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與死的魔幻敘述——淺析《佩德羅·巴拉莫》中的超自然現象

生與死的魔幻敘述——淺析《佩德羅·巴拉莫》中的超自然現象

胡安

內容提要:小說《佩德羅·巴拉莫》是胡安·魯爾福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出現了一系列超自然現象如遊盪的鬼魂、縹緲的聲音等。它們體現了墨西哥文化中的超然的生死觀念以及天主教的宗教文化,也是作家表現尋父主題、鄉村關懷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胡安·魯爾福 佩德羅·巴拉莫 超自然形象

作者簡介:楊浩,上海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為古希臘喜劇。

Title:Magic narration between life and death—Analysis on supernaturalphenomenon inPedro Paramo

Abstract:Pedro Paramois JuanRulfo』s master work with the style of magic realism. There are a series of supernaturals like the wandering ghost, ethereal sound in this novel. They reflect not only the sense of supernatural life and death and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Catholic in Mexico, but the theme to look for father and to focus on village.

Key words:Juan Rulfo Pedro Paramo supernatural phenomenon

Author:Yang Haois from the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ghai univer, specializing inAncient Greek comedy.

小說講述了莊園主佩德羅·巴拉莫(以下簡稱「佩德羅」)傳奇故事。故事發生在墨西哥革命之前,佩德羅幼時家道中落,後來依靠欺騙和謀殺等方式,積累財富,成為科馬拉村的獨裁者。然而,小說並沒有按照線性時間敘述佩德羅的經歷,而是通過「我」返回科馬拉尋找父親的經歷展開敘述,敘述者「我」即是佩德羅失散在外的兒子胡安·普雷西亞多。在「我」與幽靈似的人物的對話中,人們追敘起佩德羅的人生經歷,那些超自然的鬼魂、縹緲的聲音等成為小說敘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串聯起各種交錯的時空場景。

遊盪在村莊里的鬼魂是小說中最重要的超自然現象,他們與「我」之間的交流對話,超越生死界限,構成小說最為奇幻的部分。「我」來到科馬拉尋找父親佩德羅·巴拉莫,首先在岔道口遇到了趕驢人阿文迪奧,他把「我」帶到科馬拉,從他那兒得知佩德羅已經去世多年。接著,「我」走進一座荒蕪的村莊,看到一處處空無一人的住宅,家徒四壁,雜草叢生,房門破敗不堪。在村中,「我」找到了愛杜薇海斯太太開辦的客店,並與其交談。此後,我還遇到了女佣人達米亞娜等人。然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死在了村莊里,在和身邊的另一個鬼魂女乞丐多羅脫阿聊天。到此,讀者會突然發現,此前胡安在村裡遇到的都是和活人幾乎沒有差別的鬼魂,小說中的細節內容可以證明這一點。客店女老闆愛杜薇海斯太太也已經自殺身亡了,而達米亞娜已經死在了阿文迪奧的刀下。因此,胡安遇到的鬼魂使得其處於一個魔幻非現實的時空中,增加了小說的神秘夢幻因素。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通過「我」通過與鬼魂的對話,胡安了解到自己的父親佩德羅的相關人生經歷。鬼魂成為溝通兩個時空(即胡安的時空和佩德羅的時空)的中間媒介。從達米亞娜那兒,「我」獲悉佩德羅通過迎娶富有的多羅萊斯(胡安的母親)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化解了自己的債務危機。而在「我」與多羅脫阿的對話中,「我」知道了佩德羅和他妻子蘇薩娜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為保護自己的財產與革命黨周旋的驚險過程。因此,小說中的鬼魂不僅豐富了小說的魔幻色彩,還從獨特的「他者」視角塑造了佩德羅的形象。

各種縹緲的聲音是小說中的又一種超自然的現象,各種聲響如呼叫聲、對話聲等在村莊里迴響。儘管各種各樣的聲音縈繞在耳邊,卻看不到發出聲音的人,這是村莊中喧鬧聲音的神秘之處。在愛杜薇海斯太太的客店裡,胡安聽到過呼叫聲,像是醉漢的哀號,叫喊的內容是,「啊,生活,這樣的日子我怎麼過啊!」,「放開我,難道被絞死的人連頓足的權利也沒有嗎?」喊叫聲來自因土地糾紛而被佩德羅殺害的阿爾德萊德,他在為自己的冤屈申訴。深夜,在村裡的街道上,「我」聽到各種對話聲,有婦女們商量對策逃離佩德羅的魔爪;有姐夫和小舅子爭論是否把土地賣給佩德羅。在這個荒無人煙的村莊里充斥著喧鬧聲、人聲、嗡嗡聲和歌聲,讓胡安感受到村莊以前的繁榮與興盛。這些聲音或多或少還和佩德羅有聯繫,暗示了佩德羅在科馬拉村的強勢地位,以及他對村民生活產生的無處不在的影響。當胡安死後,變成鬼魂,他還聽到了一些獨白。這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我全身是血,身子一伸直,我雙手便沾上了在石頭上四處流淌的血。這是我的血,大攤大攤的血。我明白,堂佩德羅並沒有殺害我的意圖,他只是想嚇唬嚇唬我。」(144)這段獨白來自因佩德羅復仇而死去的某個無辜者。冤死者的靈魂的聲音在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受難者死後,他們的聲音在哭訴,譴責佩德羅的暴力與罪惡,為正義的訴求吶喊。

魯爾福在作品中展現了大量的超自然現象,如鬼魂、聲音等,讓人目不暇接,對其進行歸納可以解讀出現象背後蘊含的生命意識以及宗教意識。

一方面,鬼魂形象體現了墨西哥文化中生死觀念。魯爾福在小說中刻畫的鬼魂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幾乎一樣,也沒有表現出陰森恐怖的氛圍,其根源在於墨西哥文化對於生死的獨特理解。墨西哥人對於死亡並沒有恐懼的心理,「他們相信生死輪迴,死神對於墨西哥人來說並不陌生,他們不怕死神,敢於面對死神,甚至嘲笑死神,給死神取了許多外號:老太婆、禿腦殼等。」[1]他們「常常談到死亡,和死亡開玩笑,嘲弄它,與它親昵,伴他入睡,對它表示祝賀」[2]。甚至,墨西哥人還會過死人節。對於他們來說,死亡是生存的延續,是生存的另外一種形式。因此,魯爾福小說中描繪的鬼魂還保持著現實中活著的人的生活方式,趕驢人阿文迪奧在做著郵差的工作,為胡安作嚮導引路;愛杜薇海斯太太經營客店,並接待胡安住宿;多尼斯兄妹則為胡安提供飲食等。而從胡安的角度來說,他對於鬼魂和死亡沒有恐懼的心理。他還開玩笑似的問多尼斯兄妹,他們是不是死人。魯爾福吸收借鑒了墨西哥文化對於死亡的超然態度以及生與死的轉化意識,創作出來的超自然的亡魂形象更具有人的特點,那些亡魂生前勞作生活在科馬拉,死後仍然留在村莊里,守護著村莊。他們是科馬拉由繁榮富庶走向衰敗破落的歷史見證者,向外人訴說科馬拉的那些曾經發生的故事,其中最主要是佩德羅的故事。因而,亡魂們的訴說也是對衰敗的村莊和那些曾生活在科馬拉的人的最好的紀念。

另一方面,超自然的形象也蘊藏了宗教信仰意識。墨西哥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天主教信仰在殖民過程中傳到墨西哥,融入到墨西哥的宗教信仰文化中。小說中,上帝、天堂、罪、祈禱等涉及天主教信仰的語詞不斷出現,這些語詞構成了天主教信仰的關鍵內容,即人生前要是犯有罪孽,死後就進入地獄受罰,如果經過神父念經祈禱便可得到寬恕,進入天堂。超自然的亡魂的言行與天主教的信仰意識聯繫密切。愛杜薇海斯脖子上掛著一個用線穿起來的聖母瑪利亞的聖像,上面書寫著:罪人避難處。聖母像表明了她對天主教的信仰,也寄託了對自己的罪行救贖的希望,因為愛杜薇海斯太太是自盡身亡的,而在天主教的教義中,自殺是對上帝意願的違背,也是罪行。多尼斯兄妹告訴胡安,村裡有很多亡魂得不到祈禱和寬恕,脫離不開苦難,在人世間遊盪。乞丐多羅脫阿生前幫助佩德羅的兒子米蓋爾禍害姑娘換取報酬,神父告訴她罪孽太深重,不可能獲得祈禱,更進不了天堂。她變成亡魂之後,躺在墓穴中,仍向上帝祈禱,希望獲得寬恕。遊盪的鬼魂因為生前的罪孽得不到寬恕,進不了天堂,但是沒有放棄對上帝的信仰,仍希望通過信仰的道路獲得救贖。無論是活人還是亡魂對上帝信仰,都隱藏著對洗刷罪惡的渴望,指向對善的追求。

小說展現出來的超自然現象不僅蘊含著墨西哥獨特的文化氣質,它們還與小說主題和作家的創作動機有關。尋找父親是貫穿小說的重要主題。小說一開頭就寫明,我來科馬拉的原因是尋找父親,之前胡安對父親佩德羅和村莊一無所知,通過與愛杜薇海斯、達米亞娜、多羅脫阿等亡魂的交流,胡安建立起對已經死去的父親形象的認知:他性情乖戾,殘忍暴虐,荒淫無度。他原本希望通過找到父親,明確歸屬感,獲得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和確立。不過,胡安無法接受如此醜陋的父親,無法接受自己是罪惡之人的孩子,也就沒有從父親那兒獲得自己的身份認同。另一方面,胡安面臨一個困境,他尋找父親的動機來自母親的遺言,似乎母親在引導胡安尋找自己的身份認知。母親死後,她用聲音為胡安描述了一個富饒美麗的科馬拉,「黃昏,細雨蒙蒙,泥土的顏色,紫花苜蓿和麵包的香味,還有那散發著蜂蜜芳香的村莊。」(144)同時也是一個充人煙味兒的村莊,「每天清晨,牛車一來,村莊就顫動起來。牛車來自四面八方。」(144)這構成了胡安對科馬拉的美好想像,是引導胡安回到科馬拉的重要因素。可是,胡安看到的科馬拉是個空無一人,荒草叢生,破敗不堪的村莊。由母親的敘述構成的富庶的科馬拉和胡安親眼看到的破敗的科馬拉之間構成鮮明的反差,現實的落差暗示母親對胡安認知引導的失敗,甚至,胡安更加拒絕從佩德羅那兒獲得自我認知,因為佩德羅是科馬拉衰敗的罪魁禍首。胡安尋找父親的結果是失望的,他沒能從父親那兒找到歸屬,而處於失敗的焦慮狀態中,他的死亡可視為擺脫認知焦慮的方式。不過,在胡安尋找父親的過程中,亡魂以及母親的聲音在其中的引導媒介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胡安希望通過尋找父親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自我認知,而魯爾福也在小說中試圖找到自己的精神歸屬。對於魯爾福來說,他的小說是關於鄉村命運的敘述,以科馬拉為代表的墨西哥鄉村是他的精神歸屬。在魯爾福時代,墨西哥處於動蕩不安中,先有推翻殖民者統治的革命戰爭,後有革命者內部之間爭奪權力分配的鬥爭,還有教會與墨西哥政府之間的戰爭等,戰亂對鄉村的破壞是明顯的。另一方面,以佩德羅·巴拉莫為代表的鄉村惡霸殘酷地迫害村民,導致民生凋敝,鄉村衰變。魯爾福關注苦難的鄉村,用文字記錄那些被人遺棄的村莊,那些暴行和罪惡,那些死後都不能安息的亡魂的訴求。小說中的科馬拉是荒無人煙的廢墟,是鬼魂出沒的死亡之地,是墨西哥衰敗鄉村的典型。關於科馬拉和亡魂的敘述是對曾經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最好的紀念,對橫行於鄉村的罪惡的清算,對合理和正義秩序的呼喚。可以說,只有理解死亡以及亡魂的存在,才能從死亡角度理解生存的意義,更好地關注處於失語狀態的墨西哥的廣袤鄉村以及還在苦難中掙扎的人。亡魂等超自然的現象是魯爾福思考表現鄉村世界的重要載體,其表現形式是虛幻的,但內容是真實的,也成為小說中最令人著迷的部分,最具有分量的意象之一。

《佩德羅·巴拉莫》中的超自然現象形式多樣,意蘊複雜,體現了墨西哥獨特的生命和宗教意識,以及魯爾福的創作風格,不過,這只是其豐富內涵的一小部分。其中還涉及個人慾望與衝突,女性主義的敘述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引導我們繼續深入魯爾福的小說世界,體會魔幻現實主義風格魅力。

註解【Notes】

[墨]胡安·魯爾福:《佩德羅·巴拉莫》,屠孟超譯,譯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頁,以下只在文中註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神鷹》,武漢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頁。

[2][墨]塔維奧·帕斯:《帕斯作品選》,趙振江譯,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頁。

即時了解每期刊物信息

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

聯繫我們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書城路文秀街10號

A樓1號門6A層 430079

《世界文學評論》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文學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文學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弗洛雷斯:拉美文學的魔幻現實主義時代已經過去了
《水形物語》為魔幻再度加冕,吉爾莫·德爾·托羅征服奧斯卡!
馬爾克斯和他「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
富有而美麗的「魔幻之都」——哥倫比亞
精靈的舞步,魔幻的追蹤,羅納爾迪尼奧退役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
面對凱爾特人的魔幻叢林,勒布朗的騎士們愣住了
突尼西亞:上演魔幻色彩的古城
洛夫:文字魔幻世界裡的王者
《毒液》瑟瑟發抖!約翰尼·德普魔幻新劇《神奇動物》強勢來襲
跨越安第斯,遇見哥倫比亞的魔幻與現實……
男子發現神秘森林 魔幻風格恍如走進《魔戒》中土大陸
巴薩大勝赫羅納賽後分析:魔幻四重奏開啟巴薩進攻新時代!
魔幻與現實的墨西哥城
巴西魔幻中場盧卡斯-帕奎塔,他會是米蘭城的新卡卡嗎?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柯斯小鎮的魔幻森林
雕刻藝術家打造魔幻風異獸,堪比《山海經》上古神獸
澤瓦加斯的魔幻油畫
《潘神的迷宮》:現實魔幻主義的迷人
大話降龍:天宮存在著同樣的魔幻世界?巴巴界神仙「排毒」真特別
《戰神紀》的魔幻史詩,真的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