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看你說不知道的歷史:從武昌起義到溥儀遜位

細看你說不知道的歷史:從武昌起義到溥儀遜位

稍微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的10月10日。可武昌起義之後,包括舉義的士兵、各級官吏、其他省份、清廷、袁世凱、孫中山這些重要的關聯方都是如何反應的,大家有的只是模糊的印象,並不清晰。

歷史深處之【軍人時代】這一期就和大家一起解讀一下,武昌起義前後,各方的具體反應,看一看武昌起義是如何一步步引爆時局,並最終導致了清朝的滅亡。

圖1、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爆發在1911年10月10日晚間,舉義的新軍和武昌城的清軍徹夜激戰。到11日早上,舉義新軍基本佔領了武昌全城。並在12日佔領漢口、漢陽,之後馬上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此時孫中山正在美國哥羅拉多州典華城,是收到黃興的電報後才知道舉義成功。在舉義成功之後,武漢軍政府通電全國謀求相應的同時,發電報給在上海的同盟會成員黃興、宋教仁,邀請他們來湖北,並轉電孫中山邀請回國主持大局。

圖2、黎元洪

在知道武昌起義之後,清政府的第一個指令是任命賦閑在家三年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節制湖北各軍,迅速平定叛亂。而此時身在彰德洹上村的袁世凱接到任命後自然是推辭。畢竟對於這樣的局勢,久不在中央、不掌握太對情況的袁世凱只能婉拒。不過身在河南的袁世凱還是儘可能的了解情況,並依照經驗為清廷提供建議。依照袁世凱建議,清廷在21日,武昌起義爆發後11天,任命王士珍襄辦湖北軍務,並讓馮國璋馬上到彰德商量具體事宜。一直到27日,清廷答應袁世凱要求讓袁世凱昔日的愛將馮國璋、段祺瑞分別掌管北洋第一軍、第二軍總統,歸袁世凱節制。31日,袁世凱從彰德南下。11月1日,馮國璋的北洋軍與湖北舉義的新軍交手,佔領漢口。期間,袁世凱幾次寫信給湖北軍政府總督黎元洪,希望和平協商。

圖3、袁世凱

各地在武漢起義之後,紛紛響應,最早的湖南和陝西,兩省新軍先後舉義,在10月22日都宣布光復。就這樣新軍舉義,從一個點,擴散到了全國。之後23日,南昌新軍舉義,江西光復。29日太原新軍舉義,山西光復。30日,昆明新軍舉義,雲南光復。

面對各地紛紛發生的暴動,清廷手足無措,在10月30日下罪己詔,表示願意「維新更始,實現憲政」,可於事無補。11月1日,清廷准攝政王載灃的辭職申請,並成立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的新內閣。大清的權利從這一刻起,從載灃手上轉移到袁世凱手中。此時袁世凱並不在北京,而是在平定叛亂的前線。

圖4、載灃

之後局勢進一步蔓延,上海、浙江、貴州、江蘇、廣西、安徽、廣東、福建、山東等地相繼宣布獨立。面對各地紛紛獨立的局面,清廷於11月6日,命袁世凱迅速北上「入定京師」。可以看到此時的清廷,面對的不只是一支湖北的叛軍,而是各地紛紛的叛亂。只平定湖北,已經於事無補。11月13日,袁世凱抵達北京,受到熱烈歡迎。

11月20日,各省都督承認黎元洪為首的武漢軍政府為民國中央軍政府。於此同時袁世凱在北京通過《泰晤士報》主張實行實行君主立憲保全中國。11月24日,一直在美國、法國募款的孫中山從馬賽回國。11月26日,袁世凱邀請英國公使調停,希望與武漢軍政府達成停戰協定。

圖5、孫中山

12月4日,各省在滬代表選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暫定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並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2月5日,各省代表提出和談條件:「一、推翻滿清政府;二、主張共和政體;三、優待舊皇室;四、以人道主義待滿人。」12月7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有袁世凱指定代表赴南方和談。12月18日,民國總代表伍廷芳與袁世凱指定的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展開和談。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12月28日,和談因民國代表堅持共和政體而受阻,袁世凱第二天召開內閣請辭,被挽留。12月29日,各省都督票選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以絕對優勢票數當選。

圖6、南京臨時政府成員合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從上海出發來到南京,當晚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同一天,唐紹儀向袁世凱請辭和談代表職位。之後臨時政府動作頻頻,清廷完全陷入被動,雙方爭執點在僵持在是「立憲」還是「共和」之上,互不退讓。1月16日,袁世凱聯合內閣大臣秘奏清廷,稱「大局危迫已極,民軍堅持共和,別無再議,望宣布共和,請開皇族會議速定方案。」同一天,隆裕太后召見袁世凱,袁世凱請辭。17日,隆裕太后召開御前會議討論,無果。19日、22日,隆裕太后再次召開御前會議,仍無果。20日,孫中山將清帝退位優待條件六項致電黎元洪,稱清廷若不肯就範,則再戰有詞。22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孫中山提交的五項議和條件:一、清帝退位;二、袁世凱宣布政見贊成共和;三,接獲退位布告,大總統即行辭職;四、參議院另選袁世凱為大總統;五、袁須誓守參議院所定憲法,乃能接受事權。

圖7、溥儀和隆裕太后

2月1日,隆裕太后再次召開御前會議,擬定採用虛君共和政體,並籌商召開國會。2月3日,隆裕太后授權袁世凱以全權和南京臨時政府商議清帝退位條件。2月11日,隆裕太后認可優待條件,決定清帝下招退位。2月12日,清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統治中國268年的清朝滅亡。

歷史深處之【軍人時代】這一期就到這裡,下一期我們關注武昌起義前後的孫中山。

看歷史深處之【軍人時代】,讀懂近代軍閥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深處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深處 |

您可能感興趣

聊歷史,說說王莽的意義
「原創」說清史‖葉赫那拉氏家族在滿清歷史上地位;不看不知道
明帝國真如歷史說的那般強硬嗎?來看看你所不知道的明朝
為何說血月是不祥之兆?看看歷史的記載,你就明白了!
包拯是白臉,第一位女皇帝並非武則天:那些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
你只知道徐志摩的黑歷史,卻讀不懂他的深情
你不知道的歷史
歷史,讓人活的明白點兒——從諾亞方舟說起
歷史冷知識來啦,看看有沒有你不知道的
歷史的冷知識你知道李清照丈夫是怎麼死的嗎?
追溯南京地名的起源,講訴一段段你或許不知道的歷史
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歷史!
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小朝廷!
周幽王因烽火戲諸侯而身死國滅?講一講那些年我們看不到的歷史!
從用人標準看,就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為什麼歷史地位迥然不同
冷歷史來襲,你肯定沒聽說過
歷史:這些典故你聽說了沒?必備
我們抬頭遙望星空,看到的永遠都是歷史
鬼谷子智慧:做人不能太實在,張儀用歷史告訴你!
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何說起?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