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出版五十周年紀念會舉行 文學交流拉近中拉距離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喆):今年恰逢哥倫比亞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出版五十周年;而馬爾克斯擔任記者時期撰寫的非虛構文學作品《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也將於今年與中國讀者見面。5月24日下午,《百年孤獨》出版紀念活動及《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中文版首發式——「海難倖存者的十天與百年孤獨五十年」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讀者可以更多地了解馬爾克斯通過作品傳達出來的拉美歷史和人文風情,文化交流進一步拉近了中國和拉丁美洲的距離。
談到《百年孤獨》這部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的問世經歷,哥倫比亞駐華大使奧斯卡·魯埃達告訴我們:「1950年當加西亞·馬爾克斯年僅23歲時,寫下了《布恩迪亞之家》的小說手稿,在這個故事裡首次出現了奧蕾莉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百年孤獨》的主人公)和虛構的馬孔多小鎮。在之後的十五年里,馬爾克斯先後在6個國家擔任記者,他一直帶著這份手稿,直到1965年才坐下來連續寫作十八個月,之後從其定居的墨西哥將這部作品的一半稿件郵寄到阿根廷出版社,因為身上僅剩的8美金只夠繳納全部郵費的一半。為了交付手稿的另一半,馬爾克斯不得不抵押了妻子的首飾。投稿之後,他的夫人梅塞德斯問:『在你抽掉了3萬根香煙,又折騰掉一萬美金之後,如果這部小說最終不好,我們該怎麼辦呢?』」
然而事實是這本書初版發行的八千本在兩周內就已售罄,時至今日,該書的總發行量已經超過4千萬冊,並被翻譯成了四十多種語言。
相比《百年孤獨》來說,《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還有些陌生。這部非虛構小說中文版的譯者陶玉平老師指出,要想真正讀懂這部作品,首先要了解那一時期哥倫比亞處於獨裁統治的這一國情。
陶玉平說:「我們今天要了解這部作品,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我們必須了解拉丁美洲許許多多個國家在近兩百年時間大多數經歷過軍人專制統治時期。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新聞記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為這部作品付出的代價是人所共知的。在嚴酷的新聞檢查面前,他也不得不在國外渡過了漫長的漂泊歲月,就像在筏子上漂流的水兵一樣。我們說炸毀一座用謊言堆砌起來的國民英雄的雕像,是需要非凡的勇氣的。」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馬爾克斯的作品在中國文學界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評論家李敬澤先生認為,馬爾克斯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不僅是因為他高超的文字功底和大師級敘事水準,還因為它有很強的輻射力和方法論的意義。
李敬澤說:「對於我們這些搞文學的人來說,他等於是教給了我們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語言對於時間的創生能力。語言賦予、創造出一個關於時間、關於世界的結構和知識,這個在我們當時,我覺得是革命性的小爆炸。」
中國與拉美在地理上相距遙遠,但近年來頻繁的文化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副總經理秦文煥認為這樣的文化交流和碰撞意義重大。
秦文煥說:「我們是多年從事文化交流工作的,我想文化交流的一個基本的功能或者說意義是讓我們欣賞到世界多元文化,同時讓我們具有更大的包容心。」


※【砥礪奮進的五年·聚焦大數據】「嫁接」大數據 小果子也能有「大智慧」
※第四季「絲路名人中國行」——新疆站之遇見美麗鄉村
※外媒:曼城恐襲擊過後特蕾莎·梅擬縮短G7會議行程
※厲害了我的鴿!伊拉克信鴿走私近200顆毒品被逮捕
※李維嘉穿褲衩戴口罩現身 白襪配拖鞋看不懂
TAG:國際在線 |
※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第十七屆年會
※《世界文學》創刊65周年紀念文集出版
※網路文學二十年(一)浮沉二十年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第三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在京舉行
※第十七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大獎在順德出爐:李洱獲年度傑出作家
※第十一屆澳大利亞文學周即將舉行:為中國讀者帶來明星作家
※八十歲文學家娶十八歲女子,蘇軾前去慶賀,寫下千古名句
※世界文學名著,《百年孤獨》中的30經典名句
※中國李庄杯第十四屆十月文學獎暨中國李庄第二屆十月文學周活動在李庄舉行 13部作品分獲7類獎項
※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90周年發展論壇舉行
※十二年的文學夢從空間追到美篇
※幼年喪父中年喪嫂,三次科舉落榜,文學大家韓愈的坎坷之路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一個六十多年的接力
※「在文學與歷史之間——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八十、九十年代文學藝術界風雲一時的知名人物!
※第四屆橙瓜網路文學獎十大歷史小說爭奪,隨波逐流高居第一名
※「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90周年發展論壇」隆重舉行
※第四屆橙瓜網路文學獎年度十大作品,天蠶土豆《元尊》暫居第二
※落紅蕭蕭:紀念文學洛神蕭紅逝世76周年
※第二屆中國「網路文學+」大會開幕式暨中國網路文學高峰論壇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