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熊孩子,我們難道只能捂臉以對?

面對熊孩子,我們難道只能捂臉以對?

行走江湖多年:

1、在相處關係中我們最怕的是什麼?

--本來要表達善意,卻被理解為不友好,俗稱誤解。

2、比誤解更可怕的是什麼?

--明明知道對方領會錯了,卻沒有機會解釋。

3、那麼,還有比沒有機會解釋更可怕的嗎?

--當然有,就是對方天天說著「為你好」,一直誤解、行動著……

估計你該問了,這是個什麼怪異的狀態?

別急,讓我們回家看看和孩子們的關係,相信你就會明白了。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兒子,過來刷牙!你剛才不是說牙疼么~」

小朋友頭也不抬地擺弄著桌子上的玩具,摸摸這個,碰碰那個……

「快點!磨蹭什麼呢?」

終於站起來,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可是剛走到一半,突然又跑回去了……

「你到底刷不刷?!再不來我可不管你了!」

繼續擺弄桌子上散亂的玩具……

腦袋上竄著火苗子,我三步並兩步地跑過去,拉住他問:「你怎麼回事?讓你刷個牙怎麼這麼費勁?!你聽沒聽見我叫你呢?」

「哇!……」兒子被一臉怒氣的我嚇哭。委屈的眼淚一對對兒地往下掉……

只有當了父母,才知道上了賊船

嬰兒期的苦惱、幼兒期的困惑……就像一個從來沒摸過車的人,突然開車上了路!遇到什麼情況,採取什麼措施,完全沒有頭緒,只能跟著感覺走。偏偏對方是個表達能力有限的小朋友,更多的時候我們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乾脆簡單粗暴地快刀解亂麻,已決後快。

尤其到了3歲以後,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認知,不僅問題一天比一天刁鑽(據說真有的家長為了這個時期,配備了全套的《十萬個為什麼》),花樣翻新的怪異行為更是讓人難以琢磨。粗暴對待吧,怕留下心理陰影;溫柔說教又貌似沒有什麼卵用,怎麼辦?

這時,我遇到了一本書,叫《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單看書名,好像講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而實際上這是一本寫給家庭所有成員的大腦使用指南。學習,在這裡是一個廣義的指定,所有我們面對信息、處理信息的方式都可以算作「學習」。

書中,作者分享了12種孩子(以及家長)的學習風格,剖析了每種風格的成因和特點。讓你看後會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從此告別 [捂臉] 狀態,而是做到心中有底,腦中有數了。

PS:剛才刷牙那事,實際上兒子是想先把玩具整理好,再去洗漱。由於採用了「只做不說」的方式,就這樣華麗麗地讓我的暴脾氣給誤解了。

一本書真的能有那麼神?

書中有個比喻我特別喜歡:我們大腦的齒輪不盡相同,即使我們有所關聯。

要將不同尺寸的齒輪咬合在一起,至少有一方會被損傷。而如果還要運轉起來,形成前進的動力,生硬地磨合帶來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假如,有一種可能,讓我們能提前知道對方的形狀,結果會如何?

我想,至少不會讓彼此磨合的過程傷痕纍纍,身心俱疲了吧。

這正是《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的魅力所在。

什麼是「水星模型」

回到正題上,整本書幾乎都在講一個叫做「水星模型」的體系。據說作者還專門創建了水星傳播公司,用以推廣這個理念。而且已經在歐美風靡開來,成為人們判斷彼此認知方式的標準模型。

那麼,它與我們剛才說的大腦齒輪,有什麼關係?

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我們超級迷戀的12星座嗎?多愁善感的雙魚,理性悶騷的摩羯,霸道總裁的大白羊……估計現在很多人還能如數家珍的說上一套,是不是?

這就妥了,因為水星模型讓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12星座。

作為學習風格的12星座,「水星模型」根據人們對於新識,在接收、處理、反應3個方面界限分明的差異,排列組合成12個類別。分別是(以反應方式為例):作為分享者的「偵查員」「嗡嗡」「國王」「雙面」「閃光」「研究員」;以及作為收納者的「穩穩」「海綿」「細節」「夏洛克」「執行者」和「聲吶」。

這12個模型就是我們大腦的齒輪藍圖,如果了解了對方屬於哪個模型,那麼關於TA在學習中的一切行為和方式,我們就能輕鬆理解並且做出合理的配合行為了。

有沒有很神奇?

這就像知道對方星座,我們就能一口氣說出不下7、8種關於對方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樣,「水星模型」就是大腦學習行為的指路明燈!

如何找到孩子的「水星模型」

(前方高能,乾貨出沒!)

只有學會判斷,我們才能應用,水星模型也才會起到真正地指導作用。

Let』s go!

01

第一步:了解並熟悉12個模型的成因、特徵、行為方式。

看到這,你很可能會說,這也太難了吧。12個呢!我現在看見超過3個點的信息就犯迷糊。那我就想問問了,當初那12星座你是怎麼背下來的?你又是怎麼做到「看到處女說龜毛,看到射手說花心」的?

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相信我,12個模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結合現實中的人物場景,很快你就能如數家珍了。

02

第二步:根據孩子的行為特點,匹配出其專屬的「水星模型」。

相比於上一步,這是一個更加漫長的探索之旅,需要投入我們更多的精力與熱情。但是,很值得!

當你發現他們的大腦為什麼會做他們想做的,而不是你希望他們做的時,應該感到高興。

首先,你要給予孩子應得的陪伴,而不是「抱著手機看孩子」。

再有,陪伴的過程需要耐心與深入的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動機。開篇中的「刷牙」事件就是很好的反例。簡單粗暴,只能讓孩子對你關上心門,給你打上「不可理喻」的標籤。

最後,將你觀察到的孩子與12個模型逐一匹配,初步判斷出他的風格。

03

第三步:根據前面的判斷,用積極的支持言行來給予孩子相應的引導。

好吧,我說人話。

比如說,經過溝通觀察,你判斷孩子是「穩穩」——保險箱型」,那麼面對他因為老師不夠新潮而要放棄吉他課程的想法,你要如何回應?

有沒有感覺到,後者的回應充滿了理解與正向的引導,超級智慧!

那麼,我要恭喜此刻的你,距離這種境界已經只差一本書的厚度了!加油!

GIF/1K

每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想要把最好的給予孩子:健康、快樂、自由、幸福……等等等等。而一旦到了如何實現的戰術層面,往往只會說:我不能像誰誰那樣教育孩子;我要吸取父母的教訓;不能把強加於自己的東西再強加於孩子……但,排除了這些「不要做」,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這時才發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任何「好方法」都不是現成的!

不管你是先上車再補票,還是已經提前買好了票,總之,學習如何理解孩子、指導孩子,在和諧的氛圍中陪伴孩子的成長,是每一個家長必須必備的能力!

六一兒童節又快到了,歡度節日的前提是大家的彼此了解,和諧相處。

不妨參考下這本書中的方法去了解孩子,了解你自己,了解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讓大家的大腦齒輪在理解彼此的潤滑磨合中,互相適應,成就更為出色的未來!

我是

靜待花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自習室 的精彩文章:

TAG:悅讀自習室 |

您可能感興趣

面對熊孩子,難道我們真就束手無策了嗎
勸我離婚的是你們,不幫我帶孩子的還是你們,日子好難啊
請不要對孩子說這5句話,你覺得是玩笑,但是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我是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面子
你當初能在孩子的面前爆粗口,動手打我,現在就別怪孩子對你不敬
當你面對孩子對你說「不」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5個辦法解決
老婆,你再恨我們這個家,也不能拿孩子出氣!簡直不是人!
我們都離婚了 能不能好好對孩子 不是男人
再愛孩子也不能經常抱,這兩個時候總抱孩子,對孩子沒好處!
面對家庭暴力,所有人都勸我為了孩子忍下去,我真的需要忍嗎?
犀牛媽媽:大家好,這是我的孩砸!咦?孩子不要臉紅,面對鏡頭
孩子只敢窩裡橫,在外面卻是個小慫瓜,你不知道的原因都在這了!
孩子,我對不起你
對孩子哭窮,就是在毀掉孩子,家庭條件再不好,也不能辦這種傻事
孩子,我可以抱抱你嗎?
孩子,你可以不那麼優秀,但你絕對不能沒有教養!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所有父母都該看看!
熊孩子不能慣,這幾種問題家長得讓他們憋過來!
孩子老是哭,還不愛吃飯,可能是這個原因!
老婆,你前夫來看孩子,我不反對,怎麼你們專挑我不在家的時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