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容生——也說「畫品」

林容生——也說「畫品」

我們對畫畫的認識和熱情,最初是建立在對自己那隻手的信心上的,因為我們知道,不管怎麼說,畫畫是一門手藝。

於是不論是先生教畫畫還是學生學畫畫,一開始都是把訓練手頭的技巧看作很重要的東西,即便是在現代的院校里,我們也把美術專業稱為「術科」,並安排了大量的時間來做技巧練習。以國畫來說,這些練習涉及執筆和運筆的提按頓挫動作、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到工具材料的了解和應用以及臨摹與寫生中對形象和筆墨愈來愈精確的模仿與展現,其中也包括了我們對某種乃至多種己被認為是完美的法度與風格的模仿與展現。由此我們獲得了一種技術上熟練。這種熟練使我們具備了基本的造形能力和畫畫的信心,儘管它僅僅建立在用手的基礎上。

林容生,男,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研究員、專職畫家。福建師範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

這樣用手畫出來的畫,古人把它稱之為「能品」。有人把它鎖定為目標,下苦功幾十年。技巧熟練的作品表面上完整漂亮,但往往缺乏深度。

於是我們開始用一種做學問的態度回望歷史,環顧現狀,關注形式。開始用頭腦思考和比較古代的、現代的、東方的、西方的,寫實的、表現的、具象的、抽象的,並期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法度和風格——從題材到內容,從形體結構、筆墨結構以及構圖、色彩、肌理到它們之間的節奏關係等一系列繪畫的形式因素,通過想像尋求靈感和標新立異。這種努力的目的要超越傳統的法度,建立有個性的樣式並使作品獲得某些學術上的意義,提升作品存在的價值。

用手加上用腦畫出來的畫,體現了精湛的技巧和聰穎的智慧,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用古人的話可以把它稱之為「妙品」。我們為自己具備這種能力和智力而開始有了一份成就感。畫畫的過程中的這種理性的探索看起來理所當然,但依然有一種為獲取成就而作為的功利傾向。它使畫畫成為缺乏激情的思辨,有人在獲取了這份成就之後固步自封,並在功利的制約之下和陶醉之中喪失了創造力。

於是我們開始追問自己「我們為什麼畫畫?」事實上在古今中外許多大師的作品之中我們看到的還有許多手藝和學問之外的東西——有的痛苦有的快樂有的深沉有的激越;有的崇高有的真誠有的純樸有的超然。我們由此窺見他們的心路歷程,體察他們的心靈世界——那些作品超越了技巧和智慧體現出一種精神,讓我們獲得了真正讓我們感動和給予我們啟迪的東西。

這種超越了技巧和智慧體現出的精神,中國人稱之為「氣」。我們說雲林的畫有清逸之氣,弘仁的畫有冷峻之氣,八大的畫有孤傲之氣,都是一種精神狀態的真切體現。而我們由此可知他們的內心必有一段不同流俗的空間,必有一所不同常人的世界。

這種精神,生於天,養於地,成於心。有了這種精神,畫畫才能超越技術超越學術而真正地成為藝術。真正的藝術是心靈的,它不張揚技術、不炫耀智慧,它呈現的是我們的內心世界。因此,畫畫除了用手用腦,用心也是很重要的。讀書識理,「加以致知格物之動,悟道參天之力」,逐漸實現心靈世界的充實與脫俗,是養氣的基礎,也是用心畫畫的前提。

用心畫畫,要有一個對自然對生活感悟之心。這種感悟之心建立在我們在親近、關懷自然與生活的過程中對大千世界至善至真至美的體驗和接納之上,它可以使我們的心靈世界更為親近和關懷自然與生活的大千世界。

用心畫畫,還要有一個對生命與個性的珍愛之心。這種珍愛之心建立在我們在藝術與人生的旅途中和有緣有情的一切真誠相重和歡喜相待之上,它可以使我們的心靈世界更加貼近和包容廣大的大千世界。

用心畫畫,還要有一個清靜之心和平常之心。清靜之心可以讓我們在畫畫的時候去除急欲與紛擾,身心處於寧靜清安的狀態一心一意地樂享筆動墨流之趣;平常之心則可以讓我們尊重理性的同時也尊重感覺,面對功利而不執著於功利,以一種輕鬆平靜的心情自由自在地在畫畫的過程之中流露心跡。

用手用腦再加上用心畫出來的畫,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神品」了。

古人認為「神品」己經是一個很高的境界。我想也是。而最高境界的畫是在實現了對生命的澄澈觀照之後大徹大悟的境界。不執著於手,無掛礙於心,如弘一法師的「天心月圓」、「悲欣交集」,如周思聰淡墨中的蓮花,那是一種用生命畫出來的畫,客觀地說,不是我等平常人所能輕易達到的。

--------己卯年初冬於閩中卧雲堂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宋代文人畫的興起:得之象外 寄情其中
海底最美的有機寶石—硨磲
美學的根本,帶給人自由的精神,一生得大自在的自由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林容生教授的五位山水畫博士生
相看莫干-中國畫名家暨北京逸真畫院作品邀請展之林容生
林容生:消逝的風景
黃賓虹、王文芳、白庚延、林容生、杜大凱、魏雲飛國畫山水
數到雲峰第幾重——林容生訪談錄
傅抱石、祁昆、林容生、楊葆光、朱振庚、許欽松國畫山水
林容生、李行簡、孫本長、秦嶺雲、李寶林、張復興國畫藝術
何加林、林容生、吾淮子、白雲鄉、王明明、周韶華國畫山水
龍瑞、李寶林、李行簡、林容生、張仁芝、周韶華國畫山水
魏雲飛、李行簡、趙衛、周尊聖、林容生、張復興國畫藝術
林容生、張復興、趙衛、范揚、林海鍾、孫其峰國畫山水
龍瑞、方駿、孫克綱、王明明、林容生、王鏞國畫山水
林容生、陳平、龍瑞、魏廣君、盧禹舜、方駿國畫山水
岑學恭、林容生、苗重安、謝冰毅、張步、徐希國畫山水
吳湖帆、石鼎山樵、林容生、滿維起、朱松發、范揚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