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文國韜校長工作室:常態化體驗激發「活力因子」

文國韜校長工作室:常態化體驗激發「活力因子」

「中國好校長·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圍繞領航著力,集中反映這些教育家型校長如何通過名校長工作室平台,發揮種子的作用,實現在領域內和區域內的逐級傳遞和領航。——編者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文國韜,多年來對教育教學抱有一股痴勁兒。他認為,無論是教書育人,還是治學興教,都必須守住心靈的寧靜。所謂「心靜」,指的就是坐得下來、鑽得進去、守得良心,而這樣的體驗則需要通過對教育切身經驗的升華和超越,需要「用心」。在提出並成功實踐「用心教育」理念後,他又將這份對教育的「用心」通過自己主持的校長工作室平台傳遞出去,激發了成員校校長對教育思考的熱情、對教育理性的追求、對教育踐行的執著,打破了教育的傳統之弊、師承之偏、自我之陋。

靈動式制度,確立清晰定位

以愛心喚醒愛心,用智慧點燃智慧,這不僅是文國韜所在學校的育人理念,也是他領銜的校長工作室的指導思想。也正因如此,自2016年校長工作室掛牌以來,文國韜先後招募了區內10多位優秀校長進入工作室,隨後以制度建設為基礎進行運行管理,建立了例會制度、聯動制度、研討制度、互助制度等;以團隊建設為核心,提升成員治校、執教水平,不僅建立了一支由導師、名師和青年教師相結合的團隊,而且構建了一支富有代表性的校長微團隊。團隊成員根據自己的管理哲學和對教育的理解,引導廣大師生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建構學校的價值觀;在建構和內化的過程中,讓廣大師生逐步認同這一價值追求,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價值準則、道德規範,最終升華為全體師生為之奮鬥的信仰。

「作為工作室的領銜者,我深知『水漲船高』的道理,也深諳『海闊心無界,山高人為峰』的哲理,唯有做強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領團隊快速發展。」文國韜坦言,教育是一群人才能做成的事業,單打獨鬥難成教育的大事。抱團發展,無疑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智慧選擇。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他就首先明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反思與提升相結合」的建設理念,遵守「研究的平台、成長的階梯、輻射的中心、師生的益友」的建設定位,力求實現教育的「兩個轉變」:從學校的管理者向建設者轉型,從簡單說教向高品質引領轉化,讓廣大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關注者、精神的關懷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領者。

文國韜堅信,提升應是一種常態。於是,他時常帶領成員骨幹走入區域外的名校,博採眾長;同時,也會跳出國內的教育,看未來教育發展走向。如今,文國韜校長工作室不僅建立健全了各項靈動的規章制度,而且逐步建立起了自身特有的「教育資源信息網路庫」,構建了以文國韜所在學校為核心、第三方參與的工作室年度培養質量評價機制、成員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實現了「五項管理策略」(團隊指導、項目引導、實踐評價、互動交流、持續發展),形成了「六制工作導向」(導師引領制、項目領銜制、課題攻關制、成員輻射制、合作競爭制、目標推進位)。

人性化引領,構建良性互動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教育不缺提法,也不缺目標,缺的是實現教育提法和教育目標的實踐創新。譬如核心素養框架下的教育實踐創新、責任擔當、人文底蘊、全面發展等內容,如果我們不去認真落實,肯定是『竹籃打水』。」文國韜對於當代教育出現的空談現象直言不諱。

如何避免「只說不做」的現象發生呢?在工作室工作中,文國韜倡導用系統的、柔情的引導方式逐漸代替剛性的教導方式,具體做法是三方聯動建平台。「三方」,即工作室、成員校、成員校家長;「聯動」,即工作室起推動作用、成員校起主力作用、成員校家長起助力作用;「平台」,即將「互聯網+」具體化為「雲平台+終端設備應用」。

在文國韜眼裡,教育雖然是一項十分複雜且需要凝聚心血的工作,但教育的基本道理並不複雜。在他看來,核心素養是關乎每位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石,但只有落實到課堂上才能真正變為素養。具體到每一所成員校,則須細化各學科要培養的核心素養點和關鍵能力點,著力優化國家課程的實施,打造「生力課堂」,增強核心素養的可操作性。另外,成員校還圍繞「國家課程拓展化、地方課程趣味化、校本課程項目化、個人課程特色化」的設計理念,聚焦學生核心素養,重構課程結構。在他們劃定的學科核心素養里,每個學科都有價值觀和品格目標。

「1+1+1+1+1+1……=學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在文國韜校長工作室,這是一個既簡單又特別的「公式」。工作室組建之初,文校長就著力踐行「名師領銜、專業引領、聯動研修、共同提升」的工作理念,並積極構建「學習型、合作型、科研型、實踐型、發展型」的名師引航、導師護航的學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

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不同市縣、不同學校的成員們,通過工作室平台在成員校間經常互訪、互通、互學,不僅跨越了地域、學段的邊界,而且實現了所在學校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校長與校長之間也建立起了沙龍式的「聯盟」,真正構建了資源共享、智慧分享的學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

示範式體驗,收穫聚心功效

「時下,我國的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可選擇性的發展路徑,而且也讓學生在選擇中發現自己、發展自己,將學習與自己的人生髮展方向聯繫在一起。」文國韜認為,學校要進行多樣化的課程設計和課程體系建設,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指導。在他看來,優質學校沒有固定的模板和統一的評價標準,但優質學校具有的「活力因子」是基本趨同的,它們的有效運作形成了獨特而有效的學校內部流程,使學校具有了巨大的創造力。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踐行的『知情行合一』德育模式,立足於生活化、生本化,側重主動性、體驗性,力圖引導學生從原始的、自發的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覺的意識,最終形成自覺負責的品質,為學生的整個德行生長奠基。因此,學校的體驗式德育不僅讓校園始終充滿了無限活力,而且也為每一個學生找到了適合成長的土壤。」文國韜以自身學校體驗式德育課程的建設為示範,引導工作室成員校找尋自身學校發展的「活力因子」。

此外,文國韜認為學校特色課程建設,最能有效激發學校發展的「活力因子」。剛調到廣西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擔任校長時,他發現學校「科技創新教育」一片空白。於是,他抓住契機,組織申報並成功獲批了「廣西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創新實驗學校」項目。緊接著,他組建了一支能駕馭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實踐育人能力出色的「綜合科技教育創客團隊」;進而構建以校本課程實施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教育模式。「如果說有什麼能賦予孩子們一雙隱形的翅膀,讓他們的心靈自由翱翔的話,那一定是體驗式的校本課程。」文國韜說。

在文國韜看來,工作室成員校長的成長,最終仍是要落實到成員校學生身上。因此,他將示範式的體驗課程作為工作室的研修對象,將創新素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進而帶動成員校實現自身有特色的發展。(本文由校長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華南師範大學培養基地提供)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4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企業協同培養人才的背後
余倩 「80後」女博導的強與韌
學校安全管理不能畫地為牢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新艾滋病疫苗在動物實驗激發強烈抗體反應
王牌戰士:動漫新玩法,FPS界一股清流,讓你輕鬆體驗激烈槍戰
Velodyne將在CES2019展示AR體驗激光雷達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