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從柯潔敗給AlphaGo說AI

從柯潔敗給AlphaGo說AI

5月27日,中國圍棋峰會人機大戰在桐鄉落下帷幕,柯潔九段執白對陣DeepMind人工智慧AlphaGo,最終柯潔以0比3負於AlphaGo。

結果出來之後,甚至說還沒開始比,科技界的大佬就斷言,柯潔毫無勝算可言,因為2016年3月AlphaGo的1.0版就以4:1的總分戰勝當時的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選手李世石,如今與柯潔對陣的是AlphaGo是最新的2.0版,其間AlphaGo又通過各路高手對弈,深度學習迭代,棋藝早已超出了人類的極限,此次對弈與其說是競技,不如說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實力的展示。

儘管個人不諳棋道,不妨藉此人機大戰討論一下現在抄的火熱的人工智慧。

1

AlphaGo是什麼?

AlphaGo是一款人工阿爾法圍棋(AlphaGo)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薩比斯、大衛·席爾瓦、黃士傑與他們的團隊開發。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學習」。(源自百度)

其實AlphaGo作為AI厲害之處不在於程序本身,而是它會出現在網路這個由數十億電腦晶元組成的超級組織中,每一次對弈接觸都是AlphaGo智能的分享和貢獻。

AlphaGo在與柯潔對弈前,輸入了至少三千萬種棋局,自我博弈超過一百萬次。而且每次對弈都會計算漏洞,並不斷提高準確率,基本不會出現失誤。這樣AlphaGo的訓練量,所見棋局和進步速度遠超過柯潔,而柯潔滿打滿算也就五萬多局。如此柯潔以0:3敗給AlphaGo也不足為奇?

2

AlphaGo與柯潔的棋藝具有可比性嗎?

當然不具備可比性,AlphaGo可以24小時不停歇的計算運轉,海量的數據收集為人工智慧提供了訓練條件,而且每次都能通過演算法累積迭代自己的準確率,越來越趨近於精準。而柯潔需要不斷的用腦力思考,憑靠多年的感覺和經驗推算一步自認為合理的棋,本質來講就是人和機器比力氣,看誰大。只是從圍棋這項高級智力活動來PK罷了。所以柯潔輸了也理所當然,他的精彩表現已經充分體現了人類圍棋水平的極限。

3

單純的從比賽競技來說,怎麼樣才具有可比性呢?

當然柯潔與AlphaGo對弈,已經是人和AI之間的PK,量級不在一個層次,兩個AI之間進行PK呢?不具有觀賞性,儘管是人工智慧,那也會變成簡單的數量累積,看誰之前累積的多。如果可以加入人為判斷的話,那麼「半人馬」的方式是比較合適的,也就是對弈雙方,兩邊都是AI+棋手,AI給出選擇,棋手進行判定,這樣從比賽來說,會公平一些。

4

AlphaGo勝利,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從目前人類的棋藝水平,AlphaGo遠超人類,近乎上帝水平。因為AlphaGo橫向積累的大量的數據,還有深度學習的能力,它的驚人表現總是超出人類的想像,人類在下棋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以往經驗的約束,經驗幫人對策的同時也會成為思維的束縛,一般都是繼承中發揚,然後在不斷的比賽對弈中一點一點的提高自己的棋藝。這是人類的慣常做法,但是AI卻不同,他依據自己的演算法,在海量數據里訓練自己更加精準的思維。AI其實加速訓練,極大的推動了世間圍棋水平,這樣的話我們要是能夠拋棄棋譜,學習AI,我們的圍棋水平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我們問AlphaGo與柯潔對弈公平嗎?其實是抬高了AlphaGo的屬性位置,它本身只是一款AI程序而已,由於它自身的學習迭代,它也不僅僅是人類意圖的替代了。

以往我們總說人工智慧就是機器人,按照人的意圖去做一些人類不願意去做懶得去做的事,比如打掃衛生、救火、生產線的機器提高產能,他們將像僕人和奴隸一樣,按照我們的意圖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甚至機器效能太高後,還有一大部分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是傳統的人工智慧。

剛剛說AlphaGo已經不是人類意圖的替代,它的表現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想像,人工智慧變成了「人工智慧」,它作為我們最重要的思維產品也已經不是比人類想得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類無法思考的東西,這種異乎世人常態的思維才是我們真正所稀缺的。不僅僅是圍棋,還有醫院、教育、汽車運輸都將因為人工智慧變成革命性的變化。

5

AI高度發展之後,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馬雲先生談論AlphaGo以3:0戰勝柯潔說「So TM what?」,其實貶斥的是人與AI對弈已經失去圍棋的樂趣,輸給了冰冷的機器又能說明什麼呢?從倫理道德來講,強調的還是人擁有其本身的特質,比如情緒,這些是機器永遠無法具備的。

人的喜怒哀樂這永遠是機器所無法體會得到的,AI永遠都在正確的事情,用冰冷的數據打造美麗的世界,它終究無法取代人類,但是能夠輔助人類的獲得更好的生活。如果AI可以將人們的感覺量化成數據,然後重新組合達到人類想要的樣子,那麼一切將來得太容易,反而失去了味道。

主觀性的判斷將是我們的優勢,比如審美,再如來一場驚心動魄的愛戀,這件事AI真的非常難以做到。

6

我們的憂慮在哪裡?

隨著AI的發展,很多工作將會被替代,現在看到的智能駕駛,簡單的服務業,甚至新華社的新聞稿都由AI來編寫,那類似這樣很容易被替代的工種,我們將何去何從?

那要麼投入製造AI這個行業,要麼去AI無法替代的行業,比如書法、繪畫、心理諮詢師、考古、外科大夫、動物飼養員等那些不容易量化,由複雜要素構成而AI無法模擬的行業。

7

總結

儘管我們偏安一隅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但是科技的發展正由少數人把持著,並不斷推動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也慢慢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電腦上彈出的廣告越來越精準了,汽車的功能越來越智能了,在這股進步的浪潮里,不知你是否有擔心信息缺失,生怕落入人後的焦慮?那麼在知識技能的投入再怎麼多都不算過分。

左岸記:期待人工智慧,引用凱文·凱利《必然》中的話,讓人工智慧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將來,我們和機器人的關係會變得更複雜。同時,一種循環出現的模式值得我們注意。無論你現在從事什麼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將反覆經歷機器人替代人的以下7個步驟:

機器人(電腦)幹不了我的工作。

【後來】

好吧,它會許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會。

【後來】

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會,但它常常出故障,這時需要我來處理。

【後來】

好吧,它干常規工作時從不出錯,但是我需要訓練它學習新任務。

【後來】

好吧,就讓它做我原來的工作吧,那工作本來就不是人該乾的。

【後來】

哇,機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僅好玩多了,工資還高!

【後來】

真高興,機器人(電腦)絕對幹不了我現在做的事情。

【重複】

這不是一場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競賽,而是一場機器人參與的競賽。如果和機器人比賽,我們必輸無疑。未來,你的薪水高低將取決於你能否和機器人默契配合。90%的同事將會是看不見的機器,而沒有它們,你的大部分工作將無法完成。人和機器的分工也將是模糊的,至少在開始時,你可能不會覺得自己在干一份工作,因為看上去所有的苦差事都被機器人承包了。

我們需要讓機器人接手。許多政客們極力阻止機器人接手的那些人類工作,實際上是人們不情願乾的。機器人能幹那些我們正在乾的事情,而且遠比我們幹得好;機器人能從事那些我們從事不了的工作,能做那些我們從沒想到需要去做的工作;機器人還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新工作,發現那些讓我們拓展自身意義的事。

這一切都是必然的。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從事現在的工作,讓我們在它們的幫助下去構想有意義的新工作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山水有清音,何必絲與竹
男人最好的彩禮是貞操
人生不能手無寸鐵——致女兒的一封信
你為之努力的,才是你能改變的

TAG:左岸讀書 |