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古人認為疾病的原因就是風寒,這是有問題的,咱們做個參考。不過前面的五臟風寒,我們根據仲景書全面看,不像是他的手筆,因為他的辨證是六經八綱的方法,與這個不太相符,名人著書他不能這一下那一下,給自己找難題,我想可能是王叔和所著。

肺中風者,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冒而腫脹。

古人對肺的看法,肺合皮毛,肺與表相合的,所以在研究肺痿肺癰時,說風傷皮毛,內舍於肺,外感會影響肺,這是肯定的,不過古人認識還是有問題,是不是皮毛與肺就這樣一個關係呢?咱們不能肯定,但是這個規律是一定的,比如得了外感,氣不得旁達,他就都要擔負到肺上,那麼這個毒素廢物的刺激就咳嗽喘,古人就這個現象說成肺合皮毛。

那麼因為這個肺中風,所以皮毛閉塞,就是表閉塞,那麼這個邪熱和氣息往上沖,所以口燥而喘,這是必然的。感冒,咱們現在也說上呼吸道感染,常常有咳嗽、喘、口乾舌燥,這個是因為熱不能外達,就往上逆,波及到肺,就口燥而喘,古人管這個現象叫肺中風,現在就叫感冒了。外感風寒波及到肺,古人稱肺中風,因為喘屬於肺嘛。

身運而重,冒而腫脹,這都是說水氣,身運而重,身體活動感覺身上重,表示有停濕停水的情況;冒,眩冒的冒,水要停在上面,肺在上,那麼腦袋要眩冒,冒就是沉,身上要浮腫。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肺一方面與皮毛相合,另一方面肺主氣,那麼氣受傷,津液就不行,津液不行就變成濕、變成水,古人是這種看法,這個規律是對的,可是這種看法值得研究。古人說肺合皮毛、肺主氣,那麼肺受了風邪,皮毛閉塞就要口燥而喘,肺主氣,氣受傷,津液不行,那就要引起水氣方面的反應。

肺中寒,吐濁涕。

肺中寒在肺痿肺癰講過,在那一篇講過「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為肺中冷」,冷就是說有水,那麼這個水不一定生在肺上,是由里往上,主要還是胃中有停飲,沖逆於肺,波及到肺,所以古人叫肺中冷,在這一段上他說肺中寒,所以肺中冷者,吐濁沫,這是當然的,可以用甘草乾薑湯,你們翻到肺痿那一章里可以看到的。

這是兩段,一段講肺中風、一段講肺中寒,中風、中寒要活看,就是傷風感冒影響到肺,如果里有寒,波及到肺,就吐濁唾,濁唾就是涎痰濁沫。

肺死臟,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肺死臟什麼叫作肺死臟,這是論脈,肺的真臟脈見,人是要死的。五髒的脈都不能獨到寸口的,都要藉助胃氣,所以五髒的脈它是不能單獨顯現出來。比如這個肺脈,古人有這麼看法,肺亡於秋,這個秋天的脈如毛,就是浮,可這個浮有緩和之氣,看不出是個肺脈,如果真看出肺脈了,那就沒有胃氣了,那就壞了,那就是真臟脈露出來。

咱們都一個講的肺合皮毛,平時這個浮它不就是表證,表證它就浮,古人說這與肺有關係,古人就現象和看法是一致的。可這個浮裡面總有緩和之氣,如果沒有緩和之氣就像這裡講的死臟。浮之虛,輕按這個脈無力謂之虛,浮之不是說這個脈是浮脈,是說拿手輕按,這個脈很虛,但是你稍用力一按,弱如蔥葉,按著裡面什麼也沒有,就像那個蔥葉中空,下無根者死,這個是真臟脈。

肺脈如毛,真正要浮到這個程度上,非死不可,那是真臟脈,一點胃氣不存在了。這個見於內經,文辭不一樣,但說法差不多,我們可以看看內經里論脈,對照看看。這是把肺說完了,說了中風、中寒,同時講肺的死臟脈。

肝中風者,頭目瞤,兩脅痛,行常傴,令人嗜甘。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古人說這個肝主風,那如果肝中風邪,這個風太盛了,風太盛者動,頭目瞤,這個頭目瞤就是腦袋動,搖腦袋,古人說凡是現這個樣子都屬於這個肝,這也不一定,不過作個參考。

古人說風屬熱的,風為陽邪嘛,那麼肝主筋,熱者則筋緩,就是緩而不收,所以它直不起腰來,常常佝僂著,它這個筋鬆弛了嘛。那這個肝病,肝苦急嘛,肝這個性情如木,屬木,喜條達,主疏泄,所以它一病了,它急,所以是疏泄的反面,因為這樣子所以欲嗜甘以緩之,這是生理上一個良能。這個說肝中風。

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

「肝中寒者,兩臂不舉」,這個與上對照就知道了,這個兩臂不舉是筋急,這個寒它收引,令筋拘急,所以兩臂不舉,如剛才所說肝性疏泄、條達,那麼肝為寒郁,這就成了血瘀氣滯的情況了,所以「舌本燥,喜太息」就是肝鬱之相了。

那麼血有瘀滯,就會舌本燥,陽明篇也講了,但欲漱水不欲咽,那就是口燥,這個熱在於血分,血瘀滯的這種情況。胸中痛是寒氣往上攻的一種情形,咱們講胸痹時講過了,這個寒攻向上攻沖,所以胸中痛,以至於不得轉側。食則吐而汗出也,肝病常常病胃,胃不和,食則吐,這個胃不和,由於肝虛不能制胃,這個胃氣強,咱們就說陽明病這套東西,那麼大黃甘草湯證不就是食後即吐,那是陽明病,陽明病要出汗,胃熱、胃中燥,所以這個肝病常常影響胃,胃不和,它就不能吃,一吃就要吐,吐就要汗出,這個與陽明病結合起來看就容易明白。

上面說的肝中風、肝中寒,在仲景的書里沒有這個病,所以我說不是他寫的,這是臟腑辨證,對臟腑為風、為寒反應的看法。

肝死臟,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死臟與剛才肺死臟是一樣的,肝臟真脈現者死,我們平時看這個脈看不出真脈來,都有胃氣在裡面,如果沒有胃氣,五臟脈獨見,見者死,沒有胃氣了,當然非死不可。

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浮之弱就是輕取這個脈軟、弱,稍微一重按如索不來就像繩索那樣不動,本來這個肝脈是弦脈,弦脈上下端直而已,該動還是動,這個不來就是不動,只見脈之弦不見胃脈之緩,這就是真臟脈,這是一種。或曲如蛇行,像蛇行,肝的本來端直現象沒有了,這也是真臟脈一種,所以這兩種脈,肝病見之都要死。

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

這段提到一種病叫肝著。著,就是淤滯,著者不動謂之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這就是方才所說肝氣喜條達,像春天的樹的樣子,很柔和條達;如果血瘀氣滯,那就不條達了,那就鬱悶的很。常欲蹈其胸上,這個蹈是拿足去蹈,不一定拿腳去踩,拿手摁也可說是蹈,他願意人拿腳踩踩好,那麼就是氣鬱著之甚,是肝喜條達的反面,這就氣瘀血結的情況。

先未苦時,但欲飲熱,這個病重起來不一定欲人蹈其胸上,痛疼都要發生的,在他未苦的時候,只是有上面的情況,人但欲飲熱,這也是有寒的關係,這個寒能令氣鬱、血凝,這是寒造成的,所以人也願意飲熱,旋覆花湯主之。

這旋覆花湯底下不是有個注嗎,林億他們說各本都是旋覆花湯,但這個方劑不見,其實這個方劑在婦科里,後面婦人雜病中,就是旋覆花、蔥白、新絳這三味葯,新絳拿紅花代替就行,新絳現在很難得了,也就是行氣活血去淤的葯,可見它治肝著還是對的,放在婦科可是不對的,講到婦科要說一說,婦科里說這方子治婦人漏下血崩這類的情況,如果漏下血崩,那你再用行氣去淤的葯是錯了,所以這個方子應該放在這,不該放婦科,等講到婦科再說方子。

心中風者,翕翕發熱,不能起,心中飢,食即嘔吐。

翕翕發熱這是中風證了,太陽中風是翕翕發熱嘛,他說這個心中風,是中風影響在心臟了,不是一下子中到心裏面去了。那麼這個風主火,心是火臟,風又是陽邪,兩陽相爭,所以要翕翕發熱。

熱傷氣,所以人不能起,其實翕翕發熱、不能起就是個表證,表證會身上疼痛,影響到活動,在這就說不能起。

那麼熱波及到心,心氣一定虛,心虛者心中飢,心怎麼餓呢?這不是說胃,內經中有這麼一句「心懸如病飢」,心裡發空,說的是心氣虛,就像心懸著,像挨餓的滋味,它說熱影響到心臟了。心中風,心臟由熱而至虛,所以心懸如病飢,就像裡頭有空洞這麼難受。

食即嘔吐,胃也受熱擾,也不能吃東西。這是心中風,心火再加上風熱,這麼一種熱,要翕翕發熱,熱能傷氣。內經中一句話壯火食氣,氣食少火,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說胃這個臟器,喜溫不喜寒,但大溫不行,所以我們用藥也是如此,甘溫的葯調理胃是最好的,大熱反而食氣;氣食少火,就是稍微的甘溫能養胃,胃生津液才有了氣,這個胃能化谷生津液;壯火食氣,吃了大熱的葯反而食氣,這個火反而能把津液烤乾了,所以胃熱不能吃東西,食即嘔吐。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

如果心要中寒,因為心是火臟,為寒所束縛,它這個熱是內郁,熱不得放出去,為寒所約束,熱郁於內就有這種情況,感覺心如啖蒜狀,熱辣辣的,又熱又辣、像吃大蒜的滋味,心像這個樣子,是因為熱內郁而不得外出。

如果再厲害,不僅是吃大蒜熱辣的感覺,而且還要疼,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前後牽扯痛,就像蟲子往來,而疼痛不已,像蟲子從前到後,從後到前,往複不已,疼痛不止,這麼個比喻。

如果脈浮者,這個病上郁之機,自吐乃愈,自吐可以好病了。這個與前頭講的胸痹相仿,胸痹與現代心絞痛相似,尤其有幾個方子桂枝枳實生薑甘草湯,心弦痛就是現在說的心絞痛,那這個也是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這個葯都用的是溫性葯,所以用半夏栝蔞薤白白酒,主要是薤白止疼痛,瓜蔞雖不是溫性葯,但也不是大苦寒的葯。

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

心傷,就說明不是由於風寒,既不是由於中風,也不是由於中寒,是內傷所得,內傷的心傷,那問題多了去了,這裡也是個概要的說法。

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心傷則心氣必虛了,心主火,心虛而陽易動,不耐勞動,一勞動顏面紅赤。下重是什麼道理?心氣虛不交於下,上盛而下虛。心中痛而自煩,發熱由於心陽上虛,腎陰從下往上攻,乘心陽之虛,腎陰動於下,所以心中痛而自煩。

發熱,這個熱不得下交,本來也不下交,讓寒一攻更在上面了。當臍跳臍跳者是水動之狀。其脈弦,弦有水之應,有水這個脈是弦的,脈弦、脈緊、尤其脈沉都主水、主寒,這就說明腎陰往上攻,腎主水,水氣往上攻,所以臍跳是水上攻,水動的一種狀態。

咱們講過苓桂棗甘湯治奔豚也是,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是水動的地方,與這個是一樣的,臍跳是水動之狀,脈也應之弦,也是有水的脈。這一系列的問題全由於心臟傷所至,稍有勞倦,即顏面就發紅赤,這是虛嘛,一動就那樣子,但下面不是,心氣虛的不能下交,古人是這麼看,心腎兩個臟,心火交於下,腎陰交於上,這個在卦上天地泰,古人觀察,也是取自然界的現象來觀察的。

內經中講的很清楚,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雲彩雖然在天上,可是它是由地上去的,就是地氣往上,然後它得返回來啊,所以天氣下降,天雖然在上,但作用是在下面,所以八卦地天泰,地氣在上,天氣在下,這樣上下才通調,才對。這段書正好是相反的,天地否,天氣在上地氣在下,始終不溝通,這就壞了,這是根據八卦講的。

那麼水火呢,也這麼看的,所以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觀察現象,所以水火看得很清楚,說水火既濟,水是就下,火是炎上的東西,可是作用在哪呢,水得在上面,火得在下面才行的,比如燒茶,把壺放下面那不行。如果反過來,就是水火不交了,就不濟。所以易經這個東西可看,他不是隨便說的,是觀察萬物之像的一種體會。中醫裡頭就有這些東西,古時候沒有旁的科學嘛。

方才講的心氣虛,腎為什麼往上跑呢,這個心氣虛不往下交,但腎不虛啊,腎趁著虛它往上沖,可是衝到心上還是不交,心火也往上跑,所以它們倆還是不交,就是不濟的現象。

心死臟,浮之實如丸豆,按之益躁急者,死。

這和上面講的真臟脈是一樣。心脈也,心旺於夏,夏天這麼脈呀應該洪,可是也不能過洪了,他只是洪沒有一點緩和之氣那就壞了,那就是所謂的真臟脈了。

那麼心的真臟脈呢,浮之實,就是輕手按著他就實,實到什麼程度呢?如丸豆,古人這個丸,指彈弓的彈丸,就像彈丸和豆子那樣的堅硬,這不是好現象,一點緩和之氣都沒有了。按之益躁急者,死,你要使勁一按啊,那就更亂了,躁急,那在手底下翻滾,這洪就是過了,沒有胃氣,所以這是心死臟。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

邪哭就是無故的悲傷,這個還是接著上面心氣傷來講的。那麼這個人無故的悲哭,而使魂魄不安的話,這種情況都是血氣少也,血不足以養心,血少,那麼也使心病了,就發生上面這種情況。

血氣少者屬於心,那麼血氣少發生上面這種病,這種病屬於心,因為血脈通於心嘛。咱們以前講的百合病,大家還記得吧,那個人也就是魂魄不安啊,也就是血少,也屬於心嘛,回頭看看百合病就知道了。由於心氣虛,其人則畏,古人認為心是人的主宰,心為君主之官嘛,如果心氣虛了,那麼沒了主宰,人就怕,所以其人則畏,就畏懼而多驚多恐了。

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這都是魂魄妄行所致啊,主要是由於心臟傷,這個傷是由於血少。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這個在《醫宗金鑒》給改了,我看改的不對。他這個陰氣指什麼呢?陰氣指血分,就是血少的那個血。如果由於血氣衰,而致這個心臟病,為癲病,就指上面說的血少而致的這種病,這種病就是癲,無故悲傷啊,行止無常啊,不打不鬧的這種病古人就叫做癲,這是由於血虛,即便有熱也是虛熱的形像,這個是不能攻的。

這個陽氣指的是津液,在這個書里仲景陰陽老這麼說的,一個指血分,一個指氣分,這個津液屬氣分,這個氣我們就叫做陽。咱們脈也是這樣的,在血管內他是屬於血分,這個作用他叫做營,那血管外就是氣分,氣分是什麼呢?就是津液啊,它的作用是衛,衛代表著防衛,就是現在說的免疫能力;那血它的作用就是營,跑出血管,到組織細胞間,去營養組織細胞了,也有組織細胞反回那種液體,裡頭有廢物,這些都是在組織間隙,那種東西這個古人叫做氣。

所以氣在內經里說如霧露之溉,遂謂之氣,並不是呼吸氣的氣,不是哪個。那麼津液就屬於氣分,所以古人叫陽氣,如果因為津液虛、大便硬而發生陽明病就會狂,你看我們講那個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之類的都是里實了,所以那個為狂,他《醫宗金鑒》那麼看的,他說陰氣虛,陽氣必盛,那怎麼能癲呢?後世都這麼解釋,他把這兩個都給改了,不對的,仲景的書不那麼看,他這個陰陽的看法和後世的看法截然不同。

咱們在傷寒論講過不少了,亡陽就是亡津液,你看桂枝二越婢一湯,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是沒有熱,沒有熱給吃石膏那哪對了,就是沒有津液,所以不可發汗,發汗最亡津液,應該怎麼辦呢?得用桂枝二越婢一湯,輕輕的解表葯還得加石膏,這才講的通,那要沒有熱還行啊?後世醫書對這個陽陰看的過死,陰就是寒,陽就是熱,這是不對的。

脾中風者,翕翕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瞤瞤而短氣。

古人說脾主肌肉,脾中風者他肌肉不是和了,一定翕翕發熱的,這和太陽中風一樣,桂枝本為解肌嗎?這太陽中風,翕翕發熱,也是肌不和嘛,這幾段就從那裡套出來的。

形如醉人,醉人什麼樣,就是嘔吐、眩暈,這嘔吐、眩暈都是停水之像。腹中煩重也是內有飲的情況,重就是有水了,那麼這說明什麼問題?脾的功能正常是行津液、運輸;脾病了,運輸失職了,所以飲聚為水,不運輸,可不就是這樣,形如醉人,胃裡停水他就要吐,胃裡有水,腦袋就要暈,形如醉人是這麼一種情況。同時這水在裡面,腹中煩重,那麼來到外表,水氣在外表。這個皮目,皮是指身上的肉皮,目也是指眼皮,凡是水氣在皮膚裡面,它要瞤瞤而動的。

這個將來到水氣篇里要講到的,四肢聶聶動那是皮水,皮膚裡面有水氣,影響到皮目瞤瞤而動。而水在胃裡使人短氣,水壓著橫隔膜,使呼吸不利,人就短氣。

脾中風,脾主肌肉,所以它要發熱、發燒,就是肌不和。脾主運輸,脾病而運輸失職,飲聚為水,水的部位不一樣,有的在里,有的在外,所以寫的癥候都是概括的說法。另外這章脾就只有中風,沒有中寒,所以這一篇很不完全了。

脾死臟,浮之大堅,按之如覆杯,潔潔狀如搖者,死。

脾死臟,脾脈應該緩,應該弱,如果浮之大堅,輕手按他又大又硬,同時一按就是加力看脈內的情況,就像扣著個茶杯、酒杯似的,它這是形容的,沒有這麼大。潔潔,就是中空,潔潔狀就是空空無物,光在外面扣著這麼個挺硬的東西,而且如搖,光晃蕩如搖擺,這樣一點胃氣不存在了,這是脾之真臟脈見,主死。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這是陽明篇抄下來的。趺陽脈是候胃,咱們診胃的病可以診足趺陽穴。這個趺陽脈,浮而澀,浮主熱,浮不一定主表的,有時主熱,胃熱則強,所以浮者胃氣強,就是胃裡有熱;澀,津液虛謂之澀,津虛血少脈就澀,不流利。

底下說呢小便數,小便數導致津液亡失,脈應之澀,所以說澀則小便數,由於小便數造成亡津液,脈才澀,它沒當時解釋,之後它就接二連三的來了。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是胃有熱,因為診的是趺陽脈,所以浮則胃氣強。澀是津液不足,津液虛,為什麼虛,因為小便數,所以他說澀則小便數,中間含蓄到裡頭了,沒怎麼解釋。

浮澀相搏,胃氣又強,小便又數而使其津液傷,這兩種問題結合一起叫作浮澀相搏,那裡面津液沒有了,胃腸干,大便一定硬,其脾為約,古人管這個癥候叫脾約證。這個脾約就是古人對脾的看法,認為脾是行津液的,為胃行津液。古人這個看不清楚,飲食入胃,經過消化之後,脾上輸於肺,它怎麼跑到這肺上了呢,古人搞不清楚,咱們現在知道必須到肺接觸空氣,這個氣的成分才算完成,養人的精氣才完成,光有水谷也不行,也得有氧氣,這個精氣輸送全身才能有用,水谷精微與氧氣擱在一起才叫精氣。那麼古人說這是脾乾的事,脾給輸送的,那麼這個胃幹了,沒有津液可輸送了,這個脾受制了叫脾約,約者,窮也,無津液可輸送。所以這個病並不是脾的病,由於脾約倆字,給擱到這,這是錯誤的。

這個麻仁丸古人叫麻仁丸,因為這個脾約的關係,現在叫麻仁滋脾,滋脾來了,這哪對呀,事實上並不是脾干吧了,它是無津液可輸了,麻仁它滋什麼脾呀,不是滋脾,它是滋胃,你看這個葯,它是小承氣湯加的麻仁、芍藥、杏仁,都是滋潤養液的葯,同時也攻下,是治陽明病。

不過這個陽明是熱輕,因為不是熱結實於里,所以它不用大承氣湯,而且這種雖然大便硬,但人不感覺難受,現在的習慣性便秘都屬這種,這沒有熱,老年人便秘也屬於這個。所以這葯是好,好是因為他不瀉下,它作成丸子他每回吃的少,主藥用的麻子仁,麻仁是個緩下藥,滋潤緩下,再做成丸子,不像光用承氣湯猛勁,所以這個葯長期服用對人無壞處,它沒有下熱作用,它沒有芒硝,芒硝是寒性葯,去熱。那麼這個方子,咱們以前也講過。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朮湯主之。

那麼在脾還有個中風,這腎連中風都沒有,中風中寒都沒有,所以這個東西很不完全。這又提個腎著,這腎著是照部位說的,古人說這個腰是腎的部位,事實上與腎沒有關係,你們看這個經文就知道了。

所謂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身體重就是組織里有濕,組織里有水分,他就身子沉。腰中冷,他這個地方在哪呢?在腰,所以在腰這個地方冷,水啊性寒這是肯定的了。所以水在胃,當背部寒,背寒如掌大,就像巴掌那麼大,背寒都是胃中有停水;腰冷呢,這是在這塊有停水,所以說腰中冷,濕水之氣都在這裡。

如坐水中,冷那個樣子就像坐在水那種情況,水指冷水說的。形如水狀,有時能腫點,就像水腫的樣子,但有時也不腫。那麼要是水氣病,水哪來的?一般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影響水的代謝的關係,人都渴。那他這個正相反,反不渴,小便自利,他與一般的水氣病不同,他這個來頭不是那麼來的,不是由小便不利來的,這裡小便反倒自利,自利就是頻數,而且他也不渴。飲食如故,它這個病胃裡也沒有水,病不在胃,所以飲食也如故。病屬下焦,它這個病純屬在下焦這個地方。

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它這個病怎麼得的呢,它說原因了,這是由於身勞汗出,看這個書說的情形是勞動人民多呀,人勞動他就出汗,雖然出汗但不能換衣服,汗浸濕衣服,衣服就濕了,濕了一涼它就冷啊,那衣服裡面老是冷而濕,冷濕在這裡,再出汗出不來了,那麼咱講汗出當風的這個關節炎啊,和這個是一個道理,汗排出去,一方面排出熱,一方面排出廢物,冷濕在外頭,它這個汗就不得排出,不得排出,它就在組織裡頭就郁到那個地方了,一回不要緊了,它擱個身勞,表示勞動人民天天這樣,這就成問題了,久而久之,這就成了濕而為痹嘛,汗老是出半截,要出衣服冷濕了汗就出不了,該出的汗在皮膚里積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病了,這個病是這麼來了,這個有道理,咱們說那關節炎大概也是這樣來的。所以他要是外頭涼、陰冷,那麼該出的汗不讓它出來,一閉塞它就留在裡頭了,這個它不是一時的,是久久得之。

腰以下冷痛,腰以下又冷又痛。腹重如帶五千錢,這個肚子前邊,組織裡面都有水氣,不光是後腰,這腹沉得就像帶五千錢,古人都花銅錢,五千個也不少了,也夠沉的了,形容這個沉吶,就像那個樣子。那麼這個呢可以用甘姜苓朮湯這四味葯來主之。

這個方劑治這個病確實有效,在臨床上這個病常遇到,有人說腰痛,你好好問,他腰較涼吧?四肢沉嗎?假設有這個情況用這個葯准好使,這個我在臨床上就遇到多少次。所以治腰痛也沒有靠一個方劑來治的,就是辨證,中醫就這麼一個問題,它是這個方子的適應證,要不是這個證你用那個方子一點效也沒有,甚至有害處。

這個方子很好使,它是甘草、乾薑加上白朮、茯苓。現在我們擱蒼朮啊,這個白朮我用著不如蒼朮。甘草、乾薑是溫中去寒的,同時這個葯也治小便數,咱們講那個肺痿、肺中冷,那個病有遺尿、小便失禁,它這個小便數也是這個樣子,由於身上有冷濕,小便也打算排出去但排不出去,雖然小便挺多,但病還是治不了,所以古人用這個方子行了,一方面苓朮排除水氣,同時用甘草、乾薑溫中祛寒,這幾味葯協力到一起就對腎著這個的病。

這個方子平時用的機會不少,如果病人還有血虛,你用這個甘姜苓朮湯再配合當歸芍藥什麼這個機會也有呀,既有這個病,同時覺得有貧血的情況,也可以合著用,這我都用過。

腎死臟,浮之堅,按之亂如轉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跟上面一樣,都是五臟脈見真臟脈必死。腎脈應該沉,腎主冬啊,冬脈如石,就是沉的意思。浮之堅,輕按這個脈就堅硬。按之亂如轉丸,一按之,手底下脈的至數不分,而如轉丸,硬的很。益下入尺中者,死,越往底下越厲害,下入尺中,尺以候腎,到尺中而堅,按之如轉丸更厲害,這就是腎之真臟脈見,主死。

到這裡把五臟風寒講完了,裡頭擱幾個病名,一個叫肝著,一個脾約,一個腎著,這個東西,尤其脾約是陽明篇弄出來的,我想是後人搞的,不像張仲景的口氣,是不是也多大關係,反正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像腎著這個治法都挺好的。

問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謂也?師曰:上焦受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遺溺失便,其氣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

什麼叫三焦竭部呢?三焦虛竭各有部位,他是這個意思,所以它說三焦竭部。上焦竭者,善噫?這個什麼意思,這句話大概古醫書准有的,師曰:上焦受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它這個上焦啊,受中焦之氣,如果中焦氣要是不和,它就不能消谷,中焦是指胃說的,它不能消谷,就沒有精氣以奉上,供給上焦,所以上焦它虛。不能消谷,就能打嗝,這是胃虛的反映,就是胃不和造成的。

下焦竭,即遺溺失便,其氣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事實上不但上焦受中焦氣,而下焦也稟氣於中焦,中焦胃是人的生之本了,下焦虛竭,遺溺失便,二便失禁,這屬於下焦了,但是本身這樣的虛衰,主要是來自於胃不和,也是中焦之氣不和。我們有一句話,上虛不能制下,胃不和,就不能制約下焦的失禁,這有點五行的味道了,古人說胃屬土,土可以克水,土虛了就不能制下焦了,不能自禁制,就是下虛,我們剛才說的甘草乾薑湯,或者甘姜苓朮湯,這個葯與這個都有關係。

這個甘草、乾薑本來就是健胃的葯,它能治小便失禁、遺溺嘛,所以這個甘姜苓朮湯它也是,也能治遺尿,因為是從甘草乾薑湯那來的嘛,都是治胃的葯,這也通過臨床的實在情況。所以中焦不和能導致下焦不能自禁制,就是因為胃不和,就失去約束,所以二便失禁,它是這麼看的。

不須治,不是這個病不要治了,是要你不要治下焦,這一般注家都搞錯了,二便失禁這個病還不治?非治不可,它不讓你光治二便失禁去,補下焦越補越不好,得使中焦氣和,不久就會好的,你得治中焦,用甘草乾薑湯之類的葯。所以這個地方,有的注家說這個病不要治,二便失禁這病還不治,這說得過去嗎,它是不讓你瞅著下焦治,雖然這個癥候看起來是虛竭在下焦,但其氣不和是在中焦,你治中焦就行了。

史丹利按:這個可以跟傷寒論「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葯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複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互參。

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腸有寒者,多鶩溏;有熱者,便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

師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這我們在肺痿講過了,熱在上焦者,肺受之,肺在上焦嘛,所以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胃受之,中焦就指胃說的,則為堅,胃熱到相當程度,大便就要硬,就是陽明病。熱在下焦呢,就膀胱受之嘍,就尿血,這尿液被熱蒸幹了,裡頭容易有結石,排尿的時候就會尿血。

大腸有寒者,多鶩溏,大腸有寒,常常溏瀉,平時溏瀉的大概都是大腸有寒。有熱者,便腸垢,大腸有熱就得痢疾,腸垢,古人把痢疾叫腸垢。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這個下重不是我們里急後重那個後重,它也是後重,不過這個是脫肛,因為有寒了使大腸松馳,小腸本來屬火了,它有寒後他移寒於大腸,是寒多虛,脫肛帶血,這個便血,就是下血,下重指脫肛說的。有熱者,必痔,小腸本來是屬火呀,心之腑嘛,如果再有熱,火上加熱,一定要移熱於大腸而為痔,痔瘡了。這就是三焦及三焦所屬的腑臟都略略的看一看,下面說的就是積聚。

問曰:病有積、有聚、有谷氣,何謂也?師曰:積者,臟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輾轉痛移,為可治;谷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複發為谷氣。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病有積、有聚、有谷氣,這是怎麼一個關係呀?師曰:積者,臟病也,這個積屬於臟病,最深,終不移動,永遠在那個地方、不移動。聚者,腑病也,病淺,發作有時,臟是藏而不瀉,所以那個地方有病不動,腑不是,時有時無,聚散無常,輾轉痛移,為可治,這個痛無定點,一會在這一會在那,聚這個病容易冶,言外之意,積病不好治。這個谷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谷氣是脅下痛,一按就好了,它是氣嘛,你不按它又來了,這就叫做谷氣。所謂谷氣,現在的話是消化不良的情況。

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診積的一種大法,就是論脈呀,脈來細而附骨者,是積都阻礙血,所以這個脈非常細,而且沉的厲害,這是在臟病嘛,它深,非常沉,沉到什麼程度呢,入附骨,使勁按,脈又細又沉,那麼就是積的脈應。

那麼這個部位跟臨床很有關係,這個說的很好,咱們一般看病診脈根據這個很對的。寸口,積在胸中,脈分三部,寸、關、尺。胸中有積,現於寸口。微出寸口,積在喉中,稍稍出寸口上頭點,積在喉中,再往上還是往上,就是上以候上。關上,積在臍旁,正在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稍稍在關上偏上一點,積在心下,關上那是在臍旁,這是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稍稍的在關往下一點,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氣沖是個穴了,尺中,最下面。

脈出左,積在左,如果你左手見這個脈,那這個積在左邊。脈出右,積在右,右手見這個脈,積在右邊,這個挺準的,注意觀察。脈兩出,積在中央,兩手都有,這個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究竟這個積在哪呢?用這個就行了,根據上下左右,各以其部處之,看看在寸啊、微出於寸啊、關上呀、關下呀等等,把部位搞清了。比如左寸見、右寸不見,那在左胸上了,就這麼個意思,各以其部而來處理就對了。

這一章後面部分挺好,後面講的診積的脈法,不光是診積了,一切都可以根據這個,配合臟腑之說根本是有問題的,就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左以候左,右以候右,這是對的。至於三焦節部這一章也挺好,他說五臟風寒吶,這個與它這個書啊,在張仲景的辨證沒有這個,不像是同一個人的東西,值得懷疑的,但也有些要知道的東西,也有用,我這麼懷疑,不一定對。因為這章不多,所以一天就講完了。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良醫雅集。 加入專業的中醫社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郝萬山:講津虧便結證、下法辨證和禁例(學中醫必看)
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黃芪鱔魚湯
走近中醫:排憂解難之和法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喵圖粹 臟臟風的水波紋真的真的太好看了吧!
風水小知識:陽宅中這三處屬於「臟風水」,一定要及時處理
歐洲藥品管理局警告:因心臟風險叫停芬司匹利鎮咳葯!
臟臟風?放開吃?這兩個潮漢堡讓你大口啃肉不顧吃相!
提醒:空調久不清洗 吹出來的是「臟風」
美甲也有「臟臟風」?出乎意料的好看!
美甲也有臟臟風?出乎意料的好看!
他們說女生更喜歡穿臟臟風球鞋的男生?
廁所最忌諱這「4條臟風水」,不僅影響家人身體,還「橫禍」不斷
秋冬超有藝術感的「臟臟風」美甲,新年塗上美滋滋!
每天兩罐果汁汽水,心臟風險會加倍
最新研究發現:早餐吃錯了,心臟風險暴漲27%!
早餐第一口吃錯了,心臟風險暴漲27%!中老年人千萬別瞎吃…
早餐第一口吃錯了,心臟風險暴漲27%!中老年人千萬別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