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外媒稱首次成功開採海下可燃冰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外媒稱首次成功開採海下可燃冰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德媒稱,中國和日本自稱成功開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一種大量蘊藏於大洋和地球凍土層並被視作未來能源的化石資源。據新華社報道,南海鑽井平台成功從海下1266米處開採到可燃冰。這是中國首次成功開採這一資源。兩周前,日本也宣布在本國海域實現突破,成功開採可燃冰。


據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5月21日報道,人們距離開採一種儲量明顯超過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更進一步。天然氣水合物也被稱作「可燃冰」,因為這種冰雪一樣的塊狀物在室溫條件下即可自燃。這種物質是水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混合物。在天然氣水合物中,水分子就像一種晶格包裹著承載能量的甲烷。該物質結構僅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才是穩定的,因此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存在於海底沉澱物或北極永久凍土層中。據估計,西藏高原的凍土層中也蘊藏著大量天然氣水合物。


報道稱,對中國而言,開採天然氣水合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在當前試采階段每日天然氣開採量約為1.6萬立方米。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工程師普拉文·林加對英國廣播公司說,與日本的開採相比,「中國科學家採得的天然氣要多得多」。這是在該項技術發展中取得的「巨大進步」。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稱,美國、日本、印度、韓國和加拿大也在同樣實施天然氣水合物開採研究項目。美國能源部估計,全球可燃冰中蘊藏著大約2800萬億到28000萬億立方米甲烷。相比之下,2015年全球天然氣開採量約為35億立方米,還不足天然氣水合物儲量的千分之一。


報道稱,不過,這一新型資源至今未實現商業性開發,開採仍停留在基礎研究層面。只有少部分可燃冰位於易達的海底表層或北極砂岩層中。相反,大部分天然氣水合物極易逸出、濃度較低或埋藏較深,當前技術水平尚無法滿足開採需要。到目前為止,地質學家對於天然氣水合物的狀態也知之甚少。不過,至少在受到擾動時,該物質反應極其敏感。如果水分子形成的晶格結構被破壞,其中包含的甲烷極易逸出。


報道還稱,這種反應機制也隱藏新的風險。例如地質學家就將8000年前的一場毀滅性崩塌歸因於天然氣水合物。當時,挪威海岸外出現了高達6米的海浪。研究人員推測,甲烷氣體在海底的爆炸性釋放引發了這場史前自然災難。最近,材料科學家在專業期刊《自然·通訊》上撰文稱,對可燃冰進行人為擾動也可能釋放出相似威力。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稱,氣候研究者還擔心海水升溫可能導致可燃冰融化,逸出的天然氣則可能造成地球進一步升溫。不過,至少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項最新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不大:雖然一些地方的可燃冰會融化,但釋放出的甲烷將主要分散到大洋中,而不會進入大氣層。(編譯/焦宇)

外媒稱首次成功開採海下可燃冰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資料圖:夾雜著白色顆粒狀「可燃冰」的海底沉積物放入水中隨即冒出大量氣泡。新華社記者周文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的精彩文章:

那些個千奇百怪的世界之最,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
你的華為手機內存是不是越來越小?因為這個功能你沒有關閉
收費電視免費看:一分鐘免費搞定所有VIP電影和電視劇
「打賞可以,但我要抽成30%」,那麼,蘋果到底敢不敢下架微信

TAG: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媒還在猜測中國的油儲之際,中國或將開採可燃冰,對油價有何影響
中國首次實現「可燃冰」安全可控開採,此技術其他國家至今還未發現
可燃冰是什麼?我國可燃冰試開採成功有多大意義?
世界正為油價喋喋不休之際,繼可燃冰後,中國又將攻克一項新能源
嫉妒!美科學家發表怪論,稱:中國開採可燃冰會對氣候造成惡劣影響
中國繼可燃冰後,再攻克石油中的「稀土」,美國或嗅到新能源危機
歷史性時刻!繼可燃冰後,中國又攻克一重大新能源,或可用幾萬年
可燃冰產業化生產再進一步,可燃冰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中國科學家:二氧化碳可長期深海封存,與可燃冰開採同時進行
「非核家園」有戲了?台媒:台灣西南海域首次發現可燃冰
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可燃冰後又將攻新能源,美日或嗅到能源危機
海底開採可燃冰,潛龍2號有重要意義,下面情況一覽無遺
中國「超級武器」亮相!可加速開採可燃冰,美日哀嚎寶貝全被搶走
中國可燃冰採集技術獨步天下竟要多虧這台能鑽通珠峰的重器
極具價值的可燃冰卻從未大規模開採,解析其天使面孔後的惡魔真身
可燃冰:奏響真正的「冰與火之歌」
開採可燃冰可暫時緩解能源問題,但是將面臨巨大的困難
人類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開採可燃冰?看到原因希望永遠不要開採
可燃冰含量豐富卻未曾開採,它的真實面孔並非天使而是惡魔
除了可燃冰,中國這一資源儲量世界第一,珍稀程度堪比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