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是什麼讓今人失去敬畏?——也談匠人精神

是什麼讓今人失去敬畏?——也談匠人精神

這一兩年忽然流行「匠人精神」。概念的流行理由茲多,但追究此事緣起,一定可以包括日本木匠秋山利輝那本《一流人才育成的三十條法則》。

匠人精神的核心關懷在人文之弊如何產生以及如何挽救。「秋山木工」的養育原則今日看來十分引人矚目。八年學徒制,通過集體生活、師徒傳習等方法將品行和技術傳授給弟子,「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一時風頭甚健。人首先要淬鍊心性養成自己,喚醒體內的一流精神之後才能達到一流的技術。《中華手工》整理的「工匠精神20式」及專家意見,都提到「敬畏」這一特殊字眼,感嘆技藝世界曾經的充滿敬畏與現狀的失去敬畏。筆者試圖追問:是什麼曾讓前人充滿敬畏?又是什麼讓今人失卻敬畏?

首先不妨簡單溯源。日文為「職人」的「匠人」精神興起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彼時日本正因西方文化沖刷深受折磨。這波「民藝(民俗工藝)運動」中柳宗悅、柳宗理父子的努力與影響不可逾越。柳宗悅被稱為「日本民藝之父」。曾沉迷畢加索與克利的兒子轉身成為父親的繼承者,成為「日本工業設計第一人」。「用手去感受,手上會有答案」 ——這句父子傳承的名言中訴說的是一種有關「身體主體」的匠人表達。如果僅為「民俗工藝」名相框定,相信並不那麼容易直接凸顯「匠人精神」的深層本質。

「道以藝成」之類現成說法令人鼓舞神往,但技藝如何具體地「內化為自身,進而展現為德性」其實令人困惑。包括技藝當如何有效地傳授,不得不展開處誠多。

秋山利輝認為「匠人須知三十條」,每條都是從前長輩教導的基本道理。如果能重視日人固有的美德,就能磨礪心性和品格,「喚醒我們體內屬於日本人基因的某種精神」。是書序者嚴長壽則將「職人精神」釋讀為「一種由文化自信轉換而成的堅持與執著」。書中另一處秋山還將「21世紀的新工匠」規定為「懂得關心別人,知道感恩,能為別人著想的人」。甚至匠人須知第25條詳文乃是「進入作業場所時必須成為樂意打掃廁所的人」,這是「讓人變謙虛最快的捷徑」:「只要活著,每天都要使用廁所和心靈,所以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認真、細緻地進行掃除,連看不見的地方都要打掃。」

這些內容就字面言,包括杜維明發表於《讀書》針對「匠人精神」匆促的「天命」解讀,主要還是一種外在認知的固定化、條理化,乃至道德化。具有謙虛的美德無疑很好,但沒人當真會以為一個人足夠謙虛就能成為出色木匠或精通其他技藝。「德性」與「技藝」間的處理不能大而化之。「匠人」需要培養「德性」,但從「德性」到「技藝」其間的曲折,尤其是「分殊」(氣殊)之別,對於中國文化傳統恐怕歷來是稀缺的。如果單純強調「做人的道理」,毋寧還是停留在「理一」層面。「體用論」(承體起用,明體達用,體用一如等等)作為思維方式或理論模式相當令人振奮,但用中見體的理論詮釋相對來得簡單,體用之間的具體銜接可能更費工夫。「如何說明」畢竟還不是「如同體現」——後者才是「道以藝成」的真正壓力。閱讀秋山利輝,我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印象還是他少年即是無師自通可以做出漂亮雞籠的孩子,即使讀書不好、不擅歌舞、不擅體育……這便是所謂生而知之的「天才」。杜維明筆下秋山意義上的「天命」與「天命之謂性」的《中庸》的超越意義無關,仍然只是一種天賦才具,類乎孔子語類中的材性,按照宋明理學家嚴格的劃分該說「猶是氣邊事」。這種能力當然具備知識論的傳承性質,也即秋山八年學徒制下創業傳授「守、破、離」三部曲第一部,在其被超越、被轉化之前,知識的掌握與強化是第一步。

中國式樣的「匠人精神」應該走得更深遠。論及中國哲學典籍技藝論最豐富者非《莊子》莫數,解牛的庖丁、制幅的輪扁、拒絕機心進而拒絕機事機械的漢陰丈人……無不體現「匠人精神」。楊儒賓先生《儒門內的莊子》意味著某種對莊子學的重新定位,是書聚焦莊子與人文化成的特殊意義,包括「匠人精神」的特殊解讀,不少筆墨都在探討「藝以道成」如何具體的可能。

需要跟隨莊子一起被重新定位的有世界觀與主體觀。「一種全體性的波狀相連的氣化的世界觀」意味著人與物之間的感通。包括人的主體能力,亦含有對物的本質理解。技藝問題被精確而精緻地解讀為「主體應物」的問題。主體甚至決定了客體的呈現,「身體全身朗現的知才是生命的實相,體知所處理的物之向度也才是物之實相」。體知並不是無知,體知是相對理智(知)而確立,它是特殊之知、另類之知,是知的身體化、全體化。它固然也呈現為某種「無知之知」,但 「無知之知」不能被浪漫化,沒由來受到讚美,否則與之相關的進入體道之門的細密嚴謹的工夫容易被忽略掉。真正的無知之知包含了面對真理的謙衝心態。

秋山式樣的「匠人精神」根本還是「一其心」(同時也是「虛其心」)進而全其精神、走近「一」的全幅朗現。匠人的特別職業性能將「身體主體」的意味充分開顯,「主體」不再只有「意識」一維,「主體」必須超越「意識」之維,這樣「主體」才有能力讓物更精緻化。「氣化的世界」使得主體與物同屬共在成為可能,應物的主體即是主體的又是非主體的、超主體的,同時也是超個體的(不妨說意味著我執的降低),主體與物、與他人、與世界的不斷交換經由「一其氣」而具體完成。人越是放空(虛)自己就越能靈敏地感知萬物。人與世界、與人、與物的關係就此重建,彼此無間隙的互滲互入成為人的本質狀態、成為一切經驗成立的基礎,技藝的主體與世界、與物共生同在。

「對物的尊重」由此而出,好工匠之技藝應該既完成具體的形氣主體實踐,也完整保全物之本相。在莊子的世界,此即「以天合天」。得以創化新生的主體在與物共游中既賦予也彰顯了物之意義。因為主體升華,物遂失掉原來粗糙、靜止的質性,呈現流動的物化狀態。只有這種「化」境之物才能成為與主體互入之物,「物之道」才成為可能。為了表達對「物」的尊重,楊儒賓針對「真如」「心如」甚至創造了「物如」這一顯豁的用語。

莊子意義上的「個體」能以個人意識為中心,底層卻通向周遭的具體情境,基於氣化共在的人、物相通,以人立文以文化人,恢復重建具有超越源頭的人文主義。儒家教育理念的結穴也就是莊子工夫論的重點:如何培養生命的潛能、納理智於更寬廣的主體之中,如何由人返天、培養具有更大的感通力量而非認知功能的形氣主體。在人性天道玄秘的交會處可以回到起首的追問:是什麼讓前人充滿敬畏?當是創化的精神源頭。是什麼讓今人失去敬畏?當是惰性的機械機心。真正的「匠人精神」並非只有觀照的作用、更有發展的動能,這樣的人、物世界乃是崇有的、全體的、創化的,這樣的天地大匠「凝道於身,也凝道於物,凝道於超越的體證,也凝道於當下的一切現成」。

本文轉載自《中國文化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見 的精彩文章:

她在600多歲的小山村裡,造木造夢造房子
扎染,手底生出的花朵
這個用「屎」做的博物館,裡面堆滿糞便,竟還拿了個米蘭設計大獎
這些好看的傢具,居然都是「列印」出來的!
建築如此乾淨,撇你一眼無憾

TAG:藝見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失去,會讓人痛苦
情人是什麼?我怕痛苦,但我更怕失去你,這就是情人!
男人害怕失去你,他會是什麼樣子?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為什麼你想讓喜歡的男人對你失去興趣,那就這麼做
說到底,女人是因為害怕失去你,因為愛你才會患得患失!
男人有這些表現,是因為他不想失去你,別讓真心愛你的人失望!
女人害怕失去你,才會這樣愛你,遇到了就珍惜
為什麼,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男人這樣「折騰」你,就是害怕失去你,明白嗎?
男人害怕失去你,才會有這四種愛你的表現!
男人說這幾句話,是害怕失去你,好好珍惜吧
「女人做這幾件事情,會讓男人對你失去興趣!」
多說這四句情話的女人,會讓男人害怕失去你!
男人為什麼會對你失去了感覺,你知道其中的因素嗎
女人害怕失去你,才會這麼「不講理」
男人這樣對待你,是因為害怕失去你!
男人害怕失去你,是會有這5種表現,你珍惜了嗎?
漫威:這四位英雄讓人心痛,奧妹失去了愛人,他則是永遠回不來了
女人害怕失去你,會有什麼樣的表現跟舉動?
男人這樣遷就你,說明他害怕失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