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榆林窟 第25窟

榆林窟 第25窟

榆林窟 第25窟

榆林窟第25窟-雙甬道中心佛壇殿堂窟-中唐

榆林窟第25窟位於東崖上層北側,約為吐蕃佔領瓜州(公元776年)以後建造。此窟為前後室,前室之前有進深較長的前甬道,前室平面橫長方形,一面斜坡頂。經過較短的後甬道進入主室。主室為平面方形的覆斗頂窟,中央設方形佛壇,壇上僅存主尊彩塑像一身,為結跏趺坐像,但經清代重修,其餘彩塑已毀。壁畫的主要內容有:前室門上殘存有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門南和門北分別繪南方天王和北方天王。主室窟頂壁畫大部分脫落,殘留有千佛;正壁繪密宗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變;北壁繪彌勒經變;南壁繪觀無量壽經變;前壁門兩側分別繪文殊變、普賢變。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彌勒經變

北壁的彌勒經變,是依據《彌勒下生成佛經》繪製的,整鋪壁畫以彌勒三會為主體。正中的初會場面規模最大,是畫面的中心,龍華樹下彌勒佛倚坐說法,廣度眾生,初會度人九十六億,皆得羅漢果位。彌勒外披右袒袈裟,內著中國式對襟襦,法華林菩薩和大妙相菩薩左右脅侍,天龍八部和聽法聖眾圍繞四周。彌勒身後是碧綠的龍華樹,頭頂是裝飾華麗的寶蓋,寶蓋的頂端是被多層蓮台托起的摩尼寶珠,上方是須彌山,左右兩側兩身飛天翩翩起舞。前面有儴佉王「罄舍諸珍寶,祈心慕出家」的場面。

翅頭末城國王儴佉王把自己的鎮國七寶台呈獻給了下生的彌勒,彌勒接受了七寶台之後又把它施捨給了婆羅門。眾婆羅門得到七寶台之後立即把它拆毀,每個人分割部分寶物帶走。彌勒眼看如此美好的七寶台轉眼間化為烏有,於是深悟人生無常的道理,便在龍華樹下修道成佛。這就是彌勒下生成佛的緣由。

儴佉王見證了彌勒成佛後,遂率領王公大臣、王后太子、宮女佣人等八萬四千人紛紛發願出家。畫面的正中下部表現的正是這個情節:畫面中閣樓的頂部已經拆除了,也能清楚地看清內部的建築結構,但是五六個婆羅門人並沒有善罷甘休,仍然在拆毀閣樓。初會的供案上和供案兩側,陳列著儴佉王的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藏寶、兵。供案上中間是摩尼寶珠(珠),左為金輪寶(輪),右有一寶函,即藏寶(藏)。供案右側有一白象和一女子,即象寶(象)和玉女寶(女);左側一匹白馬和全副武裝的將軍,即馬寶(馬)和兵寶(兵)。

北壁右下角-彌勒經變之天王-中唐

在初會的西側下角,是彌勒三度法會中的第二會,袈裟擺放在案上,比丘靜坐聽法,前面是著唐代俗裝襆頭靴袍的男剃度者,第二會說法度俗眾九十四億。第二會的對面就是第三會,比丘尼合十聽法,前面是女剃度者,度俗眾九十二億。

第二會和第三會左右對稱、構圖一致:都是彌勒佛居中,慈眉善目俯視眾生;兩大菩薩肅穆莊嚴侍立左右;天王力士怒目圓睜緊隨身後,天王利器高舉、,虯髯飛動,一副威武莊嚴之勢,與菩薩的溫爾恬靜的菩薩形成鮮明對比,更突出了天王的懲惡、菩薩的揚善職責。

說法圖前的案几上擺放著香爐,床後的僧人整齊列坐,床上放置著戒酒後廢棄的酒具、梯度落下的長髮和馬上出家後穿戴的袈裟。前方都有正在剃度的場面。二會、三會與初會組成「品」字形構圖,是彌勒經變的主體。

北壁-彌勒經變之初會聽法八部眾局部-中唐

經變的中心是彌勒三會,在周圍的畫面中則描繪出佛經所記的相關故事:在壁畫的右上角,描繪了大迦葉獻袈裟的場面,這也是彌勒經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情節。

彌勒說法後率四眾前往耆闍崛山,到耆闍崛山後,彌勒像開啟城門一樣用雙手劈開了此山,禪定了500年的大迦葉醒了過來,從山洞走出來,向彌勒行禮跪拜,獻上了袈裟。袈裟是釋迦牟尼臨終前交給弟子大迦葉,讓他交給未來佛彌勒的。

畫面周圍溪流淙淙,古樹參天,草木掩映,禪窟錯落,山石奇崛,環境優雅。大迦葉鑿岩石而修禪,束茅草而休憩。

北壁-彌勒經變之吐蕃族婚禮-中唐

佛經中說,在彌勒世界,人們生活很幸福,農民一種七收,用力甚少,收穫頗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樹上生衣,隨意取用,人壽八萬四千歲,女人五百歲出嫁等等,這些內容都在壁畫中表現出來。

在大迦葉獻袈裟故事的下面,表現的是一種七收場面。畫面中一男子頭戴斗笠,身穿長袍,雙手扶犁,正在犁地,一黑一黃兩頭健壯的耕牛正在拉動著插入土地的木犁前行。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所謂「二牛抬扛」的農作方式。男子身後有一位婦女正在往犁過的地里播撒種子。側面的一男子站立著用鐮刀正在收割莊稼。傍邊一男子手持木叉正在揚場,一婦女正在用掃把掃除麥堆上的柴草。婦女身後有一僧人正在為一俗人講經。整個畫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是表現唐代農業生產生活的珍貴資料。

北壁-彌勒經變之耕種圖-中唐

在耕種圖下面,繪的是老人入墓:佛經說,彌勒之世,當人們活到八萬四千歲時,就自己到提前建造好的墓園去等待死亡(人命將終,自然行詣冢間而死),沒有痛苦。

壁畫描繪的是一座墓園,一位身穿白色長衫的老者坐在墓室入口,右手拄拐杖,左手拉著一位用手帕拭淚的婦女的手,這位婦女身後還站著兩位婦女,也表現出依依惜別的樣子。墓園入口站著一位女童和一位穿灰色長衫的白鬍子老者,他們也是送別老人的;白鬍子老者搓手嗟嘆,好像是面對這一幕有很多的感慨似的;老人面前匍匐著一個稚氣的童子,正在跪別,童子左側的一位男子掩面哭泣,表現出不忍離開的樣子。整個畫面以老人為中心,送別的人圍繞老人圍成一個半圓,除了老人自己表現得很平靜安詳外,其他送別的眷屬都表現出不忍分別的神情,富有人間情趣。

老人入墓的下方有另外一個場面:一個華麗的寶函丟棄在路邊,兩個行人路過只是回頭看了一眼,但並無據為己有之意而離開了,這是表現彌勒世界的「路不拾遺」。

北壁-彌勒經變之老人入墓-中唐

經變畫的東側,描繪的是樹上生衣,很多漂亮鮮艷的衣服掛在樹上,隨手取用。下方就是表現「女子五百歲出嫁」的婚嫁圖:一男子跪在地上禮拜,身邊有幾位身穿左衽服的吐蕃客人。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記載:「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畫面與段成式記載吻合,反映了北朝的婚禮風俗在瓜州一直沿襲到了唐代中期,吐蕃裝人物形象的出現,也為確定此窟的年代提供了依據。

北壁-彌勒經變之象寶、女寶-中唐

東側上方,畫閻浮提世界諸事,左上角畫一城,即佛經中講的翅頭末城,方形的城廓、城垣、兩面城門、門樓和角樓,護城河繞城一周。城內一座六角形的樓閣建築,閣內一女性支頤而卧,閣外有一身菩薩乘彩雲徐徐飛來,這是彌勒觀父母的情節。

城外一佛率眾前來,這是彌勒佛於三會說法後於眾菩薩弟子回翅頭末城的情節。大力龍王多羅屍棄見彌勒前來,乘彤雲飛升於空中,趕緊降雨迎接,使道路潤澤。有一位毛頭羅剎雙手合十跪在彌勒佛前行禮,掃帚平放在身邊,城內另外一個羅剎正在清掃道路。

北壁-彌勒經變之聽經得往生-中唐

下方的場景是:在綠樹成蔭的樹林中有兩位信徒,一位信徒雙手合十跪在一位僧人面前,正在聽僧人講經說法,僧人手執經書,正在認真誦讀。另一位信徒正在認真抄寫佛經。

從這兩位信徒身旁各線有一朵彩雲托起一人,表示這兩位信徒聽法抄經後得度升天了。《彌勒下生成佛經》說:凡眾若是讀經寫經、繒菜供養、修塔立寺,這些舉動都是佛教信徒修「福田」的善行,在彌勒下生的世界,這些人一定會遇見彌勒,在彌勒三度法會中得度超生。

北壁-起舞飛天-中唐

彌勒經變描繪了彌勒世界妙花園(華林園)的美滿和諧生活:法界中的佛、菩薩高坐蓮台,講經說法,廣度僧尼;人間世界則風調雨順,一種七收,婚喪嫁娶;自然界妙花園環境優美,景色迷人。創造出美好的彌勒世界圖景。

榆林窟第25窟-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唐

與北壁彌勒經變對應的南壁畫觀無量壽經變。觀無量壽經變是根據《觀無量壽經》繪製的,中部主要畫面以雄偉壯麗的宮殿樓閣來表現佛教的凈土世界(極樂世界),在兩側分別以條幅的形式畫出未生怨故事和「十六觀」(表現通過極樂凈土的觀想途徑)。

在凈土世界圖中,主尊無量壽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上,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作為兩大脅侍菩薩分列兩側,聖眾圍繞,下部平台上的舞伎擊鼓踏足,翩翩起舞,分列兩側的樂隊分別演奏著拍板、排簫、橫笛、簫、琵琶、笙、篳篥、法螺等樂器。在舞伎身邊還有一身迦陵頻伽也手揮琵琶,神情專註。

樂舞場面是凈土變中的重要內容,為表現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妙生活,通常都在佛說法的場面前描繪音樂舞蹈的場面。這樣頗具規模的音樂演奏場面,反映了唐代宮廷音樂的盛況。從舞伎的表演中,我們可以想見唐代文獻所記當時流行的「胡騰舞」、「胡旋舞」等舞蹈的形象。極樂凈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殿宇巍峨,寶樹成行,百鳥和鳴。畫面右側的白鶴和迦陵頻伽與畫面左側的孔雀和共命鳥為西方極樂世界增添了祥和神秘的色彩。迦陵頻伽人頭鳥身,雙翅張開,兩腿細長,體似仙鶴,正演奏樂器,站在一邊的仙鶴亮翅回頭,駐足觀看,似乎被美妙的音樂所吸引而流連忘返。

佛經也記載說:山谷曠野多有迦陵頻伽,出妙聲若人若天。共命鳥一身雙頭,其他身體形象與迦陵頻伽相似。共命鳥身邊的孔雀似乎正在應著美妙的節拍而翩翩起舞,體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場面。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之樂隊-中唐

「未生怨」講了一個因果報應的故事:古印度王舍城的國王頻婆娑羅王年老無子,非常著急,便請來相師算命。相師告訴國王,山中有一道人,死後會來投胎。國王求子心切,安排手下斷絕了道人進出山中的道路,餓死了道人。國王苦苦等待時日,仍不見王后有孕,又請來相師算命。相師說,道士投生的時候還未到,現在化為白兔了。國王派人到山林圍捕了所有的白兔,並用鐵釘釘死。

不久,王后果然有孕,生下後取名阿闍世。由於是老年得子,國王和王后非常寵愛王子。阿闍世長大成人後,一日出遊歸來後,心生惡念,發動政變,篡奪了王位,將其父頻婆娑羅王幽閉於七重深牢,並斷絕食物,欲將其餓死。王后韋提希夫人惦念國王,以探監的名義去見他,實際上將蜜面塗在身體上、將葡萄汁灌在瓔珞中,偷偷帶給國王充饑。國王食用了蜜面和葡萄汁,二十一天後任然安然無恙,阿闍世感覺事情蹊蹺,便讓人暗中查看。當阿闍世知道是母后所為後,盛怒異常,當即釘死了父王,並持劍欲弒母。在兩位大臣的苦勸下,才放棄了殺母,改為囚禁。韋提希被幽禁後,百思不得其解,終日憔悴,只好向佛祈福,佛和目犍連、阿難兩位弟子現身王宮,為其講述過去現在的因緣。

壁畫中未生怨故事畫在凈土圖的右側,採用連環畫的形式,由下而上,分別表現阿闍世王子兵變抓走國王、王后探監、王子欲弒母、王后禮佛、佛為講過去因緣等場面。與未生怨畫面相對的凈土左側,同樣以條幅的形式畫出「十六觀」的內容。這是表現佛向韋提希夫人指點擺脫塵世煩惱途徑——「十六觀」。

這十六觀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具體指:日想觀,水想觀,地想觀,樹想觀,池想觀,總想觀,華座觀,像想觀,佛身觀,觀觀世音菩薩色身像,觀大勢至菩薩色身像,普想觀,雜想觀,上輩生想觀,中輩生想觀,下輩生想觀。

其中上、中、下三輩生想觀細分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共九品,通稱九品往生。是指進入凈土世界的等級,因其生前的功德果報不同而有差別,這也真實而明確地指明了修行的途徑,在唐代佛教信仰中十分流行。

九品往生有時被直接畫在凈土變的七寶池中。觀無量壽經變通過表現西方凈土圖,表現佛國世紀的無比富足美好,對廣大百姓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像十六觀這樣具體的修行方法,又給人們提供了通向彼岸的具體途徑。因此,《觀無量壽佛經》等宣揚凈土世界的經典深受歡迎,而觀無量壽經變也流行於寺院和石窟壁畫中。

東壁北側-藥師佛-中唐

正壁繪八大菩薩曼荼羅,中央是主尊盧舍那佛著菩薩裝,兩側各繪四身菩薩,但南側的壁面已毀,僅剩北側四身菩薩。

八大菩薩曼荼羅通常是以盧舍那佛為主尊,周圍分別繪觀世音、金剛手、彌勒、虛空藏、普賢、文殊、除蓋障、地藏等八位菩薩像。

這一題材在敦煌壁畫中流行於晚唐五代,第25窟的八大菩薩曼荼羅是同類題材中出現最早的一鋪。現存壁畫中只有北側的菩薩保存下來,包括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菩薩分別坐在蓮花座上,均有近似橢圓形的頭光和圓形身光,頭束高髻,戴寶冠,捲髮披肩,人體比例勻稱,肩寬腰細,肌肉豐滿,袒裸上身,斜披天衣,胸飾多曲項圈,臂飾臂釧,下穿緊身長褲。此畫以遒勁流利的鐵線描刻畫形象,造型嚴謹,描繪細膩,色調柔和,具有印度波羅王朝的繪畫風格特徵,表明在唐代後期印度的新藝術風格繼續影響到中國。

西壁門的南北兩側對稱繪製文殊變和普賢變。北側的文殊變中,文殊菩薩頭頂華麗的華蓋,左手持如意,儀態悠閑地坐在獅子寶座上。左右兩身脅侍菩薩面含微笑,持幡隨行,文殊身後還跟隨著一身菩薩,神情寧靜。而文殊的坐騎獅子則獅口大張,似乎正在怒吼、獅頭及獅腿上的獅毛都捲曲著,分明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牽獅的崑崙奴跨開雙腿、雙手使勁拉緊了韁繩,但仍然表現出力不從心的樣子。

畫面中四身菩薩的平和寧靜與獅子和崑崙奴憤怒緊張形成了很有情趣的對比。南側的普賢變在構圖上與文殊變大體一樣,只是他的坐騎為白象;白象低垂著象鼻子,兩耳下垂,一副溫順的樣子,而馭象者則高舉笞杖,正在驅趕著慢條斯理的大象。兩鋪壁畫中,獅子毛髮捲曲、白象耳朵低垂,獅子獅口大張、大象低垂著象鼻子,崑崙奴緊拉韁繩、駕馭象者持杖驅趕,獅子使用韁繩牽引、而大白象索性沒有韁繩,通過這些對比,兩種動物的性格特點被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文殊、普賢和釋迦合稱「華嚴三聖」,在造像中,作為釋迦牟尼的脅侍菩薩,文殊和普賢常一左一右列坐於兩側,文殊專司智慧,表大智;普賢專司理德,表大行。文殊騎青獅,以獅子的勇猛,表示菩薩的智慧威猛。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以示威靈。

榆林窟第25窟-主室西壁北側-文殊圖-中唐

前室東壁南北分別繪製南方天王和北方天王。南方天王頭戴盔帽,身穿戰袍,右手持劍,左手揚掌,跨步踩鬼,神情莊重,夜叉、天女緊隨左右。南方天王,音譯為毗琉璃,音譯為增長天王,是佛教中守護南方之天神。南方天王的左側有一條用漢、藏、回鶻文書書寫的遊人題記,是一條重要的古代史料,其中的漢文題記為:

光化三年十二月廿二日,懸泉長史斊乞達、寧柱、斊薩女磨;

都知兵馬使馮缽略,兵馬使王佛奴,游奕使聾缽羅贊,兵馬

使楊佛奴,隨從唐鎮使巡此聖跡,因為後記。

從這條墨書題記我們得知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時,榆林窟已經疏於管理,遊人可以隨意在壁畫上塗寫了;題記也說明瓜沙二州六鎮之一的懸泉鎮,在光化三年的晚唐時期已經存在;同時也表明第25窟建窟的年代不晚於公元900年,為判斷此窟的建造年代提供了依據。

東壁北側繪北方天王,頭戴寶冠,怒目圓睜,身著吐蕃裝甲胄,左手托五柱空心塔,右手持三叉戟,座下壓著兩隻夜叉鬼,身後跟隨侍從。北方天王,音譯為毗沙門,意譯為多聞天王,是佛教中守護北方之天神。北方天王的北側是隨行護法的毗沙門天王的二太子形象,左手托寶珠,右手握寶鼠,頭披大蟲皮(虎皮),作虎口含頭的樣子。

吐蕃人把虎皮叫大蟲皮,也叫波羅皮,用虎皮縫製的衣帽是吐蕃人表彰英雄的服裝:「貴人有戰功著,生衣其皮,死以旌勇」。莫高窟中唐第205窟佛壇北側的天王塑像與此相同。莫高窟吐蕃時期的供養人題記中也有「……大蟲皮康公之女……」的記載。

佛典《毗沙門儀軌》記載,公元742年,大食(現在的伊朗一帶的阿拉伯帝國)、康(現在的今烏茲別克撤馬爾罕一帶)等五國軍隊圍攻瓜州,瓜州城告急,應瓜州之邀,毗沙門天王立即派遣自己的二兒子獨健率領天兵天將援救瓜州。獨健一行三五百人身著鎧甲,騰雲駕霧般神速抵達瓜州後,鼓角大鳴,聲震百里,地動山崩,雲霧蔽日。敵營中的弓弩弦被金鼠咬損,器械損斷盡不堪用,五國大懼皆退軍。手握金鼠是獨健的形象特徵。

本窟壁畫在藝術上達到較高的成就,特別是彌勒經變和觀無量壽經變以完美的空間構成形式,把建築、山水風景與眾多的人物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空曠遼闊的境界。人物均為中國面貌,唐人衣冠。以線描造型,繼承了唐代吳道子一派的蘭葉描法,簡練準確,圓潤流暢。畫家通過人物動態、面部表情,特別是眼神來體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內心情思。色彩上以青綠色為主調錶現出典雅、清淡之美。此窟壁畫是唐代壁畫藝術的重要代表作。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敦煌研究院官網 。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禪修的障礙,五蓋(2)總說五蓋(下)
關於活在當下,我有幾點小建議
法海寺壁畫的二十諸天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第252季:醉桃花
昭君怨·第1252-1257篇
克萊25+3庫里17+8 格林17+11+8勇士六人上雙大勝馬刺
阿德25分11板,馬刺103-99險勝雷霆升至西部第4!
唐斯生涯前3年55場25+12,近35年第四人
霍華德拿下本賽季第六個25+10
東部第一猛龍客場20分大勝黃蜂取5連勝 德羅贊25+8沃克23+9
白楊:紅梅1925
利拉德生涯六年10000分2500助攻,歷史第八人
龍婆卡賢 2516 第一期崇迪 小模
加索爾22分13字母哥25+10阿德34+7,雄鹿106-103險勝馬刺
《佛歷》:公曆2018年3月25日 佛歷3044年二月初九
杜蘭特32+6波特29+10 庫里25+5勇士勝奇才迎4連勝
北苑詩刊第252期2018新春特輯
十二星座下周3.19 3.25凶吉(上)
中國直追迪拜,300億建世界第二高樓,636米125層今年竣工!
重建黃龍禪寺#2018年4月25日,重修黃龍祖庭分院柏壽寺祖師舍利塔
杜蘭特32+6比爾8分庫里25+5,勇士109-101險勝奇才
女巫店12星座一周運勢:0319-0325
2018年3月24日-25日密雲第一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將在密雲區石塘路村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