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心奚所託:乾隆關於養心殿的兩首詩

一心奚所託:乾隆關於養心殿的兩首詩

養心門

養心殿是雍正時開闢的政寢合一的宮殿,它超越了乾清宮的足限,工字廊把處理政務的前殿和就寢的後殿既分開又聯繫在一起。批閱奏章從此可通宵達旦,困了即可至後殿就寢。這樣的宮殿利於處理大批的奏章,當這個國家靠奏章運行時。

嘉慶二年元旦,已88歲高齡的乾隆來到樂壽堂,揮筆寫下《新正樂壽堂》詩一首,詩曰:「寢興六十養心慣,耄耋遲回樂壽來。」詩中注曰:「予即位以來,居養心殿六十餘載,最為安吉。今既訓政如常,自當仍居養心殿,諸事咸宜也。」乾隆稱他即位以來,居住養心殿60餘年,沒有出現什麼差錯,歸政後亦如既往,仍居養心殿訓政。

養心殿明間

養心殿後殿寢宮

乾隆住養心殿的時間算是最長的了,但他的一生,不是靠批閱奏章而活著的帝王,他為養心殿注入了傳統精神,在詮釋養心殿方面不遺餘力。我們說乾隆寫的詩多,他的很多詩,含有大量的典故和儒家經典,這些並非生硬的嵌入,他熟悉詩書禮樂,那些歷史上動人的瞬間和永恆的語錄,他都記得,這就是他的詩,是他表達人生理想與追求的詩,構成他生命的重要部分,他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力量。在先儒的光輝照耀下,他找到了治理國家的九大方法,修身養性的動直靜專與存誠主敬和內聖外王的聖王之路。

乾隆住進養心殿不久,首先寫了一篇《養心殿銘》,給養心殿定了一個調,以期作為自己和後世子孫入主養心殿的資格,以明養心之義,製成掛屏,懸掛於明間的東壁上,銘曰:

人心惟危,在閑其邪。

道心惟微,在培其芽。

其閑其培,皆所為養。

操存所亡,毋須臾放。

有如時雨,沃此寸田。

大公順應,動直靜專。

動匪憧憧,靜匪寂寂。

矧其為君,更宜乾惕。

一念之善,百禩蒙庥。

一念之惡,萬姓貽憂。

養之之方,存誠主敬。

克己復禮,內聖外王。

孰本孰末,外由內施。

任重道遠,責萃君師。

朵殿崇崇,顧名思義。

作此銘辭,永訓後世。

乾隆像

養心,出自《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慾」,如何養心呢?乾隆給出了答案。

人心惟危,出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首先中國傳統把人心定為是危險難測的,而道心即天心卻是幽微難明的。因為「人之初,性本善」,人剛來到世上之時本性是善的,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大就變得貪婪了。怎麼辦呢?只要用功精深,用心專一,就可以永遠守住道心,去改變人心。人心是危險的,是因為平常閑於無事,不注重修養,才使邪念萌生。道心雖然難於明析,但可以像培育種子那樣,經過精心護理,道心就會在心中深根發芽。閑與培,都在於養。

操存,出自《孟子·告子上》:「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歟?」把握住就存在,舍就失去,所以一刻都不能放棄。就像及時雨一樣,灌溉滋潤心田。程頤《心性篇》:「君子之學,莫若廓然大公,物來而順應。」將個人的私利拋開,物我兩忘,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動直靜專,出自《周易·繫辭傳》:「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當乾靜止時,杳無聲息,純粹精一,要求我們要順從自然,不多心,一心一意,按自然規律而行。當乾動的時候,一往直前,沒有任何事物能阻擋它。

憧憧,出自《周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動不是搖曳不定,靜非寂靜無聲。況且作為君主,更應該時刻心存警惕。一念之善,百年蒙受庇護。一念之惡,給萬民留下憂患。

存誠主敬,出自《周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修養的方法,在於恪守誠敬。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養心殿東暖閣臨窗處

內聖外王,出自《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莊子說內聖外王之道,晦暗不明,阻滯不通,天下人各自為其慾望所左右,自以為是。那麼,莊子所說的內聖是什麼呢?他說「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不離根本,不離精純,不離本真。以天為宗師,以德為根本,以道為門徑,能夠預示變化,以仁布施恩惠,以義作為道理,以禮規範行為,以樂調和性情,溫和慈愛,具有如此的品德修養才能稱為內聖。

外王是指「以法為分,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稽為決,其數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齒;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以法律為尺度,以名號為標準,以比較為驗證,以考核來判斷,等級之數像一二三四那樣明白,百官以此為序列,以職事為常務,以衣食為主旨,生產儲藏,關心老弱孤寡,使其皆有所養,這是養民的常理。

孔子的內聖外王是「克己復禮」,克己是內聖,復禮是外王。孔子說「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成為品德高尚的仁人,關鍵在於自己。「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只有在內聖的基礎上,才能安邦治國,達到外王的目的。外是由內決定的,孰本孰末,一清二楚。

任重道遠,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為君王,肩負著沉重的使命和責任。朵殿高大,顧名思義。作此銘文,以為後世永遠的訓戒。

乾隆十八年寫作《數詩擬鮑眀遠體》詩一首,製成掛屏,懸掛於西暖閣勤政親賢室雍正御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的中間,對如何養心,乾隆又作了進一步的闡釋,詩曰:

一心奚所託,為君止於仁。

二典傳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無凜然奉,大公何私親。

四序協時月,熙績在撫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俻身。

六府賴修治,其施均養人。

七情時省察,懼為私慾淪。

八珍有弗甘,念彼飢餓倫。

九歌揚政要,鄭衛漫亟陳。

十聯書屏扆,式聽師保諄。

養心殿西暖閣

鮑明遠,鮑照,南朝人,辭賦大家,他創造了這種數字體詩。

一心:本心,君王以仁為依託。

二典:《堯典》、《舜典》。二典三謨被認為是古代帝王學習治理國家的範文,必讀的篇章。三謨指《大禹謨》、《皋陶謨》、《益稷》。

三無:奉三無私,出自《禮記·孔子閑居》:「奉三無私,以勞天下。」三無私: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以天下為公,不謀一己之私。

四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四序即四季。協調春夏秋冬四時的月份,確定天數,統一音律、度、量、衡。制定曆法,統一度量衡是國家法制的體現。熙績,出自南朝謝靈運《撰征賦》:「始熙績於武關,率敷功於皇胤。」指弘楊功業。

五事:《尚書·洪範》:「五事:貌、言、視、聽、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矣,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說的五種品德是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

六府:《尚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地平天成,《孔傳》:「水土治曰平,五行敘曰成。」水土賓士,萬物生成,六府和三事真實辦好了,是萬世永利的事業。

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人有七情,但不能淪為七情之奴,充滿貪婪。

八珍:《周禮·天官冢宰》:「食醫,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饈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東漢鄭玄解釋八珍為: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羊(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裡脊)、漬(酒糖牛羊內)、熬珍(五香牛肉乾)和肝(烤狗肝)。八珍雖然甘美,但時時要想起飢餓。

九歌:《楚辭》的篇名,神話傳說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鄭衛,鄭國和衛國的樂曲,《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鄭國的樂曲靡曼淫穢。《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十聯:聯指訓語。

師保:古時任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周禮》有「師氏」和「保氏」篇,「師氏:掌以美詔王。以三德教國子」,師氏掌管以善道詔告天子,使他能夠遵行。負責用三德來教導王公及卿大夫士的子弟。「保氏:掌諫王惡,以養國子之道。乃教之六藝」,保氏掌管勸諫天子的過失,並負責用道藝來教導王公、卿、大夫、士的子弟。首先教導他們六藝。

《易·繫辭下》:「無有師保,如臨父母。」《書·君陳》:「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書·太甲》:「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太甲不遵守成湯的法典,被伊尹放逐於桐宮,使他思過。三年後,又迎太甲回到亳都。伊尹多次開導他,史官記述了這些重要訓話。老師的訓話要遵守,不能違背。所以要把老師的訓言書於屏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多欲,不要放縱,不然上天就會降下災禍。

從一到十,既是數字的上升,也是人性的上升,是一個心路歷程,同時與古聖賢聯繫在一起,心心相通,按照這樣走下去,可完成養心之路,實現聖王理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青雲直上爐,修身養心
夏季一日3步曲: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
高手秘訣:早養胃,午養心,晚養百脈!不可不知的養生三大事!受益終身~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