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的刑天,為何能稱為戰神?
刑天是上古神話中的一個人物。他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也就是說刑天與黃帝爭神位,被黃帝砍了頭後安葬在常羊山中。
但是被砍了頭的刑天卻沒有認輸。他以乳為眼睛,以肚臍為口,拿著盾牌斧頭揮舞反抗。就這麼寥寥數筆已經讓讀過它的人深刻的記住了刑天這個光輝的形象,陶淵明就曾歌頌他說「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那麼與正統代表天帝為敵的刑天為什麼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呢?這還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首先從故事本身出發。刑天本是炎帝的手下,不過後來在炎帝黃帝的爭霸戰中,炎帝失敗後定居南方。雖然炎帝認輸了,但是身為手下的刑天一直不服,在黃帝與蚩尤的大戰中就打算進攻黃帝,後來蚩尤被打敗後刑天便忍不住要找黃帝單挑。不過不僅沒挑贏還被黃帝砍掉了頭。
一般故事本該自此結束,可是這是一個神話故事,最後沒了頭的刑天不僅沒死還重新站了起來。他把自己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繼續揮舞戰鬥。
當然這個神話故事雖然離奇,不知道已經經過了多少代人以訛傳訛的傳教後才變成這個面目全非的版本。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初刑天與天帝的戰鬥肯定異常激烈,激烈到這場戰鬥可以變成神話流傳下來,最終確立了刑天的戰神地位。
另外作為炎帝手下的刑天找黃帝報仇也算忠臣一枚,為首領戰死更是可歌可泣,所以這樣的人固然是反對正統的,但是其可貴的品質仍然讓人肅然起敬。而作為領袖的黃帝自然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抹黑他,這點跟後來的冉閔很像,雖然慕容儁殺了仇敵冉閔但是還給他封了個「武悼天王」的稱號。
再者從當時的社會實際出發,那時候華夏大地生活著很多部落,各個部落間基本都是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才能建立一定聯繫,所以哪天不高興部落衝突也說來就來,打個仗屬於家常便飯。炎帝跟黃帝兩個部落雖有矛盾衝突,但畢竟合作才是主線,沒必要長期搞敵我鬥爭。
最重點的是那時社會制度不一樣,黃帝那個年代雖然已經是父系制了,但是離第一個奴隸社會夏朝還遠的很,所以國家的概念都還沒發展出來。一個沒有國家體系的社會,也就不存在思想文化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意識形態,反抗正統也就無所謂大逆不道了。
所以刑天的光輝形象得以肯定和流傳最終還是那個時代社會形態和人們價值觀的產物,試想刑天要是生活在像後來這樣的國家中將會被描繪成什麼呢?我相信肯定不是這個不屈不撓絕不服輸的頑強的戰神刑天了。


※《步步驚心》之綠蕪,此情可待成追憶!
※《秦時明月》里的端木蓉,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一代戰神白起,為何會被秦王賜死?
※吳三桂為何投靠清軍,真實原因是什麼?
※一代小霸王孫策,為何會和野道士于吉過不去?
TAG:路說簡史 |
※戰國四名將之白起:如何被稱為戰神?僅僅憑長平之戰嗎?
※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武將是誰?他被稱為戰神,網友:名至實歸!
※這位戰將最會打進攻戰,在國際上揚名的,卻是防禦戰!被稱為怪軍
※秦軍雖被稱為虎狼之師,為何在這次戰鬥中慘敗呢?
※他是聞名天下的戰神,卻被人稱為屠夫?
※白起為什麼被稱為戰神?
※二戰名將有很多,為什麼只有朱可夫能稱為戰神?
※此人戰功赫赫,被稱為戰神,可惜他碰到了武將世家
※這個人坑殺「四十萬戰俘」卻被稱為「戰神」,臨死前指劍問天,我有什麼罪
※五款槍戰遊戲,「外掛猖獗」第一是懷念,最後稱為「諸神之戰」!
※他是抗日名將,被稱為抗日戰神,如今後代下落何方?
※二戰被稱為勒熱夫絞肉機,戰損比接近9:1,戰神朱可夫唯一敗績
※劍稱為兵中王者,為何在戰場上廝殺都是用刀呢?這一原因才是關鍵
※此人在戰國時期被稱為戰神從無敗績,最終結局卻為何自刎而亡
※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戰神,都是些誰?
※它被稱為是抗日戰爭時最差的手槍,但是卻是抗日戰爭大功臣
※越南戰爭為何又被稱為藥物戰爭?美軍這一做法,不禁讓人出冷汗!
※最能打的國軍將領,被人稱為戰神,晚年一句話道明蔣介石失敗原因
※二戰結束後,韓國人為何被稱為棒子?
※此人比廉頗、李牧還厲害,是位戰神,卻為何被世人稱為「人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