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會亡國?商業亡國?軍事亡國?政治亡國?
一
宋朝是有史以來帝制時代對知識分子最寬容的時代,也是中國商業文明大發展的時代。
在開國初期,也曾顯現出一代雄主的氣象,東征西討,基本上完成了中華的統一。
有宋一代,除了岳飛外,再無朝廷殺大臣的先例,沒有血腥的戾氣。
有宋一代,經濟大發展,就算南宋那麼小的地方,經濟也是極度繁榮,財政收入極大。
然而就是這樣的時代,一直被來自北部西部的少數民族國家欺負,從稱臣失地開始,再到失去半壁江山,一步步走到亡國的地步。
二
宋朝周邊圖
宋朝的滅亡從根本上說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結果。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寫到「入則無法家佛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恆亡」。
有宋一代,始終不缺忠臣志士。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面積比較小的一個時代,南部有雲南大理國,也就是金庸小說中所說的段譽段王爺的故國。西部先後有西夏党項,北部和東部有契丹、金國、蒙古等強敵。
基本上好像不符合入則無法家佛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恆亡的規律。
三
趙匡胤與趙普
按理說,四處都是強敵,宋朝應該每位皇帝都應該修武備、選名將才是。
然而好像不是。
自從趙匡胤與趙普定「強桿弱枝、崇文抑武」的趙宋國策之時,把軍隊收歸中央,對軍隊大佬們進行杯酒釋兵權後,可能結局就註定了。
開國前一百年,雖然將星凋零,但尚武的氣息還沒有絕種。
就算到了北宋中期,還有狄青這樣的名將,威震邊疆。
然而武將始終不受重視,自然也沒有沒有多少人好人家的子弟願意習武。
現在企業管理中講:老闆重視的就是全公司重視的,老闆檢查的就是執行力最好的。
崇文抑武的理念在宋朝這個年代根本就不實用,卻不幸被定為國策,為宋朝的滅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
南宋滅亡
宋朝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本來是好事,代表文明程度比較高。
但同時也導致宋朝上下人民更實際、缺理想,和現代人一樣。
人只要重實際利益、缺理想,就會出現一個後果:更看重的自己的利益,怕死,沒有決死報國之心。
在整個宋朝中後期,除了岳飛的時代,還有一點血氣外,宋朝一直對外稱臣對內稱帝。
對外象奴才,對內象主子。
然後就是對外超級的卑躬屈膝,對內超級的打擊報復,把在外丟掉的可憐的自尊從自己人身上找回來。
北方少數民族欺負宋朝的領導階層,宋朝的領導階層欺負中下層官員,中下層官員欺負老百姓。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誠哉此言。
因此,當蒙古兵攻打北京周邊時,當地人民幫蒙古兵打宋朝兵,因為他們知道,宋朝官員欺負老百姓比蒙古人更拿手。
當一個帝國上下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面子而在相互算計時,它的滅亡就基本上註定了!


※湖南第一明白人說了一句震動清朝的實話,重臣當笑話,最後應驗了
※從漢武帝的第四張面孔看西漢衰落的必然和帝國體制的死亡基因
※同為周王室重要屬國,為什麼尚武的山東兩國齊魯同地同種不同命
※開國老大是周公和姜子牙,尚武的山東兩國齊魯卻同地同種不同命
※周公流放了東夷人飛廉的後人,同時也為周朝滅亡種下了秦種子
TAG:新知傳習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