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學清魏錫曾《書學緒聞》

書學清魏錫曾《書學緒聞》

魏錫曾《書學緒聞》

書家簡介:

魏錫曾,字稼孫,仁和人。貢生,福建候補鹽大使。篆刻鑒賞家,精於印論,印譜收藏家。有《績語堂詩存》。

凡教童子作字,以銖積寸累,弗求速化為主。楷法至唐大備,惟顏碑字大較可著力。而正書以前先有篆、隸,猶之古文、時藝以前,先有經、史。為古文、時藝者,必讀經、史。故楷亦必兼習篆、隸。

凡六、七歲以上,十歲以下者,宜取二寸內外顏楷以油紙鉤填若干字,作為影本,令習書者提肘回腕,(肘須平開,腕須圓抱,如射者之引弦。以大指對食指作圈形,餘三指與食指緊貼,平尖捉管於爪肉之際。)羊毫(須通開。)濃墨,排日影寫。

篆取原刻石鼓文、原刻泰山秦殘篆十字、唐李陽冰三墳記;隸取漢禮器碑、百石卒史碑、史晨碑、孔廟碑、尹宙碑、石門頌數種,翦黏成冊,於此中擇篆、隸各一種,令習書者以油紙就碑影寫,(篆、隸碑多模糊,鉤則失真。)亦皆提肘回腕,羊毫濃墨,日課無間。

蓋童子點畫本極渾淪,與篆籀相近,驟以楷法課之尖鋒側勢,難於恰合,勢必牽紐描畫,而牆壁因以不立。今篆、隸兼習,以順其性;提肘回腕,以樹其體;羊毫濃墨,以振其力。使起筆不得不逆,(逆筆為作書要訣,當自童蒙基始。然一設定法,又落滯相。故以上法課之,使自得筆。)住筆不能不到,(起訖重頓,中截空怯,乃作書通弊。

今用上法,使中截緩行,引之不盡,則氣脈到根,住筆自足,非重頓之謂也。)腳踏實地,自無牽紐描畫之弊。此時不禁敗筆不避漲墨,但植基址無取外觀。(每作橫畫,皆令肥過於豎,短橫尤勿忽略。橫之連豎者,令先作橫,豎筆別起,勿即聯寫,此矯偏救弊之法。試令信手自運,依然豎肥於橫,而半筆不至輕率,乃得恰好。豎之鉤起者,先令作豎極足,回鋒向上,鉤從旁出。或竟不令作鉤,此過為遏抑,以激其怒也。作橫點令如橫畫,作豎點令如豎畫,俗說點如爪子,最謬。撇捺用逆筆起,折轉後中需緩行,後乃滿足。)

習此數年,心手漸定,鋒芒漸露,其性情亦漸出。篆可參學秦琅琊台石刻、漢少寶石闕銘,隸可推及漢刻各種。(凡學篆、隸,為存古法,非震於其名也。但當求是,不可求舊。諸碑翻本及近時俗派,篆多輕細,隸多齧缺,皆屬魔道。

唐後篆、隸肉勝於骨,近日名家意多於法,亦不可學。篆、隸之中有益正書者,正書不能逐筆正鋒,篆隸用筆透過數層,其中側筆在正書已是正筆,既為其難自以趨易為樂。)

楷則顏書十餘碑,(多寶塔有宋翻本,中興頌有宋翻三本,干祿字書、小字麻姑壇記世只翻本,大字麻姑壇記原拓難得,有黃翻本,皆不可學。)歐之皇甫君碑、醴泉銘、虞恭公碑,(原刻日就細瘦,學之宜稍加肥。此三碑皆翻本。又姚恭公志、化度寺碑世只翻本皆不可學。歐書房彥謙碑,今在章邱縣,乃隸書可參看。)褚之三龕記、雁塔聖教序、房梁公碑,(類帖中傳贊乃後人偽作。)以及北魏張猛龍碑、隋龍藏寺碑、元公姬夫人兩志,(南北朝佳刻甚多,童子學之恐有流弊,此皆最近情者。)唐昭仁寺碑、(此碑或謂虞書,即未必然,要是伯施派別。

唐碑之工無逾是者。虞書夫子廟堂碑,西安、城武皆有翻本,城武為勝,童子皆不可學。)蘭陵公主碑、(書體類衛景武碑,而較著實。)尉遲恭碑、高士廉瑩兆記、裴鏡民碑、(此三碑門徑不大,乃逸有餘。)圭峰禪師碑、(門徑亦仄,指力甚沉。)同州聖教序、(書者未署名,後人偽補褚款。其書學褚,較褚公有跡可尋。)柳誠懸書各碑,(柳書佳處魯書略已包舉,惟波峭出顏之外,須善學之。書中顏、柳,猶詩中桂、韓也。)或就其性之所近,或矯其質之所偏者,可參酌影摹臨寫。

凡字之及寸者,仍須羊毫回腕。(凡作篆、隸,習顏、柳必得回腕,餘但提空,無須圓抱。字在寸以下者,不能懸腕,脈息亦勿著案。尤忌指爪掐入掌際。)所習不論何種,總以點畫周至,起訖分明,(即前起筆、住筆、橫畫、豎畫諸說。)向背有情,(褚書左邊起筆必先右顧,他家亦無不然,但藏畫中不盡見耳。教學者向背之法,當從此入。)空白整凈為佳。(橫平豎直,則空地通明,否必凌雜。

故察書者未評字畫之工拙,先看空白之整亂。此謂以空白察其利病所在而救正之,非教童子於無字處著力也。若一拈破,又落邊際,弊即由此起矣。如碑刻中口字,皆方大過於近人,中極空闊,此類可偶一舉隅。)不得使氣逞筆,枯強怒張。

至此,以及十歲以上塾課,必當抄錄詩文。但令勤習方寸碑楷,則小字自然入格。如能潛心講求九宮,結構更細。(刻一臨碑格紙,每格界井字形,復取油紙將所習碑字依格影出,亦朱界九宮於上,玩其結構疏密之致。)至類帖中曹娥、樂毅,(世所傳鍾、王書,皆後人臨本之屢翻者,黃庭、洛神較有佳刻,亦於初學不宜。)趙、董小楷,(趙、董為近代大家,中年必當問途。入手習之,則骨采不振。)及近賢間架結構,陰騭文、千字文帖等,皆不必學。(此時知識漸開,如篤嗜法書者,魏、晉、六朝、三唐碑刻不禁流覽,特書課必有專主。)

又閱數年,根柢漸固,聰俊子弟已能參證源流,擇友磋切,此出門合轍之始。最忌見異思遷,欺人取譽。一入歧途,終身受累。(摺卷可寫以台閣體,氣華而心細也。若時派之佻滑僨張,及貌為高古者,萬勿涉手。)惟當就其肄業所及,材力所到,深思銳習,循序擴充。(學書至此,已有主張,教者因勢利導,不能執一。而不欺人、不躐等則同。

年至弱冠,可學行書,或從懷仁聖教序入,或從李北海入,或從顏入,勿即學米,米實行書大宗,俟中年肄力可也。)由此日進,潤以積軸,上者自辟門庭,次者恪守家數,即中、下之資,幼而失學,如前法展其歲時,勤課不輟,亦必自有所造境地,惟在父師盡善誘之,教學者去欲速之心而已。

文章錄自 《歷代書法論文選》小沐整理

如不慎侵權,敬請告知

感恩原著

始於印學?博涉文化

感恩您的閱讀,對您為藝有所增益是小沐最大的願。——小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印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