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的中藥

端午節的中藥

作者:趙尹銘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一年一度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即將來臨,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許多節日活動,如划龍舟、食粽子等,而這些節日活動中不乏中藥的身影。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於是中草藥在這些節日活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不少地方都有插艾葉、掛菖蒲、飲藥酒等習俗,人們用它來驅病辟邪,以祈求安康,本期我們將介紹一些端午節常見的中藥。

一、艾草

農曆五月,艾草的長勢旺盛,古詩云:「端陽時節草萎萎,野艾茸茸淡著衣。」在端午節,插艾草是重要內容之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載:「五月五日采艾……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也說:「又釘艾人於門中,士庶遞相宴賞。」所謂「艾人」就是把艾草紮成人形,有的還將艾草剪做成虎形,謂之「艾虎」,南宋福建詞人劉克莊在《賀新郎》詞中描繪:「兒女紛紛誇綹束,新樣釵符艾虎。」人們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驅趕蚊蟲。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

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據《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現代研究證明艾草獨特的香精油成份,能有效抑制及消滅病毒,增加抵抗力。艾葉成藥方子較少,如傷寒論中的「膠艾湯」等用到了艾葉,以艾葉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如艾附暖宮丸、當歸調經丸等,多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婦科病。艾葉臨床上多數外用,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且對人無害,除了熏制,艾葉還可外敷,或將艾葉搗成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二、菖蒲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家家戶戶慣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就像貼上一道靈符,說有驅魔祛鬼神效。據《本草綱目》中載,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名;同時,菖蒲一叢叢葉片從基部繁茂生長,形葉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長劍,古人稱菖蒲「葉如劍刀」,又名「水劍」,寓意其可「斬千邪」,邪蟲毒物自是不敢輕易進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徵吉瑞的撫慰。《風土誌》中有「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清嘉錄》:「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端午佳節,菖蒲作劍,懸以辟邪,並不僅僅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因為菖蒲的確具有相關的藥用價值。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常生長在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同艾草一樣,菖蒲也是一種芳香植物,根莖葉含有揮髮油,揉碎一片葉子,就能聞到濃郁的香味,以根莖的香氣最為強烈,故常以根莖入葯,味辛性溫,主入心、胃二經,有芳香化濁、開竅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對皮膚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時,還有人把菖蒲搗碎用來治療癰疽、濕瘡等,同時,菖蒲根莖搗碎的原液兌水,還可有效驅趕飛虱、蚜蟲等蟲害。

「菖蒲有山林氣,無富貴氣,有潔凈形,無骯髒形,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菖蒲雖無牡丹之麗,又無荷花之雅,卻深得人們喜愛,古人常將蘭、菊、水仙、菖蒲譽稱「花草四雅」,可見端午節懸掛菖蒲也是一件雅事。除了懸掛辟邪之外,在端午時節古人們還製作菖蒲酒「避氳氣」,或飲用、或外敷、或渾灑床帳間;在端午節,人們還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三、雄黃

五月初五,古時亦稱「惡月惡日」,從先秦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而為什麼將五月五日稱為「惡月惡日」?還沒有找到確實的出處,可是自古以來在這一天驅邪避惡的民間習俗卻流傳下來,有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謂的五毒是指蠍、蛇、蜈蚣、壁虎、蟾蜍,每到農曆五月天氣逐漸熱起來,這五種毒蟲也開始活躍,於是民間就產生了各種驅五毒的活動,給人印象最深的非「雄黃酒」莫屬。

「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重頭戲」,《紅樓夢》中也有描寫:「端午節,賈府上下蒲艾簪門、臂系虎符、喝雄黃酒、吃粽子。」端午節正午,人們將事先買來的中藥雄黃粉末摻在酒里調成雄黃酒,再用菖蒲、艾草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具有較強的殺蟲作用。或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用虎王威風的印記來辟邪,保孩子平安。同時,用雄黃粉末摻在剛汲來的井水,大人小孩用雄黃水洗臉洗身,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皮膚病作用。

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並含有汞,有毒。性味辛,溫;歸肝、大腸經;功能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內服宜慎,一般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熏塗患處。

兩千多年來,源遠流長的端午節一直是我國一個全民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民俗大節日。除插艾葉、掛菖蒲、飲藥酒等習俗外,民間尚有采百草、佩香袋、洗葯浴等於中藥相關的習俗,在我們廣西靖西還有一個傳承了幾個世紀的傳統——靖西端午葯市,這裡我們不一一介紹了,願大家端午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藥店 的精彩文章: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鋅的作用
又一批北中醫校友!國醫館總裁班三班舉行開學典禮!
要開旗艦店,規劃要點有哪些?
連鎖採購們,今天距離你去清華還有5個月的時間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可引起葯源性咳嗽的藥物

TAG:中國藥店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節的歷史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詩句,關於端午節的古詩
端午節的來歷及端午節送什麼花最好
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的祝福
端午節的味道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鐘馗像,鍾馗和端午節的關係
畫說端午 l 端午節的那些事
4首關於端午節的古詩詞,情濃粽飄香,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的三種表情
端午節的彬州市
端午節的那些事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 五毒月 中醫教你除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