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王緝思,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


《光榮與夢想》描繪的這樣一個焦躁不安、醜聞不斷、個人至上、族群分裂、黨派鬆散的社會,居然支撐起一個至今仍未衰敗、在世界上咄咄逼人的國家,這不能不提醒我們,觀察美國要透過表層,看到深處。


究竟是哪些因素,驅動美國在水門事件、尼克松辭職、越戰潰敗、石油危機等一系列挫折後重整旗鼓,贏得了冷戰的勝利,產生了「新帝國」的光榮與夢想?又有哪些因素,將會導致美國再次從權力的巔峰跌落?歷史是個謎,未來更是個謎。研判歷史,需要時間消化;預測未來,還是慎言為妙。

時隔25年,在《光榮與夢想》中文再版之際重讀本書,恍如隔世。1979年第一次讀它的時候,我還是國際政治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對美國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統中國教科書所灌輸的觀念。威廉·曼徹斯特用引人入勝的生動語言,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展現了40年的美國歷史畫卷。當時我最深的感想是「歷史原來還可以這樣來寫」。


和當年許多中國讀者一樣,我讀這本書多少是為了獵奇式地了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彌補感性認識的匱乏。今天我把美國作為研究對象而重溫這部巨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很想同讀者就書中的美國,以及我們心目中的美國,進行一點交流。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總統時,美國還處在大蕭條的水深火熱之中。羅斯福的「新政」挽救了美國的資本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恰恰給美國政府干預經濟,促進大規模生產,保證充分就業機會,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歷史機遇和國際環境。整個美國,包括政府、資本家,直到湧入勞動力市場的家庭婦女,都發了戰爭財。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繼續讓美國經濟受益,同蘇聯的冷戰則大大激發了美國戰略擴張的動力。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羅斯福總統向美國民眾發表廣播講話


40年代和50年代成為美國經濟和對外交往上史無前例的大發展時代。60年代到1972年尼克松總統競選連任成功,是曼徹斯特筆下的「美利堅分裂國」時期。1963年肯尼迪遇刺預示著動亂年代的開始。以黑人鬥爭為主體的民權運動和要求從越南撤軍的反戰運動,把美國政治推向兩極分化。水門醜聞被揭出,美國經濟危機重現,至此,「光榮」不再,「夢想」破滅。


「光榮」與「夢想」很難說是這本書的主題詞,因為書里紀錄的「恥辱」和「夢魘」實在是不少。本書一開篇便記載了1932年7月美國退伍軍人為抗議補助金太低,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示威活動。胡佛政府出動正規軍騎兵,用軍刀和催淚瓦斯血腥鎮壓了手無寸鐵的退伍軍人和婦孺家屬,「對曾經為祖國而戰的人下毒手」。那個命令軍隊架起重機槍、還準備動用坦克的指揮官,就是後來在太平洋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麥克阿瑟將軍。在麥克阿瑟麾下參與鎮壓的軍官里,有20年後當選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少校。


胡佛總統謊稱,舉行這次抗議活動的並非退伍軍人,而是「共黨分子和作案累累的刑事犯」。在此後的40年里,共產黨和共產主義思想一直是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書中寫道,羅斯福新政成功之前,美國有1500多萬人失業,許多人於是對美國的民主政體抱著十分懷疑的態度,大多數知識分子向左轉。一個叫埃德蒙·威爾遜的知識分子說:「俄國是世界上道德的頂峰,那裡是一片光明,永存不滅。」還有人甚至主張,「USA再加上一個S(序者註:Soviet的縮寫),變成美利堅蘇維埃(USSA)。」


但是,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消蝕著共產主義思想滋生的土壤;而斯大林時代的肅反擴大化、蘇聯同納粹德國合謀瓜分波蘭等事實,也抹黑了共產黨的形象。當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時,美國《時代》周刊的評論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極權主義國家,像沼澤里的兩個半瞎而又瘋狂的史前巨獸,現在廝殺起來了。」只是因為希特勒德國更加可怖,羅斯福的美國才跟蘇聯結成了戰時同盟。

德國、日本戰敗,使共產主義重新成為美國的夢魘。從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兩方面看,美國和蘇聯互為天敵;戰略核武器的發展,更加深了美國人的恐懼。這些都不難理解。但是,一個名叫麥卡錫的40來歲的參議員,憑著拙劣的造謠誣衊手段,竟能把美國政治攪得天昏地暗,掀起有系統、大規模的政治迫害,卻是匪夷所思。


「麥卡錫時代」不能不說是美國自由民主的奇恥大辱。用曼徹斯特的話來說,對紅色的恐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污染」。請看:


「辛辛那提棒球紅隊一度更換了名稱。社會學教師如果不臭罵『共產主義奴役』的邪惡,就有被解僱的危險。反共的狂熱分子得到最高的講演費,那些列舉自己憎恨共產黨人及其同路人或粉紅色分子的最有說服力的競賽者被授予最高的美國方式獎。甚至美國小姐的候選人都必須陳述她們對卡爾·馬克思的看法……。」


麥卡錫主義的陰魂還沒有完全消散,美國又以反共為由,遠征越南,在印度支那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且不論如何從道義上整體評價美國的越南戰爭,單是看一些具體事例,就讓人難免為美國政治的陰暗而心驚肉跳。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會議上的麥卡錫


1964年是美國大選年,時任總統的林登·約翰遜十分嫉妒前任總統肯尼迪在民眾中享有的威望,使用不光彩的伎倆將他的弟弟、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排斥在副總統候選者圈外。共和黨候選人戈德華特指責約翰遜「在共產主義面前膽小害怕」。為了競選的需要,約翰遜在情報不確的情況下,斷言越南北方的魚雷艇8月4日攻擊了美國在東京灣的驅逐艦,悍然下令轟炸北越海軍基地,史稱「東京灣事件」。


正如曼徹斯特所述,利用東京灣事件,約翰遜「拉著國家的大旗」,一方面有力地反擊了戈德華特的指責,另一方面還要求國會支持他擴大戰火。為了通過一項支持本黨總統的決議,參議員富布賴特對惟一明確質疑「東京灣事件」、反對該項議案的參議員莫爾斯說,這是「關係到參議員是否愛國的問題」。


在反共狂熱中,國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決議,授予總統在非常時期發動軍事行動的權力。約翰遜口頭上說,美國人都享有發表不同政見的權利,「甚至因此而氣粗一點也不要緊」。其實,他心底里非常仇視那些反對越戰的人士,不擇手段地打擊他們。美國政治人物打著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幌子而營私的實例,在本書中還有很多。

在整個60年代,美國人在海外和國內頻繁使用暴力,不能不令人懷疑,美國的民族性中是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暴力傾向?曼徹斯特的描述似乎做出了肯定的答覆。一位美國隨軍記者問在越南的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他是否對狂轟濫炸越南造成無辜平民大量傷亡而感到不安?威斯特摩蘭的回答是:「是有點。可是那也減少了敵人的人口,是不是?」


1965年8月,洛杉磯市的一個黑人區發生了種族騷亂,政府派出1.4萬人的國民警衛隊維持秩序,同暴徒發生槍戰。在六天的鎮壓行動中,死34人,傷898人,4000多人被捕。1967年夏季一連串的種族暴力衝突,波及32個州的114個城市,至少有8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1.2萬多人被捕。1971年7月,紐約州懷俄明縣發生了監獄犯人暴動,死43人,傷120多人。


曼徹斯特筆下的美國人,只要是理由正當,是不大吝惜武力的使用的,並不像其他一些著作所刻畫得那麼溫良恭儉讓。黑人激進派領軍人物馬爾科姆·艾克斯就說過:「只要有人不是非暴力的,那任何人也不用來對我講什麼非暴力那一套!」但艾克斯本人遭遇暗害,殺手卻不是白人,而是自己的「黑人兄弟」。提倡非暴力運動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也慘遭暴力謀殺。


那麼,美國那40年的「光榮與夢想」究竟屬於誰?曼徹斯特沒有把書中的美國歷史人物作出「君子」和「小人」、「英雄」和「惡魔」的區分,而是謹慎地避免了簡單的功過是非評判。不過,曼徹斯特顯然對富蘭克林·羅斯福情有獨鍾,給他的人品和貢獻都打出了高分。書中對羅斯福(以及肯尼迪總統)去世後美國人民內心哀情的描寫感人至深。曼徹斯特最鄙視的歷史人物,則非林登·約翰遜莫屬。


「光榮與夢想」在書中還屬於許多平凡而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航天飛行員、運動員和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栩栩如生的普通美國人。美國人崇尚新觀念、新習俗、新技術,充滿好奇心。在這40年里,美國人從家庭倫理、性觀念到消費習慣,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同戰爭、技術進步、信息傳播息息相關。


對於「小人物」,曼徹斯特沒有吝惜筆墨。本書著墨不多的,倒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那樣的「大人物」,大概是因為在作者眼裡,這些人既沒有多少值得誇耀的有趣故事,更沒有多少吸引人的思想。所以,資本家大款同「光榮與夢想」不大沾邊。


把這40年的美國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今日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繼續在經濟、技術上領先於世界,也在文化觀念上不斷有所創新,讓別的國家去追趕美國的時髦。國內暴力的規模縮小了,但校園槍擊、連環殺手、爆炸案仍然層出不窮,而且一旦同國際恐怖組織相配合,後果不堪設想。


細讀越南戰爭的歷史,對美國今天深陷伊拉克而不能自拔,就不會感到意外,連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借口,壓制國內不同意見和操縱輿論的方式,為軍事佔領的辯辭,都似曾相識,只不過掩飾得更為精巧而已。


在《光榮與夢想》初版的1974年,大概沒有幾個觀察家敢放言30年後的美國將會變成不可一世的惟一超級大國,經濟規模能從佔世界總產值的22%左右,提升到如今的33%。那個年代的美國,看上去真是日薄西山、氣數將盡了。1979年中文初版譯序中的這段話,再好不過地表達了我們中國讀者當年的感想,也並沒有完全曲解作者的原意:


作者流露出對美國的盛世榮光的懷念和對夢想消失的無限感慨,並為看不到美國今後的出路何在而感到彷徨。在全書結尾處寫道:「在干預了國外衝突1/3世紀之後,美國人民再次轉而內向,他們要在與世隔絕中尋求安慰,在孤立中尋求復興。」這些話半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幻想。

讀過這段話,再看近30年的歷史,就會知道「讓歷史告訴未來」是給歷史壓了一個過於沉重的包袱。幾十年來,美國已經衰落、美國即將衰落的斷言在國際上——尤其是在中國——不絕於耳,冷戰結束、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等,都曾被說成是美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但是,《光榮與夢想》描繪的這樣一個焦躁不安、醜聞不斷、個人至上、族群分裂、黨派鬆散的社會,居然支撐起一個至今仍未衰敗、在世界上咄咄逼人的國家,這不能不提醒我們,觀察美國要透過表層,看到深處。


究竟是哪些因素,驅動美國在水門事件、尼克松辭職、越戰潰敗、石油危機等一系列挫折後重整旗鼓,贏得了冷戰的勝利,產生了「新帝國」的光榮與夢想?又有哪些因素,將會導致美國再次從權力的巔峰跌落?歷史是個謎,未來更是個謎。研判歷史,需要時間消化;預測未來,還是慎言為妙。


《光榮與夢想》迄今仍然是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五星級」圖書,累計出版了160多萬冊。中文修訂再版,相信也會有更多讀者。1979年出版的中譯本雖非完美無瑕,但譯者之精心,譯文之通達,遠在今天絕大多數譯著之上,令人感嘆不已。現在人人皆知的「保齡球」,當年還譯為「滾木球」,而且絕大多數中國人尚不知其為何物。書中許多細枝末節引發我們這一代人的聯想,也盡在感慨滄桑的不言之中。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本文是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王緝思為《光榮與夢想》中文再版所撰寫的推薦序言。


熱文推薦


★局座不哭!中國海軍再也不會受窩囊氣了!


4月26日上午,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這艘航空母艦由我國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目前,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1644年:崇禎把房間打掃乾淨,李自成把床鋪好,張獻忠替人家寬衣解帶,最後多爾袞興沖沖地雲雨巫山,……而這一切都與我們有關


翻開一部中國歷史,1644年也許是最奇特、最不可思議的一年。這一年,在西安、瀋陽、北京、成都四地,分別有四個不同的年號:「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大西大順元年」。這一年,中國有四個皇帝:李自成、順治(其實是多爾袞)、崇禎、張獻忠。

光榮與夢想,還是恥辱和夢魘?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說南京
警惕書稿中的歐化句式,尤其是引進版圖書
再造社會:19世紀歐洲的社會革命與化解
顛覆全球格局,歷史或將改寫!干成了這件大事,黨中央國務院也發來賀電!

TAG:中國國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漢族歷史上最恥辱的事,你知道嗎?並不是靖康之恥!
為何說隋煬帝是暴君,是歷史界的恥辱?原來他功勞那麼大!
「靖康恥,猶未雪」,為什麼靖康之變是一種恥辱?
不認識蔡徐坤是榮耀還是恥辱,粉絲經濟一直是把雙刃劍
誰讓老師從光榮走了恥辱!
大漢朝最恥辱的一仗,是什麼讓劉邦認慫的?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孟煩了活著於他父母而言,究竟是榮耀還是恥辱?
強大如秦漢,但它的滅亡卻如此的恥辱。真的是因為當朝皇帝昏庸?
斗羅:小舞做夢都想刪掉的照片,尤其是最後一張,簡直是「恥辱」
如果不能成功,這些君王所受的屈辱,將成為真正的恥辱!
二戰德國軍人歪戴帽子,德軍覺得是殊榮,為何敵人感覺既恥辱又害怕
袁姍姍:那些被黑的經歷,不是恥辱而是我的財富
陳冠希:吳亦凡,鄧紫棋就是嘻哈音樂的恥辱!熱狗:說了我不敢說的
知恥而後勇,是什麼恥辱的事情造就了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張雨綺再次離婚,和王菲一樣勇敢,這是女人的榜樣還是恥辱?
都說帶恥辱圈的橘貓絕對是王者,剛開始還不信…
葉利欽貌美女兒做一事,讓普京大怒,說:這是我們的恥辱
拿「恥辱」和「傷痕」開玩笑,是傻還是蠢?
朴槿惠的存在是韓國的「恥辱」?文在寅:幸好現在由他執政!
博人傳:村民們是對的,博人不止是木葉的恥辱,還是漩渦一族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