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混沌的世界 同學的驚訝

混沌的世界 同學的驚訝

《隱秘的世界》The secret world

策展人:戎凱

藝術家: 張紅艷

地點:SNARTE SPACE

開幕酒會:6月3日 晚7點

"The secret world"

Curator: Rong Kai

Artist: Zhang Hongyan

Location: SNARTE SPACE

Nanchang, Gaoxin Street No. 1807

Opening reception:the 3rd of June, at 7 pm

混沌的世界——張紅艷繪畫作品讀解

陳向兵

看張紅艷的畫,令我這個多年不見的同學微微的驚訝。她的創作好象熱衷於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但又與現實世界極其相似,似乎總是生活在一個幻滅的世界中,充滿了灰暗與沉默、掙扎與恐懼。線條的粗糲與擠壓,以不同秩序相互穿插、重疊,形成團塊般的顫動感和空間壓迫感,形象與主題相互對應相互關照,使畫面具有某種流爍和幻變的味道。彷彿黑夜中熠熠生光的貓眼,犀利而又令人忌憚。

可以看得出來,畫家張紅艷完全是出於喜歡而作畫,其作品有一種原始和率真的質感,顯示出樸厚的情感,畫面沒有過多的炫技,作品中無論人物、風景等形象單純而富有張力,總是透出一股濃濃的「原始氣息」。整個畫面充斥著某種怪異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神秘的遐想。天空、大地與山巒似乎並不象在真實的世界中,尤其在畫面的下角處常常出現的象徵性的人像更給畫面帶來了神秘與幽邃的感覺。在藝術史中,「原始主義」基本上是關注感情而非理性的一種理論,特別是在中國,「原始主義」藝術在中國當下語境中還是一個較為生疏的概念,「原始」並非時間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原始主義的創作傾向存在著明顯的人性本原性的投射和文化解釋。這種略顯粗野稚拙的藝術形式,雖沒有古典主義的唯美、浪漫主義的想像,它所描述的也並非是人類的原始,事實上不過是畫家的幻夢,往往是藝術家就循著自己獨有的方式去進行的藝術創作,其中不免還摻雜著某種心理的褶皺。從整體的觀照來看,張紅艷的畫著力於表現原始味道的拙樸與粗獷,以及野性的力量和本能的衝動,在手法上則多採用單純的節奏,突出有些荒誕的主題,藝術家試圖以詭異的姿態表現人的自然性本能——實際上是人的本能、本性和原始的一種象徵。

特別是近十幾年,張紅艷創作了不少作品,其中的各個系列雖各有各的主調,但彼此相互構成意義的支撐。如手稿系列《我行其野》、《我們從哪裡來》《天際籠罩》至《不可停留》、《時間之聲》,版畫系列作品《隱秘的風景》,拓印系列《物語》等。在每個系列裡,她利用形象詭異的手法來撼動感官,引發與眾不同的意味。她所畫的繪畫大都就是一種出自內心世界的主觀化的人造風景,它們是藝術家內心隱秘、複雜而又無可名狀的某種精神的存在形式。它們有形,但卻是一種似是而非的山的外形或隨著風、雲、大氣等順勢而變的人。它們伴隨藝術家主體的精神變化而變化、自我蔓延甚至異化,承載的是藝術家不斷賦予其中的思維與觀念,蘊含著藝術家極具個性和私密性語義。在張紅艷的畫中,人的精神是一種超越時空局限的、形而上的存在。這種精神存在是通過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向人們傳達的。她將精神的存在變成一種形式化的現實——即語言的現實——無數充滿力量感和生命感的線條象被梳理過的荒原,籠罩在世間萬物之上。她畫畫非常用心,非常執著,有意識地通過造型的風格化、獨特的主題性等方面,製造視覺刺激而達到的攝取人心的效果。其繪畫路數與現時的許多畫家大異其趣,彰顯了獨特的表現性和潛能,在符號與書寫之間構成混沌與模糊、衝突與矛盾、同一而又不斷被消解的慾望與焦慮交織在一起的世間景觀。

德勒茲曾指出,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自我與外部真實世界之間的緊張關係,凸顯出了其深刻的人類學根源,影響的焦慮也來自於想像與現實間的衝突,由於現實限制想像,畫家對現實具象的應對和處理包涵畫家超越現實和自我擴展的需要,使其在創作中呈現出一種可能性世界。因此,在德勒茲看來,混沌成為了繪畫及一切藝術形式用來對抗影響焦慮的最有力武器,是超越前的涅槃,繪畫必然要將它自己的災難整合進來:畫家必須自己穿越混沌和災難,擁抱它,然後從中重新現身,現代繪畫從混沌中創造力量並獲得力量,從而將智性的悲觀主義轉變為一種神性的樂觀主義。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說,藝術家張紅艷在創作時也經歷著個人在混沌世界中的穿越,在混沌中將自我從影響的焦慮中分離出來,實現自我的慾望與拯救,從而找到真正的主體和自我。為了實現這種自我的救贖,在面對畫布時,畫家張紅艷要做的並不僅僅是去用各種繪畫手段塗滿一個空白的表面,而是要在有限的畫布空間中勾勒出一個自我想像的空間,從而進入一個非靜態非固化的不斷生成的混沌空間,並在混沌中施以感覺與想像,在混沌中懸置自我,換言之,在混沌中形成一個精神上的理性空間和形式上的自我空間,從而在物我彼此滲透與交融中讓事物本身顯現出來。在這裡,混沌不是不可知的神秘主義,而是一種感覺的語言,它破除一切定見,以感受和感覺的團聚構成神秘而幽邃的萬象。

就象我們常在畫面中看到的那樣,在張紅艷的畫中,那些看上去有些卑微又有些強悍的人們,總是喜歡擁擠在道路兩邊或者山的一角,擠成一堆象座被遺棄的紀念碑或者是被孕育的胚胎包裹著,層層疊疊,狂亂地在昏暗的空間氛圍里肆意伸展,讓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家那不斷悸動的心緒與情感的騷動。山路、夜空與人群以點線面的構成方式構建著一個個井然有序的視覺世界,所有的人與物都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旋轉,逐漸融入無盡的黑夜。但整個場景似乎又充滿了一種來自原始生命體的野性與活力,暗示著一種希望和救贖。這種精神的景觀傳達的也許正是藝術家極具個體化經驗的心理現實。如版畫《神喻》系列、《隱秘的風景》系列中的許多作品,天空與大地和扭曲的山體與糾纏的人物相互簇擁、集結,構成一種混沌的突兀的景觀,極具壓迫感和緊張感。富於表現力的線條經過畫家的排列產生了一種爭先恐後的顫動感,但擠壓的塊面也使畫面產生了一種地獄般的墜落感。由此,藝術家直呈了一種理性與非理性糾纏不清的心理現實,凸顯出一種超現實般的矛盾視覺。那些被藝術家刻意製造的人物在畫中似乎是一種有機體,與天地自然的氣息緊密相聯。它們似乎都在不斷膨脹、收縮、起伏與痙攣,呈現出即溫綿又強悍、即自棄又自強的心性和一種即克制又反抗的焦灼心態,營造出一種煉獄般的恢弘格局。可以說,藝術家在冥想與觀悟及其不斷往複迴環的藝術創作中,顯示出一個活在同時代的人對自身處境與精神存在的無限追問與自我紓解。在此,藝術家以原始主義的象徵性手法製造幻想與寓言,以逃脫現代工業社會的羈絆,猶如講述一個神在森林裡釋放魔法的故事,傳遞著無法言說的神秘與幽邃。

現在我們可以確信,張紅艷的畫來自於內心最原始深處湧現出的感覺,一種精神上的召喚,充滿無限的力量。她通過一種本能的方式將這種精神意識形式化了,讓其自身在畫面中顯現出來。她的作品之所以在感覺的呈現這一方面被認為是有意義的,並不僅僅是因為從感覺到形式的轉化本身,而更在於其所呈現出的那種感覺是另類的,是慾望的爆發,也是混沌的激情,是一種模稜兩可的現實存在與精神迷陷。一系列的作品呈現,具有時間的延續性和空間上的拓展性,是反覆的迷陷和震蕩的自我現實的呈現。張紅艷用繪畫表述了神秘與幽邃的精神,並以此折射出深邃迷暗的內心世界,扭曲變形的形象揭示了其內心的真實——似乎只有在那些異化的、扭曲的讓人壓抑的喘不過氣來的人物形象里才能達到心靈的真實與平靜,才能得到更深層次的心理慰藉。在這些充滿了神靈和原始經驗的畫面中,藝術家成功實現了自我的突圍——當下的世界是一個迷惘的世界,真實性往往被遮蔽,使人們難以看清現實和自身的迷障,由此也就產生了某種焦慮。這種焦慮即源於一種對自身更為深刻的追求,又源於對現實世界逃遁的主動性慾望。藝術家的這種自我尋找和超越的慾望充分體現出人類自我呈現的一種極強的生命意識——人的自我一旦被某種東西遮蔽,就會產生焦慮的情感,產生遁路而逃的強烈慾望。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張紅艷在感覺式的描繪和圖示之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繪畫道路,在混沌的世界中消解了焦慮所帶來的困頓與無妄。

參見【法國】吉爾·德勒茲:《弗蘭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董強 譯,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參見柳文文:《影響的焦慮與混沌中的超越——論德勒茲對弗朗西斯·培根藝術的解讀》,刊於《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

2017年4月10日於深圳大學美術館

S N A R T E S P A C E

WeChat : snarte

Facebook: snartespace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NARTE 的精彩文章:

TAG:SNARTE |

您可能感興趣

搞笑漫畫 同學的詛咒
我同學的同學講述的故事,相同的人不同的動作?
瘋狂的老同學
參加同學聚會發生的奇葩事,對同學寒心了
我朋友講述他大學同學的靈異故事,一塊肉的引發的!
殺掉自己的同班同學!因為她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搞笑漫畫:男同學無心的惡作劇,不曾想,竟毀了女同學的一生!
學校裡面發生的一些靈異故事,我的一幫同學講述的!
說不出的感受,一位大學同學的美國移民生活
搞笑漫畫,同學的苦!
大學7種最苦的學科,報了這些學科的同學基本上沒有時間談戀愛了
想留學的同學戳這裡
學霸的世界是怎樣的呢?《鄰座的怪同學》帶你了解!
子宮癌!我的一位大學女同學的邪淫惡報!
大學裡面的這些流浪貓,和同學相處起來,場面真的好和諧
半夜涼颼颼:異世界,鄰居是我大學同學
我的同學是狐仙的後代
大學裡那些愛佔小便宜的舍友和同學
同學
那些同學聚會上流傳的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