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同得諸葛亮和龐統,為何還一敗塗地?原因是他有兩個短板

劉備同得諸葛亮和龐統,為何還一敗塗地?原因是他有兩個短板

三國時期文成武將無數,謀士也不少,所有謀士當中,最厲害的當屬郭嘉,郭嘉死後就是諸葛亮天下第一了,還有個跟諸葛亮齊名的叫龐統,兩人一個是「卧龍」,一個是「鳳雛」,水境先生曾說過:「卧龍,鳳雛二人,得一可以安天下!」

那麼為什麼劉備同時得了卧龍鳳雛兩人,還是沒能安天下呢?最終導致劉備「創業未半,中道崩殂」的原因是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討論,但或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劉備自己,雖說「得」到二人可以安天下,但也要看是誰「得」。

三國亂世當中,前期有許多軍閥,曹操、公孫瓚、袁紹、袁紹、呂布、孫策、劉表、陶謙等,他們其實都有實力一爭天下的,難不成他們每個得到「卧龍、鳳雛」都能安天下嗎?答案肯是否定的

比如荊州的劉表,如果讓他得了諸葛亮和龐統,他能安天下嗎?肯定是不行,因為劉表沒有進取心,只想安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是劉表在亂世中的短板,註定他成不了大事,其實劉備也有兩個短板,註定了他也成不了大事。

劉備是歷史上評價還是挺高的,他主張「惟賢惟德,以德服人」,劉備以「德」為立身之本,所有他才能聚集那麼多的文成武將,衝鋒陷陣有關羽和張飛,出謀劃策有諸葛亮和龐統,最終他建立了川蜀政權,但他也有兩個短板。

劉備第一個短板就是意氣用事,只憑藉一時的想法和情緒去做事,這點跟關羽其實也有點像,關二哥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其實也是意氣用事的表現,而劉備聽聞關羽和張飛被殺後,一時被仇恨沖昏了頭腦,執意要去討伐東吳。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當時許多人勸劉備不可對東吳動兵,但劉備卻用「朕意已決,切勿再議」來回絕眾人,結果自然大大不妙,夷陵之戰打敗,自己退守白帝城託孤,導致川蜀元氣大傷,直接影響了諸葛亮為他勾勒的「隆中對」藍圖。

除了意氣用事之外,劉備還有個短板,就是分不清事物的輕重緩急,當年他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給他規划了「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方針,劉備的頭號大敵應該是曹操,攻打曹操才是重中之重,但劉備分不清楚這當中的輕重緩急。

最終劉備率軍攻打東吳,最後果然功虧一簣,在白帝城一命嗚呼,因為劉備自身性格的缺陷,所以就算他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最終也是不能統一天下的。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把郭嘉、陳宮、魯肅、賈栩、司馬懿這樣的謀士,連同諸葛亮、龐統全部劃給劉備,或許他也是不能統一天下的,這跟手下人無關,而是他自己性格所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朝鮮有個奇葩規定,婦女穿著傷風敗俗,後來被日本禁止
父親看中這位美女,兩個兒子也看中,結果三人都娶了她
西遊記有三個奇怪情節,五百多年無人能解,如今真相大白
戰國第一能人,遠超張儀和白起,司馬遷怕被說閑話,沒給他列傳

TAG:小邦哥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有諸葛亮相助,但卻未能一統天下,原因就是犯了這兩個大忌!
劉備有睿智無雙的諸葛亮,為何沒統一天下?只因他做了兩件錯事
劉備有諸葛亮做軍師,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只因犯了這兩個大忌
趙雲一生不被劉備與諸葛亮重用,原因是什麼,就兩字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其實諸葛亮是自私的,原來是這樣!
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而不是曹操,原來另有隱情,這才是他更看重的
趙雲的弱點是什麼?四個字,諸葛亮和劉備都不敢重用的原因
魏延深受劉備賞識重用,可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原因只有四個字
為何當初劉備要三顧諸葛亮他才肯出來,只因諸葛亮忌憚這個人的存在!
諸葛亮雖足智多謀,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劉備都做得比他好
劉備和諸葛亮都是一代英雄,為何兩人配合還是不能一統天下?
劉備對諸葛亮和龐統的態度,有什麼不同?一件事可以看出區別
劉備伐吳,為何身邊沒有一個得力大將隨同出征?各有各的原因
劉備臨死前囑託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為何最後諸葛亮違背了?兩個原因
為何諸葛亮不去投奔曹操?其實並不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而是有這樣一層關係!
諸葛亮一直忌諱魏徵,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其實是劉備對他的態度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是因為他有才嗎?其實還有這三個原因
劉備有諸葛亮幫助,為何沒能統一三國?只因做錯了這三件大事
諸葛亮的隆中對有一致命失誤,曾被龐統一語道破,可惜劉備卻不聽
劉備孫子的師傅,還與諸葛亮有舊,卻因一嗜好貽笑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