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失敗」的公益項目,值得每一位NGOer反思

這個「失敗」的公益項目,值得每一位NGOer反思

丨作者:張婷婷

「面對錯誤是為了放下包袱更好向前。承認失敗,可能會窘迫、會被人指責,但更有可能,令NGO和服務對象都變得更好!」

公益項目的成功經驗我們聽得多了,但「失敗」故事我們聽過幾個?下面,一位社區發展工作者將和大家分享她的「失敗」故事,從失敗中,我們也許能收穫更多:

說出這段經歷,我有些糾結。我帶著對社區的想像進入公益,推進項目,項目做好了社區矛盾卻加劇了;即便接受過系統的參與式理念、方法和項目操作的訓練,但這些在當時卻不能足夠指導我去應對那些情境。

初長成的NGOer:

因何進入,學到了什麼?

我在2006年畢業時,帶著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和「不了解農村社會就不了解中國,想要更真實地認識我們所處環境」的期待,加入了某國際發展機構的青年發展項目,撞進NGO至今。

作者照片

第一年,在貴州的縣項目辦公室做志願者,那時經常往村裡跑,3個人負責20個項目村,每月經常是半個月以上都在不同村裡,經常加班,卻很快樂、很有幹勁。

一年志願服務結束後,加入機構成為項目辦官員,也很受賞識,參加了很多學習培訓。在社區實踐,推動集體議事和練習參與式社區規劃的過程中,跟著學、自己做,學到很多有關項目周期管理、項目運作的經驗。

剛工作那幾年是讓人懷念的——純粹!看到我們工作給社區帶去的改善,和村民的關係感情也在一點點增加,沒有籌款的壓力,沒有現在行業內這麼多的聲音攪動人心,可以比較專註地做事。

但是否有了這些理念和操作框架,也經歷過專業訓練,就可以高枕無憂、照搬複製,做好社區工作了?要講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遭遇當頭一棒喝?

從圖中看到了什麼?大家積极參与、投工投勞,分工協作很團結,是吧?一個快要建好的活動室,可是建完後呢?

這是2008年發生的事,我在這邊已工作兩年,負責新啟動的婦女發展項目。

這個項目面向所有村,我們到各村做項目宣講,徵得村子同意後,選舉婦女帶頭人/項目聯絡員,通過培訓提升她們的能力,來推進各村婦女小組建設,並依託小組開展婦女健康、農技學習活動、婦女主導的村級項目實施等等。

項目照片

大部分的村子都響應積極,G村就是其中之一。G村坐落在貴州山區,全村92戶437人,都是苗族,唐姓,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節日多,有濃厚的少數民族風情,分大寨和新寨兩個自然村。(2004年機構進入村裡時的統計數據)。下圖展示的小磚房是大寨的碾米房,也是機構進入後支持的第一個社區項目。

婦女項目實施,新寨婦女被選為G村的婦女帶頭人,兩個寨子成立了各自的婦女小組,組建和活動推進都很順利。全村婦女還一起集資搞三八婦女節活動、成立刺繡小組,關係很融洽。然而,因為修建村婦女活動中心的事,婦女們的關係一朝回到解放前。

為什麼建活動中心?因為婦女小組活動沒有場地,都是在各家輪流開會活動,村委會也不能隨時使用。當時只有新寨能協調出空地,況且村委會離大寨近,更便利大寨婦女的使用,於是婦女帶頭人跟婦女們商量後,向我們提交了在新寨修建場地的申請,機構支持了1萬多,婦女集資了1萬多,投工投勞建好。

但建成後,大寨的婦女們卻很有意見,說為什麼要支持在新寨修建,自己的寨子卻沒有。儘管大家知道活動室是以村名義申請的,全村婦女共用,但實際上大寨的人都不去,還是新寨在管理和使用新活動室,因此兩個寨子就這樣漸漸疏離,婦女間集體活動和往來也少了。

期間,還發生一個事,我們做婦女健康學習活動時被叫停。後來了解到,是村委跟鄉里反應我們活動不合適做,以致學習活動只能終止。

我很懊惱,對於活動室,儘管做了協調,說明是集體共用的,但結果還是一樣。我還曾在內心責怪婦女帶頭人,是不是偏心自己寨子,組織村民討論時沒做到位。

但其實是我的問題,為了趕在年底完成項目進度,過程中也沒適當介入和去了解討論情況,就批准了。對於村委的反應,包括不能隨意使用村委場地,我和同事們也沒有積極應對,採取了迴避、放之不管的態度,交給婦女們自己去處理。

這些事像當頭一棒,一個村尚且如此,我們還同時做十幾個、二十個村呢,在項目活動做成的背後,還有多少細枝末節和可能的衝突不被我們知道或被忽視?直到我離開這個地方,也一直在思考,為何沒有做好?

從錯誤中反思和學習

缺乏整全的、歷史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村莊的複雜關係。

社區的矛盾,原來就有。在2004年機構支持村裡的第一個項目修建大寨碾米房時,就留有遺憾。

當時在大寨建成後,新寨也建了碾米房,但新寨建成後卻因為選址不當和管理不善,廢棄在那,只是出於攀心並非真實需求。再後來機構推動村裡集體做苗年節活動時,也因兩個寨老早前的衝突和獎品分配問題不歡而散。

儘管我沒有親歷這兩個事,但剛到這邊時,同事有跟我說過,只是那時候把社區關係想的太簡單,沒有琢磨深究的意識。

以至於婦女項目啟動,我還簡單認為這是個聚焦婦女的項目,跟過往歷史和其他群體不會有過多關聯,可以有新的開始。

但實際上,村裡的任何人和事哪能這麼割裂來看?費孝通先生早在《鄉土中國》就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每個人都是一個中心,因為所處關係與不同的人連接,像水波紋一樣延展,人與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鏈接。項目中的婦女,處在家庭、社區、親戚、朋友圈子裡,又如何避免?寨子間的矛盾必然會影響到家庭、影響到家裡的每個人。而建碾米房,這樣的攀比心理也反映到活動室修建,要麼都有,要麼都不建。這種心理跟是哪個群體無關,也有其文化屬性。

生硬操作項目運作機制和參與式,忽視對社區權力結構的了解分析。

村委為什麼給項目活動製造障礙,不給使用村委會?

後面我們了解到,一則,機構早前在選擇村裡社區協調員時嚴格遵守「協調員避免村委擔任」這條原則,且在沒有充分與村委溝通交流,未獲得村委支持理解的情況下,硬選協調員,加劇了協調員在開展社區工作時的難度;

二則,婦女項目實施後,隨著婦女更自主和活躍地介入村莊公共事務,村委感受被架空的危機感更加劇烈,自然會對項目、對機構產生警惕和製造阻礙。而我們,當時涉世未深,又過於關注社區項目,並沒有意識和主動意願去化解矛盾,也不擅於與不同利益相關方打好交道,在應對矛盾中沒能讓寨老、老師等社區關鍵人物積極發揮作用,減緩衝突發生。

項目照片

另外,在推動參與式時對議事過程也有所忽視。儘管婦女活動室的修建是婦女帶頭人和婦女們討論後提交的結果,但過程中的討論質量如何?參加討論的婦女都有誰,能否代表所有婦女,讓所有婦女都知道決策這事本身?參與的過程是如何決策,是不是所有在場的人都表達了意見,是不是達成了真正的共識?如果有人有不同意見如何被鼓勵表達出來,又如何處置回應?(框式)

如果當時我介入更多或能夠推動議事過程更深,建設活動室前聽到更多婦女們的意見表達,應會有更好的結果。

追求所謂的項目結果而忽略了人:人和社區組織的發展才是衡量社區成效的關鍵。

儘管這是機構所倡導的,但在這麼多村子,有這麼多項目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陷入繁瑣的項目管理中,要趕進度,看項目結果有多漂亮,沒有時間也沒有恰當的方法去反思自身,便不知不覺走偏,忽視了人的發展,遠離初心。

我也一直在尋求解釋,為什麼當時這些成熟的理念方法不能夠幫助我去應對和規避矛盾?也覺得很遺憾,這個項目曾經促進了社區關係的融洽,卻因為我們的經驗不足、處置不當和「忙」,而加劇了矛盾,讓融洽變成曇花一現。

直到慢慢接觸到人類學的一些人和書籍,包括反思西方發展援助項目、反思參與式的一些書,並結合自己的實踐再進行反思以後,我開始理解到——深入理解社區,社區中的人、關係對於做好社區工作的重要性。這就是文化視角的養成,與我們過去所說的以人為本、參與式賦能的理念一致。

關於文化視角

整全的、歷史的,關注社區關係和權力結構的視角、以人為中心的,幫助更好地理解社區和人的視角,就是我理解的文化視角。這也是社區工作專業性的體現,對社區人和關係理解程度,是我們能否做好社區工作的關鍵和前提。

而社區的人和關係,就嵌套在其所處的文化之中,包含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凡人類因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及習慣。(泰勒,文化人類學)這不只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才有,任何社區都有,是在人所處的地域和生活中不斷積累的。(威斯勒,文化人類學)

那麼如何提升對社區文化的認知?推薦上圖中這個框架——理解社區文化的三個核心兩種表現(內容引自芬芳文化研究院的牛見春老師,圖是作者所畫),中間的三個部分:倫理秩序、信仰崇拜、審美藝術,是社區文化的三個核心,具體來說:

(1)倫理秩序:如社區男尊女卑的傳統、寨老、有宗族等,會幫助我們看清社區權力關係,知道誰說的算,在做項目中可以知道如何利用關鍵人物,規避不必要的衝突;

(2)信仰崇拜:如了解村民為什麼迷信巫術,生病要驅鬼,在推動健康觀念、教育項目或許會少一點碰壁;

(3)審美藝術:如苗族刺繡會更多選擇其生活勞動場景、花草動物等,那麼在做推向市場的刺繡產品時,可能要更多考慮如何在鄉村審美與市場需求中找到平衡。

而要理解到這三個內容,往往不僅是靠快速調研和參與式需求評估所能獲得的,需要我們深入觀察,觀察當地的節日習俗,和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比如出生、成年、死亡等,這是鄉村文化的兩種最佳表現形式。比如,你仔細琢磨村裡的婚禮,你會看到村民們自己如何分工、誰在主事、有什麼管理秩序、當地的習俗和人們喜好等等,然後你可能在工作中會進一步琢磨,怎麼會有這些制度,為什麼要聽誰誰誰的,這些跟項目推進有什麼關聯,怎麼結合起來。

如果再來一次?我會:

(1)更多用訪談而非一定要參與式討論畫個什麼圖。進入某個人家,我會多一些嘮嗑,從了解家裡的親屬關係開始,知道他二大爺的某某某比乾巴巴地問收入支出要有趣,信息也會更有價值,幫助我們與人更快建立聯結。

(2)多做筆記、多琢磨,看看人們說話行動的背後的文化邏輯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說,這麼做?做參與式的話,也不會著急於討論個結果,而是著重在如何調動每個人的參與,意見得到表達。比如婦女不參加不說話的原因,可能是時間不合適,有家務,家人不支持,不自信等等,那就需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而不是標準化流程。

(3)穩紮穩打做好幾個點,埋頭行動之時也要多看寫書,與外界多交流,避免沉浸項目本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主動走進多元主體,比如政府、企業等,了解別人的訴求找到共同點,知己知彼,真正發揮NGO的協調協助作用。

總體而言,要做好社區工作,現在的挑戰或許更大,一方面,現在能夠支持和包容員工在行動中試錯,可以提供一年時間做社區調查的機構不多了,只是可惜那時候的我沒有很好理解這一年的用意。

另一方面,主流話語充斥著的要求規模化、標準化、短期成效的傾向,以及籌資困境,也容易讓人聒噪,陷入一味回應資源需求的怪狀。但社區發展,做人的工作,真的可以規模化,可以複製嗎?

項目照片

我的答案是,不可以。我的經歷告訴我,項目模式不可以複製,但經驗可以學習。這也是《成功之源》這本書作者開篇的話。

再回到錯誤和失敗本身,我們能說社區發展也就是做人的工作,有絕對的失敗或者成功嗎?活動室有人在維護和持續使用,雖然寨子間的、社區與村委的矛盾是加劇了,但這也可能是村民問責、權利意識提升的表現。因此,我們能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判斷我們所做的事情,來定下絕對成功或失敗嗎?除非我們做社區工作只關注事而非人的發展。

如果一定要追責,內因或許源於我對高枕無憂、對自己的快速成長的信任,但更多是理念方法內化到行動,還隔著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的距離,需要更多行動。但從外部看,還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行業如何看待錯誤並願意鼓勵從業者從錯誤中學習?

我們如何看待成效,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質量和數量?

機構內部如何更好地協作,促進同事之間的信息同步,而不讓忙成為彼此經驗共享稱為團隊知識的阻礙?

但在追責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認錯誤和學校。NGO承認失敗和錯誤,可能會窘迫會被人指責,但更有可能,是NGO和服務對象都變得更好。

很感謝過去的機構和社區村民,在雲南取經期間遇到的鄉村工作的老前輩、老師,以及我的同事和共學群友們,拓展了我的行動和反思,也謝謝支持我們研究和走訪的夥伴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GOCN 的精彩文章:

我是為你好:身心障礙者們不能自決的婚姻
《摔跤吧!爸爸》:女權電影還是父權的「毒糖果」?

TAG:NGOCN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北歐遇上日本,這是一個值得ALL IN的系列
PUMA公主 這一波妳值得擁有!
蘋果X閃開,最值得買的一款iPhone出爐:好評率第一!
關於AirPods的15個問題,看完再說這耳機值不值得買
蘋果在售的iPhone哪款最值得買?第一名居然是它!
在售蘋果iPhone哪款最值得買?第一名居然是它!
這個出場自帶BGM的男人,值得你FAN
三星S9,相對比S8和iPhoneX,哪個更值得買?
現在去Burberry店,最值得一買的單品是這些!
目前最值得考慮的四款手機,沒有iPhone X,卻有一加5t,你選誰?
劇情反轉,OPPO R11s是否比一加5T手機更值得選擇?
iPhone SE2,這才是最值得購買的全面屏蘋果手機
一雙 UNDFTD x Air Jordan 4 亮相網路,這些細節值得你關注!
AirPods值不值得買?我用一個月的真實體驗告訴你
三千塊廉價iPhone登場:這回蘋果值得一等
ViVO-APEX震撼之餘,一些問題也值得思考
下月登場!這兩雙Nike Kyrie 4值得關注!
iPhone的15個神秘特殊功能盤點 絕對值得一看
除了ZARA和HM,還有哪些時髦小眾品牌?這些你值得一試
HAY有這麼多好設計,這16件最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