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風眠山水作品

林風眠山水作品

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廣東省梅縣人。1918年參加政府贊助赴法勤現代流派影響,如後印象主義、野獸主義及原始主義,其中又以馬蒂斯、莫迪格瑞安尼為甚。他們的影響體現於林風眠中西結合的畫風之中。其作品曾入選法國秋季沙龍。林風眠於1925年返國,被聘為北平國立藝專校長。後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創建杭州藝專並任校長。經常撰文宣傳中西藝術結合的創作經驗和理論。1977年移居香港,仍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創作直至晚年。曾任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為上海乃至全國的美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赴港前將其在上海時創作的105幅作品存放於上海中國畫院,不久又將這批存畫全部捐獻國家。他以獨立特行的美術天賦,勇猛精進的求索精神,深入體悟西方美術的精髓,西為中用,萬法歸一,以其開拓革新的精神,開創了迥異於古人他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畫風。成為融匯中西、凸顯民族精神的傑出美術家。無論世人的審美有何差異,而林風眠是公認的20世紀不可或缺的美術大師,則是不爭的事實。他是享有國際聲望的畫家之一,我國當代美術的宗師,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蘆盪飛雁圖》 60×60cm

林風眠是徹底的革新者,但是他是在對傳統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的破舊立新,七八歲開始學畫,即從傳統入手,臨習《芥子園畫譜》以掌握了中國畫的基本規律。他明確提出博學的重要性,學傳統,他更傾向於從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同時飽吸西方藝術之甘露,養己浩然之正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歐洲學習的六年中,眼界大開、廣覽博學,煉就了非常紮實的西方藝術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日後研究中國當代新藝術形式確立了一個出發點。也正因如此他的畫才兼具中西兩種風情,並由此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藝術源取大自然,又高於大自然;既有藝術大師的智慧與優雅,又有現實社會人的濃濃情誼。

《霧》 73×70cm

《葦汀漁舟》 68×68 cm

《山鄉》 1950年代上海中國畫院藏

林風眠式的色彩質感獨樹一幟。無論在是江南風景畫《農村小景》、《山鄉》、《柳林》,花卉主題的《濃艷》、《葵花》、《鮮花》,神態各異的仕女畫《琵琶仕女》、《吹笛仕女》,還是《寒鴉》、《貓頭鷹》等畫中,他都大膽作出混合使用墨汁、水粉、水彩的嘗試,在朦朧的墨色之上層層渲染出濃烈又通透的復調色譜,將流暢輕快的線條引入渾厚的塊面,濁而不重。

《山水》 66x66cm

《山水》 40x56cm

林風眠的美學思想具有超前意識,他以一生不懈的努力,證實了中西融合亦是中國畫走向現代的可行途徑。他在否定傳統文人畫程式的同時,吸取與保留了傳統文人畫對於神韻的注重,他創造出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使中國畫的表達方式既具民族性又具世界性。林風眠的畫,有傾向於色彩表現和水墨表現兩種形式,他的水墨畫常以簡練的線條和闊筆墨塊,通過富有韻律的構成,來表現恬靜的鶴、鷺等水鳥,以及那些荒寂的自然景物,這些作品表露出了他內心的孤寂,以及對民族的憂慮等情懷。幾筆淡墨橫掃,表現水天一色的空曠渺遠,近處幾筆重墨,描畫出幾葉小舟,自然流暢又耐人尋味。畫面結構嚴謹,意境悠遠,有一種似真似幻的韻味,靈動而不失深沉。

《蘆盪飛雁圖》 35 x 35 cm

《風景》 67×67cm

《漁舟暮歸》 34×34cm

風景 立軸 33.5×35cm

1943年作 《松間聽雨圖》 立軸 78×41.5cm

《長江書畫》由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主管,湖北書畫院主辦,是一本推介長江流域實力派和潛力書畫家,融紙媒、手機網路和美術視頻為一體的季刊雜誌。

《長江書畫》在上海到重慶各省會城市的政府文化機構、商學會、文化部64家誠信畫廊等長江流域500多家畫廊派送。雜誌的電子綜合版、個人版也在推廣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展中國 的精彩文章:

張大千山水作品
中國畫學會「長江採風團」赴三峽寫生
中國畫學會「萬里長江採風團」赴三峽寫生
黃賓虹花鳥作品

TAG:藝展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明瓚 山水作品
李秋君山水畫作品
唐伯虎山水畫作品
品讀龍志軍的山水畫作品——山水清音
賞評山川風水山水畫作品——源遠流長
蕭俊賢山水作品
山水畫作家宋唐——風景感悟情懷 山水品位人生
吳湖帆山水作品欣賞
許振「水韻青花」山水作品欣賞
陳煒山水畫作品欣賞
畫家蔣偉風水山水畫系列作品欣賞
鏡頭裡家鄉的山山水水——閆劍冬作品賞析
許仁強 山水玉雕作品
白雪石山水作品欣賞
陸儼少山水作品
清 吳歷 山水作品選
范朝霞永定河山水風情油畫系列作品欣賞
范保文山水作品欣賞
胡江山水畫作品欣賞
吳靜山山水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