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窮的人越胖嗎?美國的今天不要成為中國的明天
很多人一直都很疑惑,都是發達國家,歐洲人雖然也有胖子,但胖到美國這樣厲害的人就少見了。
為什麼美國的胖子這麼多,胖的這麼誇張。而且感覺都還是窮人?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1
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簡單概括:越窮的人,越吃得起糖,越吃不起(優質的)肉。而食品工業和利益集團,迎合并加劇了這種趨勢。
不得不說,肥胖並不是所謂的營養過剩,或者是營養過剩被國人曲解了,肥胖病不是富裕的表象,而是收入水平有限和社會地位有限的被動結果。
今天,美國窮人的飲食被高糖,高碳水包圍。高比例蛋白的飲食仍然只是中產以上才能負擔的起。
圖片來源於pixabay
美國人不是吃不起肉,是吃不起優質肉。
超市大部分蛋和肉類是工業化大規模養殖產品,動物從一出生就見不到太陽,飼料含大量激素,定期注射抗生素防止傳染病等等。
更不要提廣受窮人喜歡的腸類,便宜的都是用下腳料碎肉加工而成。還有培根這類加工食品,加工過程中含有多種致癌成分。這種肉脂肪比例很大,優質蛋白不見得有多少,反而健康問題一大把。
生態農業養殖的,優質的有機肉價格是工廠肉的三倍不止,窮人負擔不起也沒那個意識去吃。
過去10年肉類價格上升使得這個矛盾更為尖銳。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著肉類需求,使得國際市場的肉類價格在比十年前上漲了大約50%;
最近幾年,日本的媒體一提到某種資源(包括食品)的價格上漲,市場短缺,必提的理由就是由於中國的需求的暴漲,最近一次提到的是咖啡,日本的咖啡店買不到高級咖啡豆了。
對愛吃肉的歐美人來說,也是如此。
所以愛吃快餐的窮人需要用比以十年前更多的支出才能吃到原先等量的動物蛋白。
而美國人的收入沒怎麼漲,所以快餐店是不敢輕易漲價的,為了防止增加的原材料價格傷害毛利率。
經營者只能用更少的肉類,更多的劣等肉(碎肉絞肉)和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來降低每餐的成本。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兩大巨頭漢堡里的肉都比10年前減少了。
2
食品工業是怎麼把窮人吹胖的?
窮人的消費行為和小孩子很像,他們關注的並不是每一塊錢能買到多少營養,而是能買到多少多巴胺。
餐飲業於是很快發現了一個作弊的捷徑—— 大幅提高糖類使用,可以有效增加單位價格的滿足感。
富人往往不需要從食物獲得快感,他們有的是其他獲得快樂的方式,不差食物這一點,而且他們不介意花費幾倍的金錢從健康的食物中獲取同樣的快感。
窮人當然知道垃圾食物有害健康,不是他們不自控,而是他們不想控制。
食物是他們最主要的多巴胺來源,對他們來說如果沒有這個的話,就算健康活到一百歲又有什麼意義?
現在伴食飲料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快餐本身,美國窮人不僅開始習慣了吃飯必須喝東西,而且每杯東西的體積也在越來越大。在美國點一份快餐,那個可樂杯子大的簡直嚇尿,有小腿粗細。
飲料迅速成為美國飲食結構中最大的糖來源。
液態的糖吸收最快,因此最容易被轉化為脂肪。高糖飲食,尤其是大量含糖的飲料,是普遍肥胖的罪魁禍首。
除了正餐,美國人在其他地方的糖類涉入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也是驚人的。
看到他們可以拿著一個大勺子吃巧克力醬,或者直接從冰箱里抱著一罐花生醬吃的時候,我們中國人都很驚訝(我們都只是抹一點在麵包上吃的)!抱著罐子吃醬,可以想像血糖spike的速率有多驚人。
美國人上課可以吃零食。
每天大部分人都會帶巧克力或穀物棒,餅乾點心,薯片。一旦有人吃了,看的人也會忍不住,所以引誘了更多的人帶零食。一切你能想到的活動,總會有一個小攤賣零食,主要以糖果類,膨化食品類為主。一般還會在散會後專門在餐廳里提供甜點(曲奇,布朗尼,小蛋糕,汽水果汁)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大多數學校食堂食物並不健康。
據紀錄片Fed Up里的數據,50%的公立學校和快餐公司有建立聯繫。
公立校沒有什麼錢,自己食堂買機器買材料找人做菜划不來,所以就跟那些大公司簽合同,直接購買他們的加工好的食物,只要加熱弄熟就好,比如披薩(芝士高脂肪)甚至麥當勞的漢堡薯條。有的還提供可樂橙汁冰淇淋。
窮人有吃的就不錯了,這有限的錢買來的吃的,當然要讓自己「更滿足」才行。
高糖的漢堡和碳水化合物恰恰相對便宜又「更好吃」。這些多餘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有較高的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值,會產生快速血糖波動而導致更高的肥胖率。
這就是美國最近10年來肥胖問題惡化的根源。
3
罪魁禍首的糖類
人體內的脂肪大部分來源於攝入的糖,只有極少量來自攝入的脂肪。
吃脂肪長脂肪,那個是樸素的哲學思想,但是並不是實際情況。事實是,脂肪屬於大分子,無法經過腸壁,必需經過消化,變成脂肪酸、甘油三脂之類的相對小的分子,才能被人體吸收。吸收後也是大部分被用掉了,並不會再次變成脂肪,因為血糖變成脂肪要容易的多的多。
一個歷史上被驗證過的例子就是歐洲殖民者。
歐洲人到北美之前,北美印第安人,因為沒用可以馴化的農作物,以魚類及獵殺野牛為主要食物,一直沒有肥胖問題。歐洲人到北美之後,印第安人開始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肉類大大減少,結果開始出現肥胖。
北極圈附近的愛斯基摩人也有類似的情況,以鯨、海豹(高動物脂肪食品)為主食的時代,沒有三高,沒有肥胖;等開始大量的吃小麥玉米,很少吃鯨、海豹以後,開始大量出現肥胖三高。
合成蛋白質比合成糖類消耗的能量多的多,富人可以讓動物幫忙合成,蛋白質需求只能自己體內轉化了。
短時間內大量熱量堆積與血糖短時波動才是肥胖的原因,吃肉反而會降低血糖波動幅度。大量精製高碳水與不均衡的飲食才是增肥利器。
而新鮮的切塊肉,在紐約也要八九刀一磅,跟花十幾刀吃一頓肉比起來,經濟窘迫的人更多會選擇牛肉餅,肉腸這些十幾刀能買一大包家庭裝的。
圖片來源於pixabay
這些加工產品中含有大量澱粉,油脂,色素添加劑,優質蛋白真的沒有多少。
你隨便找一本高檔餐館的菜譜,其實就已經能夠管中窺豹一二了。
而肉類價格的上升對有錢人的影響要小的多。Gluten-free的食物被視為大有可為的市場。
健康的飲食不但因為肉比碳水化合物更貴,還因為更遠(麥當勞處處可見,買到好的食材需要開車燒油跑好遠)、更廢時間(烹飪更麻煩),甚至裡面還隱含著更寬鬆的用餐時間、離工作地更近住所等等。
所以,一個工資低、住的遠、時間緊、無多餘精力的窮人是沒辦法吃的健康的
,
只能聽天由命,趕上體質好,就瘦,趕上體質差,就胖成球了。
有錢人可以跑到小型的、食材來源本地化的有機餐館,用藜麥和莧菜這類營養穀物替代小麥粉,吃一些用低火耐心烹調出來的洋蔥、大蒜、新鮮研磨的干墨西哥辣椒和西紅柿做成的燉菜,配上優質的牛排。
其肥胖率要遠遠低於一天吃5個漢堡的窮人。
而沒有悠閑長間隔休息時間的窮人,只能在工作間歇奔波進食。進食速度快的暴飲暴食在美國窮人群體中司空見慣。而吃進去的這些大量熱量,非體力勞動是不會那麼快消耗掉的。
真是越窮越胖,越胖越窮。
4
未來中國:窮胖子和富瘦子
中國情況其實是一樣的。
中國以前那種窮,是窮得連速食麵都是奢侈之物,更別說漢堡了。就算是肯德基這種所謂的「垃圾」食品,也要30塊錢一份。
2016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才1981元。一個月只能買66份肯德基。顯然,頓頓吃肯德基對於中國最廣大的底層尚且不可能做到,距離美國的狀態還差得遠。
但是再過十年呢?
等社會保障更好了,中國窮人會不會也像美國的窮人那樣,帶四五個孩子天天在街上曬太陽,什麼工作也不幹,每天領低保去吃麥當勞劣質肉做的便宜漢堡? 據說很多胖子一天要吃四個。
圖片來源於pixabay
因為「健康食品」的供應不如垃圾食品便捷,所以想吃就得付出時間成本。他們不見得買不起,但是會選擇最實惠的食物,而美國快餐業長久以來雄辯地證實了用糖和脂肪的組合來餵飽窮人是最實惠的。
因為從小沒有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也缺乏基本的自控和自我規劃能力。
導致大部分窮人沒有突破自己周圍環境的力量——他們從小的生長環境沒有培養他們這樣的能力。
很多職場精英,為了保持身材,幾乎每天吃水煮白菜和涮雞胸肉,他們就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快感么?但是他們控制住了。
其實吃雞胸肉加蔬菜沙拉之類(只用醋,不用沙拉醬)是熱量非常低的,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營養需求。
圖片來源於pixabay
大多數窮人並非沒有健康意識,他們只是單純對高熱量的食物缺乏抵抗力而已,所以就算你把雞胸肉給他了,他也還是會選擇:裹粉,油炸。
黑麵包比白麵包甚至比漢堡都貴,況且難吃,不能提供多巴胺,要不要付這個「冤枉」錢,每個人都要在當下即可的快樂和長遠的幸福之間做出選擇。
畢竟,自控和自我規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有的話,也很難一直是貧民吧。
而對於北京上海這些發達地區,現在就已經很像美國了。
人民有錢了,但不又是那麼有錢,更不是所有人都有錢。真正有錢的人可以吃優質的動物蛋白,沒錢的人雖然並不會沒飯吃,而是依然只能用大量的澱粉類來充當熱量的主要來源,用糖分佔據身體,用糖分撫慰自己。
不信,你去外面小攤子炸倆火腿腸,一咬,都是澱粉,沒有肉的。
來源:肥肥貓的小酒館(ckxxwx)


※活到點子上,一輩子才不白活
※這算不算丟人丟到國外?扎堆去戛納紅毯作妖,連范冰冰也沒他們戲多,這樣的網紅還有下限嗎......
※她是湖南衛視當家一姐, 卻在5分鐘內就成了一個廢人, 現在的她更讓你無法想像│原創
※德國強大的真正邏輯是, 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TAG:德國優才計劃 |
※厲害了,我的國!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
※日本超越美國首次成為中國人最想去的國家!
※學者:美國想成為中國的威脅,但做不到
※再過幾天,天水將成為全國最美的城市!不看後悔一年!
※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中國只差一步,走好它!
※我國在眾多領域超越美國,假以時日將成為無可爭議的最強國家
※越南比泰國更近中國,為什麼卻是泰國成為國內遊客最愛去的地方?
※越南曾在中國直接統治下千年,什麼時候成為中國的藩屬國的?
※再過幾天,孝感要美出天際 將成為全國最美的城市!
※中國最無助的時候,一小國不離不棄:我們自願成為中國領土!
※美國上將早就預言,這個亞洲小國將成為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外國人搶著打包回國的中國美味小吃,其中一種已經成為全世界的最愛
※這十個國家或正在成為下一個中國,誰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奇蹟?
※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超過美國?這三點成為我國崛起的關鍵
※近十年來的良心國產劇,那美好的時光,都已成為回憶!
※趙麗穎為啥越來越被人高看,最後成為一線大明星的?
※美國人視角下的中國當代水墨標準,正在成為未來趨勢?
※英國成為日本的新靠山,美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四大丑女」,都收穫完美愛情,一人還成為皇后
※外國人問:為何印度取代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貧窮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