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因為信仰遁入空門


卻用美食溫暖了塵世


食物、信仰與愛


芸芸眾生,人人都需要慰藉。


這個慰藉可以是金山銀山,也可以是信仰。

靜觀師太,17歲出家入廟,未曾婚嫁,膝下無子,一生研佛。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靜觀師太說: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過美食和每個人交流。】


主廚的餐桌這是一檔Netflix美食紀錄片。每集記錄一位世界級頂尖廚師,頂級名廚將會到達一個新的城市,用當地最應季和特色的食材,為當地食客奉上頂級盛宴


第三季第一集:韓國的佛教徒靜觀師太


在素食烹飪中修行,她的食物讓眾多世界名廚為之震撼


我們為還不知道這檔節目的,或沒有太多時間看視頻的您。編寫這期特輯,讓我們通過靜觀法師看素食。她遵循傳統 卻亦極富創造力被頂級食家評價為全然可以在諾馬/舊金山的貝努/布里克林的布蘭卡[都是美國頂級餐廳]存在的品質。


令人驚嘆的華麗之作,本不是凡塵中人,卻因為在紐約製作的一頓午宴驚艷世界。


紐約時報誇讚:

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遙遠東方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師太的菜品從不花哨做作,突出一個「素」字,清新淡雅,宛如一株白蓮靜靜綻放。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當食材成了一種藝術,沾染了禪意,凝視片刻,不自覺間,百念全消,只留安靜。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十年,二十年,她就這樣靜靜地藏身於一隅,她極樂和自由的狀態,藉由素齋呈現出來,感染眾人。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年幼時,父親總會敲敲女兒的小腦袋,語重心長地說道。


所以七歲的靜觀就會做手擀麵,母親更是把幾十年的廚藝悉心傳授。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多年後,靜觀早已廚藝精湛,可她沒有如父親所願嫁給如意郎君。

因為,她出家了。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17歲時,母親猝然離世。靜觀悲痛欲絕,彷彿人生失去了所有的色彩。


直到,她與佛法相遇……


屋角的鈴,樹間的光,空氣中的微塵,靈魂中的梵音……一切都深深淺淺地敲打著她的心。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等到回神過來,她發現自己早已淚流滿面。


一直對母親去世深有執念的她突然頓悟:我不能讓自己的子女感受父母離世的痛苦,僧侶亦是所有人的媽媽,大愛眾生。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所以,她辭愛離家,踏入寺廟。


大抵是在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殘酷,接受所有失去的東西,寂靜歡喜才能有。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青燈古佛,晨鐘暮鼓,在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佛門日常,卻讓靜觀體會到圓滿和輕盈。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兩年後,她正式落髮出家。


父親79歲那年來到寺廟,想要探望久不見面的女兒。


靜觀沉默不語,從山間采來最新鮮的蘑菇,放入油中小心煎炸,最後點綴幾滴釀造幾載的醬油,呈到父親面前。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一邊聽著山澗溪流聲,一邊品嘗最質樸的美味,佐以手工泡製的蓮花茶,再簡單不過的一餐卻讓父親大為改觀。


「這比肉好吃多了,你活得好,我也就放心了。」

父親向靜觀三鞠躬後,長嘆一聲,獨自下山了。一周後,他在家中安然離世。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了結了前塵往事,靜觀師太把身心寄托在食物上,她將禪意與飲食結合一起,把廚藝與佛法融匯貫通,希冀在極致簡單中追尋自我。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食材只放純天然的調料,不放蔥、蒜,不食葷腥,在最大程度留存食材的本味。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漫步在師太的寺院,你會發現許多瓮和缸,那是釀造醬油用的。作為齋菜的重要調料,師太對於釀造早已有一套自己的獨門秘訣。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但發酵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扭轉乾坤,堅信人定勝天,殊不知有時順其自然,才能在時間的流轉中醞釀出最純真的滋味。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靜觀師太說: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過美食和每個人交流。


她開闢了一方菜園,菜園不大,無柵欄隔開,世間萬物本無界限,一切都是從大自然中來,又回歸到大自然中去。

春天栽下種子後,就放任生長,陽光、雨露就是最好的營養,萬物緣生緣滅,不可強求。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不為其困,方得自在。


這就是師太推崇的「純天然食材概念」。


一切與自然分享。人,或許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物,所以人們去將地球上的一切變為附屬品。人類不該支配萬物,而應尊重。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師太始終堅持把食材當做生命去敬畏。她製作的食材簡單至極,但充滿禪意與靈性。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在烹飪這件事上,生活信仰和理念一定甚於技巧。


寺廟裡經常有信男善女來參禪、禮佛、步行,感受晨鐘暮鼓和塵世的寧靜,臨行前最大的歡喜就是品嘗師太的廚藝。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師太亦樂於分享,食材質樸至極,蘸著酸味柑橘醬的梨片、填滿豆腐末的香菇菌帽、被梔子染成黃色的米飯……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素食讓我們感到平和寧靜悠遠,有如喧鬧世界毗鄰的凈土,深入其中,可以聽到靈魂成長的花開聲音。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品嘗這些食物,是凈化靈魂和肉體的一種方式,以此激勵冥想。


靜觀師太用這些食物與每一位食客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謝每一次大自然的贈與,感恩每一次人與人的相遇。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遠離凡塵喧囂,與青燈古佛常伴一生,有人問師太是否會遺憾?


「本來對那些東西就沒多少慾望,又談何放下呢?」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與其在紅塵中浮浮沉沉,她更願意在自己的院子里採摘青葉,寂靜歡喜。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打坐,冥想,參悟……總會有一些事,沒有功利色彩,沒有情緒起伏,只有安靜,平淡如湖面上一片垂柳葉子落下,湖水慵懶,甚至沒有泛起一絲漣漪。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胸懷難以置信的溫暖和對世界萬物的愛,用虔誠的心為每一種食物注入靈魂。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俯瞰大地,你能清晰地發現在食材轉換中,時間的循環往複,從而找到靈魂的歸宿。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其實,生活就如做菜,越簡單,越需要全心投入,然後在追尋自我中,獲得圓滿。


hi,親~~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好,麻煩點一下最下面的小手,給個贊吧!再轉發到你的圈,讓大家都能看到。小編感謝您的分享!



她遁入空門17歲出家,卻一不小心悟入素食蔗境,登上紐約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蟬友圈佛旅網 的精彩文章:

人間大孝催人淚:孝順女攜父母朝聖五台山 皈依三寶體悟深
禪堂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宣化上人:切記!在家人不可說出家人過錯!
神闕——人體名副其實的「大補藥」穴
禮佛有什麼樣的功德和福報?

TAG:蟬友圈佛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