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亮冬夜裡的那盞燈火

點亮冬夜裡的那盞燈火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姥姥家度過的,那段時光在我生命的記憶里尤深,每到冬季夜深燈殘的時候,那些兒時的生活情景,會時常浮現在眼前。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冬天的某個夜晚,黑暗籠罩了遼河岸邊一個寂靜的村莊,只有間或響起一處犬吠聲,才會使人覺得這是個有人家的村落。這時,姥姥從牆洞里摸出一盒「起燈」(洋火、火柴),「嚓」的一聲,划出了火花,散發出一股淡淡的硫磺的味道,火柴上的火苗迅速地躥起。一隻長滿老繭的手,鉗住一根細細的火柴桿,向放在窗台上的洋油(煤油)燈移去,點燃了煤油燈芯。再用做針線活的錐子將燈芯往外挑幾下,豆粒大小的燈火開始放大,漸漸地照亮了屋裡的每個角落。不一會兒,整個村子也和姥姥家一樣,微暗的燈光透過窗戶相繼都星星點點亮了起來,給這寂靜的鄉村帶來一些生機。這便是我小的時候,在鄉下姥姥家無數個冬季夜晚中的一個場景。

我的童年時期正值60年代初,不到兩歲的時候,父母就把我送到鄉下姥姥家。是姥姥一手把我拉扯大的。從我記事兒時起,每一次睜開雙眼,就能看到姥姥那張布滿皺紋的臉,而這張慈祥的面孔,使我產生了如對母親般的依戀。

那時的農村還沒有電,只能靠油燈照明。在漫長的冬夜裡,在這個土屋內昏暗的油燈下,我經常會躺在火炕上的被窩裡,看著姥姥做針線活。

記得那時的冬天要比現在冷得多,剛入冬就開始穿薄棉襖棉褲,再冷一些就要換上厚棉襖棉褲,穿上厚棉鞋。為了讓全家人度過這異常寒冷的冬季,大多數農村婦女從入秋就開始忙活著那些個總也干不完的家務活。家裡人過冬穿戴的衣物,大都是姥姥做的。在我的記憶里,屋裡屋外總是有姥姥忙碌的身影。因為冬天黑得早,農村婦女很多針線活又都在晚上做,幼年的我就每晚陪伴在姥姥的身邊。這種單調、寂寞的生活給我的童年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姥姥在做針線活時,還不時的給我講些故事、猜悶(謎語)什麼的,填補了我童年時期啟蒙教育中很大一部分空白。姥姥不識字,但記憶力很好,能把從別人那裡聽到的好故事,很生動地講給我聽,有的故事我現在還能記個大概。

姥姥是傳統的農村婦女,家裡窮,沒讀過書,更沒有自己的名字。16歲的姥姥在還是花季少女之時,就嫁到了姥爺家。姥姥說那一年可是風調雨順啊,姥爺開荒種的幾畝地都有了好收成,從那以後家裡也逐漸的殷實起來,用老話說,是姥姥給家裡帶來了好運。姥姥還是個很會勤儉持家的人,雖然身體一直不好,不管冬夏都是穿著長衣長褲,但姥姥依然將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儘管如此,姥姥在家也沒有逃脫和舊中國絕大部分婦女一樣挨打受氣的命運。直到解放後,才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受了半輩子的欺壓,反倒使她變得堅強起來。一提起過去那些傷心事,姥姥總是喃喃地說:「還是這個社會好啊,不讓打女人了。」姥姥長的很俊俏,她那天生的雙眼皮下,閃動著一雙沉靜的大眼睛,每當講起解放以後的事情,嘴角上也總是略帶些微笑。

除了身體羸弱外,還有那雙小腳,也妨礙著姥姥的正常生活。姥姥出生時正值清朝末年,那時的女孩子都是纏足的,姥姥也不例外。姥姥說她小時候晚上燙完腳後,她母親會用裹腳布將她的雙腳纏裹成彎曲的形狀,躺在被窩裡疼得睡不著覺,她就偷偷地把裹腳布解開,早晨醒來再纏裹上。因此,姥姥的腳沒有裹成「三寸金蓮」,這也算是當時一個小女孩兒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吧。

後來我逐漸長大,個子長高了,也有了些力氣,便能幫姥姥做些事了。記憶最深的是去到鄰居家推碾子壓玉米面。姥姥夾著簸箕,手上拎著篩面的細篩子和小笤帚,推開角門,沿著坡路走下去,我幫姥姥扛上一小袋玉米,走在後面。看見姥姥兩隻小腳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作響,身體搖搖晃晃的,心中便生出要保護她的慾望。到了碾子邊,姥姥將玉米均勻地攤開在碾盤上,我就抱著碾桿往前推,石磙子轉動了,碾盤上的玉米開始裂開。沒推幾圈,原本是有些冷的身體開始暖和起來,不覺中就渾身是汗。摘掉棉帽子,頭上就有熱氣在蒸騰……回到家,姥姥把玉米面發酵,兌上面鹼,貼出來的大餅子很是好吃,那是我童年記憶里吃到最好吃的食物了。這也讓我體會到了辛勤勞動所收穫的甘甜,使我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我就這樣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就把我接回城裡,背上新書包上學去。可剛剛開學沒幾天,「文革」就開始了,我又被父母送回到農村待了兩年。此時的我正處在求知慾的增長期,問些姥姥也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姥姥就說怎麼就不讓上學讀書了呢?像我一樣沒有文化怎麼行啊?這讓我覺得要是自己識字就好了,於是就琢磨起怎麼才能看書識字來。

剛上學時還認得幾個筆畫簡單的字,晚上躺在被窩裡看著糊在牆壁和棚頂的報紙時,就把標語口號上認識的字與廣播里聽到的對應起來,不認識的字便被我猜到,再把句子連起來就會讀了,因此「文革」結束回到城裡,我的學習成績提高的很快。

雖然上學了,可每到假期我依然要到姥姥家。這時的我已經不滿足於向大人提問了,覺得還是自己學來的好。可就是沒書看,這對渴望知識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急之中,我突然就想起了父母藏在姥姥家牆櫃里的書來,那是「文革」初期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時沒燒掉的書。後來,父親說已經燒掉很多,有些覺得和所謂「四舊」關係不大的書,燒掉太可惜了,又怕被人發現惹麻煩,就送到鄉下的姥姥家。

等到晚上我就偷偷地拿出來讀,這些書便成了我那時的精神食糧。這些書多是古典小說之類,以豎版繁體字居多,還有線裝石印刻版的,沒有標點,讀起來很費勁。可對當時的我卻是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接續了姥姥給我講的故事。從此,在寒夜昏暗的煤油燈下,我就神遊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不能自拔。有時我也會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姥姥聽,我的閱讀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增強。每看到精彩的片段,就反覆多讀幾遍,逐漸提高了欣賞水平,心中也埋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

時間過很快,姥姥已經過世20多年了。這麼多年來,與姥姥那份感情卻始終令我難以割捨。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裡,我會時常想起當年土屋裡的那盞一跳三花的燈火,眼前浮動著姥姥在燈下做活的熟悉身影。總覺得姥姥並沒有離開我,她一定會在哪個地方看著我。那略帶微笑的眼神,依然給我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農業市場版 的精彩文章:

TAG:新農業市場版 |

您可能感興趣

山洞裡有一片活著的「星空」?螢火蟲點亮黑暗,這裡禁止開閃光燈
衣櫥里點亮冬天的一抹白
你的眼睛 點亮了夜空繁星
點亮這盞床頭燈,熬夜也有了正當理由
腳踩正紅色,點亮沉悶秋冬!
濟南萬盞彩燈點亮冬夜 行道樹變身「火樹銀花」
那些光柱點亮的絕美城市夜空
彩燈點亮盧氏不夜城
零下10℃的寒冬,需要一盞檯燈點亮你加班的夜!
G?潮 俄羅斯時裝周的街頭穿搭靈感!點亮秋冬季節的那一抹亮色!
元宵節,點亮一盞心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 甘肅武威點亮彩燈迎新春
為手機點亮一盞燈
一盞吊燈 點亮生活
彩色穿搭最吸睛,沉悶的冬天需要靠亮色來點亮
一杯紅燈記 點亮福樓浪漫情人夜
在這個不能放煙火的春節,還有AR煙火點亮這個春節
元宵燈節,和賢二一起點亮心燈
紅燈籠,點亮中國最美夜色!
超凡暗拍 點亮黑夜 華為P30系列夜拍一點光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