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護照登機鬧劇背後的故事

護照登機鬧劇背後的故事

《護照登機鬧劇背後的故事》

談東說西托尼尼 原創第47篇

導讀:護照出行影響上億中國人,但一則引起軒然大波的民航」新規「是如何出台的?民航局公安局又為何48小時緊急糾錯?這件事背後反映出來的又還有哪些信息?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去偽存真保持清醒......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沒有獨立精神和自我判斷能力,可能更容易被愚弄和欺騙。我們很難做到絕對客觀,但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和判斷能力。

上周末21號,

一則新聞在海外華人圈裡炸了鍋,

受這個政策影響最大的說起來有三類人,出國旅行的,海外華人和因為特殊原因身份證暫時沒有的(這裡說的可不是《從"三和"看 金融黑暗面》一文提到的三和大神哦)。主要是前兩者的數量非常龐大,前者2016年高達約1.22億(中國旅遊研究院和攜程網發布的數據),海外華人的數量統計口徑不一,數量在2000萬-5000萬不等,如果以持有中國護照為標準,2000萬的數據是可以參考的。

網友們是這樣說的:

「《人民的名義》看多了?用來防丁一珍?」

「怎麼麻煩怎麼來,只要監管部門輕鬆簡單易行」

「前輩說的對,一輩子沒有70個證件,不能叫中國人」

「03年以前出國申請護照時被註銷戶口了,怎麼辦?」

「中國護照又少了一個可以用的國家」

「是不是就業壓力大?一人30塊補辦身份證也能解決不少人」

「尷尬了,出國後身份證還在國內房子某個角落鎖著,回國得先飛機再大巴去取身份證了,對了,哪位知道坐大巴要不要身份證啊?」

看到這些評論,

我只想到初中老師的一句口頭禪:

茅坑裡面丟石頭,激起公糞(憤)。

不過還好,2天後,

也就是23日,

民航局公安局給出了一句痛快話,

一紙正式通知終結了這個鬧劇:

護照是可以用於國內乘機的,

但購票證件和乘機證件要一致。

畫風一轉,各媒體又開始了新一輪宣傳:

中國護照可以在國內登機啦!

網友們也開始了新一輪評論:

「瞎折騰」

「全是貪官惹的禍」

「國家也不是那麼不合情理的,也許考慮不周」

「不管怎樣,今後我隨身帶著身份證,萬一換回來呢?」

「祖國聽到了我們的呼聲」

「前天在上海就被機場告知沒有身份證不能飛,儘管要趕不上飛機了,工作人員還是強制要我去公安局辦了臨時身份證」。

我最喜歡的是這句評論:

傳聞的新規到底是怎麼來的?因為我查了新規,明確規定了護照是可以使用的

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研究。

這個新聞到底怎麼來的?

一項影響到上億人出行的「新規定」是怎麼出台的?是不是哪個標題黨為了賺眼球編的?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今天這個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聞來源,移動互聯網又是具有幾何爆炸傳播特性的。這麼一個激起公憤的「新規定」,丟石頭的是誰?

我從看到的源頭新浪網的新聞往上追蹤,好在是網路時代,查起來也方便。

從新聞來源刊,是中新網轉載過來的,

時間是2017年5月21日晚上7:20分。

請記住這個時間。

我看了一下中新網,確實有這個新聞。

時間是2017年5月21日晚上6:34分,

也請記住這個時間,

比新浪新聞出來早46分鐘

來源也是轉載,是央廣網

我再查央廣網的新聞出處,

時間是2017年5月21日晚上6:04分,

比中新網早30分鐘

找到這裡,我已經找不到更早的報道了。

這也許就是網路上這篇報道的源頭了。

我試圖還原一下這個過程:

央廣網南京台記者聽說了網上的一則傳聞,記者對部分機場進行了採訪,部分機場反饋說確實如此,且已經執行。所以這樣一則新聞就以「國內航線不能用護照登機「屬實作為新聞播出了。因為新聞過於敏感,又涉及人群過億,觸碰了社會的神經,再經過央廣網,中新網等官媒背書,新浪等各大媒體發酵,一則民航新規的管理條例就出台了。

誰丟的石頭呢?

看到這裡,問題來了,

這石頭算誰丟的?

我蠻以為源頭會是一個無聊小報,

誰知道是中新網,央廣網這樣的官媒。

記者做了調查,確實有部分機場是這樣反饋的。而且從網友的評論來看,不是少數。上海,深圳,昆明,南京等多地機場人員提醒了乘客,甚至已經按這規定執行。似乎最早發稿新聞的記者不是背鍋人。

民航局公安局從未發布過這個「新規定」,而且在發現此事後還專門為此發布正式的通知闢謠,看起來讓民航局背鍋,似乎也不妥。

但這麼一個假規定它就這麼出台了,而且還真的就有網友反映被機場要求花費時間和金錢辦了臨時身份證乘機,這石頭到底算誰的?鍋又該誰背?

仔細分析,央廣網的記者工作是存在失誤的。作為央廣網這樣的官方媒體,在發布一則新聞時,雖然做到和部分機場求證,但發現明顯各地機場回答口徑不一致時,仍下了「傳聞屬實」的結論並作為標題。而且文中提到了《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則》這個今年元旦開始實施的新規,卻沒有對新規的引用。

簡單查一下這個新規(網上就有),我們可以看到護照是排在第三的明確的可使用的有效乘機證件。那麼,部分機場是公然違背民航總局的要求提出的新規定,作為一家嚴肅官媒的記者,是不是該質疑呢?是否應該有做新聞報導的嚴肅態度?想起來,前一段有一篇熱文《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丨觸樂》,評論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想不到一個遊戲平台做出來的文章比媒體還要嚴肅認真。

央廣網對自己的記者還是需要盡到管理責任,畢竟這是代表中國官方的正規媒體。雖然正規媒體現在發布的信息可信度也在降低,但總不能降低標準到低於自媒體吧。想起來兩周前,我轉發了一則網上的信息,就是因為未核實信息來源就發布了,2個小時就達到了10萬加的閱讀量。在發現信息其實最初是一個個人微博的評論時,我果斷的就刪除了文章。不能為了閱讀量去突破一些價值觀,這是我對自己的公號(myNZtrip)的一個基本要求。

機場航空公司似乎只是執行部門,但新聞媒體發酵如此厲害的話題,是否有及時請示民航局明確意見?這點我不清楚。但從網友說的部分機場已經執行來看,被要求辦理了臨時身份證,甚至誤機的乘客是有權要求賠償的。

看來這是一堆石頭砸起的公憤。

後記

分析了一圈,最後,我們自己有沒有責任?

因為正是我們將這條錯誤信息不加分析就四處傳播。其實對該「新規定」的各種質疑的信息一直都有,從各條新聞的評論區都能看到有對此的質疑,但這些質疑都被忽視了。我們熱衷分享和轉發,熱衷表達,但卻往往不願意做更多的深度思考和獨立思考。

信息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格外重要。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網路不如不看。在這個焦躁的社會,網路充斥著讓人焦慮的話題,房子,教育,投資等等,無一不是在抓住閱讀者的眼球(和錢),同時網路上又有一堆廉價的心靈雞湯讓我們稍微淡定。

真正的淡定是擁有強大的內心,

而這離不開獨立的人格和思維。

這則新聞似乎就這樣過去了。我們就讓它這樣過去了。來時慷慨激昂,去時謝主隆恩。這似乎就是今天的我們作為國民整體比較共性的地方,我們只是表達我們的態度,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想再進一步的去深究。是否涉及到的各單位都應該反思並想想如何改進?不用擔心丟面子,這個面子丟得值得,因為我們在通過每一件事進步。

我最敬佩的老領導(冏哥)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只有1%也很好,但天數(N次方)才是關鍵,N值決定最終的結果。

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我相信我們中國人也可以做的很好。關鍵是,我們要敢於糾錯,勤於改正,而不是視而不見或得過且過。我們中國人什麼事情都娛樂化,往好了說是樂觀,往壞了說是將就。將就的民族是難以屹立於民族之林的,最多只是存在。

其實那個丟石頭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歡迎關注【我的紐西蘭,MYNZTRI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TAG:我的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