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能夠成為書聖,和他水平不相上下的張芝、鍾繇為何不能呢?
一、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在一般情況下,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許多事情、許多知識、許多發現,都是靠著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或者他的某一個想法來完成和實現的。就好像我們覺得書法如果沒有王羲之就好像永遠也出沒有人能寫出這樣好的書法來,又好像是沒有牛頓、愛因斯坦,就沒有那麼偉大的科學發現了一樣。
其實這些都是錯覺。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飛躍、進步都是那個時代下的產物,都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就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同時,幾乎有一個叫華萊士的英國人和他一樣,也是提出了一模一樣的理論啊。
所以,這樣的道理,挪在書法上為完全也是可以成立的。就算是沒有王羲之,也會有趙羲之、李羲之、孫羲之……他們時時代下必然孕育出來的結果。
王羲之真正獨特的地方在於他有一支像愚公那樣的子孫後代的團隊。
二、王羲之和王氏書法
在我看來,王羲之代表的,永遠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在他背後,是他的子孫、後代、傳人,他是一派書學傳統的象徵。在王氏書法形成的過程中,真正然人敬畏的是他書法的無窮魅力和感染力,以至於讓許多帝王也為此折腰屈膝。
不管封建統治者怎樣想,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迎合大眾文人 、還是便於統一思想藝術,我們都不可而知。然而正如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一樣,王羲之作為藝術,尤其是書法中的正統典型代表,就必然有神話、誇張的一面,但是也必然有遮蔽和常人不知的一面。
三、一人之力和一群人的力量
我還是喜歡用這個來說明一些問題,就是拿王羲之和鍾繇、張芝來比較。雖然他們之間的書法水平是不相上下的,難分伯仲,因為就連王羲之自己也承認說: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王羲之說,「看以前的名家書法,鍾繇、張芝最厲害,其餘不值一看。」「我的字與鍾繇、張芝相比,跟鍾繇差不多,或者說比他強一些。跟張芝的草書也不相上下,但張芝非常精熟,洗筆的池子都被墨水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樣練,不一定比他差。」從中可以看出,王羲之認為自己的書法比鍾繇強一些,草書比張芝弱一些。
從這段作者的自我描述里,我們看到的是三個不分伯仲彼此的書法家,但是為什麼後來王羲之比他們還要出名,甚至被後世尊稱為「書聖」呢?
在我看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一個書法家的影響力,也就是願意學習他書法、臨摹他書法的人到底有多少。當然我們不能說天下就沒有願意學習張芝、鍾繇書法的人,只能說這樣的人相對來說,學習的人相對較少,沒有王羲之那樣人多而已。
所以說來說去,我還是那個意思,一個新事物、一個新體系、一個新的流派,表面上,他是一個人的成功,是一個人的努力才達成的奇蹟,但是在他的背後,卻是千千萬萬人,用他們實際的行動,做出了證明,用他們的選擇,告訴了當時的統治者:「沒錯,這才是最好的!」。
我想王羲之能夠成為書聖,孔子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難道不是一個個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用自己的選擇、用自己的信仰去把他們推向了神壇嗎?
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盲目的個人崇拜和絕對信仰產生絕對的死板和僵化。
四、變革的力量
清朝以來,因循守舊的館閣體、台閣體書法,儒家陳腐的倫理綱常也漸漸的暴露了他們的問題:板結、死滯、僵化的書法和風氣漸漸讓思想文化開始走向保守落後和愚昧,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書法碑學的興起和思想文化界出現新文化運動的原因。


TAG:松風閣書畫日講 |
※為何說劉備能夠成為一方諸侯,離不開他身價過億的姐夫糜竺的支持?
※王倫為何能夠容忍楊志,卻容忍不了林沖與晁蓋?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為何諸葛亮不能像劉邦那樣,在伐魏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糧草不斷呢
※為何同樣沒有仙緣,李靖能夠肉身成聖,姜子牙卻只能待在人間?
※劉邦為何能夠取得天下?而項羽為何就不能?
※能夠與和珅對抗的,為何不是紀曉嵐,而是不知名的王傑?
※孫權劉備曹操為何能夠成就霸業?這些身邊的人功不可沒!
※明朝為什麼能夠成為最有骨氣的王朝,與朱元璋的性格離不開
※為何相貌平平的她能夠嫁入豪門,她憑什麼成為大劉的最後一個女人?
※如何能夠成功的撩到李白?
※孫允珠:有些愛、不能堅持、即使不舍、也只能夠瀟洒放棄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兒子,為何能夠超越和珅被封王?
※為何明朝武官能夠封爵,而文官卻不能,真相又是如何?
※令狐沖苦戀求不得,可林平之為何能夠贏得岳靈珊的芳心?
※能夠被徐崢和王寶強同時看重,這個「思慧」不簡單!
※朱元璋殺盡功臣,為何湯和能夠善終?不是他不想殺,而是沒有必要
※楊冪沒有帶紅的阮經天,換成祝緒丹能夠成功嗎?
※韓信之所以能夠成為齊王,多虧蕭何向劉邦說了8個字,不然很難成功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兒子,為何能夠被封王?
※謝霆鋒王菲:能夠相愛,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