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鮑國強:特藏文獻拍品的採選鑒定工作

鮑國強:特藏文獻拍品的採選鑒定工作

近十年來,拍賣會上的特藏文獻拍品逐步被我國圖書館當作採選對象予以關注並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昔日被長期束之高閣、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古舊文獻,藉助於拍賣形式,在市場經濟的輝煌殿堂中,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基礎上,實現了固有的內在價值,並培育了新的特藏文獻流通市場,提高了拍賣公司經營特藏文獻拍賣業務的積極性,從而使特藏文獻拍賣標的物的來源更具廣泛性、多樣化,也為圖書館特藏文獻採選工作打下了更為寬廣的書源基礎。圖書館特藏文獻競買工作的關鍵是拍品鑒定。此間,筆者從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的工作實踐出發,在具體論說特藏文獻拍品書名、卷數、著者、版本類型、出版發行、其他版本特徵和珍稀價值等採選鑒定要點的基礎上,梳理了採選鑒定的主要環節,剖析了新時期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的基本特點,闡述了採選鑒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做好拍品採選鑒定應加強的基礎工作,供同行參考,並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採選鑒定工作要點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就是根據《拍賣圖錄》提供的書名、著者、版本和內容等基本情況,運用各種手段認真周密地考察特藏文獻拍品的各個方面,必要時,需要數人數遍進行複核,或安排進行專題討論研究,以求得出拍品各方面特徵的正確結論,為競買決策提供依據。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的工作內容與拍品的各方面特徵相對應,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此間,經過採選鑒定,《拍賣圖錄》提供的拍品情況是正確的,雖然其採選鑒定工作量佔了絕大部分,因其原理相同,本文實例不多涉及。這裡主要談需要注意和糾正的問題。

1.書名鑒定

特藏文獻書名是拍品查重工作的切入點,十分重要。因為拍品查重工作將決定該拍品是否競買,所以,書名是拍品採選鑒定工作首先要落實解決的問題。書名錯誤有可能導致採選鑒定工作全盤皆輸。書名出現錯誤有以下三種原因:

首先,書名問題事出有因,主要是著錄書名時選擇的來源不對。

如《竹書紀年統箋》,(梁)沈約附註,(清)徐文靖統箋,清光緒三年浙江書局刻本。卷端、目錄題:「竹書紀年統箋」,版心題:「竹書統箋」,書名頁題:「竹書紀年」。《拍賣目錄》沒有選擇卷端、目錄所題書名著錄,而是依據書名頁著錄為「竹書紀年」,著者僅題「(清)徐文靖補箋」。這就幾乎成了另一種書,其原因就是《拍賣目錄》與圖書館目錄的著錄來源標準不同。

其次,書名問題是著錄依據完全錯誤造成的。

如《喪禮或問》,(清)方苞著,(清)顧琮訂,清雍正四年劉捷刻本。卷端、版心題:「喪禮或問」,卷端又題:「儀禮或問二十七章 戴記或問五十五章」,正文內小標題分別為:「儀禮喪服或問」和「戴記喪禮或問」。《拍賣圖錄》著錄為「儀禮喪服或問」。這就是把其中一個分書名當作全書書名來著錄了。

再如《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存兩種),(明)陸雲龍輯評,明崇禎陸雲龍刻本。此書書衣墨筆題:「翠娛閣詩集 芸香館主珍藏」。這當是藏書者所寫,書名基本沒有道理。《拍賣圖錄》依據書衣墨筆所題著錄為「翠娛閣詩集」,就是以訛傳訛,生造了一個書名出來。此書第一部分卷一目次前原鐫:「翠娛閣評選詩最」,第二部分卷一目次前原鐫:「翠娛閣評選詞菁」。《中國叢書綜錄》著錄為「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子目有九。此冊僅含《詩最》、《詞菁》兩種,均存卷一,前冠「崇禎辛未(四年)初夏錢塘陸雲龍雨侯甫題於翠娛閣中」之《序》中言,初稿成後,「幾盈尋累丈……欲汰而存其精。會友人丁叔介者更饒此癖,其札記更夥,因各出之,印以善本,削什之九,析為十帙,曰《行笈必攜》。」可知此叢書共有十種子目。筆者還見到另一次拍賣會的《圖錄》將此叢書的另外幾冊著錄為「翠娛閣評選六卷 (明)丁允和、陸雲龍輯 明崇禎四年(1631)刊本 1函6冊……提要:是書收《書雋》二卷,《文奇》四卷。」這6冊書名著錄為「翠娛閣評選」,不但書名錯了,而且連書名的樣子也沒有,因為「翠娛閣評選」幾個字只能看作書名的冠詞,與「欽定」兩字的性質一樣。

第三,書名問題是《拍賣圖錄》的編目者筆誤或校對者疏忽造成的。

如《烏石山志》,(清)郭柏蒼,(清)劉永松纂輯,清道光二十二年於麓古天開圖畫樓刻本。此書卷端、版心均題:「烏石山志」,《拍賣圖錄》卻著錄為「鳥石山志」。因為繁體字「烏」與「鳥」的區別就在於中間小框中有沒有一小橫,應該是《拍賣圖錄》的編目者筆誤或校對者疏忽造成的。若根據「鳥石山志」去查重,圖書館肯定缺藏而應予選購。

2.卷數鑒定

卷數是特藏文獻的重要特徵。核實卷數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可以判定特藏文獻是否齊全,二是確定是否為相關的另一種書。鑒定拍品卷數的目的也是要解決這兩方面問題。從拍品卷數存在的問題來看,也與這兩個方面有關:

首先是以殘充全問題。當然,「冒充」可能是拍賣委託人的行為,《拍賣圖錄》編者不知情,或許,雙方都是不知情者。

如上面提到的拍品《烏石山志》,《拍賣圖錄》著錄為「五卷首一卷」。此書第一冊有拆裝痕迹,包角被裁裂,細察之,知是以殘充全之舉。現此本不見書名頁和目錄,當亦與此有關。現存確是「五卷首一卷」:卷首有《凡例》、《山圖》、《宸翰》,卷一至五是名勝、古迹、寺觀、祠廟、第宅園亭。僅看此類目亦缺少山志應有的其他內容。《凡例》最後兩行上部已佚。倒數第二行尚存「志 宸翰次名勝次古迹次寺觀」十二字。「志」前之字僅存右下角,以內容推測當為「首」字。最後一行只存「石刻次人物次仙釋終志余」十一字。「石」前之字僅存右下角,以行文規律推測當為「次」字,其前所缺之八字按已知內容推測,應是「次祠廟次第宅園亭」。故此書卷數應為「九卷卷首一卷」,與檢索所得的書目信息是一致的。

其次是卷數著錄不規範問題。

如《古賢桃花女周公講論鎮書》,(清)王東山撰行,清初雲石居道人刻本。《拍賣圖錄》著錄為「古賢桃花鎮四卷」。此書書籤新近墨筆題:「古賢桃花鎮」。《拍賣圖錄》依此著錄,不對,也不似術數書的常見書名。第一冊卷一卷端原鐫:「古賢桃花女周公講論鎮書一卷」,卷末原鐫:「桃花女鎮一卷終」;卷二卷端原鐫:「古賢桃花女周公講論鎮書下卷」,卷末原鐫:「古賢桃花女鎮二卷終」。第二冊版心原鐫「三卷」者,卷端原鐫:「太上感應秘法靈符」,卷末原鐫:「太上神仙傳付劉進平七十二道鎮宅靈符終」;版心原鐫「四卷」者,卷端原鐫:「新刊龍蜀經鎮書」,版心原鐫:「龍蜀經」。書名頁原鐫:「重刻周公秘傳桃花鎮書捷要 雲石居道人校梓」。書前冠未署名之《古賢桃花鎮書序》。本書系坊刻本,製作較粗,書名應據第一冊卷端題,完整著錄是:「古賢桃花女周公講論鎮書 二卷附刻二種」。

3.著者鑒定

《拍賣圖錄》不太注重拍品著者的著錄,稍微難找或複雜一些,往往置之不顧。但著者是區別拍品、確定價值的重要因素,我們鑒定特藏文獻拍品就必須弄清它的著者情況。《拍賣圖錄》的著者著錄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首先,沒有著錄拍品的著者。其中,確實有一些特藏文獻的著者已佚或很難著錄,但大部分通過考證是可以查出來的。

如《吳氏紀原錄》不分卷,(明)吳道還編,(明)吳玄嶔,(明)吳世芳,(明)吳如仁,(明)吳希周,(明)吳思沐續錄,明嘉靖十二年刻萬曆十五年增刻本。《拍賣圖錄》沒有著錄著者。此書第二冊第三十二葉載:「九十一代,道還公,字文復,號陽谷。著有《陽谷集》。編梓《吳氏紀原錄》。」第四冊有「萬曆十五年丁亥仲夏月吉旦向杲裔孫之俊頓首百拜書」之《吳氏續紀原錄序》云:「……至嘉靖癸巳有還公者起而繼譜牒以作《紀原錄》……余族叔玄嶔、世芳、如仁、族兄希周、思沐又述先人之意,詳考深核,其間若墓圖若世系若稅額疆界先人已備者遵之,未備者補之,一一續而錄焉。」此言原纂及續纂者。第三冊《附錄進公枝派引》云:「……還披閱之餘,慕公之賢,感公之德,勃然之興,不容自己,於是竊公之意採集成稿,先之以世系,次之以目錄,次之以墓圖,又次之以稅數、四至,訂正於宗人遠,而命梓焉,名曰《紀原錄》。……嘉靖癸巳秋七月吉日向杲裔孫道還頓首拜書。」可見本書原纂者確是吳道還。

其次,已經著錄的著者不全,有遺漏。

如《思古齋集拓名人篆刻》,(清)何澂輯,(清)何壽章續輯並訂,清光緒三十年(1904)鈐印紙剪貼本。《拍賣圖錄》僅著錄「清何澂輯」。此書原配紅木雙豎格書箱,豎槽上抽式書箱門有木刻題字:「思古齋集拓名人篆刻 丙申春正月豫才自題」。各印譜序及篆人小傳畫鉛筆界欄,鈐「壽章」、「何」等印。何澂(?—1888),字竟山、心伯,室名思古齋。善書畫,精鑒別,工篆刻,與趙之謙、蒲華為書畫友。何壽章(1865—1904),澂次子,字豫才,工篆刻,善山水花卉,尤精小學。是印譜中,丁敬篆刻《龍泓館印存》等兩種均澂手輯,光緒二十二年壽章續輯;蔣仁篆刻《吉羅盦印存》光緒四年澂手輯;黃易篆刻《小蓬萊閣印存》等四種均澂手輯,光緒二十二年壽章續輯;鄧石如篆刻《完白山人印存》澂手輯,光緒二十一年壽章續輯;吳熙載篆刻《師慎軒印譜》等兩種均光緒三十年壽章輯;趙之謙篆刻《二金蝶堂印稿》光緒二年澂手輯,二十二年壽章續輯。即此印譜先由何澂輯於光緒初年,後由其次子何壽章陸續輯至光緒三十年(1904)。此時,何壽章父去世已十六年,亦其本人終年。

第三,著者著錄錯誤,即非著者當作著者來著錄了。

如《欽定錢錄》十六卷,(清)梁詩正等奉敕纂輯,清翻刻本。《拍賣圖錄》著錄其著者為「(清)紀昀等奉旨纂」。此書卷端未鐫著者。書前冠梁詩正等所撰《進呈書序》和乾隆五十二年二月總纂官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欽定錢錄提要》。梁詩正等人《序》云:「……又洪氏所志不必原有是錢。今則內府之藏周羅幾席,按狀成圖,因之考事。此核實而有徵,彼憑虛而獨造,相提並論,固自不侔。是書也,始事於乾隆庚午之冬月,凡疑義斷文臣等遲回而不能論定者,悉仰稟睿裁,重為釐正,越辛未夏仲,始克告竣。為書十六卷,為錢五百六十有七枚。輪郭、肉好、廣狹、長短之制形諸繪圖,並如其真,篆、籀、分、楷、行、草一肖本文摹之,付之剞劂,用廣流傳。」序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此書由梁詩正等人奉敕纂輯,不能把此書移錄的《四庫全書》此書提要的總纂官紀昀等當作此書著者著錄。

第四,著者著錄選擇沒有問題,但姓名寫法存在錯誤。

如《綱鑒擇語》十卷,(清)司徒修選輯,清道光十六年絡野堂刻本。《拍賣圖錄》著錄其著者為「清司徒則廬撰」。此書未見著錄。卷端無書名和著者。書名頁題:「綱鑒擇語 道光丙申仲夏鐫 粵東開平司徒則廬氏輯 絡野堂藏板 翻刻必究」。正文前冠纂修名氏和《綱鑒目錄》。纂修名氏有:則廬司徒修選輯,思泉沈士荃、春圃葉道垠參校,樊鳴鶴等(共二十二人)仝檢梓。書前冠兩序。其一為「嘉慶丁丑年仲夏司徒修則廬氏題」。可知,此書著者姓名為「司徒修」,「則廬」乃其字型大小。

4.版本類型鑒定

通常情況下,《拍賣圖錄》著錄的特藏文獻拍品版本類型不會出錯,但如果版本類型稍微複雜一些,或有點模稜兩可時,因為有關拍賣收益問題,拍賣委託人和《拍賣圖錄》往往會傾向於著錄價值較高的版本類型。正因為版本類型一有變化,不但價格上漲,而且還產生一種新的版本,可能使有藏變成缺藏,所以,碰到此類情形,我們必須仔細鑒定其版本類型。象比較差的刻本與比較精緻的木活字本、刻本與比較精美的石版影印本、初刻本與翻刻本、初印本與後印本、刻本與覆刻本之間,等等,我們都應該格外注意。根據筆者的體會,《拍賣圖錄》存在的特藏文獻拍品版本類型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

首先,《拍賣圖錄》著錄的版本類型根本就是錯的。

如《楊忠武侯宣勤積慶圖》,《拍賣圖錄》著錄為「清刊本」。原書為彩色,《拍賣圖錄》未言,蓋亦沒有把握。此書出過石印本。實地細察此書,根據字跡和顏色判斷,乃是在石印本基礎上水彩設色。

再如《北京東郊地圖》,《競拍圖錄》著錄為絹繪本。我們經實地仔細鑒別,根據纖維毛茬和墨色顆粒認為是紙本石印(拍賣公司也當即承認著錄有誤),其價值便大打折扣。

其次,《拍賣圖錄》著錄的版本類型需要進一步細化。

如前例《思古齋集拓名人篆刻》,《拍賣圖錄》著錄其版本類型為「鈐印」。各冊全部印章為鈐印紙剪貼上去,剪貼得十分精緻。此書的版本類型應該具體細化為「鈐印紙剪貼本」。

又如《後漢書鈔》二卷,(清)高嵣集評,清乾隆五十三年至嘉慶間翻刻本。書名頁鐫:「後漢書鈔 和陽高梅亭集評 乾隆五十三年訂」。《拍賣圖錄》云:此書為「清乾隆五十三年寫刻本」,且「清三代軟體字寫刻本,紙白墨佳,書品較好」。依實況細察,除「書品較好」尚屬有據,其餘所言皆為臆斷。紙雖白而泛黃處多,且有明顯薄脆之感。字體確是楷體,然通觀整行整葉,筆畫呆板,運刀滯澀,未覺渾然呵成,可想見沖削之吃力狀。夾注小字眉目多處不清。刷印用墨發虛、拖紙現象甚多,不見漆黑亮澤,實在難言「墨佳」。再觀書名頁染黃,當是坊間翻刻之屬。且刻書者已表白「乾隆五十三年訂」,「訂」字處更常見的是題「鐫」或「刊」字,書坊未言刊刻,若徑定「清乾隆五十三年寫刻本」,則是根據不足。這是「寫刻本」進一步細化為依據寫刻本「翻刻」的例子。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到,版本類型進一步細化的結果往往是價值低的版本類型替代價值高的版本類型,但這是必須的,這樣可以得出正確的版本類型,使其競買價格定位更加準確。

5.出版發行鑒定

拍品的出版發行方面鑒定是拍品採選鑒定工作的關鍵內容。因為,特藏文獻拍品在成交以前書在拍賣公司往往很難與相關的特藏文獻原件比對,只能依靠比較準確的出版發行方面特徵進行各種載體(卡片式、書本式、電子式)的書目核對,所以求得準確的出版發行信息至關重要。這種比較準確的出版發行方面特徵主要是指出版年。出版年的早晚直接關係到拍品的價格。而大部分出版者(著名出版者除外)信息對拍品價格不產生直接影響,或者與出版年結合才能影響拍品的價格。所以,這裡主要談拍品出版年的鑒定。筆者認為,出版年鑒定結果需要更改《拍賣圖錄》所提出拍品出版年的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首先,出版年鑒定結果比《拍賣圖錄》著錄的拍品出版年更細。

如《詩人玉屑》二十卷,(宋)魏慶之撰,清康熙古松堂刻本。《拍賣圖錄》著錄為「清初古松堂刊本」。全書為楷書軟體字,屬「明人所翻雕者」之清初餘緒。文中「玄」字避諱,「禛」、「弘」諸字不避諱,當為康熙年所刊刻者,說「清初」失之過粗。

其次,出版年鑒定結果比《拍賣圖錄》著錄的拍品出版年更晚。

如《舒嘯樓詞稿》,(清)李曾裕撰,清同治十二年李氏刻本。《拍賣圖錄》著錄其出版年為「清咸豐七年」。此書為冷僻詞集。未見著錄。卷端原鐫:「上海李曾裕小瀛」。書前冠「咸豐七年歲次丁巳秋八月秀水次游秦光第謹識」之《序》和「同治癸酉季冬之月立春後三日嘉定黃宗起拜手」之《舒嘯樓詞序》。黃氏《序》起首云:「往歲,小瀛先生有《舒嘯樓詩稿》之刻,令弟少雲司馬任其事。今夏,又刊其所為詞,命鯫生校而序之。」即此書刻於清同治十二(癸酉)年。

《拍賣圖錄》把拍品出版年定早了的情況較多,應予重視。

第三,出版年鑒定結果比《拍賣圖錄》著錄的拍品出版年更粗。

如前例《後漢書鈔》,《拍賣圖錄》著錄其出版年為「清乾隆五十三年」。根據前例分析,且文中「寧」(道光諱)字不避諱,此書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至嘉慶年間書坊翻刻之屬,其出版年無法具體到年,宜著錄為「清乾隆五十三年至嘉慶間」。

第四,出版年鑒定結果比《拍賣圖錄》著錄的拍品出版年更早。

如《敬吾心室彝器款識》不分卷,(清)朱善旂輯,清光緒三十四年朱之榛石版影印本。《拍賣圖錄》著錄其出版年為「民國」。《販書偶記》著錄:「敬吾心室彝器款識無卷數 平湖朱善旂輯 光緒戊申石印本」。書後有跋,言其原由甚詳,跋中曰:「……原拓題記間用五色筆,石印難分,概從墨。四閱月而工竣。……之榛從事校勘,喟世父心力所寓存於今者止此,雖詮釋之文不逮款識稿本之詳贍,然非賴尚書好古識奇,什襲珍護,則此冊不知流落何所,烏從得假而石印,復現於世?今附款識稿本以傳,豈不大幸!……光緒三十四年五月侄之榛謹識。」可見,此書出版年為「清光緒三十四(戊申)年」,而非「民國」。

《拍賣圖錄》把拍品出版年定晚了的現象是比較少見的。出版年鑒定結果比《拍賣圖錄》著錄的出版年早了許多,若個人競買則有可能「撿漏」。

第五,鑒定結果證明《拍賣圖錄》著錄的拍品出版發行信息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如《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四十卷,(唐)王燾撰,(明)程衍道,(日本)山脅尚德校訂,明崇禎十三年(1640)程氏經余居刻日本延享三年(1746)平安養壽院增刻清末印本。《拍賣圖錄》著錄其版本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刻本」,即指程氏經余居刻本。平安養壽院增刻內容為山脅尚德校訂按語(增刻於天頭)和夾注(增刻於行間)。版心下方間或鐫有:「經余居」或「養壽院藏」(增刻)。每卷末原鐫:「大日本醫官平安山脅尚德玄飛甫校刊 清水敬長源五甫參校」(增刻)。上述幾處即增刻本(把刻有增補內容的小書版鑲嵌在原經余居整塊書版的相應位置)與崇禎本之區別。《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的日本平安養壽院刻本有延享三年丙寅(1746)和日本天保十年己亥(1839)兩種,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均有藏。經仔細比對,此本與該館兩個藏本均不相同:日本兩種增刻本均為美濃紙印,色白,此本為國內常見之竹紙,色黃,書名頁更是染黃,新鐫篆字「唐王燾先生著外台秘要」,屬書坊特徵,程衍道《自序》第六葉正面第二行末字為墨釘(日本兩種增刻本均為「淺」),卷一目錄第一葉正面第十行小字「附」中間一撇與左耳旁之豎相連(日本兩種增刻本此處均不連),此葉版心下方僅鐫有「藏」字(日本兩種增刻本此字上方均有「養壽院」三字),卷二末葉背面天頭沒有山脅尚德按語(日本兩種增刻本此處均有山脅尚德按語),當是清人據平安養壽院書版後印。全書不少書葉刻工刀法稍生,運刀不甚流暢,刀鋒削斷筆畫處頗多,蓋屬清末工匠補刻版。

6.其他版本特徵鑒定

特藏文獻拍品的其他版本特徵鑒定內容主要包括批校題跋、配補藏章等流傳過程中產生的新情況。這些地方也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現象。因為某件特藏文獻拍品一旦具有名家(如黃丕烈、傅增湘等)的題跋、藏章,立刻身價倍增,所以這些方面需要格外在意,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如《重刻懷忠錄》二卷,(明)梁汝璧輯,(明)劉芳聲增編,明萬曆三年刻本。《拍賣圖錄》說有1946年趙萬里先生題跋。經仔細察看、分析,頗為可疑:一是此題跋筆跡與趙先生筆跡差異較大,筆鋒相當艱澀呆板;二是趙先生生平很少給圖書館以外的私人藏書寫題跋;三是趙先生的題跋很少有未公開發表的。有疑義的就不宜貿然競買。

7.珍稀價值確認

我們是否競買某種特藏文獻,與其珍稀價值關係很大。一旦流傳稀少,倍受藏家關注,競價激烈,我們想要拍下,就必須提高競買限價,所以,珍稀價值也是拍品採選鑒定工作的重要內容。這個珍稀價值是指社會上流傳的多寡,至於館內是否已經收藏,屬於拍品的查重工作範圍,此間不涉及。屬於珍稀有價值範圍的特藏文獻拍品可分為兩類:一類如敦煌遺書、宋元善本、名家批校題跋本等眾所周知者,眾目睽睽,不易競得,我們圖書館雖是十分需要,也只能量力而行;另一類從圖書館採選職責考慮,內容對潛在讀者有用,現在不是社會熱門,館外藏家尚未矚目者。我們對於第一類珍稀圖籍要仔細鑒定,力爭競得,但原則是因書施宜,不可盲目追捧;對於第二類珍稀圖籍更要認真下功夫。因為這類書只能靠我們的鑒定眼光去發現。這也是我們圖書館採選工作職責所要求的。一旦發現此類書,適當提高競買限價,加大成功概率。而實際上,此類圖籍拍得的可能性往往比較大,成交價也不會太高,但要注意成交前珍稀價值信息的保密工作。2005年8月14日,國圖以每幅50元競買成交的《朝鮮人民起義圖》等3幅1962年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手繪彩色教學地圖,圖幅巨大,均經裱糊裝軸,頗具世界史和師範教學的史料價值,填補了國圖輿圖收藏體系中手繪彩色高等教育巨幅地圖的空白。

珍稀價值的確認主要應考慮:收藏多寡、全缺情況、版本年代、製作技術(如稿本彩繪比印刷好、套印活字比石印鉛印好、裝幀形式的代表作)、製作地別(如台灣香港澳門刻本比內地一般地區的值錢)、著作內容(如名校名刻朝廷作品比普通著作價高)、版畫地圖(有彩繪圖或版畫價格就高)、後續特徵(如有批校題跋優於沒有的)、著錄狀況(著錄有序的比偶見著錄令人信服、不見著錄的往往罕見)、書品現狀(如經金鑲玉裝或裝裱價格就高)、配套附件(有無書匣書櫃等)等因素。

如拍品《佛說無量大慈教經》和《最妙勝定經》,乃敦煌藏經洞發現的五代寫經,經折裝,長182厘米。這是一件非常罕見的文物,書品亦好,價值很高:一是敦煌藏經洞出寫本經折裝文獻極為少見。據同仁查證,僅法國有一件較完整,國圖存有散葉,而這件為我們提供了早期經折裝比較完整的實物。二是本件文獻罕見,特別是《最妙勝定經》,據知全世界僅有兩件:一件在日本,現在還不知下落;另一件在國圖,且為殘本。此為所見第三件,雖不完整,亦極寶貴。我們遂計劃力求拍下,成交時價也遠不到預定上限,卻進一步完善了國圖此方面藏書。

二、採選鑒定工作主要環節

每一種特藏文獻拍品的採選鑒定是一項業務要求高、工作條件差的小型系統工程。比較複雜的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通常有以下五個環節。每個環節視需要都可以進行必要的討論和交流。當然,一般的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執行前二至三個環節就可以了。

1.審核《拍賣圖錄》提供的信息

《拍賣圖錄》提供的信息有兩類:書目著錄項目與書影。比較簡單的《拍賣目錄》則只有書目著錄項目。書目著錄項目除書名、卷數、著者、版本、載體形態等以外,往往還包括內容提要或說明。有些具有特殊價值的特藏文獻拍品的內容提要還會寫得比較詳細。書影也會挑選最能反映拍品價值的那幾個葉面拍攝下來。總之,《拍賣圖錄》提供書目著錄項目與書影的目的就是揭示拍品各方面主要特徵,吸引競買者的注意力,說服競買者認同《拍賣圖錄》編者確定的拍品估價(這第三個目的與無底價拍品無關)。

從以上說明可知,《拍賣圖錄》提供書目著錄項目與書影已經含有十分濃重的商業運作成分。作為圖書館競買者,我們應該以冷靜、客觀的眼光來全面審視《拍賣圖錄》提供的特藏文獻拍品及其書目著錄項目和書影,哪些是本次競買需要重點考慮的拍品,要有意識地避免因感情、知識、時間等原因帶來的負面影響。必要時,本項工作可與鑒定的其他環節相輔進行。如前例《重刻懷忠錄》,之所以棄拍,是在對拍品的書目著錄項目和書影(考察原書後結論相同)進行仔細觀察、綜合分析後得出的「存疑」結論。

2.現場考察原件整體情況

預展是拍賣公司邀請競買者到現場考察原件整體情況的唯一機會。假如競買者和拍賣公司地處同一城市,因為時間短、場地狹窄、攜帶工具書條件不好、參觀者熙熙攘攘以及拍品安全等因素制約,依靠現場考察原件解決疑問的可能性相當有限。若預展是在外地,遠道而去,風塵僕僕,現場考察原件整體情況的條件更是困難。

而特藏文獻拍品的情況是複雜的,每件拍品必須完成現場考察原件整體情況這個工作環節。我們應該事先制訂現場考察工作計劃:明確本批拍品的考察重點,不能眉毛鬍子不加區別而平均分配採選鑒定力量;何人重點關注拍品的整體版刻風格,何人專門觀察拍品的某一方面具體特徵;由幾個人重複幾遍考察哪些拍品;由誰負責向拍賣公司提出索書要求,由誰負責拍品考察記錄;哪些人從哪部分拍品看起;為了不讓拍賣公司和其他競買者察覺我們的競買傾嚮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如多取幾種等);等等。這些問題都應該事先周密安排,才能達到現場考察的目的。

如前例《敬吾心室彝器款識》,《拍賣圖錄》著錄其版本類型為「珂羅版印本」。「珂羅版印本」即玻璃版影印本。現場考察後,結論是「石版影印本」,也符合書後付印者朱之榛《跋》中所述:「原拓題記間用五色筆,石印難分,概從墨。」「石版影印本」舊時常寫作「石印本」,但絕不是珂羅版印本。

由於預展現場考察拍品條件十分有限,作為看預展環節的補充,若確有必要,圖書館應盡量爭取提前考察拍品或把拍品借回圖書館仔細分析考訂。

3.核查有關文獻記載

在拍品採選鑒定工作中,「核查有關文獻記載」是前兩個環節「審核《拍賣圖錄》提供的信息」、「現場考察原件整體情況」的必要補充。完成前兩個環節的鑒定工作,若尚存疑問,就需要核查有關文獻記載來解決;若已經沒什麼問題,也需要核查有關文獻記載來校對已有的鑒定結論;實際上,通過核查有關文獻記載,也會進一步獲得有關拍品的更多的有用信息,完善我們的採選鑒定結論(包括對拍品價值的認識)。需要核查的有關文獻應該包括書目索引、其他工具書、資料書及可能相關的文獻記載。

如《舊唐書逸文》十二卷,(清)岑建功輯,清道光末懼盈齋刻本。書前冠「道光戊申十二月太傅予告大學士在籍食全俸揚州阮元敘」之《序》和「道光戊申正月甘泉岑建功識」之《自序》。阮氏《序》云:「其書之有裨實用,洵可與正史相輔而行,以視彼搜聚瑣言、無關大義者,奚啻霄壤之隔哉。」岑氏《自序》云:「……復思諸書所引《舊唐書》頗有累牘連篇,與今本不相附麗,無須悉載於《校勘記》者,竊不自量,為之會萃成書,一一整比編排而加以考訂,共得十有二卷,即名之曰《舊唐書逸文》。所援據之書,以《御覽》為主,而《寰宇記》、《事類賦注》、《通鑒考異》次之,蓋諸書皆明引《唐書》,足以傳信也。」據此可知岑氏是書作用與編輯原則。其卷十第十葉載「袁天綱為李義府相面」條,輯自《太平御覽》卷六百三十二。岑氏案:「《天綱傳》云:『天綱相人所中,皆此類也。』此條似當列於其前。」查中華書局點校本《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袁天綱傳」,便無此條文字。即對照現存之《舊唐書》,可知阮氏、岑氏所言甚是,此書價值更為清晰。讀《舊唐書》者當遵阮氏指陳,與此書同觀,以不失其完史。

4.比對拍品原貌

對於不少特藏文獻的採選鑒定來說,實際上,比對拍品原貌是件很重要的工作。但在成交以前,這項工作實施起來困難很大,只能利用書影比對拍品原貌。用書影比對難以解決問題的,只有設法把拍品暫取回來核對(要注意取信於拍賣公司)。必須比對拍品原貌的主要有後印本、覆刻本以及出版年相似(如清刻本與清嘉慶刻本、清刻本與清刻本等)的版本,特別是後印本、覆刻本、影印本等,單用書影往往解決不了問題。

如前例《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四十卷,考察了原書,知道不是《拍賣圖錄》所說的「明崇禎十三年(1640)刻本」;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藏本比對後,知道不是日本平安養壽院的兩種增刻本;其詳細版本應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程氏經余居刻日本延享三年(1746)平安養壽院增刻清末後印本。

5.聽取專家顧問意見

「聽取專家顧問意見」是拍品採選鑒定工作的最後一個環節。需要聽取專家顧問鑒定意見的拍品,往往是準備出巨資選購的國寶級特藏文獻。為了保證特藏文獻拍品的收藏價值,圖書館經常根據競買工作需要和國寶級特藏文獻特點請館外特聘專家顧問幫助進行採選鑒定。這些館外專家主要有兩部分:有長期定聘合約的、還有是根據拍品情況需要臨時邀請的。這些專家顧問都是各學科領域的學術權威。他們為圖書館做好國寶級特藏文獻的競買鑒定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保證了入藏的特藏文獻具有很高的價值。

如2001年夏,國圖從海王村拍賣公司購入宋版《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羅蜜經》,因為數量多,金額大,故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方廣錩先生和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先生幫助進行鑒定。兩位先生都充分肯定了這批《大般若波羅蜜經》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

三、採選鑒定工作基本特點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與一般的特藏文獻採選鑒定工作原理相同,但它與一般的特藏文獻採選鑒定又有區別。其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鑒定對象的商業運作色彩十分濃厚,它的操作機制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二是鑒定時限要求十分突出,不允許你從容不迫地進行拍品鑒定;三是在拍品鑒定過程中,所有各界鑒定者都是平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很難發揮其原有的各種優勢。掌握了拍品採選鑒定有別於一般特藏文獻採選鑒定的主要原因,其中所具有的基本特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1.鑒定條件十分苛刻

拍品鑒定條件十分苛刻主要是指實地考察中時間短促(預展才二、三天,又不可能老在預展看書,自己還有其他任務,拍品別人還等著要看;實際上,面向社會的整個拍賣操作過程的節奏也是很快的)、地點太窄(展櫃旁看書,場地狹窄,人來人往,干擾很大)、缺少工具和參照物(無法抱一大堆工具書和特藏文獻去)、業務水平要求較高(要求馬上得出鑒定結論,沒有一定的業務水平還不好做)。實地考察拍品是鑒定的關鍵環節。這個環節困難比較大,我們只能加強其他方面工作來進行彌補:應該認真制訂實地考察計劃,力爭科學安排考察力量,儘可能多地在預展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實地考察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預展以外拍品的各環節鑒定工作,以保證完成拍品鑒定的工作任務。

如《金精廖公秘授地學心法正傳畫筴扒沙經》四卷補遺一卷,(宋)廖瑀著,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明末重修本。《拍賣圖錄》著錄為「(宋)廖禹著,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此書卷一至四卷端原鐫:「金精廖公秘授地學心法正傳畫筴扒沙經 宋虔州金精山人廖禹著」。補遺一卷厘為第五卷,有:廖金精畫筴撥沙經心法地學直訓補遺一篇(篇端原鐫:宋虔州金精山人廖禹著)、畫筴撥沙地學心法玄機小冊補遺一篇(篇端原鐫:金精山人廖瑀著)。撥為扒之誤。廖禹,當是廖瑀之誤,字伯禹,宋虔州雩都人。年十五,通《五經》,人稱「廖五經」。精堪輿術,卜居金精山,自稱金精山人。《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第351頁著錄本書為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但著者也著錄為「廖禹」,誤(這可能是《圖錄》著錄著者姓名錯誤的源頭)。書中「玄」、「弦」、「弘」未避諱。書版有斷版漫漶痕迹。卷一第三十二葉等十一葉為新刻補版葉,均黑單魚尾。補版中「弘」、「弦」亦未避諱。此間,通過考察原書(時間很緊張)和有關工具書等鑒定工作,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糾正了著者姓名著錄錯誤;二是明確了此書版本為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明末重修本。

2.鑒定對象錯綜複雜

與一般的特藏文獻採選鑒定相比,說鑒定對象錯綜複雜一些,其原因是拍品的商業競爭色彩更為濃厚。拍賣公司為了提高拍賣專場的品位和賣點,就不願意收拍意思不大的特藏文獻,而拍賣委託人為了讓自己的特藏文獻能擠進拍賣會,賣個高價,就常常會改裝特藏文獻,還特喜歡搞金鑲玉,把書弄得漂亮一些。這一打扮,極有可能把有用的信息(有意或無意)弄沒了,如果再題上似是而非的書名,就生造了一種孤本。假如這書在《拍賣圖錄》付印前幾天送到拍賣公司,《拍賣圖錄》編者沒工夫細看,又想讓它(已錯認為孤本)趕上這一場拍賣會,這樣,錯誤的著錄信息就出來了。這是從用意和時間限制上來分析,換個角度看,就象圖書館特藏文獻編目也有差錯一樣,拍賣公司從業者和拍賣委託人的業務水平也是出現差錯的原因,假如與金錢掛起鉤來(單位時間工作量報酬和成交價收入提成兩個刺激點),控制手段又跟不上,差錯就會更多一些,就如同實施計件工資制的特藏文獻編目(單位時間工作量報酬一個刺激點)。可見,出現拍品著錄差錯是很容易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想弄清楚拍品的本來面目就會很麻煩。但這就是拍品鑒定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如前例《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存二種),《拍賣圖錄》著錄其書名為「翠娛閣詩集」。此書書衣墨筆題:「翠娛閣詩集 芸香館主珍藏」。《拍賣圖錄》著錄蓋來源於此。書中卷一目次原鐫:「翠娛閣評選詩最」,另一種卷一目次原鐫:「翠娛閣評選詞菁」,兩種均存卷一。《中國叢書綜錄》記載了這兩個子目,版本也一致,其叢書名為《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依《拍賣圖錄》著錄,此書是別集、全本、孤本,幾成與叢書《翠娛閣評選行笈必攜》不相干之書。

3.鑒定保密格外重要

與從個人或古舊書店選購特藏文獻所做採選鑒定不同的是,拍品採選鑒定要格外注意保密問題。我們從個人或古舊書店選購特藏文獻,在特藏文獻售價上,我們是主動的,他們是被動的,因為我們一旦決定買進,他們既不能拒絕,也不能趁機提價。買賣雙方要維持這個信譽。而在拍賣領域就大不相同了,拍品鑒定信息一旦泄露,全部鑒定工作很可能前功盡棄,給國家利益造成損失。因為在拍賣會上,我們與其他競買者是平等的,無法阻止別人與你競爭,拍賣公司與競買者的關係有時也很微妙,而拍賣公司和拍賣委託者在動態競爭中最終的追逐目標都是最高商業品位、最高傭金和最高成交價。

我們的採選鑒定保密工作的主要內容有五項:經前期分析需要進一步鑒定哪幾種特藏文獻;經鑒定準備競買哪幾種特藏文獻;經鑒定得到的拍品珍稀價值信息;經鑒定作出的拍品最高限價;誰擁有拍品採選鑒定信息。如果泄露第一項內容,就可能引起外界對這幾種特藏文獻的格外關注;泄露第二項內容,就可能招來更多的競買者與你競爭這幾種書;泄露第三項內容,就可能喚醒追求特藏文獻升值利潤者的注意力;泄露第四項內容,就可能增強與我們競買同一種特藏文獻者的舉牌信心,因為他掌握你的最高限價,知道根據圖書館規定你不能逾越限價一分錢,而我們不知道他的限價,他或是有實力的藏書家,或是有背景的企業代表,對競價握有比我們大得多的自主權,我們在明處,他在暗處,他可以放心地與你一路對著舉牌,最後必定坐享其成,僅以多一個階梯或不足一個階梯的成交價奪走我們做了大量採選鑒定工作且極欲入藏的特藏文獻拍品;泄露第五項內容,就可能給掌握拍品鑒定信息的同志帶來麻煩。

四、採選鑒定工作重要作用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信息已經納入保密工作範圍,拍品採選鑒定工作的重要作用也就顯而易見了。具體地說,拍品採選鑒定工作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三點:

1.確定拍品與《拍賣圖錄》著錄是否一致的有效手段

《拍賣圖錄》是拍賣公司推銷拍賣會及其拍品的主要工具,是我們了解拍賣會的主要渠道,也是拍賣和競買雙方在拍賣會上、會下實際操作的主要依據。它關係到我們競買工作的各個方面,我們有必要去弄清《拍賣圖錄》著錄的準確程度。這就要進行《拍賣圖錄》中我們所需拍品的採選鑒定工作。通過拍品鑒定工作,掌握《拍賣圖錄》著錄這一種拍品存在什麼問題,掌握《拍賣圖錄》編輯質量的一般規律,甚至掌握《拍賣圖錄》的編者擅長和不擅長哪類特藏文獻鑒定的具體情況,以便於我們在今後的特藏文獻競買工作中預先注意這些問題。

如前例《烏石山志》,《拍賣圖錄》認為書全了,著錄為「五卷首一卷」。經慎重鑒定,認定此書已經做了冒充齊全的手腳,全書應有「九卷卷首一卷」,缺了四卷,是殘書。《拍賣圖錄》有關此書的著錄有疏忽之處。

2.競買工作的關鍵環節

特藏文獻競買工作是圖書館為了使採選業務工作順應特藏文獻流通渠道進一步市場化商業化趨勢展開的一項專業性、法規性都很強的基礎業務工作。拍品鑒定則是特藏文獻競買工作的關鍵環節。其外部原因主要是特藏文獻競買工作涉及拍品複雜、法規嚴明和大額資金等問題。其內在的主要原因就是拍品鑒定結論決定了我們是否競買這種特藏文獻,是否力求拍下,最高限價幾何,如何避免成交價虛高或漏藏。因為這些都是特藏文獻競買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如《榴蔭山房印譜》二卷,葉鴻翰篆刻,清光緒三十四年葉鴻翰刻暨鈐印本。此譜印文為杜甫詩句鈐印,版式、印章下方杜詩題名、同葉背面作者對詩句的評語及其序言等均為刻本,刊刻精緻,鈐印清晰。書籤鐫有「曲園俞樾題時年七十有七」字樣。書前冠「光緒三十四年六月永嘉葉鴻翰墨卿甫識」之《自序》等。葉鴻翰(1856—1925在世),字墨卿,又字慕青,號硯(研)農,室名榴蔭山房,永嘉人。工篆、隸,精治印,喜吟詠。此譜書衣墨筆題:「吳淞袁仲濂所藏」(其下鈐「袁氏希濂」陰文方印)、「贈靈石先生」(其下鈐「袁希濂」陰文小方印)、「臨澤再贈承模」(其下鈐「臨澤」陰文橢圓印)、「根山吾兄哂存 承模贈」(其下鈐「郭鈢」、「宗彝」陰文方印)、「祥書生存 根山贈」(其下鈐「根山」陽文方印),據此知印譜已經四次轉贈,五家傳承。採選鑒定意見是:此印譜流傳不廣,篆刻精緻,應爭取拍下。

再如《曲錄》(王國維稿本)、《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劉國鈞、鄭如斯編《中國書史簡編》著錄的世界第一種中文期刊)和《北京及附近城郊地圖》(民國初年蠟絹手工精繪本)等,經鑒定均為圖書館亟需入藏的拍品,遂確定了較高限價,因有志在必得的藏家加入競爭行列,成交價還是超過了預定限價,致使競買失利。但這種經謹慎鑒定確認的較高限價,卻有效地防止了盲目追捧拍品天價,起到了平抑特藏文獻拍賣市場虛高行情的作用。

3.領導部門進行競買決策的重要前提

作為國家事業單位,特藏文獻競買事關圖書館聲譽、國家經費的合理使用,每種特藏文獻拍品是否競買和限價高低,均需相應級別的領導部門審批通過。拍品採選鑒定結論則是領導部門審批時慎重考慮的重要依據。如前例敦煌寫本《佛說無量大慈教經》和《最妙勝定經》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在做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尤其需要謹慎從事。

五、加強採選鑒定基礎工作

拍品採選鑒定是圖書館順應特藏文獻流通新時勢開展競買工作健全收藏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一項時代烙印極強、亟需完善的高層次基礎業務工作。鑒於這項業務工作的現狀,作為實際從業人員,為做好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計,筆者認為要切實加強以下方面的採選鑒定基礎工作:

1.完善採選鑒定機制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面對的是複雜的特藏文獻、瞬息萬變的拍賣場、鐵面無私的《拍賣法》、圖書館的榮譽、國家購書經費的安全、與商業利益糾纏不清的人際關係,等等,我們理應花大力氣理順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關係,制訂拍品採選鑒定工作規章,不斷完善拍品採選鑒定工作機制。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規章應該包括:鑒定工作程序及要求、現場考察制度(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潛力)、鑒定信息保密制度(不能為他人作嫁衣裳,使國家利益遭受損失)、鑒定工作人員的組織結構與素質要求、鑒定複核制度(加強採選鑒定工作的監督力度)、鑒定善後預案和拍品鑒定檔案制度等。

2.加強採選鑒定力量

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是一項思想素質要求和專業水平要求「雙高」的業務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加強採選鑒定力量。從特藏文獻拍品實際狀況的角度看,採選鑒定力量應該是複合人才和專門人才的聯合體。特藏文獻的類型是廣泛的,版本情況是複雜的,其採選鑒定工作既不能要求人人都精通各個方面的鑒定知識,也肯定會有不易細分的一般鑒定工作需要,故複合人才和專門人才都是實際鑒定工作所急需的。圖書館應該加強特藏文獻採選鑒定複合人才和專門人才的進修培養工作。

有了拍品採選鑒定工作人員,就有分工合作問題。這既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含有人際關係的妥善處理。我們要很好地進行規劃安排,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業務特長,共同完成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任務,力求避免互相掣肘、削弱合力的現象。

3.提高鑒定科技含量

進行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等於縱深涉足商業運作。自古商場如戰場。在戰場上要取得勝利,武器是很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在特藏文獻範圍大如海、複雜深如海以及全球信息網路化面前,顯得尤為突出。要做好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圖書館就必須增加鑒定科技資金投入,即「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和「讓馬快跑與吃草」的道理,否則就是拿著原始武器去打現代戰爭,焉有不敗之理。

根據當前特藏文獻拍品採選鑒定工作的實際需要,提高採選鑒定科技含量,主要包括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硬體主要是指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紙張和墨跡分析儀等。軟體主要是指書目信息庫、工具書資料庫、國內外特藏文獻拍賣檔案庫、特藏文獻影像資料庫、筆跡鑒定特徵信息庫及分析軟體等。

參考文獻:

[1]姜尋.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2001-2002).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6

[2]曹師今,付勝利,王瑛.拍賣標的起拍價的制定.瀋陽大學學報,2004,16(3):16-17

[3]王紹旺.論欺詐性拍賣糾紛.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17(4):57-61

[4]姜尋.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年鑒(2003年).北京:中華書局,2004.11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史學批評發展史上的「雙璧」:《史通》和《文史通義》
清 周培春《官員品級圖冊》
古文《尚書》流傳過程探討
奸臣模式:由琦善賣國而想到的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鮑國強:怎樣的古籍拍品才能驚動國家圖書館?
鮑國強:怎樣的古籍拍品才能驚動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