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來了新加坡11年的中國福建籍勞工的故事

一個來了新加坡11年的中國福建籍勞工的故事

人總是需要友誼的,對於剛到一個陌生環境里的我來說,更恐懼落單。於是,在剛到新加坡的那段日子裡,我加了QQ群,每天在網路上和那些從未謀面的同在新加坡的陌生人客套著、閑聊著,直到後來孩子進入了小學,安頓好了一切,我結識了一些同校的媽媽後,才結束了那段打發時光的網聊日子。

我記得,當時在群里,有個和我年紀相仿的男性,雖不善言談,卻總是微笑傾聽,偶爾打出幾個不痛不癢的字,沒人在意他是在線或是離開。敏感的我感受到了他的溫厚脾氣,偶爾還有點小正義,於是互加了好友,撂在一旁。

一晃,兩年多過去了,雖還互為好友,卻從未聯絡。如今,開始寫小人物傳記又實在找不到素材的我重新想起他。不出所料,他爽快的答應了我的在線訪談,還是那麼溫厚的感覺,但隔著冰冷的屏幕,我已經感覺到時隔兩年他言語間平添了幾許滄桑。

他今年整40歲了。40歲,該是男人多意氣風發的年紀,可是我卻捕捉不到他的精氣神兒。我問他:最近好嗎?他回答:麻木了。便不再多言。

也許,跟什麼人或物件打交道,眼中的世界便是什麼樣吧?在燈紅酒綠的新加坡花花世界裡,在圖書館咖啡店那些悠然勻稱的呼吸下,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稱做「外勞」。他們活在新加坡白天刺辣陽光下的陰影里,他們沒日沒夜的工作,像軸承上的一粒粒鋼珠,碾不碎也出不來。今天,我就要寫寫他,一個來了新加坡11年的中國福建籍勞工的故事。

這是一個星期二的上午10點20分,我登錄QQ,剛一打招呼他就回復了,這讓我有些驚喜。聊幾句才知道,原來他剛下夜班。我於心不忍,想讓他先休息,他卻說,他在吃飯,不要緊,儘管問。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溫厚,我有些感動。

起初,他像擠牙膏似地回答我的提問,隻言片語,我猜他也許很累,也許是怕打擾到我身邊的人。我告訴他,可以語音答我,於是,他小心翼翼的,輕聲開了口。

他的語音時間漸漸由短變長,也許他的心扉塵封了多年,我的問題勾起了他的回憶和緩慢的思考。他像一台生了銹的機器,想真正運轉起來,不僅需要潤滑劑,更需要時間。我等著他,慢慢掀開那落滿灰塵的一頁頁往事。

他說,是他妻子先來的新加坡。他妻子結婚前看不上他,嫌棄他家窮。在他們福建老家,如果家裡沒有三層高的小樓是娶不到老婆的,而他家恰恰沒有。他父親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投資失敗導致傾家蕩產,家裡僅剩個二層房子,屋裡都是土坯的。

「那為什麼她後來還是嫁給你了?」

「主要是我岳母比較認可我的為人吧,跟她說了不少我的好話。那時候,她在一家鞋廠上班,是行政人員,總是加班到夜裡十點多,我就天天煮了宵夜守在廠門口等她,給她送吃的,多晚都等,我堅持了半年。這些我岳母都看在眼裡,覺得我會疼人,窮是窮了些,但是人好也很重要。她聽了,就嫁了。」

「婚後,我大女兒出生十個月的時候,老婆要出國賺錢,覺得有了錢才能好好養孩子。你知道,我們福建人是流行出國的,哪怕偷渡都要出去。那時候我想去歐洲,可是歐洲的費用要20萬,我們拿不出。無奈,太太先來了新加坡,那已經是2003年了,6萬人民幣的中介費我們都湊不齊,還是跟親戚借的。沒想到,到了新加坡,只是打一份月薪420新幣的工,當時她在電子廠,沒日沒夜的給人幹活,就想,先還上借的錢再說吧。沒想到,一干就是8年。」

「三年後,也就是2006年,我也過來了。我沒什麼學歷,也沒技術,打工賺不到錢,我換過兩次工作就回中國了。然後,我在中國進修了一門技術,叫數控。」

「這個數控技術改變了我的職業,我再次來新加坡的時候,薪水已經大幅度提高了。2011年的時候,我太太回中國生了二女兒後,再也沒過來。」

「所以,您太太現在在中國是全職媽媽?」

「也不全是,她還經營著一間服裝店,但是現在中國的電商太厲害了,對實體店影響很大。她的店裡生意一般,基本上靠我的工資多些吧。」

「想她們嗎?多久團聚一次?」

「想,我每年都回去,今年特別忙,沒回去成。我特別想她們,心神不寧的,好幾天都特難受!我想她們。」

「妻子怎麼不帶著孩子過來找你團聚?生活在一起?」

「我們是外勞,外勞哪有帶家屬的啊!沒有準證,呆不住的。」

「您太太沒想過把孩子先給老人帶,自己過來打份工和您團聚,然後慢慢再接孩子過來嗎?」

「沒有,我倆都覺得,孩子的教育不能扔給老人,老人只知道溺愛,哪懂教育?我妻子堅持要自己帶孩子,我也支持她這麼做。再說,我現在的收入還可以。我們賺錢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孩子嗎?孩子要是不好,賺再多錢有什麼用?」

這對沒有學歷、文化層次不高的「勞工」夫婦,對於教育子女竟有如此的認知高度,令我不禁刮目相看。

「父母還都健在嗎?家裡幾個兄弟姐妹?」

「都健在,我上面有個姐姐,還有個哥哥。我哥哥帶著老婆孩子去了法國。」

「我一會兒就要出去給我母親匯點錢了,我父親馬上70大壽了,我過幾天要回去一趟,因為我哥哥一家要回來了,16年了,第一次回來。」

「啊?為什麼走了16年第一次回國啊?」我不解的問到。

「他們是偷渡去的,沒有正常的簽證,哪裡能出境啊!一呆就是16年。」

我呆住了......

沒想到多年前王姬主演的電視劇《危險旅程》的劇情,竟然就發生在眼前跟我對話的這個男人的親哥哥身上。我突然覺得,他雖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那不是我自詡了如指掌的世界,他們的世界充滿了飄搖的未知,甚至是恐懼。

他們恐懼於此嗎?我沒敢問,也不想問,那是命運的安排。或許衝出這種命運的束縛的慾望,大於恐懼吧。

他繼續說,打斷了我的沉思。

「16年了,你不知道,偷渡的路上會死多少人,真的,我們那裡死了太多人了,走的時候是一條漢子,回來的時候是一把骨灰,甚至骨灰都沒有,各種死法。我哥哥他們剛拿到正規的工作簽證,又趕上老爸70大壽,也算雙喜臨門了,我匯完錢得回去一趟,好好和家人團聚一下!」

聽得出,他不恐懼,他的語調突然高了一些,語氣里充滿了欣喜。隔著屏幕,我甚至感受到了他像個孩子般的雀躍起來。雖然是匯錢出去,那是他辛苦上夜班賺的錢,是他每日不停運轉如機器賺的錢,是他想念家人卻不能見上一面寢食難安時賺的錢。但只要是給他的親人花,他就毫不吝惜,他就甘之如飴。特別是那久未謀面的、偷渡出走了16年的哥嫂侄兒,他們不僅活著,還一切安好,並擁有了見得了光的身份,這讓他激動不已,讓他欣喜、雀躍。

他說,接下來哥嫂就要考慮拿居留權,他們希望留在法國。可是他,卻無望留在新加坡。去歐洲的夢隨著年齡的增長劣勢也幾乎破滅了。

他說,最晚明年的上半年就回中國了。他說,他在這裡做工不開心。

我問「是因為人事關係複雜?還是工作難度大?精神或體力勞累?」

他說:「是麻木吧。我最累的時候連續加班5個月一天不休,單位人手不夠,雖然有加班費,但我不喜歡那種麻木的感覺。我們的工作需要高度精神集中,可以說是腦力加體力。我真的累了,不想做了。」他再次提到麻木的時候,我用沉默代替了回應。他不喜歡麻木,說明,他並未麻木。

他說,像他這種外勞在新加坡是拿不到身份的,不可能一輩子做外勞,年齡也不允許了。他看著那些新加坡安哥安娣七八十歲了還在端盤子洗碗,他受不了,他不希望自己的晚年也那麼辛勞那麼凄涼,他說,他還是中國人,他還有的選。

夜深了,我快截稿的時候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

「你老家的二層土坯房,現在怎麼樣了?」

過了很久,他才回我。我知道,他應該又是夜班。

「早沒啦,前幾年我們兄弟倆(的錢)合建了一棟六層高的樓哦!」

「好,這個我一定要寫進去!」

和他唯一一次見面定稿的時候,他見到我第一句便感慨:「你知道嗎?我家蓋這個六層樓的房子好險!我家剛蓋完,政策就變了,不許蓋這麼高了,最高只能蓋三層。我覺得我們家很幸運。」

我們邊走邊聊著,在去食閣的路上,他會留意走在他身後的人,盡量不擋住他們的去路;他堅持自己買飲食,謝絕了我的好意,甚至還要請我喝水。

他跟我說,單位工作太忙,人手不夠,他這次又回不去了,父親的70大壽,只能在心裡遙祝了。

福建勞工大哥的機械人生,就這樣周而復始了11年,他說最晚明年上半年就會結束這樣的日子了,可是他又說,去年、前年、大前年,他也是這麼說的......我祝福他,祝福所有在新加坡和他一樣的「外勞」師傅們,早日找到自己滿意的歸屬,安享從容。

作者介紹

歡迎關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體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加坡眼 的精彩文章:

TAG:新加坡眼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600噸大佛建在了6樓,專家:中國建築的奇蹟
厲害了,中國2017年增長了一個俄羅斯!
2018年來平遙古城過大年中國最有年味兒的古城
法國人拍攝的1957年中國老照片:60年前的中國是這樣子的
11款美食,來自全國10個地區,只為找尋中國新年的味道!
澳洲飛行員跳槽中國:年薪近200萬元 年假3個月 娶了中國媳婦
在中國臘八這一天,美國的詹姆斯加冕了最年輕30000分先生
2017年中國年度10大堵城,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驕傲!2018年全球最佳國家出爐!加拿大、中國齊上榜
20張歷史照,1868年的中國新娘、1909年在法國模特
中國軍隊穿了80年的軍服,1988年為何改成了開領?
10個名揚世界的最大機場,中國有三個,美國四個
這個600噸大佛建在了6樓,氣勢磅礴!很多專家感嘆:中國建築的奇蹟
中國五千年以來最大的亡族危機,整個國家人口超過90%死去
1949年後「建國稱帝」的中國人-張清安
中國軍隊用了80多年的軍服,為何在1988年發生了改變?
為這款雷達專家立10年軍令狀,美國兩年完成的任務中國半年解決
老照片:1911年的中國十八省府
2018年中國內地最有錢的15個人最新排名,王健林第五
2017年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 印度人又找到一個超越中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