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儀耘國際:睡夢中聽中文,就能把普通話說流利?

儀耘國際:睡夢中聽中文,就能把普通話說流利?

儀耘國際:睡夢中聽中文,就能把普通話說流利?

作者:孫儀耘

提供觸覺刺激的可穿戴設備或許能幫助人們邊玩遊戲,邊學習摩爾斯電碼。摩爾斯電碼(Morse code)由滴滴噠噠的長簡訊號構成。近期,有初步研究表明,學習這種電碼可能沒你想的那麼費力,也沒那麼費時,訣竅就在於提供觸覺刺激的可穿戴設備。研究成果顯示,移動設備或許能夠影響人的潛意識,讓我們在處理日常事務的同時,學會一些「手藝」。

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計算機科學教授薩德·斯特納(Thad Starner)與博士生凱特琳·塞姆(Caitlyn Seim)研究的是觸覺學(haptics),這是一門結合了計算機設備與振動等觸覺刺激的科學。2016年9月,在德國海德堡舉行的第20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Wearable Computers)上,他們宣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對谷歌眼鏡進行編程,佩戴者可用它被動地學習摩爾斯電碼,該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

在研究中,12位參與者在電腦上專註地玩網路遊戲的同時,佩戴了谷歌智能眼鏡。該測試由數個長達1小時的階段構成,在每個階段里,一半參與者既能聽到谷歌眼鏡內置揚聲器不斷重複拼讀單詞,又能感受到右耳後方的敲擊(來自內置於鏡架的骨導感測器),這些敲擊分別對應了每個字母在摩爾斯電碼中的「點」(dot)或「劃」(dash)信號;其餘一半參與者則只能聽到揚聲器的拼讀,感受不到骨導感測器的振動。在每一輪遊戲過後,研究人員要求所有參與者用手指在智能眼鏡的觸摸屏上,按摩爾斯電碼敲擊出字母。例如,參與者在屏幕上敲擊「點-點」,則智能眼鏡的可視化屏幕上就會顯示出字母「i」。該簡短測試實質上會促使參與者去嘗試學習摩爾斯電碼。在4輪遊戲後,接受過觸覺刺激的參與者敲擊全字母短句(pangram,指包含全部字母的句子)的準確率高達94%。而未接受觸覺刺激的參與者最終的準確率僅為47%,這些參與者僅能通過他們在輸入時的「試錯」(trial-and-error)來學習。

斯特納表示,這項工作說明,「即使在心不在焉時,用戶也可能通過可穿戴設備學會一種輸入法」。他補充說,被動的觸覺學習法有望幫助用戶快速掌握輔助鍵盤的新文本輸入方法,或者學會在智能手錶上盲打(eyes-free),敲擊出與摩爾斯電碼體系類似的信號。「這或許真的會讓人們使用移動與可穿戴設備的方法發生巨大變化。」塞姆說,這些結果與他們先前對被動觸覺學習的其他研究「完全一致」。例如,他們曾研發出一種智能手套,該手套可以向手指傳遞振動信號,培養「肌肉記憶」,幫助人們學習鋼琴演奏或盲文輸入。

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保羅·盧科維奇(Paul Lukowicz,未參與這項研究)評論說,儘管該實驗規模不大,但展示了可穿戴設備是如何讓用戶「一邊處理日常事務一邊獲取信息,進行學習」的。要是在睡夢中聽中文,就能把普通話說流利,那該多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儀耘縱橫 的精彩文章:

TAG:儀耘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