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鯨為何體型巨大?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

藍鯨為何體型巨大?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道西媒稱,藍鯨的長度可超過30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龐大的脊椎動物。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為何如此之大始終是個謎。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5月23日報道,美國史密森學會自然歷史國家博物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鯨魚變得如此之龐大是發生在其相對較近的進化史中。

該博物館哺乳動物化石館館長尼古拉斯·佩爾森、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格雷厄姆·斯萊特和斯坦福大學專家傑里米·戈爾德博根對鯨類在長達3000多萬年中的體積進化展開了研究,發現其中最龐大的種類都出現在過去200萬至300萬年間。這期間北半球冰蓋的增加很可能改變了海洋微生物的分布(如鯨類的主要食物來源磷蝦),使得鯨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而越變越大。這份研究報告23日刊登在了《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

史密森博物館擁有對現有和已滅絕鯨類數量和種類最多的頭骨收集。佩爾森認為頭骨的寬度是這些海洋動物總體積的最好指標,他和其他研究人員對館內的部分鯨魚頭骨化石進行了測量,與其他一些手段相結合,推算出了63種已滅絕鯨類的大致體積。利用這些數據,研究團隊對不同大小的鯨魚種類間的進化關係展開了分析。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如今存在的那些體積巨大的鯨魚在這些哺乳動物進化史的大部分時間中都不存在。「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時代。」戈爾德博根表示。

科學家解釋稱,鯨魚體積的變化是從約45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除了那些長度超過10米的種類在這一時期開始變大外,一些更小的種類開始逐漸消失。」研究稱。這樣的進化改變與冰蓋在一年內的特定時期將一些營養元素攜帶至沿海水域的階段相吻合。於是,濾食蝦類等微小海洋生物的鯨魚做好了從這樣密集的食物補給中獲益的準備。「更大的體積意味著更大的濾食優勢。」戈爾德博根表示。

專家指出,當大型鯨類能夠巡遊數千公里來汲取豐富的季節性食物後,濾食的特性也為其體積的日益增加進一步提供了條件。「動物的體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扮演的生態角色」,佩爾森指出,「我們的研究表明了海洋和如今的氣候如何造就了最龐大的脊椎動物。但這些因素在人類生命的進程中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海洋在未來是否有能力為數以億計的人類和龐大的鯨魚提供資源仍是個問題」。

西班牙一個致力於研究鯨魚的組織EDMAKTUB的負責人愛德華·德戈亞達警告稱,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了這些巨大的海洋動物的食物供應。他說,「僅這個月,我們就經常能在西班牙沿海觀察到鯨魚,但2015年的情況完全不同,因為當時這裡沒有高濃度的營養。微生物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編譯/韓超)

來源:參考消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涉嫌策劃恐襲在倫敦機場被捕 與曼城爆炸無關
英國警方確認曼徹斯特爆炸案嫌疑人身份
日本政府報告建議留住外國人才 加強對外傳播力
張石高速隧道爆12人死亡 附近房屋玻璃被震碎

TAG:中國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研究發現:大堡礁白化或因海洋熱浪 非氣候變化
大氣環流變化機制及影響研究
研究稱氣候變化可能影響糧食供應
研究人員稱大太平洋垃圾帶正變成「塑料怪物」
丁一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重大成就
新型「多炔彩虹」探針突破色彩極限:振動成像技術助力複雜體系的研究
缺陷態對半導體材料電子結構和光催化活性影響的研究
這項研究將為癌症治療帶來巨大變革!
台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研究發現 體型越大的動物越不容易滅絕
海洋環流變化機制及影響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糧食不安全風險
嚙齒動物的研究成果轉化:修復恆河猴急性脊髓損傷
研究:過度獵鯊破壞生態平衡 或致魚類體型改變
愛吃烤肉?研究稱食物「炭化」或增高血壓風險
研究發現:這兩大類常見精油恐導致男性女乳症
韓國研究:霧霾等大氣污染物影響精神健康 致自殺率上升
英研究:腸道菌群與機體動脈硬化風險直接相關
二氧化碳電還原產合成氣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
美研究顯示:短期體重變化能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