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庾肩吾《書品》

庾肩吾《書品》

庾肩吾《書品》

書品是中國古代對書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評的著作


庾肩吾《書品》

元靜先生曰:予遍求邃古,逖訪厥初,書名起於「玄」、洛,字勢發於倉史。故遣結繩取諸爻象,諸形會諸人事,未有廣此緘滕,深茲文契。是以一畫加「大」,天尊可知;二「方」增「土」,地卑可審。日以君道,則字勢圓;月以臣輔,則文體缺。及其轉注、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開篇玩古,則千載共朝;削簡傳今,則萬里對面。記善則惡自削,書賢則過必改。玉曆頒正而化俗,帝載陳言而設教。變通不極,日用無窮。與聖同功,參神並運。爰洎中葉,舍繁從省,漸失潁川之言,竟逐雲陽之字。若乃鳥跡孕於古文,壁書存於科斗。符陳帝璽,摹調蜀漆。署表宮門,銘題禮器。魚猶舍鳳,鳥已分蟲。仁義起於麒麟,威形發於龍虎。雲氣時飄五色,仙人還作兩童。龜若浮溪,蛇如赴穴。流星疑燭,垂露似珠。芝英轉車,飛白掩素。參差倒薤,既思種柳之謠;長短懸針,復想定情之制。蚊腳傍低,鵠頭仰立。填飄板上,繆起印中。波回墮鏡之鸞,楷顧雕陵之鵲。並以篆籀重複,見重昔時。或巧能售酒,或妙令鬼哭。信無味之奇珍,非趨時之急務。且具錄前訓,今不復兼論。惟草正疏通,專行於世。其或繼之者,雖百代可知。尋隸體發源,秦時隸人下邳程邈所作。始皇見而重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難制,遂作此法,故曰「隸書」,今時正書是也。草勢起於漢時,解散隸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創之義,故曰「草書」。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善草知名,今之草書是也。余自少迄長,留心茲藝。敏手謝於臨池,銳意同於削板。而蕺山之扇,竟未增錢;凌雲之台,無因誡子。求諸故跡,或有淺深,輒刪善草隸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稱聖居首,法高以追駿處末。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類相附,大等而三。復為略論,總名《書品》。

張芝(伯英)

鍾繇(元常)

王羲之(逸少)

──右三人上之上

論曰:隸既發源秦史,草乃激流齊相。跨七代而彌遵,將千載而無革。誠開博者也。均其文,總六書之要;指其事,籠八體之奇。能拔篆籀於繁蕪,移楷真於重密。分行紙上,類出繭之蛾;結畫篇中,似聞琴之鶴。峰崿間起,瓊山慚其斂霧;漪瀾遞振,碧海愧其下風。抽絲散水,定其下筆;倚刀較尺,驗於成字。真草既分於星芒,烈火復成於珠佩。或橫牽豎掣,或濃點輕拂。或將放而更留,或因挑而還置。敏思藏於胸中,巧意發於毫銛。詹尹端策,故以述其變化;英韶傾耳,無以察其音聲。殆善射之不注,妙斫輪之不傳。是以鷹爪含利,出彼兔毫;龍管潤霜,游茲蠆尾。學者鮮能具體,窺者罕得其門。若探妙測深,盡形得勢。煙華落紙將動,風彩帶字欲飛。疑神化之所為,非人世之所學。惟張有道、鍾元常、王右軍其人也。張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書,稱為草聖;鍾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王工夫不及張,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鍾,工夫過之。羊欣云:「貴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眾法,備成一家。」若孔門以書,三子入室矣。允為上之上。

崔瑗(子玉) 杜度(伯度)

師宜官 張昶(文舒)

王獻之(子敬)

──右五人上之中

論曰:崔子玉擅名北中,跡罕南度。世有得其摹者,王子敬見之稱美,以為功類伯英。杜度濫觴於草書,取奇於漢帝。詔復奏事,皆作草書。師宜官鴻都為最,能大能小。文舒聲劣於兄,時雲亞聖。子敬泥帚,早驗天骨。兼以掣筆,復識人工。一字不遺,兩葉傳妙。此五人允為上之中。

索靖(幼安) 梁鵠(孟皇)

韋誕(仲將) 皇象(休明)

胡昭(孔明) 鍾會(士季)

衛瓘(伯玉) 荀輿(長胤)

阮研(文幾)

──右九人上之下

論曰:幼安斂蔓舅氏,抗名衛令。孟皇功盡筆力,字入帳中。仲將不妄染毫,必須張筆而左紙,孔明動見模楷,所為胡肥而鍾瘦。休明斟酌二家,驅駕八絕。士季之范元常,猶子敬之稟逸少。而功拙兼效,真草皆成。伯玉遠慕張芝,近參父跡。長胤狸骨,方擬而難迨。阮研居今觀古,盡窺眾妙之門。雖復師王祖鍾,終成別構一體。此九人允為上之下。

張超(子並) 郭伯道

劉德升(君嗣) 崔寔(子真)

衛夫人(茂猗) 李式(景則)

庾翼(稚恭) 郗愔(方回)

謝安(安石) 王珉(季琰)

桓玄(敬道) 羊欣(敬元)

王僧虔(孔琳之) 孫琳之(彥琳)

殷鈞

──右十五人中之上

論曰:子並崔家州里,頗相仿效,可謂醬醎於鹽,冰寒於水。伯道里居,朝廷遠討其跡;德升之妙,鍾、胡各采其美。子真俊才,門法不墜。李妻衛氏,自出華宗。景則毫素流靡,稚恭聲彩遒越。郗愔、安石,草正並驅;季琰、桓玄,筋力俱駿。羊欣早隨子敬,最得王體。孔琳之聲高宋氏,王僧虔雄發齊代。殷鈞頗耽著愛好,終得肩隨。此一十五人,允為中之上。

魏武帝(曹操孟德) 孫皓(吳王元宗)

衛覬(伯儒) 左子邑(伯字子邑)

衛恆(巨山) 杜預(元凱)

王廙(世將) 張彭祖

任靖 韋昶(文休)

王修(敬仁) 張永

范懷約 吳休尚

施方泰

──右十五人中之中

論曰:魏帝筆墨雄贍,吳主體裁綿密。伯儒兼敘隸草,子邑分鐮梁邯。巨山三世,元凱累葉。王廙為右軍之師,彭祖取羲之之道。任靖矯名,文休題柱。敬仁清舉,致畏逼之詞;張、范遞時,俱東南之美。施、吳鄴下,同年後萃。此十五人,允為中之中。

羅暉(叔景)

趙襲(元嗣) 劉輿

張昭 陸機(士衡)

朱誕 王導

庾亮(元規) 王洽(敬和)

郗超(景興) 張翼

宋文帝(姓劉,名義隆) 康昕

徐希秀 謝朓(玄暉)

劉繪 陶隱居(名弘景,字通明)

王崇素

──右十八人中之下

論曰:叔景元嗣,並稱四州。劉輿之筆札,張昭之無懈。陸機以弘才掩跡,朱誕以偏藝流聲。王導則列聖推能,庾亮則群公挹功。王洽以下,並通諸法。郗超以晚年取譽,張翼善效,宋帝、庾昕、希秀孤生。謝朓、劉繪,文宗書范,近來少前。陶隱居仙才翰彩,狀于山谷;王崇素靡倫篇筆,傳於里閭。此十八人,允為中之下。

姜詡 梁宣

魏徵(玄成)

韋秀 鍾輿

向泰 羊忱

晉元帝(景文) 識道人

范曄(蔚宗) 宋炳

謝靈運 蕭思話

薄紹之(敬叔) 齊高帝

庾黔婁 費元瑤

孫奉伯 王薈

羊祐(叔子)

──右二十人下之上

論曰:此二十人;並擅毫翰,動成楷則。殆逼前良,見希後彥。允為下之上。

楊經 諸葛融

楊潭 張炳

岑淵 張輿

王濟 李夫人

劉穆之(道和) 朱齡石

庾景休 張融(思光)

褚元明 孔敬通

王籍(文海)

──右十五人下之中

論曰:此十五人,雖未窮字奧,書尚文情。披其叢薄,非無香草;視其涯岸,皆有潤珠。故遺斯紙,以為世玩。允為下之中。

衛宣 李韞

陳基 傅廷堅

張紹 陰光

韋熊 張暢

曹任 宋嘉

裴邈 羊固

傅夫人 辟閭訓

謝晦 徐羨之

孔閭 顏寶光

周仁皓 張欣泰

張熾 僧岳道人

法高道人

──右二十三人下之下

論曰:此二十三人,皆五味一和,五色一彩,視其雕文,非特刻鵠;人人下筆,寧止追響。遺迹見珍,余芳可折。誠以驅馳並駕,不逮前鋒;而中權後殿,各盡其美。允為下之下。

今以九例,該此眾賢。猶如玄圃積玉,炎洲聚桂。其中實相推謝,故有茲多品。然終能振此鱗翼,俱上龍門。儻後之學者,更隨點曝云爾。

[評點]庾肩吾(487- 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陽新野(今屬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為晉安王國常侍,同劉孝威、徐攡諸人號稱「高齋學士」。歷仕太子中庶子、進度支尚書、江州剌史等職,封武康縣侯。工詩,其詩雕琢辭采,講究聲律。胡 應麟稱其詩「風神秀相,洞合唐規」。《書品》為其重要的書法論著,文中挑選了以東漢張芝居首的草、隸書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級。此書的特點在於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評,而是就每一級集中綜合品評,區分優劣。


附加:書法作品中「*品」是如何確定的?

三品:三種,三類。三等,即上、中、下三等。中國畫術語。指品評書畫藝術的三個等級,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代張懷瓘《書斷》評歷代書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於南朝梁庾肩吾《書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為九例) 張懷瓘在《書斷》中創造性地提出了神品、妙品和能品之說.張懷瓘列神品25人,妙品98人,能品107人,自周至唐,計220人,並以書體歸類(古文、籀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章草、飛白、草書),以神、妙、能取代了上、中、下的書法等級品評,這是書法史上的一個創舉,品評的條理更加清晰,品評的標準也較以前更加明晰,這種「三品說」對後世文藝評論產生很大的影響。


簡介

庾肩吾《書品》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陽新野(今屬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為晉安王國常侍,同劉孝威、徐攡諸人號稱「高齋學士」。隨府授宣惠參軍,歷中郎雲麾參軍,併兼記室,及王為太子,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領荊州大中正,遷中錄事參軍,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簡文即位,進度支尚書,有集十卷。  歷仕太子中庶子、進度支尚書、江州剌史等職,封武康縣侯。工詩,其詩雕琢辭采,講究聲律。胡 應麟稱其詩「風神秀相,洞合唐規」。《書品》為其重要的書法論著,文中挑選了以東漢張芝居首的草、隸書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級。此書的特點在於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評,而是就每一級集中綜合品評,區分優劣。以下為《書品》節錄:  初,書名起於洛,字勢發於倉史,故遺結繩,取諸文,象諸形,會諸人事,未有廣此緘深茲。文契是以一畫加大,天尊可知,二力增土,地卑可審;日以君道,則字勢圓,月以臣輔,則文體缺,及其轉注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開篇玩古,則千載共朝,削簡傳今,則萬里對面;記善則惡自削。書賢則過必改;玉曆頒正而化俗,帝教陳言而設教,變通不極日用,無窮與聖同功,參神並運,愛洎中巾,舍繁從省,漸失潁川之言,竟逐雲陽之字。若乃鳥跡孕於古文,壁書存於科斗,符陳帝璽,摹調楚漆,署表宮門,銘題禮器,魚游舍鳳鳥已分蟲,仁義起於麒麟,威形發於龍虎,雲氣時飄五色,仙人還作兩童,龜若浮溪,蛇若赴穴,流星疑燭,垂露似珠,芝英時車,飛白掩素,參差倒薤,既思種柳之謠,長短懸針,復想定情之制,蚊腳俯低,鵠頭仰立,填飄板上,謬起印中,波回墮鏡之鸞,楷顧雕陵之鵲,並以篆籀重複,見重昔時,或巧能售酒,或妙令鬼哭,信無味之奇珍,非趨時之急務,且具錄前訓,今不復兼論。

庾肩吾《書品》

草書書法

惟草正疏通,專行於世,其或繼之者,雖百代可知,尋隸體發源,秦時隸人下邳程邈所作,始皇見而重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難制,遂作此法,故曰隸書,今時正書是也。草聖起於漢時,解散隸法,用以赴急,因草創之意,故曰草書。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善書知名,今之草書是也。余自少迄長,留心茲藝,敏手謝於臨池,銳意同於削板,而蕺山之扇,意未增錢,凌雲之台,無因誡子,求諸故跡,或有淺深。  隸既發源秦始,草乃激流齊,,跨七伐而彌遵,將於載而無草,誠開博者也,均其文,總六書之要指,其事簡八體之奇,能拔篆籀於繁蕪,移偕真於重密。分行紙上,類出螢之蛾,結畫篇中,似聞琴之鶴;峰岩間起,瓊山慚其斂霧,漪瀾遞振,碧海愧其下風,抽絲散水,定其下筆,倚刀較尺,驗於成字,真草既分於星芝,烈火復成於珠佩,或橫牽豎掣,或濃點輕拂……


生平

梁簡文帝蕭綱初封晉安王,庾肩吾為晉安國常侍。蕭綱遷鎮,庾肩吾也隨同遷轉,歷任雲麾參軍,併兼記室參軍。蕭綱喜好文學,招納文士,庾肩吾和徐□、劉孝威等同被賞接,又受命抄撰書籍,當時號為高齋學士。簡文帝蕭綱繼位後,以庾肩吾為度支尚書。後侯景至建康,矯詔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蕭大心,他乘機逃至會稽,轉赴江陵,投奔蕭繹,封武康縣侯,《梁書》及《南史》庾肩吾傳都未明記其生卒年和年歲。

庾肩吾《書品》

南朝

梁元帝27歲時所作《法寶聯璧序》,記庾肩吾為48歲,可以推知其生年。庾信於承聖二年(553)封武康縣侯,襲父爵,則庾肩吾當卒於此年。元帝蕭繹為作墓誌。  庾肩吾歷任蕭綱府中屬官,當時盛行的宮體詩,他是推波助瀾者之一。現存的詩文,多為應制、奉和、侍宴、謝啟這一類酬應之作,但象「路高村反出,林長鳥更稀。寒雲間石起,秋葉下山飛」(《游甑山》),「泉飛疑度雨,雲積似重樓」(《尋周處士弘讓》)等句寫景還很生動。他的《亂後行經吳郵亭》一詩,對侯景之亂也頗有悲憤之情。由於他講求聲律,有一些五言詩已經具備了五言律詩的雛形。  庾肩吾還是一位書法家,著有《書品》,敘述書法的源流演變,評論歷代書法家的特色,頗受後人的重視。


背景

漢代末年在察舉制度下,士族中已經流行著鄉黨評議的風氣,如許劭與從兄許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此外,郭太也以關於鑒人而名聞天下。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以後,人物品評的風氣更加興盛。(魏)劉卲(或作「劭」、「邵」)的《人物誌》總結了鑒察人物的理論和方法,特別重視人的材質,形成才性之學。(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的《識鑒》、《賞譽》、《品藻》、《容止》等門,記載了許多品評人物的生動事例。  人物品評在漢末多帶有預言成敗的意味,偏重在識鑒人才、拔擢俊彥,所以品評的重點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晉以後的人物品評有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在預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評議外,增加了許多審美的成

庾肩吾《書品》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

分,為已經享名的人物用形象的語言、比喻象徵的手法加以品題。如《世說新語》中的這些品題:「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賞譽》)「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賞譽》)「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品藻》)「有人嘆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容止》)《世說新語》中品題人物常見的審美概念有:清、神、朗、率、達、雅、通、簡、真、暢、俊、曠、遠、高、深、虛、逸、超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真、深、朗三者。而用作比喻的又不乏自然物象,如:千丈松、松下風、玉樹、玉山、雲中白鶴、龍躍雲津、鳳鳴朝陽。人物審美的興盛,對文藝審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學審美範疇來自人物審美,如「風骨」、「骨氣」、「風神」、「清虛」、「清通」、「高遠」、「情致」、「才情」等。而人物流品的劃分,也直接影響著文藝批評,鍾嶸《詩品》、庾肩吾《書品》、謝赫《古畫品錄》,就是明證。


成就

庾肩吾,南朝梁文學家。字子慎,一作慎之。原籍南陽新野(今屬河南)。八歲能賦詩。初為晉安王蕭綱國常侍,歷任雲麾參軍、兼記室參軍。王好文學,為太子,開文德省,招納文士,與劉孝威、江伯搖、孔敬通、申子悅、徐昉、徐摛、王囿、孔鑠、鮑至等十人同被賞接,又受命抄撰眾籍,豐其果饌,號為「高齋學士」。  蕭綱即帝位(簡文帝),任度支尚書。侯景至建康,矯詔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蕭大心,他乘機逃至會稽,間道奔江陵投蕭繹,任江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封武康縣侯。卒贈散騎常侍、中書令。工詩賦。詩與徐摛齊名,早期多為奉和應制、侍宴、謝啟一類酬應之作,風格靡麗,為「宮體詩」創始人之一。但某些詩句如「路高村反出,林長鳥更稀。寒雲間石起,秋葉下山飛」(《游甑山》),「泉飛疑度雨,雲積似重樓」(《尋周處士弘讓》)等,寫景較生動。詩歌形式上講求對仗,注重聲律,對後來律詩的形成有所貢獻。  明胡應麟《詩藪》稱其「風神秀相,洞合唐規」,王夫之《古詩品選》推為「近體之宗祊」。晚年經亂,詩風有所轉變,如《亂後行經吳郵亭》等詩,抒發對時代動亂的感慨,情辭慷慨,筆力較為雄健。又善書法,著有《書品》傳世,敘述書法源流演變,評論歷代書法家之特色,頗受後人重視。《隋書·經籍志》載其有集十卷,但唐李賀已經感嘆不得見其遺文(《還自會稽歌序》)。明張溥輯有《庾度支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品

代表作品:《游甑山》、《亂後行經吳郵亭》、《尋周處士弘讓》等

《游甑山》

平子去已久,餘風今復追。未必游春草,王孫自不歸。  路高村反出,林長烏更稀。寒雲間石起,秋葉下山飛。  西河方閱訓,詎得解朝衣。

《尋周處士弘讓》

試逐赤松游,披林對一丘。梨紅大谷晚,桂白小山秋。  石鏡菱花發,桐門琴曲愁。泉飛疑度雨,雲積似重樓。  王孫若不去,山中定可留。

《亂後行經吳郵亭》

郵亭一回望,風塵千里昏。青袍異春草,白馬即吳門。  獯戎鯁伊洛,雜種亂轘轅。輦道同關塞,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秉禮國猶存。殷牖爻雖賾,堯城吏轉尊。  泣血悲東走,橫戈念北奔。方憑七廟略,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誰論。

庾肩吾《書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時運賦》、《破窯賦》、《命運賦》
法國畫家Donald Zolan兒童水彩畫集和丟勒的素描作品
把楷書推向未來
《普洱茶三字經》詳解
慢下來,用心體驗生活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