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0張老照片和124個故事:他們眼中的重慶百年變遷

300張老照片和124個故事:他們眼中的重慶百年變遷

「人們對故城和往事雋久的懷念,並非是願意回到過去艱苦困頓的歲月,而是在充滿物慾的世界和為生計忙碌的奔走中,希望追尋一份真情,一種單純,一絲溫情,哪怕是帶有苦澀的幸福感。」

——摘自《故城時光》書封

《故城時光》

歷經兩年,一本城市記憶之書——《故城時光》日前正式出版。該書由重慶五洲世紀集團聯手時光里獨立書店邀請市民共同創作,分為「故不去的城、忘不掉的人、揮不去的情」三大版塊,共刊登近300張珍貴老照片和124個故事。

書中的照片既有那些穿越時空、歷經風雨而保留的老街區、老建築,也有已經不能再現的市井生活原貌;有專家的精品,也有市民的隨手拍,但每一張每一幅無不體現了原滋原味的重慶生活。

書中故事的講述者年齡從近百歲老人到00後青少年,內容包羅故城映像、市井民俗、百人百態、世紀滄桑,時間跨度近百年。

建國銀行 何智亞攝

知名學者何智亞為本書作序,他寫到:60多年前,我家住在重慶下半城望龍門巷一座青磚黛瓦的大宅院里。記得大院有高高的石門坎,斑駁的黑色土漆大門,雕花木欄杆,寬大的石板院壩。大院外面是古城牆,城牆外是長江,江邊木船源源不斷地運來木材、煤炭、水果、糧食和各種貨物。那時家裡生活拮据,母親就到河邊木船上去買回大筐的橘柑,一家人圍坐剝橘柑。當時我只有5歲,和家裡人一起,將橘柑剝皮、去筋,橘皮和橘筋晒乾後賣給藥鋪,橘瓣則用土碗盛滿,頂著江邊的寒風,赤著腳,坐在望龍門纜車下的石梯上大聲叫賣:「快來快來!甜橘柑,一分錢一碗!」

望龍門纜車 何智亞攝

《穿越百年的記憶》

劉大有(1910年代)

我乘輪渡時,曾經遇上日軍空襲,當時輪渡船正準備駛往唐家沱銅鑼峽躲避。

那次我趕到躉船上,敵機已經臨空,輪渡早已開走,扔入水中的炸彈激起高高的水柱,躉船也隨水柱拋上落下,我趴在船板上,任船顛簸,死活全憑運氣,九死一生吶!

朝天門 何智亞攝

《下浩原來的風貌》

張川耀(1940年代)

在進入下浩正街的茶亭街口有轎子(滑竿)、彭家灣口有馱馬(馬幫)、在浩梁與門朝街之間有搬運站三大力行。茶亭街口有餘善祿家的「瑞豐」宅院、陳家鐵匠爐、甘張兩家裁縫,下幾步梯坎是楊家糕餅店,斜對門專賣冰粉涼糕各類小吃、緊挨著的便是彭家茶館兼說評書,再下幾步梯坎進入下浩正街。

下浩正街與董家橋丁字路口 何智亞攝

董家橋通往耳樓的小道 何智亞 攝

《兩路口印象》

半夜雞叫(1950年代)

兩路口纜車站對面還矗立著一座形態非常漂亮的建築——山城寬銀幕電影院。它與重慶人民大禮堂、大田灣體育場等被譽為重慶十大建築。它是當時重慶唯一放寬銀幕電影的場所,也是我青少年時代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由於電影院建在山坡上,造型又漂亮,屋頂是平頂波浪形,正面豎了近10根巨柱,很壯觀。

山城寬幕電影院 時光里書店供圖

《有一個地方叫解放碑》

張一白(1960年代)

關於大陽溝,我記憶中的色彩是青色的,石板路總是濕漉漉的,黑黝黝的木板房之間,飄蕩著生火起灶的炊煙;而記憶中的聲音,則是每天早上,有人吆喝著:「倒尿罐了——」從收集家家戶戶拎出來的隔夜的屎尿,引出開始一天的大聲的洗臉刷牙,夫妻間的吵架對罵和總是避免不了的挨打的小娃兒的哭叫。

大陽溝菜市場 沱沱畫

《解放碑託兒所》

熊愛渝(1970年代)

我住過的第一個託兒所是解放碑託兒所,位置就應該在現在的得意世界附近,一道小小的木門進去。一個班有10多個小朋友,每周6天都待在一起……當天黑盡的時候,才2歲多的小娃娃們就開始想念起自己的媽媽來了,開始的時候,個別小娃娃開始撇嘴巴,到最後,所有的小朋友就開始了集體大合唱,哭得一塌糊塗。

小米市 戴前鋒攝

《記憶中的公交車》

陳瑜(1980年代)

在更久遠的20世紀90年代初,記得進城的交通工具,好像都是乘坐那個叫「康福來」的中巴車,隨招隨停,隨停隨下,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人一上車,售票員的腳直接往車門上一搭,擋住門邊的乘客,便確保了門口的乘客不會掉出車門。要下車,直接大聲吼一聲「師傅,剎一腳!」40幾攝氏度的夏天,中巴車上的那一股汗臭味,至今記憶猶新。

五四路口 田涌攝

《小時候,以為整個重慶只有渝中區》

唐瑞雪(1990年代)

因為家就在嘉陵江邊,直到現在,大學放假每次回去,大清早叫醒我起床的還是輪船的汽笛聲。在外地讀書,看到關於火鍋小面的圖片都還能忍著,但是聽到重慶話或者熟悉的吆喝聲,就瞬間不行了。重慶最觸動我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聲音,它是和每個城市都不同的專屬於這個城市的血液。

較場口 戴前鋒攝

《記憶中的人和街》

張文馨(2000年代)

巷子下端,也就是小學後門,每天放學時段,就有一群擺攤的人,賣小糍粑、賣燒烤、賣玩具……熱鬧極了!每天放學後,小學生們就被這些擺攤的人吸引過去,我也不例外。外婆常拽著我說:「別去買垃圾食品。」可現在再也聽不到迴響在街上的「小糍粑,一塊五,二十個」了。

厚慈街 戴前鋒攝

(同茂大道416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晨報 的精彩文章:

腸子悔青了!車上沒得滅火器 他眼睜睜看著愛車自燃
熊孩子一腳將球踢進火鍋 食客被燙傷
龍山恐龍化石發掘啟動 「地球年輪」蘊含遠古信息
軌道施工 三鋼一路27日起單向單車道通行
2017國際旅遊小姐中國總決賽佳麗體驗大足魅力

TAG:重慶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1980年代的中國,十張老照片
5張老照片,詮釋1945年至1950年間日本的重大變化
老照片:從30年代到1989年的中國兒童
老照片:1980年代的中國
1921年的中國老照片
這些80年代的老照片,50、60後有印象,80、90、00後基本沒見過
1920-1998老照片里的中國變遷!
老照片,1950年,韓國
老照片:1945-1951年,戰後的日本
老照片:一組拍攝與1949-1950年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老照片:1917年到1919年的中國,裹小腳,掛銅錢,你見過幾個?
13億人的40年——老照片中的百姓生活變遷
老照片,1930年,杭州
1994年阿富汗的老照片
老照片:杭州記憶·1984年-1985年
老照片:1976年後的中國
老照片,1983年的上海
1920至1950年代的伊朗婦女老照片
老照片下的歷史,1937年日寇侵佔一個小鎮,243人被殺!
4張7080後童年生活的老照片,圖3是男孩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