)刀劍或為直刃、或帶雙鋒,和後世武士刀也有極大差別,不過日本古蝦夷人(北海道土著,與和族非同源)的蕨手刀倒是可能是武士刀的直系祖先。這種刀刀形上彎,而且刀柄和護手已經具備武士刀的雛形,而且出現在唐刀傳入日本之前。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不過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不是孤立的,日本列島原始工藝十分落後,鍛刀技術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中國大陸或者朝鮮半島的影響,我們可以謹慎的得出推論:日本武士刀是以蝦夷蕨手刀為原型、在吸收唐刀鍛造技術基礎上,又經過數百年發展形成的一種刀形。


二、武士刀獨立發展,與中國刀形漸行漸遠


除了鍛造技術外,武士刀最大特點就是與眾不同的弧形。這種刀形到底如何形成,學界還沒有確定結論,不過普遍認為:平安時代中期的承平之亂和天慶之亂髮生以後(此前唐式直刀短暫流行過),直刀逐漸轉變為彎刀,製作工藝也由平造轉為類似菱形的鎬造刀。


平安時代中期的飾太刀和細太刀


工藝改進後的日本刀更加堅固鋒利,而且切割線長,重心更加容易掌握。此後數百年間,武士刀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武器,深深影響了中國和朝鮮,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古代日本,佩刀是一種特權和榮譽。而一旦佩戴了武士刀,就表示此人心中已經具備武士道精神。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中國古代戰爭規模舉世無雙,軍器只是大規模消耗品,因此並不追求刀劍的鋒利程度,而是更重視床子弩、神臂弓、投石機等遠射武器的開發,比如宋朝的《武經總要》中記載了許多十分精巧的軍器;日本走的是精兵路線,所以鍛造一把刀時不惜工本,將工藝水平到了極致。其實從戰爭特有的實用性角度而言,中國的做法才是正確的。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到了宋朝,日本刀質量已經已經大大超過了中國刀劍,甚至歐陽修還專門寫了一首名為《日本刀歌》的詩,裡面提到:「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鍮與銅。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三、明朝學習日本刀技術,改進了中國刀


明朝嘉靖年間,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大批武士戰敗無家可歸,於是紛紛去海外冒險,投在汪直等中國大海盜麾下,在浙江沿海四處劫掠。明初邊防壓力主要在西北,南方已承平百年,再加上日本武士百戰精銳勇猛無比,而且武士刀十分鋒利,在和明朝地方軍隊作戰中具備壓倒性優勢。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明《倭寇圖卷》


戚繼光曾在《紀效新書》中記載:「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倭變事略》中記載:「一賊出哨亭外,我兵攢槍刺之,賊斫一刀,十數槍齊折,兵皆徒手而奔一處。」


其實早在明初,中國就已經開始仿製日本刀。據清修《續文獻通考》卷131《兵器》載,洪武十三年(1380)設置「軍器局」,所製作的各類刀中就有「倭滾刀」。明武宗正德年間「兵仗局」製作「倭腰刀萬二千把,長柄倭滾刀二千把。」 《明會典》亦有「紅鯊魚皮靶黑斜皮鞘錽銀事件倭腰刀」的名目,應為仿造倭刀。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據說是民間藏家手中的明仿倭刀


明初的仿倭刀只是仿製其形,這種大規模生產不可能做到武士刀那樣千錘百鍊,因此仍然不夠鋒利,無法與真倭刀抗衡。對武士刀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借鑒,並且在實戰需要的基礎上改造,還要等到戚繼光改進儀刀和創造戚家刀。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儀刀本為前文提到的唐刀四制之一,刀身細長、雙手持握,而且略帶弧度。到了後世這種刀形一直保留下來,被稱為細刀、長刀等名稱,通常是御林軍的儀仗刀,距離實戰十分遙遠,所以戚繼光才說「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

戚繼光借鑒倭刀對御林軍長刀進行改造,又借鑒日本刀法創造了《辛酉刀法》。改造後長刀總長五尺、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使用時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在實戰中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在北方戰場(對蒙古人)上收穫了奇效,這種刀形到了民國時期被正式定名為苗刀。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另外一種仿製成果是戚家刀,不過這種刀是單手持握,配合盾牌使用,而且是戚繼光獨創的鴛鴦陣戰術體系中的標配武器。鴛鴦陣是針對倭寇特點專門制定的戰術,在日後的抗倭戰場上無往不利,經常以近乎零傷亡的代價全殲倭寇。

從橫刀到苗刀——日本武士刀與中國刀的千年情緣



結語:戰爭是一項高度實用主義的活動,唯一的目標就是求勝,戰爭中各方都積極的學習敵人的長處,以提高自身戰鬥力,與民族感情以及民族自信心無關。任何一種武器的演變都不是孤立的,中國刀和日本刀也不例外。我們的祖先並不固步自封,對外來先進技術一直抱積極學習的態度,這種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借鑒。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稿件,作者南冠子,任何自媒體或公眾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不知不覺就能殺人斃命,古代刺客與他的刺殺利器!
古代各朝代開疆闢土的軍隊配備過哪些軍刀?
不知不覺就能殺人斃命,古代刺客與他的刺殺利器
我國古代各朝用來開疆闢土的軍刀你都知道嗎?

TAG:中華冷兵器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戰時日本兵拼刺刀有多強?中國這支連隊打破日軍拼刺刀的神話
日軍拼刺刀多強?中國這支部隊打破日軍拼刺刀神話 讓日軍不敢亮刀
日本武士刀世界無敵?遇到中國這種兵器,數萬倭寇被斬,死傷無數!
日軍的刺刀真的拼不過中國大刀嗎?抗戰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中國家長砍向孩子的10把刀,刀刀致命,家長趕緊看!
四百年的民族工藝,連老外都趨之若鶩的中國藏刀!
中國給日本人修建了四座墳墓,跪對千萬抗日烈士,懺悔著自己的罪行
日本最怕中國的年代,卻是中國最亂的年代,只因一個人和一支軍隊的存在
在日本的中國的男子越發很吃香,受到的日本女子的青睞
抗日戰爭時日軍最難攻破的中國三座城市,其中一座日軍七年未攻破
中國士兵大刀耍的這麼好,為什麼拼不過日軍刺刀?還是出在士兵身上
日本戰犯的漏網之魚,曾一天屠殺100名中國人,被槍斃前醜態百出
全球最快戰刀:中國有三 一把斬清王 一把亞洲刀王 一把世界刀霸
鏡頭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女性美
親眼日本從漢城開始打下半個中國,到臨終前看到志願軍攻佔漢城
日本即將掉入8千米的海溝!美國稱:只有中國可以救日本於危難!
日本僅用一年就攻佔了半個中國,為何之後與中國僵持了8年?
甲午戰爭,日本從中國奪走了三樣東西,其中一樣被日本人民瘋搶
日本三大名槍,號稱世界上最鋒利,卻單單最怕中國這種兵器!
美國刀中國造,凱澤劍魚折刀體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