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蹇義生平簡介

蹇義生平簡介

蹇(jiǎn)義(1363年-1435年2月12日),原名蹇瑢,字宜之,四川行省重慶路巴縣(今重慶市)人。明朝永樂、洪熙、宣德年間重臣、進士出身。

蹇瑢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進士,為朱元璋賜名「義」。建文年間,官至吏部右侍郎。永樂年間,晉陞吏部尚書,並負責輔導皇太子朱高熾。洪熙年間,晉陞少師,此後受明仁宗、明宣宗所倚重。明英宗即位後逝世。

生平

根據蹇氏族譜記載,蹇氏家族的蹇政福在元末的1206年從江西遷移到重慶,蹇瑢是蹇政福的四世孫。

洪武、建文年間

蹇瑢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進士,被授予中書舍人。他奏事很合明太祖心意。明太祖問道:「你是蹇叔的後代嗎?」蹇瑢叩頭不敢回答。明太祖喜歡他的誠實,為他改名為「義」,並親手寫下蹇義之名賜給他。他任滿三年應當升遷,明太祖特命滿九年後再升,說:「朕將要用蹇義。」因此他朝夕侍從明太祖左右,小心敬慎,不曾觸怒明太祖。明惠帝即位後,推測明太祖之意,升蹇義為吏部右侍郎。當時齊泰、黃子澄執掌政權,外興軍事,內改制度,蹇義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國子監博士王紳寫信去責問他,蹇義無法回答。

永樂年間

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攻入金陵應天府,蹇義前去歸順,升為左侍郎。幾個月之後,升為吏部尚書。當時正致力於糾正建文時期的政治,凡那時所更改的都全部廢除。蹇義從容說道:「增補貴在適合時宜。先前所改固然不適當,如今一定要全部改回,也未必全部合適。」隨即他舉幾件事為例加以說明。明成祖很贊同,聽從了他的意見。

永樂二年(1404年),蹇義兼任太子詹事。明成祖有事要傳諭太子朱高熾,總是派蹇義去,蹇義總能準確地傳達明成祖的意思。明成祖和朱高熾都愛重他。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前往北京,命蹇義輔佐皇太子監國。蹇義熟悉典故,長於把握根本,軍國大事都倚仗他辦理,與戶部尚書夏原吉齊名,稱為「蹇夏」。三年任滿後,明成祖親自在便殿設宴招待他們,並高度讚揚了他們。蹇義多次奉命兼管其他部的事務,職務紛集,但他處之裕如。永樂十七年(1419年),因父親去世,返回祖籍,明成祖和朱高熾都派官員賜祭。詔令他出來供職。

永樂十九年(1421年),三大殿失火,敕令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蹇義和給事中馬俊分巡應天等府,詢問軍民疾苦,罷免了幾名騷擾百姓的文武長吏,還提出數十項應興革的事情,上奏實行。回來後他治理本部事務。次年,明成祖北征歸來,因為朱高熾曲意寬宥呂震的女婿主事張鶴參見失儀之過,便怪罪蹇義不進行匡正,將他逮捕,關進錦衣衛監獄。到第二年的春天蹇義才獲釋。

洪熙、宣德年間

明仁宗即位後,蹇義、夏原吉都因是元老而為中外所信賴。明仁宗又念蹇義輔佐監國時的舊勞,對他尤為倚重。首先進封蹇義為少保,賜給冠服、象笏、玉帶,並享受二職俸祿。蹇義又歷升為少師,受銀章一枚,上刻「繩愆糾繆」。其後,又賜給他璽書說:「先前朕監國時,卿以先朝舊臣,每天在左右侍候。兩京剛建,政務正繁,卿勞心焦思,不顧身家,前後二十餘年,多次挽救危難。朕繼承大統後,卿贊佐治理,毫不鬆懈,而且更加恭謹。這些朕都深念不忘,茲以自己之意,創製『蹇忠貞印』一枚賜予愛卿,望卿藏於家中,傳給後世,知道朕君臣共濟艱難,共同做出了成就。」當時只有楊士奇也得賜給「貞一」印和敕書。不久命蹇義和英國公張輔以及夏原吉一同監修《明太宗實錄》。蹇義比夏原吉尤為忠厚,但過於周慎。楊士奇曾在明仁宗面前對蹇義說:「為什麼過於憂慮?」蹇義說:「恐怕因為魯莽而留有後患而已。」明仁宗對兩人的意見都贊同。楊榮曾詆毀蹇義。明仁宗覺得楊榮不正直。蹇義叩頭說道:「楊榮沒有別的意思。如果左右有誣陷楊榮的人,願陛下慎重考察。」明仁宗笑道:「我本不信他的話。」

明宣宗即位後,對蹇義的委寄更重。當時正修建獻陵,明宣宗想遵從遺詔要儉約,便問蹇義和夏原吉,兩人極力讚揚說:「聖見高遠,又出於至孝,此萬世之利也。」皇上親自規劃,三個月後陵墓建成,它不如長陵宏麗,其後歷代皇帝都參照獻陵的規制。後來明世宗營建永陵,才更加崇尚侈華。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叛亂,明宣宗御駕親征,蹇義、夏原吉以及內閣大學士都隨從,參預軍中機務,被賜給鞍馬甲胄和弓劍。班師後,明宣宗賜予非常豐厚。

宣德三年(1428年),蹇義隨從明宣宗巡邊回來。明宣宗因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四人都已年邁,賜給他們璽書說:「卿等都是祖宗的遺老,輔佐朕躬。現在已是黃髮危齒,不宜再讓你們處理冗繁的事務,從而有傷朝廷優老待賢之禮。你們可以放下所管的事務,朝夕在朕左右討論至理,共同維持國家的安寧,官銜和俸祿都照舊。」第二年,郭琎接替蹇義任尚書。不久因胡濙的建議,明宣宗命蹇義等四人討論天下官吏和軍民的章奏和建議。賜給蹇義銀章,上刻「忠厚寬宏」。宣德七年(1432年),詔令有關部門在文明門內為蹇義修建新的宅第。

明英宗即位後,蹇義因齋戒得病,英宗派醫生去探視,並問他有什麼話要說。蹇義說:「陛下剛繼承大位,惟望敬守祖宗成憲,始終不渝。」說完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師,謚忠定。

蹇義逝世後,靈柩運回重慶安葬。2008年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在今重慶北部新區大竹林鎮五雲村的龍凼山發現了蹇義的墓葬。

評價

楊士奇:「張詠之不飾玩好,傅堯俞之遇人以誠,范景仁之不設城府,義兼有之。」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齊泰生平簡介
徐階生平簡介
冉閔生平簡介
黃淮生平簡介
郭英生平簡介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張胄玄生平簡介
裴思謙的生平簡介
侯益生平簡介
張亮生平簡介
李德誠生平簡介
楊堅生平簡介
潘素生平簡介
李承嗣生平簡介
李嗣業生平簡介
米志誠生平簡介
侯希逸生平簡介
李世勣生平簡介
邱瑞生平簡介
黃君漢生平簡介
李彥弼生平簡介
尉遲敬德生平簡介
李克用生平簡介
程咬金生平簡介
何履光生平簡介
張定和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