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不能小看印度?正是因為有中國……

為何不能小看印度?正是因為有中國……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中印超過10億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會出現「越大越強」的規模效應。目前,只有中印兩國有這種明顯跡象,其中有深刻的經濟學原理,值得留意。

1、印度,14年前的中國?

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14年的1992年,印度拉奧政府也開始了轉向市場經濟的重大改革。這就是印度不少人與中國比較時,經常強調的「中國比印度先發展了14年」。

乍一聽,這似乎是印度人對經濟落後於中國的簡化解釋,忽略了兩國的眾多差異。但神奇的是,印度一些主要經濟數據和中國差距還真是14年左右。

人口、GDP總額、進出口貿易額、外匯儲備、汽車銷量、發電量,要描述一國的經濟規模,這是最重要的幾個數據。

中國2002年那陣子經濟發展成果已經很可觀了,和1978年相比完全就是兩個世界。印度這些數據項目上和中國12-16年前相近,說明印度經濟和過去相比,確有長足的進步,不可小視。

總的來說,印度相當於14年前中國的弱化版。印度也有一些重要經濟指標與中國差距要大於14年。

印度2016年粗鋼產量9562萬噸排世界第三,與中國1995年9536萬噸相當。

印度鐵路貨運量2016年只有11億噸,只相當於中國1980年的水平。

在一些新經濟相關的數據上,印度差距要小一些。例如印度手機用戶超過10億,2016年智能手機出貨量1.09億部。這是因為手機行業發展太快,中印差距不會太大。

2002年,中國的發展氣氛和印度現在也有相似之處。雖然有了很多成果,但是人們觀察到的是擺在眼前的巨大困境,和先進國家差距仍然極大,比如三農問題。

當時,國際上對中國的預期也沒有多高,認為2030年GDP總額能追上日本就算樂觀。中國當時的硬數據只相當於現在印度的水平,對世界經濟影響力不足。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當年很多人對中國很悲觀。

印度目前與當時中國類似,雖然發展了20多年,還是覺得差距太大。2014年,印度民眾把「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莫迪選了上來。

印度總理莫迪(圖片來源於網路)

2、印度有進步,無奈中國跑得更快

靠著21世紀一波超級經濟增長,中國改革開放在全球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巨大的經濟成果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極具震撼力。

雖然從時間來說中國只領先印度14年,但就在這麼短時間裡基礎數值卻翻了5-8倍。

對印度來說,這個大得有些殘忍數值差距,事實上終結了中印經濟發展「誰更成功」這個話題。印度內部前些年就已不再探討超過中國的可能性,轉而關注印度自身的發展。

其實,這些年印度經濟只要不和中國比較,也算得上成果斐然,在發展中國家中首屈一指。

特別是在中印比較的前期,即使中國數據已經開始放量增長,不少西方背景的經濟學家仍然「逆勢」看好印度的「制度優越性」,各種指數評估硬挺印度。

如2006-2007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印度排名是43位,優於中國的54位。2007年第一期《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印度排名23位,優於中國的29位。又或者用「金磚五國」、「Chindia」等概念將中印強行捆綁。甚至遲至2008年,還有人認為印度能從絕對數值(不是增長率)上超過中國,認為全球經濟危機中國會趴下而印度崛起。

等中印數據差距放大到5倍以上,這類離譜的排名或者預測才基本消停。金磚五國,變成了一金四磚,印度國內都不願意和中國比數據了。

預測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中國不少人對印度不是太看得起,喜歡以獵奇的眼光描述印度的落後與制度缺陷,並以中印差距為例證,將印度當成發展中國家的失敗典型。

但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察方向,其實從經濟成就、全球影響力、進步速度等各方面因素來看,印度可以算得上僅次於中國的有巨大成就和發展潛力的國家。

3、「人口多底子薄」說法過時了?

印度人均GDP只有1700多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名都算低端,但2002年中國人均GDP排名也不高。觀察印度和之前觀察中國類似,不能只看較低的人均數值。

中印超過10億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會出現「越大越強」的規模效應。目前,只有中印兩國有這種明顯跡象,其中有深刻的經濟學原理,值得留意。

以前大家總覺得,人口多會拖累經濟發展,小國更容易快速發展。人口多,好不容易取得一些經濟成就,人均一下就沒多少了。人口5000萬以下的小經濟體在少數幾個產業取得突破,就可以帶動整個經濟快速增長,與人口大國迅速拉開差距。中國抱怨人口多底子薄說了多年,80年代就說不能和周邊地區比發展速度,要和同樣人口多的印度比。印度更一直在抱怨,說人口多沒辦法,「印度式」3-4%的低增長率是被拖累的。亞洲四小龍快速崛起吃香喝辣,中印兩個難兄難弟混得灰頭土臉。

後來中國改革開放搞了十來年,雖然人均絕對數值還是不怎麼樣,但增長率是上來了,打開了想像力。印度1992年搞起經濟改革,部分原因就是看到中國增長率可以高到8-9%,以前是不敢想的。一搞改革,印度增長率還真上來了。這是中國對印度的第一個「理論貢獻」。

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在21世紀初開始10多年又實現了一波超級經濟增長。這次中國進一步用實踐證明,人口超級大國的經濟規模越大,增長反而更容易!中國經濟規模已經很大,還年年增長率排第一。這對印度來說,如果接受經濟競爭輸給中國這個現實,其實是一個超級利好,再一次打開了想像空間,是中國對印度再一次的「理論貢獻」。印度只要能部分複製中國的這次增長,也會讓印度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風聲說,提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基礎模型的保羅·羅默(Paul Romer)很快將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他1986年提出的理論,正可以用於解釋中印這種人口大國的超常經濟增長。

傳統增長理論看物理資本積累,人口大國需要的積累更多,基礎設施壓力大,更容易受物理瓶頸的限制,就是中印兩國長年嘮叨的「人口多底子薄」。

羅默認為不是這樣,在新經濟條件下增長的瓶頸與動力是學習模仿速度以及經濟規模,人口大國反而有優勢。因為人口大國消費市場極大,無形資產利用率高。同樣的技術應用,人口大國有足夠人口去產生經濟回報,技術擴散效應好,人均技術投入不用多高效果就很好,這是小國做不到的。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圖片來源於網路)

4、印度出了個莫迪

既然中國已經完美實現了這種人口優勢技術擴散的「內生經濟增長」,印度沒有理由不動心。莫迪的發展思路就是學習中國,搞基建、搞製造業,make in India,希望重現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已經明確提出來了。確實只有印度有這個潛力,其它發展中國家人口規模以及綜合經濟條件都不如它,只有印度有可能再現一次舉世矚目的超級經濟增長。

我們經常聽到印度各種不靠譜的新聞,制度缺陷、基建缺陷、各種衝突,為何它的經濟增長勢頭卻顯得很好?很大原因就是這個「內生經濟增長」強大的拉動作用。雖然印度現在問題很多,但中國14年前問題也不少。中印這種人口大國勢頭起來不容易,但是起來了那就不得了。

從政治上來說,莫迪的強勢崛起標誌著印度全社會對發展的決心和過去不一樣了。莫迪2014年當選時就是大勝,印度人民黨組成了1984年以來首個單獨多數政府。經過近三年執政,莫迪的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人民黨橫掃今年3月的北方邦立法會選舉,取得了403個席位中的324個。

莫迪的發展主義敘事深入人心,一舉擊潰了印度落後政治勢力的陳腔爛調。莫迪在集會上宣稱:一個全新的印度已經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某種程度來說,相當於印度也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社會共識。對於經濟發展,這種全社會「一定要發展起來」的決心是最為重要的。

從一些經濟現象看,印度也有和過去不一樣的跡象,人口大國「內生經濟增長」已經開始發揮威力。最明顯的是信息科技應用,可能讓印度「彎道超車」,通過新技術的紅利解決之前困擾印度的一些管理問題。如數字身份證覆蓋了99%以上的18歲人口,以此為基礎展開數字支付,再加上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發展空間極大。印度發電量從2005年的6895億度增長至2016年的13048億度,這個進步速度並不慢,年均有6%,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三。

經濟數字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有時不好判斷。中國經濟增長很好的那些年,各種波動起伏也不小,但是增長的氣勢最為關鍵。有氣勢的時候,輿論形容得困難得很的局面,其實增長還是比別的國家好得多。中國和印度經常有這種情況,因為勢頭已經起來了,雖然毛病很多,但是司空見慣的技術擴散帶來的增長會長期一直起作用。

5、有中國在,印度市場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對印度有理論上的參考作用,現實意義也極為重要。

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按印度統計數據,2016財年印度從中國進口額617億美元,對中國出口僅90億美元,逆差高達526億美元。可以看出,中國幾乎不需要印度商品,市場上也確實沒見過多少印度貨。但是中國各類產品對印度卻非常重要,其意義比6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要大得多。

中國華為中興等公司出口到印度的電信設備非常關鍵,印度IT基礎設施需要中國公司的幫助。

這兩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小米、VIVO、OPPO、聯想佔據了印度市場前五的位置,四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已達40.3%。

印度發電量的高增長,與中國公司提供的電力設備直接相關。2010年印度信實電力向上海電氣集團訂購了價值100億美元的電力設備。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是印度電力市場的主要設備提供商,質優價廉。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內生經濟增長並非只是人口多就行,還需要基礎設施達到一定水平。如果只靠印度自己,很難突破薄弱基礎設施的限制。但因為有中國公司的幫助,印度這個問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只要和中國公司大力合作,IT基礎設施、智能手機、電力設備的高速增長都有了物質基礎。

中國公司會在全球所有國家開展生意,並不特別針對印度,中印貿易額也並不太高,在中國整體貿易額中佔比很小。但印度從與中國合作中獲得的利益卻是最大的。這是因為,印度和中國的貿易,不是象其它國家那樣以自然資源為主打。印度眾多人口蘊含的消費潛力無比巨大,在「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中國主導的國際經濟新格局中會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莫迪與習近平在西安(圖片來源於網路)

印度和中國公司合作開發潛力巨大的印度市場,目前還只是開始。中國公司也已經認識到了印度的巨大發展機會,不斷大舉進軍印度市場。

對印度的觀察,不僅會受各類新聞報導的干擾,一些深入的分析也看到了印度的本質弱點。離譜的勞工法規、落後的社會觀念、較低的政府效率、粉飾的統計數據,加上印度國內與國際上多年來的誇張宣傳,容易讓人懷疑印度經濟的成色與潛力。

印度換鈔引發騷亂(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實際上,在無數混亂細節基礎上的社會穩定,卻是印度發展的重要根基。孟買鐵路事故率居高不下,多年來仍然平靜地運行著。2016年底莫迪突然宣布廢鈔,引發社會混亂,全球基本不看好。但是印度人卻基本平靜地承受下來了,換鈔基本結束。印度人要去銀行排隊換鈔很麻煩還死了人,但是人們理解莫迪打擊貪腐的出發點,選擇支持他。

由於印度製造業的落後,印度想實現中國式的超級經濟增長困難極大。但是結合印度自身國情,藉助以中國公司為主的全球公司的幫助,實現可觀的經濟增長卻並不難。2030年,印度GDP超過日本應該問題不大。

因此,斷言印度未來不可能有本質改變,是缺乏遠見的。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一點資訊:

今日頭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雲之聲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民科?民科都有哪些神奇特點?民科的成因?

TAG:風雲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有眼屎是正常的現象嗎?醫生:如果你是這2種,一種都不能小看
因果正見是很高的智慧,不要小看!
不要小看印度!這兩個領域中國的確比不上,你認同嗎?
印度其實沒有那麼窮,其實還是不錯的,別小看印度了
別小看痘印,去不掉可能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為何印度對自身的軍事實力如此有信心?看完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小看了他
講真,不能再小看越南了……
指甲上有坑是神經衰弱嗎?或是這6個原因引起的,決不能小看
總膝蓋痛是怎麼回事?可能是這幾種疾病,一個都不能小看
法國海軍:才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弱,輝煌的歷史讓人不能小看
千萬不能小看這些龍套,別看戲份有限,在火影中也是舉世強者?
安卓系統如果不給用了,除了華為能活下去,他們竟也能活下去,以前小看了他們!
生活中不能小看任何人,也許她比你強很多!
這些豪門闊太,你還真不能小看她們了,關鍵時候很厲害!
為什麼貓不怕毒蛇?原來是我們小看貓了,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釜山行:最自私的不是常務,不是石宇,而是被所有人小看了的TA
這是我見過的最小泡麵,可以接連吃5碗,結果小看它有些悲摧
臉上常見的「福痣」有哪些?千萬不要小看這些位……
身邊有這三種性格的人,請不要小看,將來可能會有不同凡響的成就
不要小看韓國!人家也有準航母:普遍認為簡單改裝就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