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好葯?壞葯?藥物研發還需模擬人體環境

好葯?壞葯?藥物研發還需模擬人體環境

1928年,青黴素被發現

2010年,南亞發現新型超級細菌NDM-1

2016年,美國發現首例對所有已知抗生素耐葯的細菌感染病例

人們期待著新抗生素的出現

但在細菌生理學的各環節中,能干預的環節較少

科學家關注的一個潛在環節是,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科學家發現,一種土壤中的放線菌可以合成一種叫做「平板黴素」的抗生素

這種抗生素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殺死革蘭氏陽性菌

又有一種新的抗生素可以用了

且慢!

雖然這種抗生素在土壤中具有抗菌作用,在模擬的人體環境中卻無效!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雖然細菌自身合成不了脂肪酸,但人體里有脂肪酸啊!

人體血漿中富含脂肪酸,革蘭氏陽性菌可以從環境中獲取它們所需的脂肪酸

現代抗菌藥物的篩選大多都是在試管中進行的

因為這樣做既快速而且花費少

但在人體環境中,藥物的療效可能大不相同

因此,不管黑貓白貓

在人體中起效的藥物才是好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暴增!止痛藥買賣越做越大
同一種葯,局部給葯還是全身給葯,效果大不同!
健身:簡單粗暴,方便有效的訓練神器來了
觸目驚心的中國抗生素污染——自來水or「消炎水」?

TAG:生命新知 |

您可能感興趣

手機吃雞操作不方便?無需模擬器,大神教你電腦玩刺激戰場設置高清流暢不卡頓
不需模擬器,在電視上重現720p GBA遊戲!
無需模擬器 驍龍810手機成功運行Win10:可開exe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