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尋找過去的上海,可以看這位阿叔記錄了10年的街頭巷尾報告

要尋找過去的上海,可以看這位阿叔記錄了10年的街頭巷尾報告

最早知道姜慶共是在豆瓣。豆瓣 ID 是「老薑」的他和「基諾 Genovision」、「席子」等人一直在關注著上海本土文化。

有些人喜歡站在張愛玲出入的「霞飛路」(也就是如今的淮海路)上,伴隨野史想像民國,而這群上海人對於自己出生地文化的解讀方式很市井。從保留至今的石庫門到民國地圖衍生開來的地理索引再到隱藏在里弄堂中的日常風景,他們一一搜集、記錄,不定期發布上網。

後來,姜慶共參與撰寫了一本名為《上海字記》的書。再後來,和書相關的 100 多個文本出現在了上海徐匯區藝術館裡,構成了這個為期一個月的主題展覽。

在這本 400 頁的《上海字記》之外,姜慶共主創撰寫的還有 2012 年出版的《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2007 年出版的《上海郊遊》、2005 年出版 2010 年再版的《上海潮流店家》,以及今年的《上海高度》。而參與策劃和設計的就更多了,有攝影師馬良的《上海寓言》、陸元敏的《膠片時代的上海》、徐喜先和徐建榮的《百變上海》,等等。

如果說起眼下的上海本地文化記錄,姜慶共是應該被提到的。

1.

1980 年代末,姜慶共是上海耐火材料廠的一名工人,因為能圖會畫被分到了工會宣傳科,擔任起了廠報文化版的編輯。1990 年代初,單位制的老式工廠出現了一點點改制的苗頭,他半開玩笑地說自己當年由於受不了單位「打卡制」,索性就辭職了。而這時,改革開放改變了進出口標準,身處上海的他開始有了許多接觸「國外先進文化」的機會,一來二去心思也就活絡了。

「當時國內根本就沒有平面設計師的概念,都是叫美工、裝潢設計工之類的。我是通過看香港、台灣的雜誌才知道自己在乾的到底是什麼事。」姜慶共說道。得益於對新事物的接觸和吸收,他在離開工廠後就決定開始以小型家庭辦公的模式工作,這也就是現在說的很多 soho。但在當時,這還是一種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的生活方式。

在那個還沒將設計師作為職業概念出現的時代,沒有接受過正規繪畫和設計教學但自認標準不低的姜慶共註冊成立了個人設計工作室,因為朋友推薦以及更大範圍的口碑引薦,他給包括東方航空在內的幾家公司都做過商業平面設計,幾乎沒遇到過什麼生計問題。

「當時接活雖然也是要動腦,但大多數時候都是按照客戶要求來的。就覺得做東西還是應該有個自己的發想。那樣更有意思,做出來才是自己的東西。」姜慶共說道。

到了 2005 年,姜慶共發想的結果是成立一個叫做「上海風景」的工作室,關註上海本地文化。

「當時我查了差不多所有跟上海本地文化相關的東西,發現以視覺方式來表現的這類內容的普及讀物幾乎是空白。」姜慶共說道。在做了一番功夫不淺的調研之後,他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而姜慶共看到的另一個「機會」來自於他的經驗。設計師出身的他覺得圖像的信息量足夠大,也能在表達方式上表現不同,這甚至沒有語言壁壘,具有更大的傳播性,而用這個方法來傳播城市文化的人也幾乎沒有。「寫上海文化的人其實有不少,但每個人的東西又都差不多。我用視覺的方式來表達就可能會不一樣。」姜慶共說道。

在無法判斷想法是否會被讀者接受的懷疑下,姜慶共需要面對的是之前沒怎麼遇到過的生計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圖書編輯和他原本的工作差別不大,還是在家工作,還是對著電腦輸出。但這次職業的變軌讓他的收入銳減三分之二。

不過這些姜慶共都差不多預料到了,也做了心理準備。「我現在做的所有事還是在計劃之內的。」姜慶共說道。在項目之初,他就定了一個周期以年計的時間表。

2.

2009 年,姜慶共啟動《上海字記》編纂工作。當時,他在豆瓣上發現了一個名為」上海字體」的小組,後者的發起人是另一個正在上海從事字體研究和推廣的設計師厲致謙。但由於雙方的關注點不同,在幾番交流後,就各自回歸了自己原本的想法。

5 年之後,這本圖片為主的 400 頁圖書出版。採訪了包括《繁花》作者金宇澄在內的 12 名口述者,索引展示了 400 張圖片,梳理了以上海為發生地的,前後 100 年的設計書寫史。

1843 年,上海開埠。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創辦了墨海書館。1860 年,美國傳教士姜別利主持的美華書館從寧波遷來上海。1861 年,英字林洋行開辦了上海最早的中文報紙《上海新報》。東西文化的疏通,出版物的興起,這些都讓上海的鉛字印刷技術有機會早早被啟蒙。

之後,包括魯迅、郁達夫在內的名人在滬創辦新潮雜誌,而以《良友》為代表的商業雜誌創刊,也開啟了上海在民國時期的文化繁榮。建國以後,上海字模一廠、二廠、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和北京新華字模廠組成了當時全國最為專業的設計體系。以上種種,都是作為大城市的上海和設計字體史關係緊密的證據。

大多數時候都是閱讀和行走,姜慶共坦言自己花了很多時間來看史料,孔夫子網、本地的古舊書店成了他最常光顧的地方。他也常上街遛彎,去觀察那些如今正在被使用的字體,並將它們視為旁證。

這首先是一本寫給設計師的書。在姜慶共寫給出版社的出版說明中,他覺得這本書三分之二的讀者都會是這個群體。「但我不希望都是設計師在看。」姜慶共說道。他有一個不那麼直接的訴求,希望讀者能通過探討字體這種生產文化來回溯它發生地——上海——的歷史文化。

姜慶共在意的一直都是上海本地文化的著述。

2013 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彩印小書《上海雜貨鋪》。書的作者周祺是「上海風景」的另一名成員。除了這本書,這個名為「城市行走」的書系還有《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上海教堂建築地圖》、《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等共 6 本。這其中有 4 本和姜慶共有著直接間接的關係,而預計在2016 年完成的新一冊《上海老城廂》也將由他撰寫。

根據姜慶共的計劃,那幾本由他設計了封面的上海城市書籍最後會連成一幅上海街景圖。

在和席聞雷合著的《上海里弄文化地圖:石庫門》中,他們用一張 1940 年代的民國里弄地圖作為索引,尋找記錄當下上海石庫門的現狀。在《上海雜貨鋪》中,姜慶共建議用物價來串起整個雜貨史,以此告訴讀者書里寫的東西其實都是可以在日常買到的。

「我們所有的書都是跟世俗生活相關的,讀者可以親身去體驗。這跟我告訴你一個上海灘名媛在 1930 年代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是完全兩種東西。」姜慶共說道。

從雜貨鋪到石庫門再到上海字記,姜慶共一直在遵循的,是用全新的視角觀察上海。但這個實驗性也在大眾出版時為他帶來了一些質疑。「有人會問寫這些破破爛爛的小東西要幹嗎?我會跟他們說這些主題不是隨便定的。比如雜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設計根源的事。」姜慶共說道。

在他自己的表述中,實物、現場、日常生活,這是他和」上海風景「工作室最重要的三個關鍵詞。

不過,書籍的角度雖然新穎,深度上的缺憾也隨著它的流通被一再提出。許多人都給過不同的建議,建議姜慶共在文化史和圖像史上多挖掘。但眼下他似乎並不願意表態太多。

在他頗為謹慎的態度中,更多從此發散開的東西需要更多理論訓練,而這眼下並非是他要做的事。「這些書的意義在於傳播,讓人知道還有這樣一個東西的存在。我們後面備註有書單,有需要的話可以自己找來看。」姜慶共說道。在他看來,不做誤導,這本身可能就是一個不錯的引導。

「我現在的成就很大程度都是看書得來的。」姜慶共說道,「現在很多文藝青年做的事,我當時也在做。比如音樂我也能做,拍紀錄片也會,但我的知識很多都是靠閱讀來的,所以覺得最後的落點能回到書本是最合適的。而且其他都要組團隊,書可以是一個人就能做出來的。」這樣說來,他選擇用書籍的方式來輸出既是一種選擇也未嘗不是一種必然。

的確有很多人在寫上海,姜慶共也只是在用他的方式寫,但他沒講太多情懷的東西,只是態度誠懇也身體力行。

「我希望自己書的形式能帶給大家一個信息,看的東西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要局限在某幾個方面。而要對一個城市建立認識的話,最好是多走走多看看。」55 歲的上海人姜慶共這樣總結他的城市觀。

題圖來自姜慶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了阻止年輕人吸煙,英國所有香煙盒都丑得一模一樣
1:0,AlphaGo 打敗柯潔,用的處理器只有上次的 1/10
大公司頭條:微軟發布中國政府版 Win 10,成立合資公司管理系統升級;樂視美國裁員七成,說接下來只做華人生意;全球最大同性戀社交網站也被中國公司買了,1.52 億美元
你會在各種談及美學的地方看到「浪漫」,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海一八旬老人尋找55年前的初戀女友,老人:再不看怕來不及了
93歲的她尋找初戀77年,只為再看一眼他的名字
淚奔!93歲的她尋找初戀77年,只為再看一眼他的名字
多少人為了她,去這裡尋找似水年華,後來她回來了,帶著《後來》
520快到了:尋找池州遇到的一位小姐姐 希望能找到你
62歲阿姨尋找47年前的初戀,當門打開的那刻,全場都被感動了
日本曾在東北苦苦尋找14年,到頭來一場空,被中國人在原地找到
飛行員:報告,我把氫彈弄丟了,美空軍尋找60年,至今還沒找到
全城尋找這張照片,價值5000元!趕快看看你手機上有沒有
《非人哉》刑天要去尋找自己的頭,九月一聽也想跟著去!
日本人為了它在中國苦苦尋找了50年,卻一無所獲,後來得知中國找到後日本人哭了
女兒走丟被找回,二哈幫忙尋找卻沒了蹤影,半年後再見心碎了
千與千尋:千尋這個名字另一種解讀,最後尋找的是未來相見之日
郭襄流浪了24年,除了尋找楊過,其實她還在找另一個男人
死海附近的阿拉伯青年因尋找失蹤的小羊,卻發現了2000年前的寶藏
非人哉:刑天要出門去尋找頭?九月:帶上我一起把
只為一句承諾!他花30年尋找烈士媽媽,見面當天,下跪磕頭
據說一斤可以賣十幾塊的野草,小伙趕緊到山裡尋找,到底如何呢?
年味都去哪了,尋找小時候的記憶……
孫女3歲被拐,奶奶尋找未果,5年后街頭遇一女孩,一看脖子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