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馬立明:許知遠的《十三邀》,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馬立明:許知遠的《十三邀》,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馬立明:許知遠的《十三邀》,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文 | 馬立明


1826年,當世界上第一張黑白照片從法國一家暗房中洗出來的時候,畫師們就陷入了迷茫之中。他們們以前苦苦追求的「逼真」,被照相機輕鬆達到。假如製作的圖像僅僅是為了保留記憶、還原真實,那在照相機發明之後,繪畫何去何從?


若干年後,後現代藝術家們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畫家們把靈魂注入作品之中,以誇張、渲染、扭曲的姿態進行表現,而不是簡單的「還原真實」,也就是說,將世界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與其還原世界,不如改變世界。

繪畫界的變化,給了知識界很大啟發。


▍一


許知遠沒有想過還原世界,他將世界內化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然後呈現給讀者。


在年輕的時候,我讀到許知遠的作品,被他迷得神魂顛倒的。當時「逼格」這個詞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我不知道怎麼形容對他的感覺,可以籠統地歸納為「敬仰與崇拜」。許知遠的寫作風格,帶有一種強大氣場,一種捨我其誰的架勢,使用的是我聞所未聞的獨家刀法。這種文字風格與大路貨完全不一樣,用今天的話說來,這就是「自帶BGM的男人」 (Back Ground Music)。他的與眾不同,還體現在他舉的那些例子上。我自認為算是閱讀量不小的人了,但遺憾的是,許知遠文章中引用的書籍,我基本沒有讀過,甚至,聽都沒聽過!這就很尷尬了。總之,閱讀許知遠的體驗就是,我是多麼孤陋寡聞啊!


當然,由於這種「敬仰與崇拜」,導致我成為了許知遠的鐵粉,他的書,出一本我買一本。他如今搞《十三邀》,我就立馬上網看。某種意義上,我還帶有第一代粉絲的特點:「某某虐我千百遍,我卻待他如初戀。」越是讓我感到恐慌,我越買你的單。


逼格太高的人,難免會被認為是在裝逼。尤其是從文字轉變為圖像之後,原有的文學之美被圖像無情打破,許知遠的形象,完完全全暴露在觀眾面前。就有幾個新聞學院的大學生,對《十三邀》很有看法。95後的孩子,沒讀過許知遠的東西,卻是看真人秀中長大的一代。許知遠的「魔法」,對他們就不奏效了。在他們看來,許知遠就是一個「蹩腳的節目主持人」——「裝逼」,「有偏見」。也有人支持許知遠,「那種一板一眼的訪談節目有什麼好看!有偏見,才有爆款,才有關注度!」好吧,這種支持,其實也是一種無解。


人生悲劇之一,就是明明是牛逼,就被認為是裝逼。比如說,某位學霸在談論著自己申請全獎的經歷,在學渣面前,他就是在裝,不裝也是裝。因為學渣們很不願意相信在世界上有科目平均分98分的人存在。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大眾需要的是各自狂歡,而不是看精英炫技。許知遠就是這樣走進了困境之中。某種意義上,他屬於小眾,而不屬於大眾。


▍二


許知遠的節目《十三邀》,在騰訊視頻上單集播放量過千萬,總播放量1.7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


爭議點,顯而易見就是許知遠的偏見。與一般的話題類節目主持人不同,許知遠的節目風格與他的文字一樣,自帶傾向性。比如與蔡瀾聊飲食時,蔡瀾明明就是一個享樂主義者,許知遠偏偏讓他聊「知識分子內心的熱望」,讓蔡瀾有點摸不著頭腦,又比如與二次元群體聊網路文化時,他又想當然地講情懷,讓對方不知如何接話。許知遠的節目,永遠是以自己為主,不是傾聽,而是試探,還帶有一點攻擊性。

從專業主義的角度而言,一個主持人不該成為節目的主角。相反,他應當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烘托出嘉賓的風采。比如陳曉楠,就是訪談類節目的理想主持人。可是,許知遠並非如此,他帶著觀點而來。或者準確地說,他帶著偏見而來。


批判性,這是知識分子的特點之一。對別人,對世界,對社會,帶著一種苛刻的態度。許知遠的作品,從《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到《抗爭者》,再到《行走中國》,都帶有這種批判性立場。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字特性,令許知遠這個名字,有了獨特的意味。


我不認識許知遠,但我聽《經濟觀察報》的同行說過,許知遠並不是一個很外向的人。他的筆頭功夫很好,但社交能力只是一般。這很符合我對他的想像。因為一個自成體系的人,必然是善於獨處、花費大量時間讀書的人。他自成體系,有強大的邏輯,但未必是一個好的談話者、傾聽者。如果這是許知遠的一場獨角戲,我相信他一定能演繹得很好;但如果是與另一位名人對談,那未必能發生「化學反應」了。因為無論是白先勇、羅振宇或是蔡瀾,他們都有各自的BGM。


這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許知遠一直很努力地展示某種「厚重」,但事實上,有些用力過猛。許知遠是個文化人,他看重思想的重量,他看重文字的力度。可惜啊,今天已經是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了,每個人都在享受著「摳鼻屎的快感」,在永不停息的視覺轟炸之間來回狂奔,誰會在意許知遠捍衛的價值?在眾多搞笑、驚悚、雞湯類別的視頻節目中,《十三邀》絕對是異數!

馬立明:許知遠的《十三邀》,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再往深處說,許知遠本身就是異數。他本人的學歷背景是計算機技術,卻一下子成為文藝得不能再文藝的寫作者。在互聯網時代,每個寫作者都是各自推銷文字的時候,他突然變成了出鏡主持人。「眾人向左,我就向右」,似乎也是許知遠的信條。他憤而走向鎂光燈、走向舞台中央,也變得可以理解。


▍三


有人說,許知遠是不是已經不合時宜?我不贊同。承認他不合時宜,就相當於承認作為他讀者的自己,也不合時宜了。


如果說,「時宜」就是「小鮮肉」「錐子臉」,許知遠確實不合那個「時宜」。那部分追求視覺快感的觀眾,應該懶得讀、也讀不懂許知遠。或者在他們眼中,合時宜的就沒幾個,這裡就不討論了。

從互聯網產品的角度上看,許知遠在片子中是作為一個主持人而存在,必須承認,在鏡頭前,他的魔法難以施展。雖然現在人們討論「跨界」,事實上,隔行如隔山,界哪有這麼好跨的!一個魔法被封起來的許知遠,固然有點蒼白。不過,從第一集到第十三集,看得出他一直在掙扎,一直尋求著突破。這或許值得期待:許知遠如果持續努力下去,會變成一個「合格的主持人」。


但這恰恰又是我所擔心的。我記得愛德華·薩義德說過:一個知識分子,在社會中的處境就是「格格不入」。掙扎、彷徨的許知遠,或許才是他真正的風格。在鏡頭前,他恐怕很難從容,因為在生活中,他也從來沒有從容過。許知遠的批判性,就如同他被煙熏黃的牙齒,沒那麼容易洗白的,如果洗白了,就不是他了。


就像是後現代繪畫那樣,許知遠呈現的是「改造過的世界」。他就是帶著批判性,帶著偏見,一出場就電閃雷鳴,就像馬蒂斯的繪畫,天然就帶著濃墨重彩一樣。如此具有強烈個性,就連蹩腳,也是如此令人難忘。實際上,我們看待客觀世界,哪裡可能沒有偏見?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對於這個主持人,你可以愛他,也可以恨他,但不能無視他。

馬立明:許知遠的《十三邀》,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許知遠對話蔡瀾


在這個文字變得如此之輕、追求視覺極致轟炸的時代中,知識分子何處安放自己?本來說,許知遠這樣的人,他就該坐在書齋里,好好地寫他的新作。這樣,他就不用背負那些不該由他背負的罵名(比如「蹩腳的主持人」),要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主持人啊!不過,時代一直在變,金庸還寫武俠呢,黃易還寫玄幻呢,鮑勃·迪倫還跑去當歌星呢!知識分子要順應這個時代,許知遠也只好瘋狂一把了。


或者說,在這個用戶細分的時代,沒有必要討好每一個觀眾。「留住喜歡你的人,這就夠了。」許知遠當然知道這一點。因此他並沒有妥協,用著另類的姿態,繼續一路批判下去。


本文原標題《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題圖為許知遠

【作者簡介】


馬立明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政治學博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沒有偏見,就不會有發現
崔永元的反轉基因生意讓中國農業錯失良機
荊歌:中國人不往死里灌酒,就算是文明食客了
張佳瑋:集中營里母親僅剩的藍色眼影,畫家畫了半世紀
流沙河:商朝只有春秋,沒有夏冬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有顏就是任性,不管有沒有劉海都很帥的明星,來看看有你老公沒?
網友公認4大奇異水果,每一種都很少人見過,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呢?
孫允珠:有一種愛明知沒有結果,心卻收不回來!
各路明星的愛寵,你見過沒有?
那些明明很不錯,卻沒有紅起來的國產電影
有沒有一首詩,讓你第一眼就相見恨晚,視為知己?
明明是絕配,沒有哪裡不對
《談判官》黃子韜見著楊冪就開撩,很酷有沒有?
婚姻中有這三種情況,是最不能長久的,但願你沒有!
在婚姻中,發生過這3件事,立馬離婚沒得商量,看看有沒有你?
有沒有一首詩,讓你第一眼就相見恨晚,視為知己
有沒有那麼幾首詩,你初讀時不以為然,但物是人非後才明白?
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沒有過不去的坎,想開,看淡,自然微笑
《看不見的客人》:「沒有痛苦,就沒有拯救」
是不是真愛,就得看你們之間有沒有這幾個表現了
吳昕的《寫命師》開拍了,有沒有很期待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個人,明知道你們不會有結果,明知道你們會有一天分離,但你
這些明星竟然是父子,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們知道的!
明朝滅亡不怪崇禎,如果沒有這對父子,明朝必能恢復
關乎是否見識多的冷知識,說,看到最後一條有沒有大開眼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