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交大與故宮博物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交大與故宮博物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當121歲的百年老校和600多歲的故宮相遇,到底會產生怎樣的神奇反應?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與故宮博物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聘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為上海交大兼職教授。雙方將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文化傳播與創新、文博育人等領域的合作,促使高校科技、人才深度參與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多學科、多領域協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與發展。高校、博物館「對對碰」,百廿交大和古老的故宮既古典又年輕的魅力不僅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對中華文化「路轉粉」,也能讓更多優秀歷史遺產真正「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博物院未來希望成為一個既專註於學術,又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博物館,所有這些都需要學術研究的支撐。上海交通大學歷史悠久、學風優良,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出的畢業生遍布世界各地,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為人類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故宮成立了故宮研究院等科研學術機構,希望把一代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智慧繼續留在故宮,並把故宮作為教育基地,培養優秀學者和文博方面的專家,同時面向社會公眾、青少年和國際同行開放。衡量故宮未來發展的是它為社會做了什麼、是否擁有眾多具有正確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傑出人才,上海交大匯聚了各類相關人才,故宮博物院對雙方的合作充滿期待。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表示,上海交通大學與故宮博物院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博物院的創立之初,交大的畢業生、著名學者馬衡曾工作於故宮博物院,並榮任院長。交通大學是一所有121年歷史的高等學府,是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的交通大學對學生身上的國學素養養成尤為看重,也培養出一批文化翹楚,如李叔同、鄒韜奮、朱啟瞻等。時至今日,交通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學,擁有一批在國際上也極具競爭力的優勢學科,本次合作聚焦在人才培養,同時在文化傳承與創新、古建築保護等方面也有深入的合作。故宮博物院所確立的發展任務與目標也將會有交大的眾多學科參與其中。希望在雙方充分、深入的合作下,讓故宮這座中國文化的瑰寶在未來能夠發揮更大、更廣泛的影響力。與此同時,聘請單院長擔任交大的兼職教授,也是交大學子的幸運,希望更多的年輕學生因為故宮的故事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素養。也希望,通過故宮博物院的指導和幫助,能夠讓擁有121年歷史、14座歷史保護建築的上海交大徐匯校園煥發出更閃耀的光彩。

交大多學科優勢「牽手」故宮特色資源「喚醒」中華文化遺產

去年,一部講述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帶大家認識了一群專註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與傳承的文物修復師,他們被親切地稱作「故宮男神/女神」。

大學最核心的優勢是學科優勢,特別是上海交大這樣一所擁有眾多一流學科的綜合型大學。上海交大有17個學科排名在全球前1%,本次合作依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大數據中心、檔案館等各領域強勢學科和優勢單位,與故宮博物院的發展需求對接,使得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緊跟國際前沿,也為學校學科發展提供支撐,使高校的科學研究有了具體的實踐對象。如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團隊,他們多年來在歷史建築調查與測繪、歷史建築保護與修繕、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文化景觀遺產研究、歷史建築保護技術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實踐。故宮博物院有自身非常有特色的優勢資源,與上海交大合作會更加有效地將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運用到文物保護的實踐中,也為上海交大建築、創意設計、文化研究等領域學科發展提供實踐探索空間。

根據合作協議,將由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牽頭,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展覽部、科研處,上海交大檔案館、分析測試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大義大利中心等單位共同參與,支持上海交大校園歷史建築、文物保護工作,並鼓勵和指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等專業研究機構參與故宮博物院、上海交大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同時,雙方將共建建築遺產保護智庫、文物材料科學創新平台,著力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共同培育文化遺產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等領域的高水平人才。

「把上海交大的綜合性學科優勢和故宮的專業優勢相結合,不僅能使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緊跟國際前沿,也能為上海交大的相關學科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使我們的學科研究有具體的實踐對象,從而更好地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培育優秀人才的功能,使中華優秀歷史文化遺產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被徹底『喚醒』,真正鮮活起來。」上海交大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希望通過這次合作,上海交大的人才和科技優勢能夠服務於故宮博物院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際工作,增強中國文博保護和歷史研究與國際同行開展對話的實力。

「700歲」文創「腦洞」聯合打造中華文化超級IP

嬪妃娘娘的VR眼鏡、朝珠耳機……近年來故宮文創產品「腦洞大開」,借著中華優秀歷史文化這個超級IP「潮」到了一大批年輕人。說起文創「腦洞」來,交大也有貢獻:交通大學曾培養出文化藝術大師李叔同、好萊塢華裔影星盧燕、戲劇家洪深、畫壇宗師朱屺瞻等著名校友,文化積澱深厚。2015年,上海交大聯合美國南加州大學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依託兩校在影視、管理、藝術、傳媒等文化創意領域的積澱,根據產業價值鏈的分類和市場需求整合全球資源,以創新創意創業為核心,面向市場和產業需求,致力於培養具有創意精神、創新思想的複合型產業領袖人才。

除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之外,上海交大還積極面向國家文化事業發展需求,重點建設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人文藝術研究院和文化創意中心等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立足中國文化歷史研究和保護傳承工作發展實際的研究教學機構和智庫,匯聚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人才,專註於認真挖掘和研究國家歷史文化。

121歲的交大和600歲的故宮「牽手」,將聯手打造一個更加宏大的中華文化超級IP,合力貢獻出「700歲」的文創「腦洞」。根據合作協議,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將與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媒體與設計學院等機構配合參與故宮文化的數字化、普及化、全球化傳播等領域工作,研究開發以雙方品牌、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文化創意產品,從而推動文化領域的創新創業活動。同時,雙方還將聯合開展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加強社會認同和國際化宣傳,依託高校學生和年輕群體的集中優勢面向中國青年和大學生組織相關活動,向世界傳播以故宮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

開「堂」講起中國故事,傾聽世界迴響

故宮博物院是東方文明的瑰寶,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在世界舞台上為中國發出文化自信的最強音。高校開展文化育人的根本要義是樹立文化自信,每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是中國故事的傳頌者。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是上海交大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初衷,也是雙方合作的目標,其中的核心就是「育人」。而這裡的「育人」不僅包含了從學科發展到科學研究、從理論發展到社會實踐,更是包含了文化育人、思想育人,而且面向的群體也不僅僅是在校大學生,更是要面向廣大社會。大學的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才能夠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隨著中國大學向前發展,大學的育人方式也在不斷完善。上海交大自辦學伊始至今,已跨越三個世紀,歷經121年風雨滄桑。如今更加註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自身辦學傳統和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積澱,廣泛開展全國文明校園創建,同時建設並有效利用文博場所,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和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據了解,中國最早一批參與故宮文物保護的文物保護專家馬衡曾就讀於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後,馬衡曾兼任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理事、古物館副館長,1933年至1952年先後任故宮博物院代院長、院長。不僅僅是馬衡,一百多年來,交通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30萬名優秀人才,其中包括一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實業家、工程技術專家、醫學專家和文化名人;而故宮博物院是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它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學平台,上海交大師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參與科研項目等多種形式近距離接觸故宮悠久的歷史文化。因此,上海交大和故宮博物院在「育人」方面是相通的,雙方的合作就是要讓優秀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走出博物館,藉助高校廣闊的育人平台,開口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故事。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故宮與交大聯手,將如何打造這間文博育人的校園課堂呢?「上海交大在2012年牽頭成立了由教育部指導的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上海交大為會長單位,目前會員單位達200家,累計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萬餘場,覆蓋受眾數百萬人次,積極推動高校博物館『走出深閨』,面向社會開展文博服務。學校近年來建設了錢學森圖書館、李政道圖書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學校歷史檔案館等設施,積極開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應該只躺在博物館裡,而應真正走到每個年輕人心裡。」上海交大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和該校黨委宣傳部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在博物館育人方面,故宮博物院將支持上海交大文博、歷史檔案管理人才培訓基地和創新研究基地創建,共同推進博物館育人培訓、科研學術等工作;上海交大也將支持故宮博物院建立覆蓋全部館藏文化和歷史檔案的物聯網、文物材料等領域專業資料庫,加強文物的有序、實時管理和監測工作,使更多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整理和保護,越來越多地面向公眾開放、跨越時空與年輕人平等對話。在後續合作中,雙方還將互聘優秀技術、管理人才擔任兼職教授、研究員參與教學、科研等工作,聯合培養藝術設計、傳播推廣和數字技術、文化產業管理的創新型人才,並共同舉辦高水平論壇、講座等學術交流、文化推廣活動,合作開展博物館從業人員素質提升教育培訓、建築遺產保護傳統技術培訓等專業培訓,並共建上海交大建築遺產保護人才教育實踐基地,培養更多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方面的優秀人才。

與此同時,為打造大學校園與社會博物館之間的文化橋樑,上海交大首創了堂·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首講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推出院長單霽翔的《故宮博物院的表情》。這是由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籌)與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聯合創立的一個致力於文化傳播、創新及交流的平台。聚焦人文、歷史與文化再創造,後續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博物館館長及文化藝術領域專家,從歷史範疇、文化傳承和跨文化交流的視角闡述文博前沿、文化融合與革新。通過講座、研討、展覽、體驗、文創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聽眾穿越時間、空間,完成與世界、歷史、人文、科技以及自我的對話。故宮博物院將與上海交大共同推動該講堂的建設,在新媒體語境下,建設一座「可讀式」、「移動式」、「開放式」的博物館和一場兼具「歷史性」、人文性」、「創新力」的分享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共享時代,沒有什麼不可以共享?
醫學科普講座 魚鱗病
青少年自殺悲劇「別再上演」
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今年首招120人
石油地理:吹盡黃沙始見金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銀行與故宮博物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科院與恆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民航局和北京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長安信託與上海證券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報業集團與中國移動上海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科協與浙江省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保交所與中國信通院簽署合作協議
北京鐵路局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武侯區與邛崍市簽署《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博世與蔚來簽署戰略合作夥伴協議
寧夏銀行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浪潮與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京津冀三地博物館簽署協同創新發展合作協議
進博會:石頭科技與杜邦公司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國科大與金地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與清博大數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雙邊合作協議
新松公司與萬科物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浦發銀行與上海報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推上海四大品牌建設
上海松江區政府與紫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