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香傳後世 巾幗氣長存 梅蘭芳和他的《穆桂英挂帥》

梅香傳後世 巾幗氣長存 梅蘭芳和他的《穆桂英挂帥》

文末有獎問答!驚喜不要錯過!

由李勝素、于魁智、袁慧琴、楊赤、杜喆等京劇藝術名家主演的京劇電影《穆桂英挂帥》目前正在全國熱映。這齣戲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為建國十周年排演的作品,也是他生前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今天跟大家聊聊梅蘭芳先生和他的《穆桂英挂帥》。

京劇電影《穆桂英挂帥》劇照

梅蘭芳是我國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繼承創新,精心創造了眾多優美的婦女藝術形象,他在京劇旦角表演藝術上創造的具有獨特風采的梅派表演藝術,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喜愛。梅蘭芳表演藝術,在中國戲曲藝術史中佔有繼往開來的重要位置,是中國戲曲藝術體系的代表和標誌。

一個月排演出的國慶大戲

1959年,在全國人民歡慶新中國建立十周年之際,時任中國京劇院院長、梅蘭芳京劇團團長的梅蘭芳滿懷愛國熱情,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排演了《穆桂英挂帥》。該戲根據河南同名豫劇改編,由戲曲作家陸靜岩、袁韻宜執筆。通過穆桂英挂帥征戰西夏入侵之敵的故事,演繹了楊家將保衛邊關、英勇抗敵的事迹。

《穆桂英挂帥》在表演上是一出以唱、念、做為主,兼及身段舞技的劇目,是梅蘭芳晚年創演的一出代表性劇目。梅蘭芳根據人物的需要,運用京劇旦角的表演技藝,成功地塑造了穆桂英這一藝術形象。當年參加《穆桂英挂帥》演出的還有姜妙香、李少春、李和曾、李金泉、袁世海、梅葆明、梅葆玖、夏永泉、楊秋玲等京劇名家。該戲1959年5月初首演於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京劇電影《穆桂英挂帥》劇照

京劇藝術在兩百年的歷史中之所以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一個重要原因是京劇在文學演繹中始終緊扣時代的脈搏,與民眾的精神世界緊密相連。這也正是梅蘭芳表演藝術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他曾這樣講:「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戲劇的社會教育作用逐漸明確,話劇已經開始活躍起來。我感到了演員對社會的責任??」翻開梅蘭芳的演齣劇目單,《孽海波瀾》《一縷麻》

《鄧霞姑》((黛玉葬花)《春秋配》《天河配》((花木蘭)《宇宙鋒》《金山寺》《打漁殺家》《抗金兵》《生死恨》等,一批反封建、反侵略的劇目立刻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當時,梅蘭芳為歡慶新中國建立十周年選演新劇,在選擇劇目之初有人建議排演《龍女牧羊》,當時他這樣講:「這齣戲如果放在平時,應該還算是個不錯的劇目,但在今天,在舉國歡慶建國十周年的當兒,卻顯得有些不夠分量。」經仔細斟酌,梅蘭芳選定了《穆桂英挂帥》。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取得勝利和祖國經濟建設取得成果的十年國慶之際,《穆桂英挂帥》的演出,反映了民眾的心聲,歌頌了祖國的勝利。

1959年10月,梅蘭芳編演((穆桂英挂帥),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獻禮,演出獲得極大成功。

演了一輩子的穆桂英

可以說,穆桂英是梅蘭芳演了一輩子的角色,他1913年在上海便以大軸戲演出了《穆柯寨》,並以「能唱能做、有扮相、有嗓子、沒有挑剔」受到各界觀眾好評。

然而他在晚年演出的《穆桂英挂帥》,與以往演穆桂英的戲,故事情節不同,人物造型也有所變化。此時的穆桂英痛恨西夏王的人侵,對宋皇偏袒奸相又是心懷不平,她的退隱鄉居,又使她的心情凝重不安。當宋皇把帥印交給楊家,擺在穆桂英面前時,是接受?還是拒絕?動蕩的思緒,矛盾的心情,使穆桂英極度不安。梅蘭芳在重點在「捧印」中對穆桂英的心理刻畫細膩人微:當楊文廣刀劈王倫、抱回帥印滿以為贏得母親的歡喜,然而得來的卻是掌捆、繩捆,並準備綁子上殿交還帥印;當穆桂英聽到佘太君「盡忠何必問功勛」、萬萬不可交還帥印的勸勉後,她抒發了多年蘊含在心中的不平和怨言:「楊家將捨身忘家把社櫻定,凱歌還人受恩寵我添新墳。宋皇爺平日里寵信奸任,桂英我多年來早已寒心。」當穆桂英聽到佘太君「退敵不求加恩寵,但願百姓得安寧。你不挂帥我挂帥」的激勵語言後,她激情奮起,捧起帥印,發出了「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雲」、「我不挂帥誰挂帥,我不領兵誰領兵」的誓言。

戲演到此刻,舞台上的【西皮流水】【西皮散板】等系列唱腔,氣勢磅礴、情動神隨、優美動聽、感人肺腑,穆桂英大敵當前不咎既往,不存芥蒂,忍辱負重的人格力量充徹舞台。穆桂英剛強豪放、凝重深沉的性格特質把該劇的愛國精神推向了更高境界。歌舞兼致,視聽兼得。

京劇電影《穆桂英挂帥》劇照

梅家三口同台獻藝

當年,梅蘭芳先生不願意因為自己的演出影響中國京劇院各團的日常演出,堅持以梅蘭芳京劇團的陣容為主。在這個陣容中最為觀眾樂道的則是梅蘭芳先生的女兒葆明扮演楊金花,最小的兒子梅葆玖扮演楊文廣,台下真父子,台上演母子,每當演到文廣、金花懇求母親准許他們進京打探軍情時,他們搖動著梅先生的衣袖,一齊喊著:「媽呀,您就叫我們去吧!」都會引起觀眾的一片笑聲。這時梅先生面帶微慎,卻又不忍心傷害子女的熱情,可謂真情畢現,感人至深。

尤其值得說明的是梅葆明本工是老生,女演男;梅葆玖是子承父業演旦角,男演女。可是在這齣戲中,他們這一對乾旦坤生卻要在行當上進行反串,由梅葆明扮演小花旦應工的楊金花,梅葆玖扮演武小生應工的楊文廣。京劇的行當決定著角色唱、念、做、打、舞的規範,因此對這姐弟二人來說也非輕而易舉。為此梅葆玖請來徐元珊學習茹派武生,梅葆明請來張蝶芬、賈世珍等老師學習花旦藝術。當時劇組的人都說,最認真的是梅葆明,每天排練後,她總是還要自己單獨練習。有一天在圓恩寺影劇院排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唯獨不見葆明,梅先生到劇場去找,才發現葆明一個人正在舞台上練習旦角的趟馬,練得滿頭大汗。梅先生看到後心疼地說:「葆明,一口吃不成胖子,練功可不是一天的事情。你練功比我還要刻苦呀。」梅葆明還要再練一會兒,梅先生只好說:「好,我們也不吃飯了,陪你一塊兒練吧。」葆明無奈,才刀槍人庫,跟著父親一起吃飯去了。由於劇組演員都非常用心,全劇顯得很完整,很細緻,場場有光彩,處處受歡迎,梅先生與子女同台扮演母子更是大家說不完的話題。

1961年5月31日,梅蘭芳先生在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禮堂為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演出了他的千古絕唱《穆桂英挂帥》。兩個多月後的8月8日,梅蘭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郭沫若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祭奠梅蘭芳先生的文章中這樣說:「中關村科學院的禮堂實在太小了,但是有你在台上演出,使那小小的禮堂成為無限大的宇宙。在那兒真正充滿了光輝,充滿了愉樂,充滿了肅靜,充滿了自豪,充滿了生命,充滿了美??『我不挂帥誰挂帥?我不領兵誰領兵?』這是衝破原子核的回旋加速器,使人們發生著責任感的連鎖反應??是的,是永遠,永遠,永遠!穆桂英永遠活在舞台上,梅蘭芳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穆桂英挂帥》是梅蘭芳晚年最後一出代表作,他給人們留下的不僅僅是美的形象,更給人們留下了可貴的精神力量。易學難精傳承廣由於梅蘭芳先生在藝術上有一個從少到多、再從多到少的發展過程,所以他晚年排演的這齣戲已經在技藝上達到了非常凝練、簡約的程度。許多青年演員看過之後感到很奇怪,認為全劇沒有任何高難技巧,也沒有大段唱腔和高腔,卻贏得了極為強烈的劇場效果,對此非常不解。李玉芙當時在梅先生身邊學習,每場演出都坐在第一排觀摩,並且可以隨時向梅先生請教,她雖然對全劇每一個動作和唱腔都已經如數家珍,但是卻在1984年,也就是離開梅蘭芳京劇團25年之後才到梅府,在梅葆玖、李慧芳指導下恢復排練此戲。很多同行問她,此戲並沒有什麼難度幾,為什麼要等二十多年後才正式登台演出呢?她說:「這是一出身份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唱腔,都要把握住節奏,與全劇的情節相互呼應,反映出角色的身份、情感和處境。而不能靠一個高腔,幾個高難動作,獲得觀眾幾個掌聲就能奏效的。甚至可以說,這齣戲難就難在沒有任何高難的技巧上。」

目前國家京劇院的李勝素、董圓圓,天津京劇院的王艷,上海京劇院的史依弘,台灣的魏海敏,都曾飾演過穆桂英,甚至北到黑龍江、南到雲南的京劇院都把此劇列為重點演齣劇目。在每年的央視新年戲曲晚會上,《穆桂英挂帥》都是必演劇目之一。就是台灣老藝術家戴綺霞也曾以92歲高齡紮上大靠,以主演此劇一了夙願。香港的名票友李尤婉云為學演此劇,特邀小王玉蓉長期輔導,每天堅持練功、跑圓場、吊嗓子,可稱一絲不苟。在悉尼,在紐約,凡梅

派票友均以票演《穆桂英挂帥》為最高榮耀。可知昔日的「穆桂英」已經在今日的海內外「挂帥」了。梅派藝術的魔力可見一斑。

京劇電影《穆桂英挂帥》劇照

2014年,經藝術指導小組專家一致推舉,將梅蘭芳大師晚年創作的經典劇目《穆桂英挂帥》列人「京劇電影工程」。如今在大銀幕上熱映的《穆桂英挂帥》由當紅梅派青衣李勝素領銜主演穆桂英,其他主要角色均由京劇名家助陣,強強聯合。其中,于魁智飾演寇準,袁慧琴飾演佘太君,楊赤飾演王強,杜品飾演楊宗保,黃炳強飾演宋皇。戲迷觀眾們將領略最正宗的梅派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影發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影發行 |

您可能感興趣

王維:比李白出道早、卻比杜甫更落魄,憑藉天賦與才華,名傳後世
大明戰將戚繼光最有氣勢的詩,《凱歌?》一首流傳後世
千古迷案:留傳後世的《宮詞》究竟是哪位「花蕊夫人」所作?
三國被低估的猛將,才勝呂布、張綉,勇比關羽、張飛,名傳後世
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和珅,正是他讓《紅樓夢》流傳後世!
清朝最愛寫詩的皇帝,一生寫詩4萬多首,為何無一流傳後世?
宋太祖上班玩鳥,大臣張靄知道後說了一句話,流傳後世
滿腔熱血,一顆忠心,一首豪邁悲壯的愛國之作,永傳後世
關羽成武聖歸功於朱元璋讓此人跌下神壇,武聖關羽才流傳後世
武功最高的皇帝! 自創一門武功流傳後世, 喬峰靠它打敗少林高僧
她是大家閨秀,僅流傳後世1首古詩,筆下卻有最美煙雨江南
唐代著名花心男,為妻子寫下悼亡詩流傳後世,轉身就另覓新歡
昭君為匈奴和漢朝半個世紀的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流傳後世
殷商古國——北國,捲入三監之亂而流傳後世,詩經邶風的出處
古籍善本值錢就值在它的流傳後世的意義特別是醫學古籍
三國歷史:三國之中有哪些美人流傳後世?
趨炎附勢的風流才子,因口臭而被女皇嫌棄,詩句卻流傳後世
戀人被賣侯門,窮秀才憑一首28字短詩奪回愛侶,詩名因之流傳後世
秦檜後代中狀元,在祭拜岳飛時說了句話,流傳後世成為佳話
張作霖到軍校演講鬧笑話,忘詞後隨口說出一句笑話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