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為什麼而工作?美國心理學家的分析太到位了

你為什麼而工作?美國心理學家的分析太到位了

每次一到周一,我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因為:

要!上!班!了!

一上班就想睡,一下班嗨成狗,是不是現在年輕人的日常?

有時候,真想讓醫生給我開張病歷單,上面寫著:

但是,還是掙扎著起來,因為不斷地這樣告訴自己: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既快樂又刺激的安逸生活,每天早晨睡眼惺忪地從舒適的床上掙扎而起?多麼愚蠢的問題啊。我們工作當然是因為我們要養家糊口。確實如此,但僅此而已嗎?當然不是!當你去問那些工作狂們為什麼要努力工作時,他們似乎很少提到金錢。關於為什麼工作,人們給出了一長串豐富有趣但跟金錢無關的緣由。

對於那些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人,他們將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並且沉浸其中,儘管並不總是這種狀態,但毫無疑問,工作對於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對這些人來說,工作中充滿挑戰,而正是這種挑戰性,迫使他們遠離舒適和懈怠,不斷磨鍊和提升自我。這些幸運的人認為他們從事的工作充滿樂趣,就如同他們做填字遊戲和九宮格遊戲那樣有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那些對工作滿意度高的人,認為自己從工作中獲取了某種掌控感,他們在工作中努力地鍛煉自身的自主性和判斷力,並藉此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專業水準。他們孜孜不倦地學習新東西,無論是作為員工還是作為個體的人,都能持續不斷地獲取自身的發展。

另外,從事工作也是出於社交的需要。工作中個體常常作為團隊成員一起完成任務,即使是獨立工作或工作閑暇時,仍然有許多與他人打交道的社交機會。

最後,對工作滿意度高,有時是因為個人從事的工作非常有意義。他們的工作可能正在改變著世界,讓他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義。

當然,極少有工作滿足上述所有特性。我甚至覺得,任何時候均包含上述所有特性的工作幾乎是不存在的。但正是工作的上述種種特性促使著我們離開舒適的家,促使著我們帶著工作回家加班,促使著我們與他人談論著自己的工作,讓我們不願「解甲歸田」早早退休。

沒錢當然沒人願意工作,但錢卻不是我們工作的首要原因。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因錢而工作是一個糟糕的工作動因。事實上,當我們談論一個人是因為錢而工作時,我們並不僅僅是在客觀描述,而是夾雜了批判的情感在內。

無論是出於上述哪個原因,工作總是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但問題來了:

為什麼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沒有或是很少體會到這種滿足感呢?

為什麼對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是單調無聊、毫無意義、浪費生命的呢?

為什麼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那些為了鼓舞員工士氣、激勵員工努力的機制反而降低甚至完全打消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呢?

無論是在工廠、快餐店、訂單承接庫房,又或者在律師事務所、教室、診所、公司辦公室,人們都是為了錢而工作。或許他們嘗試著努力找到了工作的意義、工作帶來的挑戰性以及工作中提升自我的空間,但最終工作環境擊敗了他們。流程化的工作方式意味著除了錢之外,他們真的找不到促使其工作的其他理由。

2013年由華盛頓特區的蓋洛普民意調查組織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全世界「消極怠工」的員工數量是熱愛工作的「敬業」員工的兩倍。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蓋洛普一直致力於研究測量全球職場人士的工作滿意度,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該項調查總共訪問了遍佈於189個國家的2500萬名員工。

最新一期的調查信息來自於142個國家的23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說,

僅僅有13%的員工積極工作,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與幹勁,奮力拚搏,不斷推動公司向前發展;

約63%的人對工作卻「並不投入」,他們曠工早退,每天混日子,對工作並不上心;

另有約24%的員工則「消極怠工」,對工作相當厭惡。

換言之,全球的職場人士中,有近90%的人認為,工作更多時候帶給他們的是沮喪和挫敗,而非光榮與夢想。想想這項統計調查的結果,90%的成年人將大半的生命耗費在他們不願意從事的工作當中,待在他們並不情願待的地方。這浪費了多少社會的、情感的甚至經濟的資源呀。

對於為什麼工作,蓋洛普收集到了各式各樣的回答,如同我在前文中所列出的那些原因:工作助力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工作中被上級和同事欣賞和褒揚、工作中他人尊重和贊同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感覺自己所做的工作意義重大、在工作中可以結交好友。所有這些回答都是調查中收集到的反饋。然而,對於絕大多數的職場人士來說,工作更像是無奈之舉,他們也並沒有積極向上的工作動力。那麼該怎麼辦呢?

一隻蠍子想要過河,但是它不會游泳。於是它找到一隻青蛙,青蛙會游泳,蠍子請求青蛙背自己過河。但青蛙說:「如果我背著你過河,你肯定會蟄我的。」蠍子回答道:「你背著我過河,如果我蟄你的話,我們豈不是都會掉到水裡被淹死因此我不會蟄你的。」青蛙想了想,覺得蠍子說的也對,於是就答應了它。它背著蠍子開始過河,行至中途時,青蛙突然感受到背上一陣劇痛,它立刻意識到自己最終還是被蠍子蟄了,疼痛難忍。青蛙和蠍子漸漸地沉入水中,青蛙大聲斥責道:「蠍子,你為什麼要蟄我?現在我們倆都要被淹死了。」蠍子回答道:「我控制不了,這是我的天性啊。」

——尼爾·喬丹《哭泣的遊戲》,1992 「一則出處不詳的民間故事」

人類並不是蠍子。人類的行為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即使沒有限制,人類也無法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天性。當我們塑造我們的社會組織——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區,當然還有我們的工作環境時,我們也同樣可以塑造人性。因此人性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人類自己的設計。

如果我們設計的工作環境能夠體現我們工作的價值,那麼我們就能培育出看重工作價值的人性來。如果我們設計的工作環境能夠讓員工從中找到意義,那麼我們就能培育出注重工作意義的人性來。

為什麼我們要設計出這樣的工作環境呢?我們已經看到了,好的工作環境能夠讓員工更加努力地工作,顧客和客戶會因此而受益,僱主們同樣也因此受益。此外,還有第二個原因,當工作讓員工感到有價值的時候,會增強他們的幸福感,他們會感到快樂。

一份好工作給員工帶來的幸福感遠超過物質激勵所帶來的幸福感。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去營造一個讓員工在工作時間裡能夠獲得真正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工作環境呢?

我們曾經錯失良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意識形態告訴我們,人們都是不願意工作的。同時也是源於我們信奉狹隘的生產效率觀。在經濟學家那裡,效率的表現形式便是金錢,便是投入產出比。

但是,假如我們是用幸福感來定義效率的呢?假如人們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原因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幸福感,這樣一來,關於產出的定義便會廣泛得多,產出不僅包括產品和服務的金錢價值,同時也包括這些產品和服務所帶來的幸福感。

那投入的成本呢?除了投入的材料和勞動力這些金錢成本外,我們也需要將工人們從事自己痛恨的工作時所付出的心理成本計算在內。如果我們設計的工作環境使得員工能夠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那麼這些心理成本便會轉換為心理收益。我們究竟還有什麼原因不這麼做呢?

當我們認識到通過設計我們的組織,我們也能塑造我們自己——生活在組織中的人——至少是部分的人時,我們也感受到了重重的壓力,但這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而承擔起塑造工作建構的第一步便是開始問問題。

當涉及到工作的設計時,我們必須問「為什麼」,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工作的目的會激勵人們像在醫院從事服務的盧克那樣努力工作嗎?

我們必須問「是什麼」,我們生產的產品真能帶來好處嗎?我們與客戶的交易結果是雙贏嗎,也就是說雙方都能從交易中獲得好處嗎?如果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即使我們沒有拯救生命、沒有拯救地球,只要我們的工作能讓我們客戶的生活變得至少更好那麼一點點,那麼激勵員工努力工作也會變得容易得多。

我們還需要問「通過何種方式?」我們是否允許員工能夠自由地運用他們的智慧和判斷力去獨立解決他們日常工作中面臨的種種問題?我們是否允許員工在沒有監督的環境下工作?既然員工想要好好工作,我們是否信任他們能將工作做得出色呢?

我之所以關注工作的結構以及工作環境,是因為我相信在一個認為工作毫無意義的極端環境中,個體無法真正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我也並不贊成對員工完全放任。不是每一位醫院護工都能從他的工作中找到意義,但是盧克和他的同事們能找到。正如艾米·瑞斯尼沃斯基所指出的那樣,通過重塑工作,他們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意義,他們實際的工作內容遠多於職責描述中要求他們做的工作。

雖然並不總是如此,但只要人們願意去找尋,他們經常能在那些鼓勵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的環境中發現自己、成就自己。因此即使是在前途不明朗的情況下,每一位個體也都能抵制住那種「只要給錢,做什麼工作都無所謂」的想法。當我們發現自己用飽含熱情而非冷漠的態度積極工作給他人帶來福祉時,我們便會要求自己竭盡全力努力工作。

如果經常認真地思考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以及我們要求他人所從事的工作,那麼工作的世界、人類面臨的世界都將變得不一樣,人類天性也將變得不一樣。我們將幫助那些為我們工作的人擁有更富足的人生,每個人都將由此受益。

我們需要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目前正處於困難時期,是試圖改變我們工作的最好時機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等到經濟更加繁榮和穩定的時候再行動嗎?

我們總是試圖找很多借口來維持現狀,拒絕改變。同樣,我們也總是找很多理由來拒絕重塑我們關於工作和人性的看法。但我不認為這些是好的理由。實際上,工作環境的轉變可能對經濟的繁榮和經濟體系的穩定有著積極顯著的促進作用。就算它無法讓我們的錢包變鼓,就算它無法讓我們的物質更加富足,但它也能通過其他重要的方式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富足。

工業革命讓西方世界中成千上萬的人脫離了貧困,而隨著工業化浪潮的繼續推進,更多人的物質生活得以改善。工業革命無疑是人類偉大的成就。但是,雖然它緩解了物質上的貧窮,卻是以精神上的貧窮為代價的。或許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這種代價是必需的。

但時至今日,如果還堅持這種以犧牲精神富足來換取物質富足的行為就太說不過去了。對於工作環境和工作本身的改變勢在必行,且當下便是最好的時機。

很多年前,滾石雜誌採訪了搖滾巨星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對於自己的巨大成功,他是這麼說的:

我認為是音樂讓我充滿活力……音樂就是我的生命血液。為了電視、汽車、房子這些東西放棄音樂,這不是美國夢。如果你這麼做,那麼最後你獲得的獎就是傻瓜獎。當你獲得這些物質上的滿足後,你以為這就是成功,但你其實被騙了。如果你不小心出賣了自己,或者讓最好的自己溜走了,那麼你所獲得這些其實都是安慰獎。所以你得十分警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你不能停滯不前,要期待自己朝遠處的高地奮進。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再也不能僅僅滿足於獲得一個「傻瓜獎」,是時候要求我們自己向著更遠的高地奮進了。讓我們共同向世人揭曉那些長久以來影響並塑造了當下工作環境的關於人性的觀點,徹徹底底是一種偏見。

只有改變這一切,我們未來才能擁有更好的醫生、律師、教師、理髮師、門衛和更健康的病人、受到更好教育的學生、更滿意的客戶和客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為創造一種值得我們追求的人性來共同努力。

版權申明

除了獨家與原創類稿件,其他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請第一時間在公眾號留言,我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加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美加旅遊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學家具備很多心理學知識,但為什麼也會管理不好自己的婚姻?
心理學家:喜歡一個人真的需要理由嗎?
心理學家:你是內心強大的人嗎?四個標準幫你判斷
心理學家:你愛自己嗎?
心理學家的心理不健康嗎?
心理學家:千萬別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心理學家告訴你,到底什麼才是愛?
看看最頂級心理學家都說出了哪些哲理
加拿大心理學家:「因為你是女人,所以你工資少」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爸爸更疼女兒?心理學家的答案令人擔憂
心理學家:為什麼人貧窮了沒金錢了,連親戚朋友也看不起
心理學家:學會這幾點,你才能好好的愛自己
心理學家:為什麼離婚的人多了,為什麼男人不再追求女人了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和這5種人爭辯,你會更痛苦!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和這5類人爭論,會讓你更痛苦!
心理學家:缺愛的人的四大特徵,你中槍了嗎?
心理學家:你在大多數朋友心中並不重要,原因很簡單!
心理學家:你若學會這三點,他將會更愛你!
心理學家:你在朋友心中其實並不重要,原因很簡單!
心理學家: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是極度自私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