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良心市集:吃魚吃出文化來,看魚的來龍去脈

良心市集:吃魚吃出文化來,看魚的來龍去脈

魚肯定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大餐。

魚的鮮美的味道早已被中國人的祖先熟知。他們用「魚」和「羊」合并造字,創造了一個「鮮」字用來形容那種生猛的味道。「鮮」字的本義也就是生魚片的滋味。但這種鮮味很難說不是一種腥味。中國人很早就發現了熟食的滋味更美,也很早拋棄了生吃魚的傳統。專諸刺王僚的故事顯示,我國很早就使用蒸魚法了。老子作《道德經》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又能把烹飪魚的歷史再上推到春秋時期。

烹飪小魚需要穩火慢燉,不能來回折騰,否則就把小魚燉爛了。春秋時期的人就精於此道,烹飪技術發展到今天,做出的魚的滋味,當然更讓世界人民驚嘆。至於松鼠鱖魚等巧奪天工的魚類菜肴,足以上升到藝術的角度了。

魚這個字的讀音和「余」相同,所以在節日的宴席上,也必然會有魚。在中國內陸苦旱之地,清苦之家逢年過節食用不起魚,甚至會將木刻的魚放在餐桌上,企盼來年的好日子。

中華傳統文明發祥於黃河流域,並不是傳統的產魚之地。所以吃魚也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孟子念念不忘的美味是魚和熊掌。

孟嘗君食客馮諼在門下懷才不遇,彈鋏而歌,唱的就是「食無魚」。中國傳統民間故事還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龍是一種圖騰,但只有鯉魚有資格晉陞成龍。至聖先師孔子得麟兒,魯昭公以鯉魚祝賀。孔子感動至極,就將兒子命名為孔鯉,字就是伯魚。將這些歷史典故翻一翻,可以看出魚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位置。

由於中華文化基本上屬於內陸農耕文化,所以中國人製作的魚類菜肴使用的原料基本上是淡水魚。黃河鯉魚久負盛名,山東地處黃河之濱,盛產肉質細嫩金鱗赤尾的大鯉魚,因此魯菜經典就有一道糖醋鯉魚。此菜將鯉魚入熱油炸透,使用白糖、香醋、薑末等調料勾兌味汁。出鍋勾芡之後,色澤棗紅,甜中透酸,味道不凡。水煮魚是川菜江湖菜的代表作,也是最受大眾歡迎的魚類烹調方法。將片好的魚放入到鮮紅的熱鍋中煮熟上桌,眾人圍坐一團,面紅耳赤,你來我往。冬季寒風凜冽,圍爐夜話時,用此菜佐酒最合適不過了。

淡水魚的刺比較多,製作難度很大,而且有一些土腥氣,外國朋友都不喜歡烹飪淡水魚,經常可以看到國外某地淡水魚「成災」的報道。而海水魚製作調料重了,壓制了其本身的鮮味,淡了,鮮味味道太濃又不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口味。因此除沿海地區以外,少有做魚高手將海魚做得「濃妝淡抹總相宜」。倒是膠東地區的鮁魚餃子讓筆者頗為傾心,列為看官不妨一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生活學做飯漲姿勢 的精彩文章:

沒有粽葉一樣可以包粽子,用蛋餅把米包起來!
新疆杏干粽子,清新的味道,共同的端午
良心市集:肉鬆麵包問題層出不窮,自己在家做肉鬆才放心
晚上準備來盤麻辣雞,紅紅火火
良心市集:巧識注水肉,吃肉更健康,快來看看很有用!

TAG:愛生活學做飯漲姿勢 |

您可能感興趣

貓站在魚缸旁看魚,卻不小心掉進裡面了!貓:我就想喝魚湯而已!
主人帶貓咪去水族館看魚,迎面游來一隻海豚,喵的反應絕了
顧客去買魚,一看魚缸里的九條魚,發現只有一條笨魚:不會裝死
網友釣了一桶的魚,結果金毛看魚可憐,把桶推倒把魚給放生了!
要論說唱與街舞的交集,還是得看魚頭!
魚子醬還能變成魚?看看魚子醬是怎麼批量生產的,網友:能吃沒毛病
橘貓在專心地看魚,白貓卻一直玩橘貓的尾巴
貓咪看魚被凍住,高興去捉魚,走近一看,貓:活不下去
柴犬還以為自己是貓,趴在魚缸邊上看魚,是承包了整個魚缸嗎?
海邊釣魚,海浪不停衝過來,一看魚已經到岸邊了,直接樂壞了
抽干門前小池塘的水,得到一窩鯰魚,全身都髒了,但看魚獲覺得值
貓咪喜歡看魚,主人就給貓咪抓了一盆魚,貓咪明顯蒙圈了
和寵物魚互動樂翻天!把手伸進魚缸里,只為看魚餓不餓…
除了看魚,海里還有啥好看的?
養魚之前,先看看魚缸吧!別再沒規劃就先買魚,買缸了!
這款龍魚缸做的很透明,順帶看看魚池過濾系統,估計價格不菲吧
董潔水中洗澡,皮膚光滑細膩,如出水芙蓉般的靚麗多姿,網友:我要進水裡看魚
面相上來看魚尾紋有哪些講究和暗示?
咖啡館地板養魚走紅,邊喝咖啡邊看魚,顧客:手機掉地上算誰的?
搞笑GIF圖:媳婦要做酸菜魚,我一看魚還在鍋里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