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是一年麥杏黃》郭莉花

《又是一年麥杏黃》郭莉花

宸志文化公司傳媒監製

豫東文學傳媒作家協會新作家 郭莉花

麥兒黃,杏兒甜,等五月驕陽下的麥浪如黃河一樣翻滾時,老家的麥黃杏也就進入了成熟的季節。喜歡杏,是因為杏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歷程,那種快樂如杏兒般酸甜的汁液滲透在你我的成長歲月里,在恰當的時機發酵,然後醞釀出甘甜醇厚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村裡有顆大杏樹,因為是鴿子杏,所以結出的果實又小又酸,有一摟多粗,枝幹低而且枝葉繁茂,我們經常在樹上攀爬打鞦韆,爬樹最費褲襠和肚皮,所以挨打是免不了的,但還是照爬不誤,把粗糙的樹皮都磨得光滑無鱗了,每到開花季節,就盼著它早早結果,然後不等它成熟,就被淘氣的我們摘下品嘗,其實當時它並不好吃,咬一口能酸到牙軟,想吃到成熟的杏那是不可能的,早被我們「辣手摧花」啦,現在想想都覺得牙軟冒酸水,讓你連豆腐都咬不動。也不知道當時因為什麼這樣淘氣搗蛋,只知道那種快樂長大後再也沒有體會過。

我家西廂房前面的杏樹已經有十幾年了,記得那是初春時節,它來時只有拇指粗細,是娘從親戚家移植回來的,當時栽在池子里搖搖晃晃的,一澆水都能看到它東倒西歪,一直擔心它會不會活下來,結果幾天過去,在它光禿禿的枝丫上似乎長出了幾個紅紅的突起,娘說,那就是花朵,說明杏樹活了,雖然當時它還沒有嫁接,但我們還是為它的堅強生命力感到高興。

?

杏樹在嫁接以前也能開花結果,老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只要杏樹長夠四年就能結果,只是結出的果實小,酸,苦,必須找個品種杏樹的枝條嫁接到身上,才能結出又大又酸又甜的果實,嫁接時一般都是杏樹移栽成活後的第二年驚蟄,因為「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所以這個時候嫁接成活率最高。

我家的這顆杏樹就是第二年驚蟄嫁接的,生長了一年,它已經穩穩噹噹地開枝散葉,所以娘檢測它符合標準,準備給它嫁接改造,去鄰居家找了三個品種的杏果,「金剛圈」,「麥黃杏」,外加一種「金太陽」,都是娘早就尋摸好的品種,想著它們成熟期不同,口味不同,到時候就能在不同的時間段里吃到各種口味的杏果。

嫁接後,娘為了給它保溫,用塑料薄膜包裹,再用活好的紅泥糊住嫁接處,遺憾的是不管娘怎樣伺候它,嫁接後的杏樹最終只有「麥黃杏」成活,其他兩種品種在倒春寒的肆虐下「壯烈犧牲」,麥黃杏是最早成熟的品種,在五月麥子發黃時就成熟了。

可以想像那鬱鬱蔥蔥的綠枝條上猶如結滿了黃色珍珠一樣的杏果,金黃金黃的杏果在初夏逗引著我們的視覺和味蕾,它們頑皮的藏在樹葉底下,忽隱忽現,如頑皮的孩子這裡露一頭,那裡冒一腳,這幾天滿院一定飄蕩著酸甜的味道,一嗅之下令你口舌生津垂涎三尺。

被杏兒勾起的饞蟲吸引著回老家的步伐,走到院門口,一股淡淡的杏香縈繞在空氣中,甜絲絲的,酸溜溜的,又滑嫩嫩的,還沒有看到麥黃杏,只嗅了味道就覺得兩腮幫子冒出了口水,推開院門,看到落了一地的麥黃杏,本身的瓜熟蒂落,加上昨夜的一場大風,大地提前收穫了成熟的果實,落在地上的成熟麥黃杏,大多數都摔得呲牙咧嘴,露出裡面褐色的杏核,杏味更濃郁地迎面撲進我的鼻端,鑽入我的毛孔,不禁可惜了這些早熟的果實。

看著滿地的落果,心疼地撿起一個又大又圓的麥黃杏,只見它黃色裡帶著點點紅暈,從裡到外彷彿散發著瑩潤的光澤,摔到地上的一面已經發軟,並沒有影響它成熟的風韻、誘人的風情,一拘兩半,吹了吹上面的灰塵,來不及清洗就放到了嘴裡,輕輕一嚼,一股甘甜爽口的汁液與舌尖親密接觸,那一刻味蕾為它全部綻放,酸甜如初戀般的享受,如同在乾渴的沙漠喝到了純凈的泉水,說不出的舒爽愜意。

?

樹上的麥黃杏在微風裡輕輕游晃,一排排杏果如調皮的孩子抓著枝條盪鞦韆,娘說「桃南杏北」,南面經常見太陽倒是成熟的早,但杏在北面長得最大最甜,我一看還真是,南面枝條見光生長迅速,枝條豎直繁茂,反而杏果少,北面平著生長的枝條反而杏果大而圓,只是顏色還沒有發出那種誘人的色彩,看來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則,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你在這裡失去就會在那裡得到。

不能暴斂天物,把地上的麥黃杏也撿起來,剝肉留核,要知道杏仁可是不錯的中藥,止咳、潤肺,而且營養豐富,什麼這個杏仁露那個杏仁餅都是利用了杏仁的營養和口味,製成老少皆宜的食品。

杏是大家喜歡的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多種維生素,還可製成杏脯,杏醬等,杏仁還可以用來榨油。而且杏樹渾身是寶,杏木質地堅硬,是做傢具的好材料,尤其是製作擀麵板,杏樹枝條可作燃料,杏葉可做飼料,看看從頭到腳那樣都不浪費,怪不得大家都喜歡栽種。

娘隨我們一起生活後,老家就沒人住了,但這顆杏樹依然堅守在院子里,依然用豐碩的果實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沒有人管理它的生命,它不抱怨,沒有人欣賞它的花開,它不抱怨,沒有人感謝它的存在,它不抱怨。娘惦記親手栽下的杏兒,時常念叨它該開花了,該結果了,這是娘對生命的牽掛和想念,因此我也時常回去,澆澆水,打打葯,看看花,望望它。

本期圖片來源作者拍攝,文稿原創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原創作家

郭莉花,1975年生,林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在林州市金融行業工作。平時愛好看書,偶爾寫一些隨感,作品散見《安陽晚報》《河南農村金融》《紅旗渠》以及林州網、大美林州、林州民間文學等報刊、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文秣語 的精彩文章:

年度經典意識流小說《開學》閆富江

TAG:豫文秣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