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油地理:吹盡黃沙始見金

石油地理:吹盡黃沙始見金

駝鈴沙海,枯枝夕陽。古老的塔里木河、傲然天地間的胡楊林、神秘而燦爛的樓蘭文化在塔里木盆地展開一幅壯美的畫卷。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不僅牛肥羊壯、瓜果飄香,還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作為長期演化的大型複合疊合盆地,塔里木盆地經歷了幾起幾落的上下更替。在早期地質構造事件影響下,最初的塔里木板塊經多次差異隆升和沉降,奠定了塔中、塔北隆起和北部凹陷的雛形。隨後,中生代以來盆地開始整體沉降,形成了大型陸內坳陷盆地。末期,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西昆崙山和天山強烈擠壓抬升,在庫車和塔西南形成前陸盆地,盆地沉降,板塊運動逐步趨於平緩。

在距今38.5億年至10億年前遙遠的太古時代,玄武岩岩漿噴發,形成的結晶基底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這便是塔里木盆地最原始的陸核。隨著地殼增生,陸核逐漸發展成為陸塊。

時光飛逝間,地幔上隆、地殼變薄拉伸,塔里木板塊邊緣和內部形成大陸裂谷盆地。這一時期形成了塔里木盆地的第一套沉積層。

5億年前的寒武紀,被古生物學家稱為「生命大爆發」時期,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直到奧陶紀,塔里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大海。盆地內部形成的碳酸鹽岩台地,為生物繁殖提供了舒適的溫床。相對較深的淺海陸棚區發育大量藻類和菌類生物,台地邊緣發育了苔蘚蟲和海綿類等低等生物。這些海洋生物在沉積環境經過後來的成岩演化,形成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生油岩之一。這些台地碳酸鹽岩後來遭受風化殼岩溶侵蝕,形成類似「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古地貌,也是現今最重要的含油層之一。隨後,塔里木板塊邊緣受古天山洋的俯衝削減和板塊碰撞,形成了「塔北、塔中隆起、滿加爾凹陷」的形狀。

斗轉星移,滄海變遷。從4億年前的志留紀開始,溫暖濕潤的古氣候變得乾旱。塔里木盆地內的碳酸鹽台地開始轉化成碎屑岩淺海,形成豐厚的海相紅層沉積物,塔北和塔中隆起分布有大量的含瀝青砂岩,預示著最早破壞了的海相古油藏。石炭紀時期,海平面持續上升,到處形成海侵,塔里木盆地也不能倖免。受海洋侵襲,溫暖的陽光、沙灘、海浪等有利環境形成了盆地腹部廣泛分布的「東河砂岩」,成為塔里木盆地迄今最重要的含油層之一。

時空變換中,二疊紀到來,塔里木盆地古天山洋已經徹底消失。而令人費解的是,與此同時,地球上90%至95%的海洋生物滅絕,人類至今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此時的塔里木板塊與準噶爾板塊拼接再次抬升,形成了古天山。盆地內火山活動頻繁,大量的火山噴發堆積加速了盆地地層早熟,為油氣生成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2.5億年前的三疊紀是塔里木盆地的轉折期。此時的塔里木徹底結束了海洋控制,進入內陸盆地演化階段。溫潤的氣候讓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批會飛的脊椎動物(翼龍)在這一時期出現。直到晚侏羅世―白堊紀時期,擺脫了海洋的塔里木重新乾旱炎熱起來。伴隨天山造山帶持續隆起和板塊逆沖,盆地北部邊緣再次沉陷,庫車前陸盆地形成,造就了克拉2大氣田的優質白堊系儲層。

寒來暑往,水流花謝。第四紀的生物界已經進化到現代面貌,人類完成了從猿到人的進化。受印度洋板塊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衝和碰撞的影響,天山和昆崙山遭受強烈擠壓,進而再次大幅度隆起抬升。伴隨一系列逆沖斷層活動,盆地起伏沉降深埋,形成了今天的由造山帶包圍的塔里木盆地。這樣複雜而劇烈的地質運動也造成了現今盆地油氣勘探的獨特性。(黃祺茗)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是世界第一大內陸盆地,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麓,東到羅布泊窪地,北至天山南麓,南至昆崙山和阿爾金山北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盆地邊緣由陡峭、險峻的高山圍繞。盆地腹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7萬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米至1300米之間。由於這裡常年乾旱,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最高溫度達67.2攝氏度,晝夜溫差達40攝氏度以上,號稱「死亡之海」。

本期嘉賓:賈進華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所塔里木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地質學博士。1995年以來,主要從事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前陸盆地陸相碎屑岩、古生代台盆區海相碎屑岩、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岩的沉積儲層評價和油氣地質綜合研究工作。

地質課堂

問: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為何埋藏這麼深?

答:一是地層埋藏深。塔里木盆地地層發育較全,有震旦系至下二疊統海相―海陸交互相和上二疊統至第四系陸相沉積層系,受多期構造運動影響,造成盆地沉積層系普遍深埋,最大沉積厚度2.5萬米。

二是油氣充注成藏期次多,既有晚期也有早期。烴源岩生油高峰期可從加里東晚期持續到海西晚期―印支期直到喜山期,油氣埋藏普遍較深。

三是勘探證實在深層甚至超深層具有油氣。台盆區自塔深1井在8000米以下發現液態烴以來,中深1井深層寒武系鹽下白雲岩勘探獲得突破,勘探深度近7000米。前陸區克拉蘇構造帶深層突破8000米。勘探深度不斷向深層―超深層拓展,成為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的大趨勢。

問:塔里木油氣勘探 「五下六上」地質原因是什麼?

答: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經歷了 「五下六上」的曲折歷程,可以說是「幾度興奮、幾度困惑」,反映了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過程的跌宕起伏。

其地質原因主要是盆地地質構造和油氣演化歷史的獨特性和複雜性,地表自然條件惡劣。首先盆地類型和地質結構複雜。塔里木盆地是由古生代克拉通盆地與中新生代前陸盆地組成的大型多旋迴的複合疊合盆地。其次是盆地演化複雜,經歷了多期構造運動,具有多期成藏、多期調整改造,多種圈閉和油氣藏類型。再次是盆地充填和生儲蓋配置複雜,勘探層系眾多。第四,油氣規律複雜。受低地溫梯度熱演化史和早期淺埋及晚期快速深埋的獨特埋藏史影響,油氣具有複式聚集的特點。

數說

截至2015年,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68億噸

截至2015年,油氣探明率14.6%

已發現和探明大型油氣田30多個年油氣產量當量超2500萬噸

油氣產量當量年均增長百萬噸

數據來源:國土資源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回眸

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始於1952年的中蘇石油股份公司,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1989年,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成立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開始展開大規模油氣勘探。盆地勘探大致可劃分為四個重要階段。

突破山前 初闖地台

(1952年至1963年)

1952年成立中蘇石油公司,在南疆展開普查,1955年移交中國後開始非地震勘探。早期主要集中在庫車坳陷和西南坳陷等山前地區。1957年至1958年鑽探依奇克里克構造,發現和建設了南疆第一個油田――依奇克里克油田,是塔里木油氣勘探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回師塔西南 發現柯克亞

(1964年至1982年)

這一期間主要經歷了「三下三上」的勘探歷程,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77年在昆崙山前葉城凹陷發現了柯克亞高產凝析油氣田,成為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

著眼全盆地 突破塔北

(1983年至1988年)

隨著勘探裝備升級和認識不斷深化,1983年首次在大沙漠地區展開地震工作,為在全盆地展開奠定了基礎。同時,對塔北隆起的認識不斷深化,勘探逐步加快,1984年雅克拉凝析氣田的發現成為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的第三個里程碑。1987年到1989年2月,輪南1、輪南2、英買1井先後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至此,塔北隆起的東、中、西段全面獲得突破,揭開了塔里木盆地大規模油氣勘探的序幕。

1987年至1988年,塔北隆起的輪南1井和輪南2井中生界三疊系獲高產油流,成為塔里木勘探史上第四個里程碑。

全盆地展開階段

(1989年至今)

1989年4月,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組建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堅持「兩新兩高」工作方針,實行專業化服務、社會化依託、市場化運行、合同化管理,在塔里木盆地開展新型石油會戰,拉開西部大開發的序幕。

1989年10月塔中1井、 1992年4月塔中4井先後鑽探成功,沙漠腹地實現油氣突破。

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塔里木前緣隆起帶發現牙哈―英買力氣田群、和田河氣田等一系列油氣田。由此,將勘探目標轉移到庫車前陸沖斷帶,先後發現了克拉2、迪那2、克深等大氣田。1998年,發現克拉2氣田,推動西氣東輸工程正式啟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華龍一號」即將完成全球首堆「加冠禮」
王辰院士: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精深加工讓大蒜「破繭成蝶」
「喇叭花」集合了!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甘肅敦煌鳴沙山:黃沙作紙,白雪為墨
漫漫黃沙中潔白的蓮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蒼涼壯美格爾木,金黃沙漠像火焰!
地球最「無奈」沙漠:本該黃沙漫天一片荒蕪,卻遍地湖泊魚蝦成群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黃沙見岩漿
黃沙變「黃金」,多地區砂價已「突破天際」
拂去黃沙見精絕—胡國棟油畫作品
《靈魂擺渡·黃泉》:漫天黃沙的黃泉,為何開遍曼殊沙華
世界上最神奇的沙漠:本該黃沙漫天寸草不生,卻遍地湖泊魚蝦成群
黃沙漫卷天,聽說打掃法桐大街與學雷鋒更配哦
中國第四大沙漠正在消失,黃沙地變黃金的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值得敬仰!
丁彥雨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廣廈終不還
世界最「丟臉」沙漠:本該漫天黃沙,今卻遍地湖泊魚蝦成群
世界上最神奇的沙漠本該黃沙漫天寸草不生,卻遍地湖泊魚蝦成群
威爾士南,這裡有露水田園、黃沙白浪
松花江冰面被撒黃沙堆雪牆,遊客無奈在夾縫中找樂趣
黃河下游的那麼多的懸河,為何不直接將黃沙清理走呢?
翡翠原石:木那白黃沙皮原料,切開後震驚了!
銀川︱風吹皺黃沙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