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們不是殺人武器,卻是古代戰場上最重要的軍械,沒有它,軍隊很難取勝!

它們不是殺人武器,卻是古代戰場上最重要的軍械,沒有它,軍隊很難取勝!

今天的軍事家們把軍隊的戰鬥力分為四個組成部分,火力,機動,防護,信息。其實放在古代也是一樣的,只是古代多是冷兵器,談不上火力,只能叫攻擊力。

這其中,信息的重要性可謂至關重要,當今的戰爭更是被稱之為信息化戰爭。實際上,古人很早就明白了信息在戰爭中的作用。古代沒有無線電,沒有手機,在戰場上的通訊手段,古人總結為四個字「金、鼓、旌、旗」。即使是農民起義,條件再差的,也要「揭竿為旗,斬木為兵」,後世更是將起義稱之為「揭竿而起」。

上圖:大澤鄉起義

金、鼓,泛指古代戰場上的聲音信號。在傳統的小說中,常常總結為「擂鼓進軍,鳴金收兵」,咱們的影視劇也照搬了這類情節。而真實的情況,遠比這八個字的總結複雜的多。

所謂鼓,就是戰鼓,在《左傳》中就記載齊國軍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後被魯國軍隊擊潰。鼓,的確是一種前進的信號。但是金,則未必是收兵的信號。

所謂金,是指鐸(一種大鈴鐺)、鐃(形似鍾而倒置)、鐲(小形的鐘,又稱鉦)等等金屬樂器。這些樂器配合戰鼓,可以傳達不同的信號,命令軍隊坐下、起立、前進、後退、快速、慢速,甚至可以控制隊伍的疏密程度。一般來說,鐸和鼓配合,是起立、開始前進的信號;鐲,控制行進的速度和隊伍的疏密;鐃,是退兵的信號,命令士兵回到出發原點。

上圖:鐸

上圖:鐃

上圖:鐲

到了後世,軍隊採用的樂器種類更多,加入的傳遞信號也更加豐富,軍中也出現了專職的吹鼓手,而不是像先秦時期,由各級軍官自己負責各項聲音信號。

明代後期,以戚家軍為代表的明朝軍隊已經實現了制式化和標準化,其具體編製也有詳細的記載。尤其是被調到塞外之後,戚家軍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部隊以營為基本單位,冷熱兵器混編,分為馬營、車營、步營三種,人數在1800多人到2900多人之間,每個營的中軍(指揮部)中都編製有十六到三十六人的吹鼓手,專職負責傳遞聲音信號,所用的樂器,也是以嗩吶之類的吹奏樂器配合戰鼓,基本淘汰了原先的鐸、鐃、鐲等等金屬打擊樂器。

上圖:《出警入蹕圖》中的明朝近衛軍旗手衛,是皇家御用軍樂團。

這也和當時主流的軍事發展相符合,西方同時期也是吹奏樂器加戰鼓作為軍隊的信號,以調整隊形和控制進軍速度。因為當時已經一隻腳邁入了熱兵器戰爭時代,金屬打擊的聲音雖然清脆,但是不及吹奏樂器來的洪亮,在槍炮聲中難以聽清。同時,金屬打擊樂器過重,也不能分散在行伍之中配屬。而且吹奏樂器的聲音在槍炮聲中很有辨識度,也可以在行進中的軍隊中配屬。

上圖:明代《平番得勝圖》中,伴隨軍隊前進的吹鼓手。

上圖:十六世紀明軍步兵營火銃手的單兵裝備。

而吹鼓手們的演奏,也逐漸發展為固定的旋律,進而發展成了現代的「進行曲」。直到19世紀,吹鼓手依然是戰場不可或缺的力量。到二戰時期,鼓手已經被取代,但是吹奏軍號的號手依然發揮著作用。

(展現美國獨戰爭的電影《愛國者》片段,穿著紅衣的軍隊,便是吹奏《擲彈兵進行曲》踩著鼓點進軍的英國軍隊。當時英國軍隊作戰英勇,習慣冒著敵人火力前進到敵人面前,再集中開火,隨即發動白刃戰。)

而旌、旗,則是古代戰場上最重要的視覺信號。在戰場上,一兩次衝鋒之後,陣型就可能分散,如果是追擊作戰,或者撤退,那更容易導致軍隊建制被打亂。所以需要一面旗幟,大老遠一看,士兵們就知道哪邊是自己的部隊,不會跑出太遠,聽到命令後可以迅速在長官身邊集結。而帶著旗手的長官,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旗幟確定好自己帶領的部隊所處位置,在指定位置進行再次的集結。

在這個方面,咱們的影視劇可謂極盡胡編亂造之能事,要多敷衍有多敷衍。劉備的軍隊,身後就豎個劉字,曹操的軍隊,身後就豎個曹字。萬一這主將姓操,豈不是身後豎個大大的「操」字?萬一主將姓「苟」、「熊」、「羊」之類的,豈不影響士氣?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旌旗有嚴格的制度,並不能胡來。旌、旗在一開始也是有區別的,旌是旗子頭上帶有羽毛的指示物,基層軍隊使用作為標誌,而旗則是布制的,上面綉了熊虎一類的猛獸,作為大部隊標誌。到了後來,旌旗逐漸並稱。

在先秦時代直到唐朝,最為尊貴的旗幟為三辰旗,上綉日、月、星、辰圖案,所以稱三辰。到了後來,龍成為皇權的象徵,故而又有了三角形的黃龍旗象徵皇帝。這些旗幟是天子的象徵,規格最高,具有一定的國旗性質。但是和今天的國旗不同,現代國旗是作為全體國家和軍隊的象徵,而天子的旗幟除非皇帝親征或特許,不得擅自使用。

上圖:敦煌壁畫中的「三辰旗」。

上圖:明代《出警入蹕圖》中的黃龍旌旗

明朝宣宗皇帝有次親征邊塞,遇到了前來進犯的上萬蒙古兀良哈騎兵。明宣宗特地掩藏好黃龍旗,帶領三千騎兵迎戰,並且親自射殺了三名敵軍先鋒,隨後明軍兩翼包抄,中間使用火銃進行遠程攻擊,敵軍大敗奔逃。這時候,明宣宗下令升起黃龍旗,敵軍一見,便明白自己遇上了皇帝的親征部隊,紛紛下馬請降。

上圖:《明宣宗狩獵圖》(局部)

在軍隊中,旗幟是不同軍隊的標誌,自然花紋不同,又因為軍隊級別的不同,其形狀也不同,設置擺放地方的不同,旗幟也不同。

比如說在明朝軍隊當中,軍營的每一個轅門都有兩面「門旗」。

同時,軍隊的部署也有一定的機密性,如同上文所說,即使帝王親征,有時候都會刻意隱藏自己的黃龍旗。故而即使作為軍隊的標誌,也有一定的制式化。比如不同的兩支軍隊出征,只要軍隊級別是一樣的,旗幟類型也是一樣的。敵人一看,只知道對面有數量眾多的軍隊,卻搞不清具體是什麼番號,誰帶領的?電視劇里,那種姓氏旗,在古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戰場,是瞬間見生死的地方。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人自然就迷信,希望能夠得到神靈的護佑。再加上古代漢人王朝以道教作為國教,故而中國古代作為軍隊區分的旗幟,大多和道教有關。

以明代為例,主要用來做標識的旌旗,比如中軍(指揮部)用的中軍座纛便是陰陽八卦旗,下級的軍隊則分領二十八星宿旗(二十八面)、六丁六甲神旗(十二面)、八卦旗(六十四面),等等。

上圖:明代中軍座纛大旗

上圖:明軍三軍司命令旗和二十八星宿圖(部分)

上圖:明軍的六丁六甲神將旗(部分)

上圖:明代《平倭圖卷》局部,描繪了最基層軍隊用來作為區分的八卦旗。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軍隊除了上述旗幟外,還有一種三角形的黃底紅日旗,在明朝的軍事設施上經常能夠見到,比如說邊關、要塞、城門等等。後來,這種旗幟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在非軍事領域也開始廣泛使用。

到了明朝中後期,明朝政府進一步開放海外貿易,明朝從事海外貿易的商船都會懸掛,大有演變成為國旗的趨勢。假如明朝沒有滅亡,沒有清朝閉關鎖國,這種旗幟極有可能演變為中國的第一款國旗。

上圖:明代的《平番得勝圖》中,每一個軍事設施都樹有一面三角黃底紅日旗。

上圖:明代《清明上河圖》(局部),可以看到明朝在非軍事領域,也開始廣泛使用三角黃底紅日旗。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稿件,作者冬郎,任何自媒體或公眾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好像有點難!古代騎兵的長槍刺入身體後怎樣才能拔出來?
圖賞:獨一無二的奇葩刀劍設計
弩的威力遠大於弓,為何在古代戰場上弩卻不能完全取代弓呢?弩:對此我很不爽!
常聽人吐槽國產劇冷兵器戰爭場面很假,具體假在哪裡,你知道嗎?
大唐軍隊稱霸世界靠兩樣東西,一個是唐刀,另一個你知道嗎?

TAG:中華冷兵器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最好戰的軍隊:上戰場為何不帶頭盔?真相令人噓唏不已
對越反擊戰:殺害我軍最多的不是越南軍隊,而是他們!
古代最能打的農民軍隊,卻不是起義造反,如今已被遺忘!
蒙古軍隊,攻打歐洲戰無不勝,因為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軍隊中最不能得罪的兵種,很多將軍都出自於此,連老兵都不敢得罪
為何戰場上很少有軍隊,會假裝投降偷襲敵人,其實原因很簡單
歷史上最厲害的軍隊,戰無不勝,僅有數十人只聽命於一人!
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器不在軍隊里,竟是放在衣兜里的它
軍隊中最有爭議的兵,不拿槍扛炮卻能獲得高軍銜,背後事實不簡單
在戰場上,為什麼機槍手不會打到衝鋒中的軍隊?原來真相是這樣
戰爭中一神奇裝備,不是槍不是炮,卻能讓軍隊決勝於千里
他可謂是最強大腦,擁有最美的女人,最強的軍隊,到最後卻被自己人坑死了!
扔手榴彈都能立功受獎,軍隊奇人到了實戰中有沒有用武之地?
他不求名利,是戰場上的硬漢,可以被評為上將卻離開軍隊
岳家軍中最強的軍隊,八百敢打十萬人,岳飛戰無不勝的原因是有它
對越反擊戰,讓解放軍損失嚴重的不是越南軍隊,而是他們這群人
世界上最厲害的一支軍隊,最好不要去招惹他,後果會很嚴重
古代軍隊中還有一批特殊人群,不用打仗,但是命運卻非常悲慘
這隻中國軍隊,沒食物沒武器沒援軍,寧死不降,堅持戰到最後一人
古代軍隊是如何野營駐防的,想偷襲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