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僧璨大師:信心銘

僧璨大師:信心銘

僧璨大師:信心銘



三祖僧璨


《信心銘》


隋 禪宗三祖 僧璨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勿追尋。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能隨境減,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


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心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消遙絕惱。


繫念乖真,沈昏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疎親。


欲趣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者。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妄自斟酌。


夢幻空華,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眠,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啟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盡凈,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虛明自然,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妄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錄自大正四十八)


隋代僧璨(?~606)。又作僧粲、僧燦或僧燦。籍貫不詳,或謂徐州人。


初以居士身參謁二祖慧可,得法受衣缽,年已四十餘,隱於司空山。


北周武帝滅法,師往來避難,隱居皖公山,人無知者。


隋開皇十二年(592),道信來投,年僅十四,從學九年,傳之以法,待其緣熟,以大業二年於所居山舍前,合掌立化,世壽不詳。


唐玄宗賜謚「鑒智禪師」。後世尊為禪宗三祖,又稱三祖僧璨,撰有《信心銘》傳世。[景德傳燈錄卷三、佛祖統紀卷三十、五燈會元卷一、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十八]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善付囑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心經》的殊勝加持力 玄奘大師曾有親身體驗!
上智不如下愚 老實方獲利益!
轉變內心是消除修行障礙的唯一途徑
今天的世界 缺少的就是慈悲心!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出家沒有功德利益,僧璨大師說愚蠢的人作繭自縛,金剛經大義-星雲大師
僧璨大師開示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禪詩 僧璨傳法偈
禪宗三祖僧璨求懺悔,覓罪了不得而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