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宣紙,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中國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紙品,其中尤以宣紙最負盛名,文房四寶中的「紙」,自宋朝以來就專指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這是古人對宣紙最美妙的評價。


千年紙的「長壽之謎」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宣紙的神奇與一個名詞緊密相聯——「時間」。它雖然看起來「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壽命卻幾乎是所有紙中最高的。


當歐洲幾個世紀前的一些壁畫已開始龜裂脫色甚至破舊不堪,我國的許多珍貴資料和書畫真跡卻仍安然無恙,安徽省博物館珍藏的南宋張即之寫經冊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細觀紙面仍是光滑潔白,完好如初。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研究者曾在實驗室中以人工加速老化的辦法讓各種紙進行了一場「時間對決」:隨著虛擬歲月的流逝,新聞紙、銅版紙等酸性機製紙白度下降明顯,而宣紙卻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駝峰形」,即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歲月反為其增添了「青春」。很多紙老化到300年時已「筋斷骨裂,壽終正寢」,而宣紙卻能堅持到1050年後,顯微鏡下的青檀韌皮纖維幾乎沒有變化,仍是「老當益壯」。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宣紙這種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的特點,使其獲得了「紙壽千年」的讚譽,成為中國傳統手工紙品中最傑出的代表。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北宋·蔡襄《澄心堂帖》


宣紙承載了中國千年書畫的輝煌,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的《富春山居圖》同樣歷經660餘年的世事沉浮,至今仍然基本保存完整,中國傳統的造紙工藝至精至誠的匠人精神顯露無遺。


宣紙歷史:墨韻萬變,紙壽千年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拓在澄心堂紙上的《淳化閣帖》


宣紙生產歷史悠久,是傳統手工紙的典型代表。最早關於宣紙的記載見於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 好事者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 。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南唐時宣紙中出現一種珍品——澄心堂紙,其紙薄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長者可達五十尺為一幅,從頭到尾,勻薄如一。南唐後主李煜視這種紙為珍寶,贊其為"紙中之王",供宮中長期使用。澄心堂紙質量極高,但傳世極少,千金難求。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北宋揚州太守劉敞曾有幸在任上時得到百張澄心堂紙,他興奮異常,寫詩道:「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後來,劉敞又送了十張紙給歐陽修,歐陽修做詩:「君家雖有澄心紙,有敢下筆知誰哉!」到起草作宋史的時候,才動用澄心堂紙,可以想見其慎重的程度。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宋代大量的宣紙被供應到皇宮,少量的涇縣宣紙更為文人所索求,如宋代詩人王令在《 再寄權子滿 》 詩中寫道 「 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 」 。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元代、明代宣紙製造技術以及宣紙的加工工藝日趨精湛。文震亨在其所著 《 長物志 》 中云: 「 吳中灑金紙,松江譚箋,俱不耐久,涇縣連四最佳 」 ,道出了宣紙的質地優良、美觀實用。清代宣紙生產在清代得到長足發展,並且盛銷海外。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最佳載體,中國的書畫藝術有了宣紙才得以發揚光大,成為世界造型藝術文化領域中獨樹一幟的門類。


宣紙製作工藝


「片紙不易得,操作七十二」講的就是製作宣紙的工藝複雜、操作難度大。傳統選紙從原料製作到包裝成品,共有18道工序,108道操作工程,可謂繁複獨特,舉世無雙。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其中,撈紙、曬紙、檢紙是宣紙生產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三個步驟,決定著宣紙的品質,是宣紙製作世代相傳的工藝。


撈紙:又稱抄紙、濾紙,是宣紙製作過程中最核心的一道工序,一般由抬簾和掌簾師徒兩人攜手共同抄造完成,其基本操作過程是,將配置好的紙漿倒進石槽或木槽中,加藥業於槽中攪勻,使之具有粘性。古人寫道,「鑿石為槽,視紙幅之大小,而稍加寬焉,織竹為簾,簾又視槽之大小。尺寸皆有度,制極精」。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曬紙:又稱烘紙、焙紙、炕紙,是宣紙製造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道工序,也是宣紙生產中最為艱辛的一道工序。有俗語道,「剪紙的先生,撈紙的匠,曬紙的娃兒不像樣。」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檢紙:又稱為剪紙、看紙,選紙就是將烘乾的紙送至車間,經檢驗工將紙依次過稱,並在清點數目後用檢紙工將紙放在紙台上,如果遇到破損紙張或者是有其他紙病隨時挑出。剪紙就是將選修好的紙張,用特製的專用大剪刀剪去紙邊後,修剪整齊,使紙張的大小尺寸合乎標準要求。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宣紙上的書畫藝術


宣紙承載了中國千年書畫的輝煌,如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其歷經660餘年的世事沉浮,但基本保存完整。就是這樣薄薄一張紙,生命力卻如此之強,它就是宣紙。因為有它為載體,今天我們才得以看到古人的精美作品,通過泛黃的書畫去體悟「咫尺千里」的藝術境界。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元·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局部)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宋·李公麟 澄心堂紙繪《五馬圖》


吳冠中大師說過:「我國歷代書畫家對於宣紙的溺愛是令人吃驚的。如果沒有宣紙,中國書畫將是怎樣的面目呢?」中國畫特有的藝術語言則是以線為主、點皴為輔,特別注重用墨,雖只是黑白,卻能「墨分五色」,濃、淡、干、濕、焦,這一切都建立在「紙上調墨」的基礎上,宣紙神奇的潤墨性正好適應了這一要求。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北宋·燕文貴《溪山樓觀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紙本


宣紙作為我國傳承的偉大發明之一,有了它,中國的文書典籍、講道經文、書畫珍品才得以千古傳存,2009年宣紙製作工藝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季羨林先生的成功與毀譽
宣紙、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中英對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黎紅雷:子貢教你做儒商(下)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宣紙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比宣紙還好的竹紙是如何製成的?
邵岩的「漁網書」為何要宣紙上放著雞?原因比較現實,但卻滑稽!
宣紙:筆下春秋,由「我」見證
筆鋒划過,畫的不是宣紙,那是走珠的心臟
你真的了解宣紙嗎?——請看最詳細的宣紙使用說明書
終日尋春不見春,春在枝頭已十分,春在一箋宣紙上寫滿了花紅柳綠
水墨在宣紙上暈染,美醉了誰的眼?
白色半生熟宣紙格子書法紙,有需要的來!
仿古楮皮蟬翼半生熟宣紙長卷,1卷66元,全國包郵,古雅潤澤,自然透凈,筆觸清爽,寫起字真是好!
「耐火宣紙」?來,了解一下
林風眠的畫好像是在宣紙上畫水粉,這還能叫國畫嗎?
紙輕價重:想不到宣紙收藏這麼火
宣紙寫起來很燥,該怎麼解決?
齊白石把墨汁不小心灑在宣紙上,卻引得專家叫好,只因他加了一筆
看懂這些照片,你便知道宣紙有多珍貴……
如何鑒別宣紙的好壞?主要看這些!
什麼是宣紙?什麼是書畫紙?
半生熟宣紙有什麼用途,什麼是生宣紙,什麼是熟宣紙
宣紙的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